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婦科》~ 安胎逐月主方補

回本書目錄

安胎逐月主方補

1. 安胎逐月主方補

一月名胎胚,足厥陰肝管胎,此經少氣多血。

二月足少陽膽管胎,若始膏,此經氣多血少。

三月名始胎,手少陰心管胎,此經少血多氣。

歸身,茯神,黃芩(時寒少用),殼砂(時寒多用),杜仲,棗仁,白朮,肉桂

形體成,四個月,命門相火管胎(手少陽三焦),去棗仁、茯神,加熟地三錢。始受水精以行血脈,此經氣多血少。

能動,五個月,太陰脾經管胎,去肉桂,加白朮二錢。始受火精以成其氣,此經少血多氣。

筋骨立,六個月,陽明胃經管胎,加人參五分。如肺虛,加數倍可也,始受金精以成其筋,此經氣盛血少。

毛髮生,七個月,太陰肺經管胎,減砂仁至三分,加黃芩至二錢。始受木精,以成其骨,此經少血多氣。

臟腑具,八個月,陽明大腸管胎,加人參錢半。始受土精以成膚,此經氣盛血多。

穀氣入胃,九個月,少陰腎經管胎,原方不用,用寬胎散,始受石精以成毛髮,此經少血多氣。

歸身,益母草,川芎,枳殼,杜仲

諸神備,十個月,太陽膀胱管胎,同前九個月方。臨盆用催生散。臟腑、關節、人神具備,此經少氣多血。

當歸,枳殼,香附,益母草,川芎,陳皮,紅花,白芷

奇方。產後一二日間,痢疾並心痛。

赤芍,山楂,歸尾,牛膝,陳皮,肉桂,劉寄奴,薑炭,川芎,香附,桃仁(去衣,各一錢)

日一劑,如有乳毒加白芷。

產後五六日,發熱,不思飲食,有似傷寒等症。

赤芍,桃仁,歸尾,陳皮,甘草,山楂肉,枳殼,香附,玄胡,乾薑,肉桂,加白芷

末藥方:

劉奇奴,山楂,香附,棉花子,烏豆

俱炒為末(香附易玄胡,加荊芥尤妙),砂仁湯送二錢。

四物湯加減法(古方):

四物芎歸芍地黃,女科諸病是良方。

調理養血醫虛損,胎產無如用此湯。

參朮苓甘名八物,氣虛血弱功最捷。

十全加了桂黃耆,大補真元與精血。

若對參蘇號補心,心虛血少夢中驚。

產後感寒能服此,不須加減效如神。

下午發熱本陰虛,方加知柏可痊除。

骨蒸勞熱紫耆鱉,知柏能兼地骨皮。

婦人經水適然來,似瘧湯中加小柴。

妊娠月水時時下,膠艾加之止漏胎。

經水過期陰血少,本方加桔與參耆。

腹內積氣當為痛,香附莪稜服自行。

月經紫色及先期,方入芩連並牡皮。

小腹瘀經兜澀痛,桃紅烏附莫教遲。

瘦婦血枯經澀閉,本方增入桃仁治。

肥人色淡屬於痰,配合二陳成一劑。

經血行來太去多,芩連柴柏可同科。

更加荊芥與羌活,升提其氣要安和。

方加芩術善安胎,胎痛砂蘇郁便用。

腹大異常成水病,心胸氣逆如鼓硬,

鯉魚湯煎苓朮芩,減地芎加姜桔應。

胎氣不安胸隔脹,枳桔加之即宣暢。

孕婦心煩號子煩,芩麥茯苓為依傍。

芎歸二味佛手名,坐草忙煎可保生。

若是難產生不下,草霜白芷一同行。

焦姜能治產後熱,甘草大芎補陰血。

汗多方內減川芎,急服參耆防氣脫。

產後血迷成血暈,惡露去多精神困,

澤蘭芎歸荊參草,散號清魂能定暈。

黑神減芎入桂姜,炙甘黑豆炒蒲黃。

淨露下胸除腹滿,酒便調服效非常,

產後惡露如何少,若無別症精神好。

驀然寒熱腹中疼,還是黑神真個妙。

產後驚風血不來,肚疼發熱脹難捱,

柴胡佛手靈脂澤,羌活紅花仔細排。

產後須當四物湯,但凡初產配焦姜。

產初用芍傷生氣,膩膈尤嫌熟地黃。

腸滑地歸當應忌,汗多須把川芎去。

血虛腹痛赤芍良,加減四物先賢秘。

十全濟陰丸,歸身(酒洗),熟地,香附(酒煮四兩),山藥,白朮(二兩五錢),杞子,人參(二兩),蘄艾葉(二兩去筋梗,同香附,酒醋煮一時,搗,焙),川芎,白芍,丹皮紫石英(火煅碎各一兩五錢),澤蘭(一兩),紫河車(一具用銀針刺,去紫筋,酒洗淨白)

上藥切片,同河車入沙鍋內,用陳老酒三碗、陳米醋一碗、清白童便一碗、米泔水數碗,和勻,浮藥寸許,密蓋不透,桑木火慢煮,以河車融化汁干為度,取出同搗極爛,捏作餅,日曬夜露三晝夜,宜在月滿之時以受日精月華。仍焙乾,為末,搗爛,蜜丸如梧子,每服五十丸,空腹淡鹽湯下,隨用早飯,使藥下行,忌食生蘿蔔。

凡月經過期,或少或不行,皆血寒血少也。尺脈必微弱,加桂心五錢(夏三錢),黃耆一兩(炙)。先期,血熱也。脈來必數,加條芩二兩(酒炒)、生地一兩五錢(酒炒)。腹痛加芍藥一兩(酒炒)。將行而先作痛者,血實而氣滯也;成塊者,氣凝也。脈來弦數滑大,加延胡一兩(酒炒),陳皮八分,木香、柴胡梢五錢。

行後作痛者,氣血俱虛也,尺脈必虛澀而兼緊,加黑姜三錢,白茯苓一兩,桂心五錢(夏三錢)。三五日後,腹中綿綿作痛者,或淋瀝不止,血因氣滯未盡也。尺脈見沉澀,或沉弦,加木香五錢,柴胡六錢。紫色或黑色,血熱之甚也。尺脈見洪數,加條芩、黃柏各一兩,炒生地一兩五錢(灑浸)。

過期色淡,肥人則有濕痰,加茯苓、蒼朮(米泔、淡鹽水炒)、陳皮各一兩,白朮五錢,減熟地一兩,瘦人則血虛少而水混之,加桂心五錢。或來或斷,或發寒熱者,加柴胡八錢,白茯苓一兩。凡經不調、多白帶者,肥人主胃中濕痰流注,加製蒼朮、白茯苓一兩五錢,減熟地一兩;凡瘦人氣多血少,脾虛,加木香五錢,牡蠣(煅)、赤石脂(煅)、白茯苓各一兩。凡多崩漏者,減香附、艾葉各一兩,加荊芥穗(炒)一兩,黃芩一兩五錢。

血崩者,或多,加阿膠一兩,黑姜五錢,黃耆一兩(炙)。

元氣虛弱、經水閉者,加牛膝二兩。屬寒加桂心五錢,屬熱加黃芩一兩(酒炒)。

凡婢妾多忌於嫡者,必多抑鬱,以致經水不調者,加法制香附二兩,或血弱心虛,交感時驚恐不寧,則精氣不聚,加琥珀(另研)、棗仁(隔砂略炒)、茯神各一兩,辰砂(飛)、紫石英各五錢。此方十年不育者,皆主之。

調經方臨期服三帖:烏附芍芎歸,桃仁索桂茴。

當歸(三錢),撫芎,紅花(酒炒),小茴,香附(酒洗,炒),赤芍(各一錢),烏藥(一錢),延胡(二錢醋炒),桃仁(去皮尖四錢),赤桂(五分酒炒),姜(三片),燈心(十根)

經前服。

經期後方:四物杜續苓斛砂姜

當歸(一錢),熟地(一錢),芍藥(二錢酒炒),杜仲(二錢),茯苓(一錢),石斛(一錢),川芎(一錢),川斷(一錢五分),砂仁(五分),煨姜(一大片),棗(三枚)

半飢飽服。

丸藥方:地歸杜續苓斛故菟車蓉

熟地,當歸,杜仲,川斷,故紙,菟絲(各四兩),肉蓯蓉(二兩),茯苓(二兩),石斛(三兩),河車(一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