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婦科秘書》~ 孕婦出痘論

回本書目錄

孕婦出痘論

1. 孕婦出痘論

凡孕婦出痘,熱能動胎,胎落則氣血衰敗,而不能起發灌漿矣。故始終以安胎為主,外用細軟之帛,緊兜肚上,切不可用丁、桂燥熱之品,及食牛蝨毒物之類,以致觸犯。其條芩、白朮、艾葉、砂仁之類,與痘相宜者,採而用之。其初發熱,則以參蘇飲發之,痘既出後,則多服安胎飲保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孕婦出痘,高熱會動胎氣,胎兒會因此而流產,導致氣血衰敗,無法再孕育胎兒。因此,在治療孕婦痘疹時,始終以保胎為主要原則。外用細軟的布,緊緊地包在肚子上,決不可使用丁香、肉桂等燥熱之品,也不可食用牛蝨等有毒的藥物,以免觸犯胎氣。可以選擇能夠安胎的條芩、白朮、艾葉、砂仁等藥物,並根據痘疹的具體情況予以選用。起初發熱時,可以用人參、蘇葉合成的湯飲來發散痘氣,痘疹出齊後,則多服用安胎飲來保胎。

渴者,則用人參白朮散加減;瀉者,則用黃芩湯,合四君子湯,內加訶子。血虛者,則以四物湯加托藥;色灰白而起發較遲者,則用十全大補湯,去桂,服之。總之,不問輕重,悉以清熱安娠為主。更有孕婦出痘,正當盛時,忽臨正產者,勢必氣血俱虛,亦只以十全大補湯大補氣血為主。

白話文:

  • 口渴的孕婦,使用人參白朮散加減方。

  • 拉肚子的孕婦,使用黃芩湯合四君子湯,再加入訶子。

  • 血虛的孕婦,使用四物湯加入托藥。

  • 孕婦的臉色灰白,胎兒生長緩慢的,使用去桂的十全大補湯。

  • 總之,孕婦生病時,無論輕重,都以清熱安胎為主要治療原則。

  • 有的孕婦患上天花,正值天花盛行期時,又剛好臨近生產,這個時候孕婦的氣血都必定非常虛弱,只能使用十全大補湯大補氣血。

虛寒者,少加熟附。若腹中微痛者,此惡露未盡也,宜四物湯,加乾薑、桂心、木香、黑豆,用熟地黃而去芍藥。蓋恐寒涼,有傷生氣。然有當用者,酒炒用之。若寒戰咬牙,腹脹不渴,而足冷身熱者,此乃脾胃內虛,外作假熱也,宜參、耆、歸、附、木香之類,一、二劑而愈者吉,不愈者凶。

白話文:

虛寒體質的人,可以酌量加入熟附子。如果腹部微微疼痛,這是惡露尚未排盡,應當服用四物湯,加入乾薑、桂心、木香、黑豆,使用熟地黃代替芍藥。因為擔心寒涼中藥會損傷生氣。但是如果有必要使用,可以將中藥用酒炒過後再服用。如果出現寒戰咬牙、腹部脹滿但不口渴、足部冰涼身體發熱的症狀,這是脾胃虛弱,外在出現假熱的表現,應當服用參、耆、歸、附、木香等類中藥,一、兩劑藥就能治癒者吉,治癒不了的兇。

若孕婦肥胖者,則氣居於表而慊於內也,人參可多,黃耆宜少,多加帶殼縮砂,切忌脫蒂果子之類。至有痘將收靨,忽作泄瀉,口渴飲水,小便短少,其痘胖壯紅潤者,此內熱也,宜五苓散,內加黃芩、芍藥之類。若至滑瀉不止,食少腹脹而足冷,痘色灰白,脈細無力者,此犯五虛必死之症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孕婦肥胖,則氣停留在體表而內部空虛,人參可以用多一些,黃耆應該用少一些,多加帶殼的縮砂,切忌使用脫蒂果子之類的藥物。如果痘痘將要收斂的時候,突然腹瀉,口渴想喝水,小便量少,痘痘肥壯紅潤,這是內熱的症狀,應該服用五苓散,再加入黃芩、芍藥之類的藥物。如果腹瀉不止,食慾不振、腹脹,足部冰涼,痘痘呈灰白色,脈搏細弱無力,這是得了五虛必死的病症。

凡婦人方產之後,或半月左右,適逢出痘者,此無胎孕繫累,惟氣血尚虛。治宜大補榮衛為主。若痘出多者,則加連翹、黏子之類。大便自利者,則用肉果、炮薑之類,余即照常一例而治。至於孕婦出痘,在於初出之時胎落者,則血氣雖為大虛,然熱毒亦因走泄,兼之未經起脹灌漿,則血氣未曾外耗,倘非險逆,加以大補托裡,每多得生。至於收靨之時胎落者,則毒已出表消散,亦多無事,但重虛而元氣易脫,倍宜補益耳。

白話文:

凡是婦女在剛生孩子之後,或是過了半個月左右,適逢出痘的,這時因為沒有懷孕的負擔,只是氣血還比較虛弱。治療的時候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。如果出痘很多的,那麼就加連翹、黏子之類的藥。大便自己通暢的,那麼就用肉果、炮薑之類的藥。其他方面就按照一般的方法治療。至於懷孕的婦女出痘的,如果在痘痘剛出來的時候胎兒就掉下來的,那麼雖然氣血非常虛弱,但是熱毒也因此而消散了,加上沒有經歷過胎兒的生長發育,那麼氣血也就沒有消耗到外面,如果沒有意外,加以大補元氣,通常都能活下來。至於在痘瘡開始癒合的時候胎兒掉下來的,那麼毒素已經出現在皮膚表面並且消散了,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了,只是身體非常虛弱,元氣容易脫離,更應該加倍地補益氣血。

若正當起脹灌漿而胎落者,則氣血衰敗,內外兩虛,既不能逐毒以外出,則毒必乘虛而內攻,其為不救者多矣。

參蘇飲

白話文:

如果在應該開始腹部隆起、胎兒成長的時期卻發生了流產,那麼這表示母體的氣血已經非常虛弱,身體內外都處於虛弱狀態。這種情況下,人體既沒有足夠的力量將毒素排出體外,毒素就會趁機侵入體內造成更大的傷害,這樣的狀況往往很難救治。 參蘇飲

人參,紫蘇,乾葛,前胡,制夏,茯苓,陳皮(各等分),枳殼(麥炒),桔梗,木香,甘草(各減半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紫蘇、乾葛、前胡、制夏、茯苓、陳皮(各等份),枳殼(用小麥炒過),桔梗、木香、甘草(各減半)

黃芩湯,治熱利。

黃芩,炙草,芍藥(各等分),大棗(五、七枚)

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黃芩湯用來治療熱性痢疾。 材料包括黃芩、炙甘草和芍藥(三者份量相同),以及大棗五到七枚。 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