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氏幼科秘訣》~ 吐瀉

回本書目錄

吐瀉

1. 吐瀉

脾胃俱虛,吐瀉並作,傷食為多,四時俱有。或有春因於風,佐以防風、天麻;夏因於暑,佐以香薷、扁豆;秋因於涼,本方皆溫劑,不必藥佐。昏睡露睛,胃家虛熱,睡不露睛,胃家實熱,無論虛熱實熱,先用小黑丸微利之。亦有身大熱而吐瀉,皆傷風症,宜治風。不因吐瀉而感之,傷食吐瀉,乳食不化,或吐與瀉皆酸臭,宜消食平胃湯。

消食平胃湯

白話文:

脾胃虛弱,嘔吐與腹瀉同時出現,大多是因飲食不當所引起,在一年四季中都有可能發生。有時在春天是因為風邪,可以適當添加防風、天麻;在夏天是因為暑熱,可以適當添加香薷、扁豆;在秋天是因為涼氣,但原來的藥方都是溫熱的藥,所以不需要再添加其他藥物。如果患者昏睡且眼瞼露白,這是胃中虛熱的表現;如果患者沒有昏睡且眼瞼不露白,這是胃中實熱的表現,無論是虛熱還是實熱,首先都要用小黑丸治療。也有患者身發高熱同時嘔吐腹瀉,這都是風寒所引起的,需要治療風寒。如果不因嘔吐腹瀉而感冒,只是單純的飲食不當所引起的嘔吐腹瀉,乳食不化,或者是嘔吐物和腹瀉物都有酸臭味,這時可以使用消食平胃湯治療。

藿香,厚朴,蒼朮,半夏,香附,陳皮,山楂,神麯,茯苓

白話文:

藿香、厚朴、蒼朮、半夏、香附、陳皮、山楂、神麴、茯苓。

瀉色黃赤屬熱,加薑炒黃連,青白屬冷,只用本方,甚則加木香、丁香、肉桂、乾薑、肉蔻等。腹痛加砂仁,身熱加柴胡。傷食重,枳實、青皮、檳榔可漸加。身涼吐沫,瀉青白,呵欠,煩悶不渴,噦氣,常見露睛,此病久荏苒,因成吐瀉,急宜補脾。量加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肉桂、附子、木香、丁香等。

白話文:

腹瀉呈現黃色或紅色,屬於熱性腹瀉,應加入炒過的黃連治療;呈現青色或白色,屬於冷性腹瀉,只使用原方治療即可,嚴重時可加入木香、丁香、肉桂、乾薑、肉蔻等藥材。腹痛可加入砂仁,身熱可加入柴胡。如果因飲食不當導致的腹瀉較嚴重時,可逐漸加入枳實、青皮、檳榔等藥材。如果身體發冷,吐出白色或青色的東西,經常打哈欠、煩躁但不感到口渴、胃中翻騰,且眼睛經常露出,這類疾病往往長期拖延而發展成嘔吐腹瀉,應及時補益脾氣。可酌情加入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肉桂、附子、木香、丁香等藥材治療。

身熱或不熱,眼眶陷,舌上有刺,唇燥飲水,瀉焦黃臭,清胃止渴湯。

清胃止渴湯

白話文:

身體發熱或不發熱,眼眶凹陷,舌頭上有芒刺,嘴唇乾燥想喝水,腹瀉且糞便呈焦黃色有臭味,可用清胃止渴湯。

人參,蓮肉,柴胡,黃連,杏仁,陳皮,甘草,石膏,山梔,貝母,茯苓

白話文:

  1. 人參:增強體力、提高免疫力,有助於緩解疲勞和增強體質。

  2. 蓮肉:滋養補益、養心安神,有助於緩解神經衰弱和失眠。

  3. 柴胡:疏肝解鬱、清熱退燒,有助於緩解肝鬱氣滯和感冒發燒。

  4. 黃連:清熱解毒、燥濕殺蟲,有助於緩解腹瀉和痢疾。

  5. 杏仁:止咳化痰、潤腸通便,有助於緩解咳嗽和便祕。

  6. 陳皮: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,有助於緩解消化不良和咳嗽。

  7. 甘草: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,有助於緩解體虛乏力和感冒發燒。

  8. 石膏:清熱涼血、生津止渴,有助於緩解發燒和口渴。

  9. 山梔: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,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和痢疾。

  10. 貝母:潤肺止咳、清熱化痰,有助於緩解咳嗽和痰多。

  11. 茯苓:健脾益氣、利水消腫,有助於緩解腹瀉和水腫。

若眼眶勿陷,且勿用人參,只用白朮;眼眶已陷,斷要用參。腹痛加砂仁,久渴而虛亦須加山藥、白朮。不止加肉蔻、訶子。冷瀉色青白,面㿠白悽慘,去黃連加附子、木香、蒼朮,甚則丁香、肉桂亦可用。此症手足厥冷為逆,急與人參、附子溫其胃,不變慢驚。傷食瀉糞色白,水穀不化,酸臭,去黃連加蒼朮、香附。

瀉而浮腫,小便澀少不行,是小腸滲入脾胃,宜利水湯。

利水湯

白話文:

如果眼眶沒有凹陷,就不必用人蔘,只需用白朮;眼眶已經凹陷,則必須用人蔘。腹痛再加砂仁調理,若是長時間口渴且虛弱,還需要加上山藥、白朮。若是腹瀉不止,則需要加肉蔻、訶子。如果冷瀉,大便顏色青白,面色㿠白悽慘,則需要去除黃連,加上附子、木香、蒼朮,嚴重時還可以用丁香、肉桂。患有此病,手腳冰涼是逆症,要及時服用人蔘、附子來溫暖胃部,才能防止病情變爲慢驚。如果是傷食腹瀉,大便顏色發白,水谷沒有消化,有酸臭味,則需要去除黃連,加上蒼朮、香附。

蒼朮(白朮也可),滑石,豬苓,澤瀉,厚朴,陳皮,甘草,山楂,茯苓皮,赤芍藥,車前子

白話文:

蒼朮(白朮也可)、滑石、豬苓、澤瀉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山楂、茯苓皮、赤芍、車前子等藥材。

用升麻、柴胡提其氣,木香、天麻醒其脾,防風燥其濕。上吐清汁,下瀉完穀,面白腹痛,手麻腳轉筋,大叫哭,食乳即返,此因濕痰流注四肢,宜除濕化痰湯。若唇口乾燥,司空黃色,勿用此方,亦用利水湯加天麻。

小兒吐乳或痰瀉黃沫,唇深紅,額汗自時出,若陰囊吊縮,牙齦黑色,女兒陰腫,勿必用醫藥。

白話文:

  1. 使用升麻、柴胡來提振脾氣。

  2. 使用木香、天麻來喚醒脾臟。

  3. 使用防風來去除濕氣。

  4. 由於濕痰流注到四肢,導致嘔吐清汁、腹瀉穀物、面色蒼白、腹痛、手麻腳抽筋、大聲哭叫、吃奶後症狀減輕,此時應使用除濕化痰湯。

  5. 如果嘴脣和口腔乾燥,大便呈司空黃色,則不應使用此方,應使用利水湯加天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