《陳氏幼科秘訣》~ 撮口
撮口
1. 撮口
撮口者,面目黃腫或赤,喘急啼聲不出,由胎受熱氣兼風熱入臍,流毒於心脾,故舌強唇青,聚口撮而飲乳有妨,若口吐白沫,四肢冷,不治。或肚脹青筋,吊腸卵疝,內氣引痛,皆腸胃鬱結所致,十救二三,月內尤急,周歲始免。用白殭蠶直而明亮者佳二條,去絲嘴,炙脆為末,蜜調敷人中即瘥。
或研牛黃一錢和竹瀝抹口中亦治。(按:牛黃要嫩黃輕虛,重疊可揭,氣息微香,摩指甲竟透者。)
白話文:
撮口症狀表現為臉色黃腫或發紅,呼吸急促,哭叫不出聲音。這是因為胎兒時期受到熱氣和風熱之邪侵入肚臍,毒邪流竄於心脾所致,因此舌頭僵硬,嘴唇青紫,嘴巴緊閉,吸吮乳汁困難。如果出現口吐白沫、四肢冰冷的症狀,則難以治癒。也可能出現腹部脹滿、青筋暴露、腸套疊、疝氣等,伴隨內臟疼痛,這些都是腸胃鬱結造成的。這種疾病救治成功率只有二三成,尤其在一個月內更為危急,要到周歲以後才算徹底痊癒。治療方法是用兩條又直又明亮的白殭蠶(去除絲狀物和嘴部),烘烤至酥脆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後敷在人中穴即可痊癒。或者將一錢牛黃研磨成粉末,與竹瀝混合後塗抹在口中也能治療。(註:牛黃要選擇顏色嫩黃、質地輕盈、虛鬆、可以層層揭開、氣味微香,用指甲摩擦能透光者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