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婦科》~ 產後諸症 (2)

回本書目錄

產後諸症 (2)

1. 產後諸症

三稜,莪朮(一錢),山楂,殼砂,黑乾薑,官桂(各二錢)

若久遠,以虛寒治之。有糞渣可治,如屋漏黑水,必死無疑。

產後最忌泄瀉,務必謹慎。

產後面黃舌乾,鼻中出血,遍身斑點者,敗血入於五臟六腑,轉入肌膚,熱結不行也,十無一生。

紅花,桃仁,官桂,丹皮(各二錢),莪朮,木通,羌活,防風,荊芥(各一錢)

產後發熱、頭痛、手足不能伸縮者,由產時失於謹慎,多冒風邪也。切不可作中風邪,以發表劑抬之。

天麻,秦艽,川貝,防風,乾薑,官桂,蘇梗

產後頭痛發熱,腹中刺痛難忍,因寒氣所侵,敗血不行,結聚成塊故也。不論遠近同治。

山楂(三錢),乾薑,肉桂,烏藥,吳萸,香附,玄胡,紅花,桃仁(各二錢),蘇梗(一錢)

產後不言狂走。

石菖蒲,麥冬,防風,天麻,川芎,川貝,辰砂,香附

產後月外,發熱發寒,飲食不進,腹中作痛,因氣血兩虛也。

當歸,芍藥,川芎,人參,白朮,茯苓,香附

產後月外,喘促痰逆,虛黃,因飲食傷胃,痰固其積也。

三稜,莪朮,厚朴,官桂,黑乾薑,川貝,陳皮,桔梗,香附

產後月外,寒熱不均,因氣血兩虛故也。

甘草,芍藥,柴胡,白朮,當歸,茯苓,陳皮,川芎,香附

產後月外,虛汗不止,因氣血虛而遇風邪也。

白朮,茯苓(二錢),黃耆,香附,麥冬,防風(一錢),官桂(五分)

產後月外,聲音不出,嘔吐不止,飲食不納。

陳皮,白朮,茯苓,香附,乾薑,前胡,黃耆

產後諸症,多因冒風寒,為敗血作禍。其乾薑、紅花、桃仁,烏藥、肉桂、山楂、香附必不可少。治產之症,妙在乾薑。若大熱重用,若微熱則輕用,輕則一錢,重則三錢。須要酒炒得黑,不黑不可用,恐反生火。

產後月外,氣血已定,已歸經絡,雖有諸症,宜大補氣血。又宜活血,而諸書以芍藥為產後最忌,殊不知月外諸症,非芍藥不能收功。誠恐不信談論,特備其要,以俟違者鑑之。

產後月內,口眼歪斜,角弓反張,不能伸縮,此係產時冒風邪所致。而發熱頭疼者,宜用此方:

天麻,貝母,秦艽,歸身,官桂,蘇梗,乾薑

月外犯之,亦不可作中風治。皆因氣血兩虛甚,宜補氣血,隨即祛痰為要。產後發熱惡寒,月內當逐惡露為要,月外各歸經絡,氣血兩分既定而犯此症,是氣血虛極。其左手脈不足,補血倍於補氣;右手脈不足,補氣倍於補血,切不可發表。倘因飲食不節而犯此症,月內以逐惡露之藥,加山楂、麥芽、砂仁、貝母、陳皮;月外以調氣補血為主,加山楂、麥芽消食行痰之藥為要。最忌發表藥。

產後口眼喎斜,手足頑麻,半身不遂,皆因不謹慎,或誤下生水,或冒風邪所致。應在半年數月外發之,切不可作風邪鬼箭等症,誤用針刺,並不可發表,如有一失,不可救矣。宜服此方:

白話文:

產後諸症

第一種藥方:

三稜、莪朮(各三克),山楂、殼砂、黑乾薑、官桂(各六克)

**說明:**如果產後問題持續很久,就用溫補虛寒的方法治療。如果有糞便殘渣,還能治療;如果像屋漏一樣流出黑水,那肯定沒救了。

產後注意事項:

產後最怕拉肚子,一定要非常小心。

嚴重狀況:

產後面色發黃、舌頭乾燥、鼻出血、全身出現斑點,這是因為敗血進入五臟六腑,再滲透到皮膚,熱毒結聚不散,這種情況十個病人幾乎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。

第二種藥方:

紅花、桃仁、官桂、丹皮(各六克),莪朮、木通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(各三克)

**說明:**產後發燒、頭痛、手腳無法伸直,是因為生產時不小心,多半是感染了風邪。千萬不要當成中風來治療,使用發散的藥物。

第三種藥方:

天麻、秦艽、川貝、防風、乾薑、官桂、蘇梗

**說明:**產後頭痛發燒,肚子裡像針刺一樣疼痛,是因為寒氣侵入,敗血無法排出,結成硬塊導致。無論時間長短都用這個藥方治療。

第四種藥方:

山楂(九克),乾薑、肉桂、烏藥、吳萸、香附、玄胡、紅花、桃仁(各六克),蘇梗(三克)

**說明:**產後不會胡言亂語、到處亂跑。

第五種藥方:

石菖蒲、麥冬、防風、天麻、川芎、川貝、辰砂、香附

**說明:**產後超過一個月,出現發冷發熱,食慾不振,肚子痛,這是因為氣血兩虛。

第六種藥方:

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香附

**說明:**產後超過一個月,出現喘氣急促、痰多、面色虛黃,是因為飲食傷了脾胃,痰液積聚的緣故。

第七種藥方:

三稜、莪朮、厚朴、官桂、黑乾薑、川貝、陳皮、桔梗、香附

**說明:**產後超過一個月,出現忽冷忽熱,也是因為氣血兩虛。

第八種藥方:

甘草、芍藥、柴胡、白朮、當歸、茯苓、陳皮、川芎、香附

**說明:**產後超過一個月,虛汗流個不停,是因為氣血虛弱又感染了風邪。

第九種藥方:

白朮、茯苓(各六克),黃耆、香附、麥冬、防風(各三克),官桂(一點五克)

**說明:**產後超過一個月,出現說不出話、一直嘔吐、吃不下東西。

第十種藥方:

陳皮、白朮、茯苓、香附、乾薑、前胡、黃耆

總結:

產後各種病症,大多是因為感染風寒,導致敗血作怪。乾薑、紅花、桃仁、烏藥、肉桂、山楂、香附這些藥物是不可缺少的。治療產後疾病,關鍵在於乾薑。如果熱象很重,就多用;如果熱象輕微,就少用。用量輕則三克,重則九克。必須用酒炒黑,不黑就不能用,否則反而會生熱。

產後超過一個月:

產後超過一個月,氣血已經穩定,回到正常的經絡,即使有各種問題,也應該大補氣血。還需要活血,但是很多書都說芍藥是產後禁忌,其實不知道超過一個月的病症,沒有芍藥是不能痊癒的。擔心大家不相信,特地強調一下,讓後人參考。

產後一個月內:

產後一個月內,出現口眼歪斜、身體僵硬、無法伸直彎曲,這是生產時感染風邪導致。如果還發燒頭痛,可以用這個藥方:

天麻、貝母、秦艽、當歸、官桂、蘇梗、乾薑

產後超過一個月:

產後超過一個月才出現這些症狀,也不能當作中風來治療。都是因為氣血太虛弱,應該補氣血,然後再化痰。產後發燒怕冷,一個月內應該先排除惡露,超過一個月則氣血已經回歸經絡,如果還出現這些症狀,說明氣血已經虛到極點。如果是左手脈搏虛弱,補血應該多於補氣;如果是右手脈搏虛弱,補氣應該多於補血,千萬不能用發散的藥物。如果因為飲食不節制而出現這些症狀,一個月內要用排除惡露的藥物,加上山楂、麥芽、砂仁、貝母、陳皮;超過一個月,要以調理氣血為主,加上山楂、麥芽來消食化痰。最忌諱使用發散的藥物。

產後其他症狀:

產後出現口眼歪斜、手腳麻木、半身不遂,都是因為產後不小心,或者誤用利水的藥物,或者是感染風邪導致。這些症狀應該在半年或數月後才會出現,千萬不能當作風邪、鬼箭等病症,誤用針灸,更不可以發汗,否則就無法挽救了。應該服用這個藥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