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氏幼科秘訣》~ 心痛
心痛
1. 心痛
心屬少陰君火,為臟腑之主,精神之舍,邪不能幹。干之則傷心而神去,必面目俱黑,手足青至節,為真心痛,旦發夕死。今之心痛乃胃氣當心作痛,治之痛止。若食後痛,治法須分新久。初起時明知受寒傷冷物,可用溫散,如草豆蔻、枳殼、枳實、山梔等,丹溪用麻桂。若脈堅實用溫利藥,如備急丸,丹溪用陳氣湯。
稍久則成鬱熱,若更用溫散,寧無助火為痛乎,古方多用山梔為主,佐以薑汁。痛無補法,勿用人參、白朮。此症不過痰火與食積耳,若大吐大瀉尤妙。痛攻腰背,發厥嘔吐,諸藥不納者蛔蟲,用鵝翎探出痰碗許而痛止。總宜消其痰、降其火。新者溫散之。
降火消痰本方
枳實,枳殼,山梔,黃連,川芎,陳皮,白桔梗,花粉,香附,薑製半夏
新者去黃連,加麻黃、厚朴,痛甚加元明粉、石膏;火加青黛,痰甚加海石、膽星。喜食熱物,必有死血停胃口,宜桃仁承氣湯下之。一方:
元胡索(一兩),厚朴(五錢),滑石(五錢),紅花(五錢),歸梢(五錢),紅曲(五錢),桃仁(三十粒)
研如泥蒸餅丸,濕流胃脘作痛,宜小胃丹。有蟲攻心作痛,論見蟲門。寒邪客心胞絡作痛,又有痞癖上攻心作痛,為抱心順氣理中湯。
烏藥,香附,蒼朮,甘草,乾薑
或用枳殼、青皮、木香、蓬朮、半夏,或枳實亦可,丹溪用草豆蔻。寒熱俱宜,治九種心痛:石菖蒲、赤芍、木通、五靈脂。
白話文:
心痛
心臟屬少陰之君火,是臟腑的主宰,也是精神的住所,邪氣不易侵犯。如果邪氣侵犯心臟,就會傷及心臟而使精神萎靡,表現為面色發黑,手腳青紫到關節處,這就是真心痛,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。現在所說的心痛,大多是胃氣逆犯心臟引起的疼痛,治療後疼痛就會停止。
如果飯後疼痛,治療方法要根據病程長短來區分。初期如果明確知道是受寒吃了寒涼食物引起的,可以用溫散的藥物,例如草豆蔻、枳殼、枳實、山梔子等,朱丹溪常用麻黃、桂枝。如果脈象堅實有力,則用溫利藥物,比如備急丸,朱丹溪用陳氣湯。
時間久了就會變成鬱熱,如果再用溫散的藥物,豈不是火上澆油加重疼痛?古方多用山梔子為主藥,輔以薑汁。疼痛時不要補益,不要使用人參、白朮。這種疾病不過是痰火和食積而已,如果能大吐大瀉就更好了。疼痛同時伴有腰背疼痛、昏厥、嘔吐,藥物難以服用,這是蛔蟲作祟,可用鵝毛探出痰液,約一碗的量,疼痛就會停止。總之,要消痰降火。新病初期用溫散的方法。
降火消痰基本方劑:
枳實、枳殼、山梔子、黃連、川芎、陳皮、白桔梗、花粉、香附、薑製半夏
如果是新病,去掉黃連,加入麻黃、厚朴;疼痛劇烈者,再加元明粉、石膏;火盛者加青黛;痰多者加海石、膽星。如果患者喜愛吃熱的食物,一定是胃中有瘀血停滯,應該用桃仁承氣湯排出。另一個方劑:
元胡索(一兩)、厚朴(五錢)、滑石(五錢)、紅花(五錢)、當歸梢(五錢)、紅曲(五錢)、桃仁(三十粒)
研磨成泥狀,蒸成餅狀丸藥。濕邪流注胃脘部引起疼痛,宜用小胃丹。蟲症攻心引起疼痛,需參考蟲症相關論述。寒邪侵犯心包絡引起疼痛,或者痞塊上逆攻心引起疼痛,可用抱心順氣理中湯。
烏藥、香附、蒼朮、甘草、乾薑
或者用枳殼、青皮、木香、蓬朮、半夏,或者用枳實也可以,朱丹溪常用草豆蔻。寒熱皆宜的治療九種心痛的方劑:石菖蒲、赤芍藥、木通、五靈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