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婦科秘書》~ 傷食論
傷食論
1. 傷食論
產後形體勞倦,脾胃俱傷,是以新產之後,去膏粱,遠厚味,食粥、茹、蔬以為調攝。更有本不思食而強與之,胃雖少納,脾難運轉,易致食停痞塞,甚而傷食發熱,切勿誤認為陰虛。更有食滯腹痛,又勿錯疑為血凝。治斯症者體認正實,如發熱而飲食調者,方可補血;若惡食噯酸者,食滯之症,即當扶元為主,補氣、養血、健脾、助胃,審傷何物,佐以何藥。消導則脾氣復而轉輸,易滯物行而胃思谷矣。
如此補消兼治,無有不安,故善治者,治法有先後緩急,論症因塊痛有無。產後有日數新久,能重產虛之本,而兼去停積之標,攻補如法,無不應手而愈。故有生化消食湯、健脾消食湯之分別施治。
生化消食湯,即生化湯加神麯(炒)、麥芽(炒各六分)
健脾消食湯,治產後塊痛已除,停食痞塞。
人參(二錢),當歸(三錢酒洗),川芎,神麯(炒,各一錢),白朮(一錢半土炒),山楂,砂仁(各六分),麥芽,炙草(各五分)
白話文:
傷食論
產後身體勞累,脾胃都受損傷,因此產後要忌口肥甘厚味的食物,改吃粥、蔬菜來調理身體。如果產婦原本不想吃東西,卻勉強餵食,即使胃只吸收少量食物,脾臟也難以運作,容易導致食物停滯阻塞,嚴重的話會傷食發熱,千萬別誤以為是陰虛。如果出現食物積滯腹痛,也不要誤認為是血凝。治療這種疾病,要認識到這是實證,如果發熱但飲食正常,才可以補血;如果厭食、打嗝泛酸,是食物積滯的症狀,就要以扶正元氣為主,補氣、養血、健脾、和胃,根據損傷的具體情況,選用相應的藥物。消導之後,脾胃功能恢復,運化功能加強,滯留的食物就能排出,胃口自然會好起來。
這樣既能補益又能消導,就能痊癒。所以,善於治療的人,會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、有無腹痛腫塊來制定治療方案。產後時間長短不一,治療要兼顧產後虛弱的本質和食物積滯的表象,攻補得法,都能藥到病除。因此,才有生化消食湯、健脾消食湯的區別應用。
生化消食湯,就是在生化湯的基礎上,加入炒神麴、炒麥芽(各六分)。
健脾消食湯,用於產後腹痛腫塊已經消除,但還有食物停滯阻塞的情況。
藥方:人參(二錢)、當歸(三錢,酒洗)、川芎、炒神麴(各一錢)、土炒白朮(一錢半)、山楂、砂仁(各六分)、麥芽、炙甘草(各五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