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婦科秘書》~ 痢論 (2)
痢論 (2)
1. 痢論
大約初痢脹痛為熱為實,久痢㽲痛為虛為寒,即初因火注切痛,痢久傷氣,亦必變為虛寒也。故久痢腹痛之脈,無論大小遲數,但以按之漸漸小者,並屬虛寒,急需溫補。慎勿利氣,惟急痛、脈實、久按不衰者,可稍用炮黑薑、連和之。四審後之重與不重。下痢後重,濁氣壅滯也。
夫開通壅滯,必以調氣為本,在妊娠猶為切要,調氣則後重自除,而胎息自安。但初痢後重,首宜開發其滯;若久痢後重,又當升舉其陽。陽氣升則胃氣運,胃氣運則周身中外之氣,皆調達而無壅滯之患矣。故治孕婦之後重,無問胎之大小,但脈見有餘,則宜調氣;脈見不足,便與升提。
雖血痢亦宜陽藥,一切滋膩血藥,總無干預,以氣有統血之功,則血無妄行之慮也。五審身之熱與不熱,下痢為裡氣受病,若見身熱,表裡俱困,元神將何所恃而得祛邪之力哉。惟人迎之脈浮數,可先用和營透表之法,分解其勢,然後徐行清理。若初痢不發熱,數日半月後發熱,脈來漸小,或虛大少力者,此正陰內亡,虛陽發露於外。
在平人,或可用辛溫暖補飲之,以歸其源。若妊娠則桂、附又難輕用,惟藉參、朮、薑、萸、膠、艾之屬,非大劑濃煎峻投,難望其轉日回天之勣也。考之《醫通》云:常用厚朴去乾薑湯,治妊娠能食、腹脹後重、積穢稠黏之白痢;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,治妊娠腹脹後重、赤白相兼之痢;黃芩芍藥湯,送香連丸,治妊娠能食後重、積穢稠黏之血痢;連理湯合《千金》三物膠艾湯,治妊娠少腹疼痛,瘀晦不鮮,或間有鮮血之痢;駐車丸治妊娠發熱後重,陰虛畏食之血痢;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,治妊娠熱毒內攻,噤口不食,腹脹後重,膿血稠黏之痢;《千金》膠艾榴皮湯,即三物膠艾湯,治妊娠膿血清稀,胎動不安,久泄不止之痢;補中益氣湯,治妊娠先瘧後痢,及瘧痢齊作,元氣下陷,胎氣下墜,小便頻數,或轉胞不得溺之痢。以上諸方,並加砂仁以調其氣,烏梅以調其血,未嘗不隨手輒效也。
予每用一味阿膠飲,或阿膠黃連飲,均治孕婦之痢,甚妥獲效。
厚朴去乾薑湯,厚朴(去皮,薑汁炒),陳皮(泡去浮白),茯苓,炙草(各等分)
煎服。
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,治胃虛嘔逆,痞滿不食之症。
人參(隨宜),厚朴(一錢半薑製),製半夏(二錢),炙草(八分),生薑引
黃芩芍藥湯,黃芩,白芍(各三錢),炙草(二錢)
香連丸,治下痢赤白相兼,白多於赤者。
川連(六兩用開口吳萸一兩,同黃連炒,去吳萸不用),木香(一兩)
共末,醋糊丸,每服五十丸,米湯、砂仁湯任下。
連理湯,治胃虛挾食,痞滿發熱。
白話文:
大概剛開始拉肚子,腹脹疼痛多半是因為熱邪和實證,拉肚子久了,肚子隱隱作痛則多半是虛證和寒證。也就是說,剛開始拉肚子是因為火熱之邪侵入導致劇烈疼痛,拉肚子久了會損傷正氣,也必然會轉變為虛寒證。所以,拉肚子久了,腹痛時的脈象,無論是粗大還是細小、遲緩還是 দ্রুত,只要是按下去感覺脈象越來越弱的,都屬於虛寒證,需要趕緊用溫補的方法治療。要小心不要使用行氣的藥物,只有在腹痛劇烈、脈象有力、按壓脈象沒有減弱的情況下,才可以稍微使用炮製過的黑薑和黃連來調和。還要仔細觀察拉肚子後是否有裡急後重的症狀。拉肚子後有裡急後重,是濁氣壅滯在腸道裡。
要疏通腸道內的壅滯,必須以調暢氣機為根本,對於孕婦來說尤其重要。調暢氣機後,裡急後重的感覺自然會消失,胎氣也會安穩。但剛開始拉肚子出現裡急後重,首先應該疏通腸道內氣機的鬱滯;如果是拉肚子久了才出現裡急後重,又應該用藥來升提陽氣。陽氣升發起來,胃的運化功能就會恢復正常,胃的運化功能正常了,全身內外的氣機都會調暢,就不會有氣機鬱滯的毛病了。所以,治療孕婦的裡急後重,無論胎兒大小,只要脈象顯示有餘(有力),就應該調暢氣機;如果脈象顯示不足(無力),就應該用藥升提陽氣。
即使是拉血便,也應該使用溫陽的藥物,一切滋膩的補血藥物都不適合使用,因為氣有統攝血液的功能,氣足了,血液就不會妄行。還要仔細觀察身體是否有發熱的症狀,拉肚子是體內臟腑生病,如果出現發熱,代表身體內外都虛弱了,正氣會更加無力抵抗邪氣。只有人迎脈浮數有力,可以先用調和營衛、疏散表邪的方法來緩解病勢,然後再慢慢清理腸道。如果剛開始拉肚子沒有發熱,幾天或半個月後才發熱,而且脈象逐漸變弱,或虛大無力,這正是體內陰液虧虛,虛陽浮越於外的表現。
對於普通人來說,或許可以用辛溫的藥物來溫補陽氣,使陽氣歸於本源。但對於孕婦來說,桂枝、附子等溫熱藥物又不能輕易使用,只能藉助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山茱萸、阿膠、艾葉等藥物,必須要用大劑量、濃煎的方法,迅速給藥,才能期望病情好轉。考證《醫通》的記載說:常用的厚朴去乾薑湯,可以治療孕婦能吃東西、腹脹、裡急後重、大便黏稠的白痢;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,可以治療孕婦腹脹、裡急後重、赤白相雜的痢疾;黃芩芍藥湯,配合香連丸,可以治療孕婦能吃東西、裡急後重、大便黏稠的血痢;連理湯合用《千金》三物膠艾湯,可以治療孕婦少腹疼痛,瘀血不暢,或時有鮮血的痢疾;駐車丸可以治療孕婦發熱、裡急後重、陰虛、怕冷、食慾不振的血痢;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,可以治療孕婦熱毒內攻、不能進食、腹脹、裡急後重、膿血黏稠的痢疾;《千金》膠艾榴皮湯,也就是三物膠艾湯,可以治療孕婦膿血稀薄、胎動不安、久瀉不止的痢疾;補中益氣湯,可以治療孕婦先患瘧疾後患痢疾,或是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,導致元氣下陷、胎氣不穩、小便頻數,或者出現轉胞(膀胱受壓)無法排尿的痢疾。以上這些方子,都加上砂仁來調暢氣機,烏梅來調和血液,往往都能收到很好的療效。
我(作者)常常使用單味阿膠飲,或是阿膠黃連飲,都能有效地治療孕婦的痢疾。
厚朴去乾薑湯:厚朴(去除外皮,用薑汁炒過)、陳皮(浸泡後去除白色內膜)、茯苓、炙甘草(各等分)。
煎服。
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:治療胃虛嘔吐、胸腹痞滿、食慾不振的症狀。
人參(用量隨證狀輕重決定)、厚朴(一錢半,用生薑炮製)、製半夏(二錢)、炙甘草(八分)、生薑引藥。
黃芩芍藥湯:黃芩、白芍(各三錢)、炙甘草(二錢)。
香連丸:治療拉肚子,赤白相雜,以白色居多的症狀。
川黃連(六兩,用開口吳茱萸一兩,和黃連一起炒,然後去除吳茱萸不用)、木香(一兩)。
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米湯或砂仁湯送服。
連理湯:治療胃虛夾雜食物停滯、胸腹痞滿、發熱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