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氏幼科秘訣》~ 瘧

回本書目錄

1.

瘧者有暑、有痰、有風、有濕、有食。兒病多食風痰,無汗要有汗,散風邪為主。大人兼補,小兒不必,宜清脾退熱飲。

清脾退熱飲

柴胡,黃芩,枳殼,半夏,花粉,青皮,檳榔,山楂,常山,草果,茯苓,陳皮,甘草

暑加香薷,渴甚加石膏,濕加蒼朮。

有汗要無汗,扶正氣為主。大人小兒俱帶發散,用加減補中益氣湯。

補中益氣湯

人參,白朮,黃耆,柴胡,歸身,升麻,黃芩,陳皮,茯苓

加減法如前。

久瘧一補一瀉,柴胡、黃芩、枳實、半夏、檳榔、山楂、白朮、茯芩、陳皮、甘草。

瘧後寒熱雖停,尚有餘熱,宜清脾退熱飲去常山、草果,加地骨皮、知母,腹脹加桔梗、卜子。

瘧母者,寒熱時血氣與邪相爭,飲冷所致。結塊在脅下,宜鱉甲丸、阿魏丸等。

鱉甲丸

生地,當歸,川芎,紅花,牡丹皮,檳榔,蓬朮,香附,厚朴,鱉甲(醋炙),穿山甲

尤妙。

阿魏丸

阿魏(沸湯泡),雄黃(研末,各二錢半),辰砂(研末,一錢半)

麵糊丸,綠豆大。

胎瘧六七發過,即宜截,久則元氣虛。久瘧成勞,用四獸飲、截瘧飲。

四獸飲

常山(三錢),枳殼(三錢),檳榔(一個),生薑(五片)

水煎,五更服。

截瘧飲

全歸(三錢),川芎(三錢),甘草(三錢),何首烏(二兩,新而大者佳)

陰陽水各一大碗,煎一碗,臨日面朝東,五更溫服。

白話文:

瘧疾的成因包括暑熱、痰濕、風邪及飲食不節。兒童瘧疾多因飲食不節導致風痰,無汗者需發汗,治療以散風邪為主。成人治療需兼顧補益,兒童則不必,宜服用清脾退熱飲。

清脾退熱飲的藥方包含:柴胡、黃芩、枳殼、半夏、花粉、青皮、檳榔、山楂、常山、草果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。若屬暑熱型瘧疾,可加香薷;口渴嚴重者加石膏;濕邪較重者加蒼朮。

若患者已出汗,需使其汗止,治療重點在於扶正氣,成人與兒童皆宜服用帶有發散作用的加減補中益氣湯。

補中益氣湯的藥方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柴胡、當歸尾、升麻、黃芩、陳皮、茯苓。加減方法同前述。

久患瘧疾者,治療需一補一瀉,藥方包含:柴胡、黃芩、枳實、半夏、檳榔、山楂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。

瘧疾痊癒後,即使寒熱已停,仍可能殘留餘熱,此時宜服用清脾退熱飲,但需去除常山、草果,並加入地骨皮、知母;若伴有腹脹,則需加桔梗、萊菔子。

瘧母是指因飲用冷飲,導致寒熱交戰,氣血與邪氣相爭,在脅下形成腫塊的病症。治療宜服用鱉甲丸或阿魏丸。

鱉甲丸的藥方包含: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紅花、牡丹皮、檳榔、蓬朮、香附、厚朴、鱉甲(醋炙)、穿山甲。

阿魏丸的藥方包含:阿魏(沸湯泡)、雄黃(研末,各二錢半)、辰砂(研末,一錢半)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

妊娠期瘧疾發作六七次後,應及時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導致元氣虛損。久患瘧疾導致體虛者,可服用四獸飲或截瘧飲。

四獸飲的藥方包含:常山(三錢)、枳殼(三錢)、檳榔(一個)、生薑(五片),清晨服用。

截瘧飲的藥方包含:當歸尾(三錢)、川芎(三錢)、甘草(三錢)、何首烏(二兩,以新鮮且個頭大的為佳),清晨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