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氏幼科秘訣

《陳氏幼科秘訣》是一部以中醫兒科為主題的經典著作,系統涵蓋了新生兒與幼兒的常見病症及治療方法,並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的方劑。本書強調辨證施治,將兒科的獨特病理與治療原則緊密結合,對於古代兒科醫療的發展及現代中醫臨床應用均具有重要意義。


一、新生兒護理與初期病症

  1. 初生護理: 書中記載,初生兒需及時清理體內的穢物,如用甘草與黃連煎湯內服以吐穢、利穢。此外,茯苓丸針對腹滿氣短及胎中受寒引起的腹痛,為新生兒常用方劑。

  2. 沐浴與保健: 推薦使用益母草湯為新生兒洗浴方,以改善血脈流通,防止瘡疾。

  3. 常見病症

    • 噤風與撮口:多因胎中熱毒或風邪所致,書中強調應以疏通氣血為主,並輔以牛黃、竹瀝等清熱解毒。
    • 臍風:記錄了臍帶護理的重要性,對臍風引起的癲搐症狀提出以蜈蚣、蠍尾等藥材製成的抱龍丸治療。

二、常見兒科病症與治療

  1. 傷風與咳嗽: 傷風為兒科常見病,書中強調應根據症狀區分風寒、風熱等型,使用加減芎蘇飲和清金貝母湯進行治療。

  2. 吐瀉與消化不良: 書中特別提到兒科常見的脾胃虛弱問題,認為吐瀉多因傷食引起,推薦使用消食平胃湯及小黑丸。對於冷吐與熱吐症狀,書中提出了針對性的溫胃調氣湯與清胃止渴湯。

  3. 痢疾: 記錄了針對兒童痢疾的芩連芍藥湯,並強調應根據痢疾類型進行加減用藥,例如加當歸、桃仁治療血痢,或用升麻柴胡防止元氣下陷。


三、兒科專病的辨證與調理

  1. 積滯與疳積

    • 積滯:小兒積滯以食積為主,書中強調需早期化積調理,使用肥兒丸和化積健脾湯等方劑。
    • 疳積:長期積滯可導致五臟損傷,形成疳症,書中提出健脾、清熱及殺蟲相結合的治療方案,如蘆薈丸與消積化聚丸。
  2. 驚風與癇症: 驚風多由肝風與心火相煽引起,急驚與慢驚分治,書中推薦以小紅丸和抱龍丸疏風化痰,並特別強調避免過用寒涼藥物。

  3. 霍亂與腸胃疾病: 霍亂病情急重,需快速處理,書中記錄了二陳湯作為常用方,並結合吐法與利水藥物調節陰陽。


四、經典方劑與特色治療

《陳氏幼科秘訣》中記載了大量經典方劑,其靈活性與針對性成為書中一大特色:

  • 茯苓丸:針對初生兒腹脹腹痛,調理脾胃。
  • 小紅丸:化痰解毒、治療驚風及風痰壅滯。
  • 肥兒丸:專治小兒積滯,健脾化積。
  • 芩連芍藥湯:用於痢疾,清熱化濕。
  • 生化湯:適合調理產後婦女惡露不盡,也常應用於兒科腹脹。

五、現代啟示

  1. 辨證施治的重要性: 書中強調根據病因、病機進行精細辨證施治,這一理念與現代中醫學的個性化診療理念高度一致。

  2. 預防保健的先見性: 《陳氏幼科秘訣》提出的兒科護理與預防策略,例如沐浴與初生兒護理,為現代嬰幼兒健康管理提供了寶貴參考。

  3. 方劑的靈活應用: 書中大量記錄的經典方劑,經過靈活加減,至今仍在中醫兒科臨床廣泛應用,證明了其持久的實用價值。


結語

《陳氏幼科秘訣》不僅是一部中醫兒科的實用指南,更是一部具有高度學術價值的醫學經典。其內容覆蓋了新生兒護理、幼兒常見病症的診治原則及經典方劑,對現代中醫兒科研究及臨床應用提供了重要參考。


初生

沐浴

噤風

撮口

臍風

氣閉

躽啼

傷風

咳嗽

吐瀉

霍亂

腫脹

驚風

驚風死症歌

脈法

慢驚慢脾

風毒驚癱鶴膝候

腹痛

心痛

咽喉

脫肛

黃疸

淋症(附白尿)

眼目赤腫

痧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