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氏幼科秘訣》~ 瘧
瘧
1. 瘧
瘧者有暑、有痰、有風、有濕、有食。兒病多食風痰,無汗要有汗,散風邪為主。大人兼補,小兒不必,宜清脾退熱飲。
清脾退熱飲
白話文:
瘧疾有暑熱、痰濕、風寒、濕邪、飲食不節等不同病因。兒童患瘧疾多為飲食不節,傷及脾胃,導致風痰上犯,無汗或汗出異常,治療應以祛風散寒、化痰除濕為主。成人患瘧疾時,可兼用補益脾胃之法,但兒童脾胃虛弱,不宜補益,宜選用清熱化痰、退熱生津的藥物。
柴胡,黃芩,枳殼,半夏,花粉,青皮,檳榔,山楂,常山,草果,茯苓,陳皮,甘草
白話文:
柴胡:具有疏肝解鬱、清熱退燒、鎮痛止痙等功效。
黃芩:具有清熱燥濕、解毒止痢、明目退翳等功效。
枳殼:具有行氣寬中、消食化積、導滯消痞等功效。
半夏:具有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、消腫散結等功效。
花粉:具有補益氣血、潤肺止咳、安神助眠等功效。
青皮:具有疏肝理氣、燥濕化痰、醒脾開胃等功效。
檳榔:具有驅蟲殺菌、化痰止咳、破氣消積等功效。
山楂:具有消食化積、活血化瘀、降脂降壓等功效。
常山:具有燥濕化痰、止咳平喘、活血化瘀等功效。
草果:具有溫中止瀉、健脾消食、理氣止痛等功效。
茯苓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益氣、寧心安神等功效。
陳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、止咳化痰等功效。
甘草:具有益氣補中、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等功效。
暑加香薷,渴甚加石膏,濕加蒼朮。
白話文:
夏天加香薷,口渴很厲害加石膏,濕氣大加蒼朮。
有汗要無汗,扶正氣為主。大人小兒俱帶發散,用加減補中益氣湯。
補中益氣湯
白話文:
有汗的情況要處理成無汗,主要目的是扶助正氣。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,都可以使用加減補中益氣湯來發散。補中益氣湯也是常用的方劑。
人參,白朮,黃耆,柴胡,歸身,升麻,黃芩,陳皮,茯苓
加減法如前。
白話文:
-
人參:它是一種滋補元氣、提神醒腦、增強免疫力的藥物。
-
白朮:它可以健脾益氣、利水消腫、止瀉。
-
黃耆:它可以補氣升陽,利尿消腫,託瘡止痛。
-
柴胡:它可以疏肝解鬱,清熱退燒,止痛。
-
歸身:它可以補血養顏,益氣安神,止痛。
-
升麻:它可以發汗解表,清熱退燒,止痛。
-
黃芩:它可以清熱解毒,止咳化痰,利尿消腫。
-
陳皮:它可以理氣化痰,開胃健脾,止嘔。
-
茯苓:它可以健脾益腎,利水消腫,寧心安神。
久瘧一補一瀉,柴胡、黃芩、枳實、半夏、檳榔、山楂、白朮、茯芩、陳皮、甘草。
白話文:
患有長期瘧疾,則補後建續瀉,可以使用柴胡、黃芩、枳實、半夏、檳榔、山楂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。
瘧後寒熱雖停,尚有餘熱,宜清脾退熱飲去常山、草果,加地骨皮、知母,腹脹加桔梗、卜子。
白話文:
瘧疾痊癒後,儘管寒熱症狀已經消失,但身體可能仍然殘留餘熱。此時宜服用清脾退熱的藥飲。將常山、草果去除,加入地骨皮、知母。如果伴有腹脹,則再加入桔梗、卜子。
瘧母者,寒熱時血氣與邪相爭,飲冷所致。結塊在脅下,宜鱉甲丸、阿魏丸等。
鱉甲丸
白話文:
瘧疾是由於寒熱交替引起的,血液和邪氣互相爭鬥,飲用冷水所導致。邪氣凝結在脅部之下,可以用鱉甲丸、阿魏丸等藥物治療。
生地,當歸,川芎,紅花,牡丹皮,檳榔,蓬朮,香附,厚朴,鱉甲(醋炙),穿山甲
白話文:
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紅花、牡丹皮、檳榔、蓬朮、香附、厚朴、鱉甲(醋炙)、穿山甲。
尤妙。
阿魏丸
阿魏(沸湯泡),雄黃(研末,各二錢半),辰砂(研末,一錢半)
麵糊丸,綠豆大。
白話文:
特別好。 阿魏丸 阿魏(用沸水浸泡),雄黃(研磨成粉,各二錢半),辰砂(研磨成粉,一錢半) 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
胎瘧六七發過,即宜截,久則元氣虛。久瘧成勞,用四獸飲、截瘧飲。
白話文:
胎瘧發作六七次後,即應採取措施制止,如果拖延時間過久,元氣就會虛弱。久瘧成勞,可以用四獸飲或截瘧飲來治療。
四獸飲
常山(三錢),枳殼(三錢),檳榔(一個),生薑(五片)
水煎,五更服。
截瘧飲
全歸(三錢),川芎(三錢),甘草(三錢),何首烏(二兩,新而大者佳)
陰陽水各一大碗,煎一碗,臨日面朝東,五更溫服。
白話文:
四獸飲 常山(九克),枳殼(九克),檳榔(一枚),生薑(五片) 用水煎煮,於五更時服用。 截瘧飲 全當歸(九克),川芎(九克),甘草(九克),何首烏(六十克,選新鮮且大的為佳) 用陰陽水各一大碗煎至一碗,於發病前一天面向東方,在五更時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