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婦科秘書》~ 痢論 (1)

回本書目錄

痢論 (1)

1. 痢論

妊娠痢下,因飲食生冷,脾胃不能克化,致令心腹疼痛。傷血則赤,傷氣則白,氣血俱傷則赤白相雜。蓋血屬陰,陰傷則受熱居多。然又有陽氣傷,不能統陰血而痢赤,又不得不從事於辛溫。故治血痢,猶當以色之顯晦,驗其虛實寒熱。故凡積之瘀晦不鮮,清稀不稠,皆虛寒之候,即陽不統陰之血,急投人參、薑、艾,或可保全。倘不審而誤服芩、連,乃速其斃也。

白話文:

懷孕期間出現痢疾,多是由於飲食生冷,導致脾胃無法消化,因而造成心腹疼痛。傷到血則痢疾呈紅色,傷到氣則痢疾呈白色,氣血同時受傷則痢疾呈紅白相雜的顏色。這是因為血屬陰,陰氣受傷則多受熱邪侵襲。但是也會有陽氣受傷的情況,無法統領陰血而導致痢疾呈紅色,此時不得不使用辛溫的藥物。因此,治療血痢,仍然應根據痢疾顏色的明亮或晦暗,來判斷其虛實和寒熱。所以,凡是積存的痢疾,顏色暗沉不明顯,稀薄而不濃稠,都是虛寒的徵兆,也就是陽氣無法統領陰血,此時應立即服用人參、薑、艾等藥物,纔有可能保全生命。如果沒有仔細辨證而誤服芩、連等藥物,反而會加速死亡。

惟積之稠黏、紫赤而光澤者,合用苦燥以堅腸胃之滑脫。又必當佐以調氣之藥,則陰邪解釋,非若白痢之不可雜以芩、連、芍藥等味,引領滯穢襲傷陰血也。氣屬陽,陽傷則受冷居多,即有火注下迫,皆陽氣鬱遏,本寒標熱之症,不可純歸於熱,但當驗其積之稠黏如糊,色白如脂,方可暫與清熱治標,若汁沫如水,色晦如塵,急須溫理其氣,即有熱症,皆假象無疑,其虛實寒熱既分。而又有三禁、三善、五審之不可不知也。

白話文:

只有稠黏、深紅色而閃亮的積滯,適用苦燥的藥物來堅固腸胃的滑脫。還必須加入調氣的藥物,才能使陰邪解釋。不像白痢那樣,不能雜用黃芩、黃連、芍藥等藥物,以免引領滯穢侵襲傷陰血。氣屬陽,陽氣受傷則容易受寒,即使有火注下迫,也是陽氣鬱遏所致,本質上是寒標熱症,不能完全歸因於熱。但應當驗證其積滯是否稠黏如糊,顏色是否白如脂,才能暫時給予清熱治標的治療。如果汁液沫狀如水,顏色晦暗如塵埃,則應急需溫理其氣,即使有熱症,也都是假象無疑。其虛實寒熱既然分清,還有三禁、三善、五審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一禁,滌盪腸胃,恐陽氣下陷,胎氣愈墜;二禁,滲利膀胱,恐陰津脫亡,胎失榮養;三禁,□澀滯氣,恐濁氣愈滯後重轉加。故善治妊娠之痢,惟以調氣為先,即已敗積沫,隨氣而下,未傷津液,統之而安。夫調氣有三善,一使胃氣有常,水穀輸運;二使腹滿腹痛,後重漸除;三使濁氣開發,不致侵犯胎元。所謂五審者,一審飲食之進與不進。

白話文:

一忌滌盪腸胃,恐怕陽氣下陷,腹中的胎兒日漸脫落;二忌滲利膀胱,恐怕陰津枯竭而亡,導致胎兒失去供養;三忌收澀滯氣,恐怕腹中濁氣愈加滯留,導致日後病情加重。所以善於治療妊娠期腹瀉的方法,首先是以調氣為主,就是已經敗落的胎兒分泌物,會隨著氣機而下降,不會傷害津液,整體情況就會好轉。而調氣有三個效果,一是可以讓胃氣正常,水穀能夠正常消化吸收;二是讓腹滿腹痛、後重感逐漸消除;三是讓濁氣消散,不會侵犯胎兒。所謂的五審,一是審查飲食的進食與否。

夫痢乃腸胃受病,若痢勢雖甚,飲食無妨者,易治。故痢以噤口為最劇,在初起濁邪全盛之時,不足為慮,但要清理積滯,飲食自進矣。若七日以後,尚不能食,脈反數盛,此必初時失於清理之故,急需調氣理中,則積沫漸下,飲食漸進矣。或初時能食,至一旬一氣後,反不能食,脈息不振,此必滌盪太過,胃氣受傷所致。

白話文:

痢疾是腸胃受到病邪侵襲而發生的疾病。如果痢疾的症狀雖然很嚴重,但是飲食沒有受到影響,那麼這種痢疾比較容易治療。所以,痢疾最嚴重的症狀就是噤口,不能吃東西。在痢疾剛發作的時候,濁邪正盛,這時不用擔心,只要清理積滯的邪氣,飲食自然就會恢復。但是,如果痢疾發作七天以後,患者仍然不能吃東西,脈象反而數盛,這一定是因為剛開始沒有及時清理積滯的邪氣造成的。這時,需要趕快調理氣血,調和中焦,這樣積滯的邪氣就會逐漸下降,飲食也會逐漸恢復正常。還有一種情況是,患者剛開始還能吃東西,但到了十天左右的時候,反而不能吃東西了,脈搏也微弱無力,這一定是因為滌盪積滯的邪氣過度,損傷了胃氣所致。

亦有過用芩、連、檳、樸,苦寒破氣,而致呃逆嘔噦者,胃氣大敗,最危之兆,惟峻與溫補,庶可挽回。若脈見數疾無倫,或翕翕虛大,或歇止不前,或弦細搏指者,皆胃氣告匱,百不一生矣。二審溲之通與不通。下痢清濁不分,若痢雖頻,而水道順利者,胎必無虞。若月數將滿,胎壓尿胞,每多溲便頻數,轉胞脹悶之患,切禁利水傷津,急與開提自通。

白話文:

也有用黃岑、黃連、檳榔、樸硝,苦寒破氣,導致呃逆和嘔吐的,胃氣大敗,是最危險的徵兆,只有用峻猛溫補的藥物,纔可能挽回病情。如果脈象見數脈疾速無倫,或翕翕跳動而虛大,或脈搏忽斷忽續,或弦細脈搏搏擊手指的,都是胃氣匱乏的表現,百不存一了。二、觀察小便是否通暢。下痢清濁不分,即使腹瀉頻繁,但排便通暢的,胎兒必定無虞。如果懷孕月數即將滿月,胎兒壓迫尿道,每多小便和排便頻數,轉胞脹悶的疾患,應嚴禁利水傷津的藥物,必須趕快給予開提藥物而自行通暢。

但須察其脈,無過壯過硬之形,便宜補中益氣,稍加澤瀉、車前,以升清降濁投之,無不輒應,非特妊娠為然,即平人久痢,津液大傷,而溲澀不通者,亦宜此治法也。三審腹之痛與不痛。下痢腹痛,必然之理。然間有濁濕下趨,而無郁沸之火者,則不痛也,但此多見於肥白人之白痢。

白話文:

但是必須診察脈象,沒有過於壯實過於硬挺的狀況,適當運用補益中氣的藥物,稍微加入澤瀉、車前子,以上升清氣下降濁氣的方法治療,沒有不立刻有效的,不只是孕婦,一般人久痢、津液大量損傷,而小便不通暢的,也應該用這種治療方法。三,審察腹部疼痛與否。拉肚子時肚子痛,是必然的道理。然而有時濁濕往下流動,而沒有壅聚沸騰的火氣,則就不痛,但這種情況多見於肥胖白皙的人的白色痢疾。

若血痢,與瘦人多火者,罕見也,治宜調氣運積,不用清火明矣。原其腹痛有寒熱之分,痛有止歇,痛則奔迫下墜。至圊不及者,火也;痛自下而攻擊於上者,火也;痛而脹滿,不勝摩按,熱飲愈甚者,火也,實也。痛無止歇,常時痛而無絞刺者,寒也;痛自上而奔注於下者,寒也;痛而不滿,時喜溫手摩按,飲熱漸緩,欲至圊而可忍須臾者,虛也,寒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有血痢,伴有瘦弱體質和火氣旺盛的人,則較為罕見,治療宜調理氣機,運化積滯,不應單純清熱瀉火。

其腹痛可以分為寒熱證,痛有間歇,疼痛時,會有奔波下墜感,以致於不及時趕到廁所,此為實熱證。或疼痛自下而衝擊上腹,此亦為實熱證。或疼痛脹滿,摩按加劇,熱飲後加重,此為實熱證。

若疼痛無間歇,常時疼痛而無絞痛刺痛者,此為寒證。疼痛自上腹部奔向小腹,此亦為寒證。或疼痛而不脹滿,有時喜歡溫手摩腹,飲熱飲後疼痛緩解,想上廁所時能夠忍耐片刻,此為虛寒證。

大約初痢脹痛為熱為實,久痢㽲痛為虛為寒,即初因火注切痛,痢久傷氣,亦必變為虛寒也。故久痢腹痛之脈,無論大小遲數,但以按之漸漸小者,並屬虛寒,急需溫補。慎勿利氣,惟急痛、脈實、久按不衰者,可稍用炮黑薑、連和之。四審後之重與不重。下痢後重,濁氣壅滯也。

白話文:

大約是剛開始腹瀉,腹脹腹痛是熱證實證,腹瀉時間長了,腹痛腹瀉加重是虛證寒證,剛開始是火熱引起的腹痛,腹瀉時間長了傷了正氣,必定變成虛寒證。所以腹瀉時間長的腹痛,無論脈搏快慢,只要按壓疼痛逐漸減輕的,都屬於虛寒證,需要溫補。不要用瀉藥,只有腹痛劇烈、脈搏有力,按壓疼痛不減輕的,纔可以稍微用生薑和連續和解的藥。四診斷後再考慮症狀是否嚴重,腹瀉後腹重,是濁氣壅滯引起的。

夫開通壅滯,必以調氣為本,在妊娠猶為切要,調氣則後重自除,而胎息自安。但初痢後重,首宜開發其滯;若久痢後重,又當升舉其陽。陽氣升則胃氣運,胃氣運則周身中外之氣,皆調達而無壅滯之患矣。故治孕婦之後重,無問胎之大小,但脈見有餘,則宜調氣;脈見不足,便與升提。

白話文:

想要疏通壅滯,一定把調氣當作根本,在懷孕期間尤其重要,只要把氣調順,那麼後重自然消失,胎兒也會安穩。但是如果剛開始腹瀉就出現後重,首先要做的就是疏通壅滯;如果腹瀉的時間較長,後重症狀也持續了很長時間,那麼就要溫陽舉陷。陽氣升上去,胃氣才能運行,胃氣運行,周身內外之氣,都會通暢,就不會出現壅滯的毛病了。所以治療孕婦的後重,不論胎兒大小,凡是脈象見有餘的,就應該調氣;脈象見不足的,就要升提。

雖血痢亦宜陽藥,一切滋膩血藥,總無干預,以氣有統血之功,則血無妄行之慮也。五審身之熱與不熱,下痢為裡氣受病,若見身熱,表裡俱困,元神將何所恃而得祛邪之力哉。惟人迎之脈浮數,可先用和營透表之法,分解其勢,然後徐行清理。若初痢不發熱,數日半月後發熱,脈來漸小,或虛大少力者,此正陰內亡,虛陽發露於外。

白話文:

即使是血痢也應該採用溫補的藥物,一切滋膩的補血藥物,都和此病無關,因為氣有統攝血液的作用,這樣血液就沒有妄行的危險了。首先要辨別身體是否有發熱,下痢是因為內有病氣,如果出現發熱,表示表裡俱虛,元神將依靠什麼來獲得祛除邪氣的力量呢?只有當人迎脈浮數時,才能首先使用和營透表的治法,分解它的勢力,然後慢慢地進行清理。如果剛開始痢疾時不發熱,幾天或半個月後發熱,脈搏逐漸變小,或者虛大無力,說明正陰在內衰亡,虛陽在外部發作。

在平人,或可用辛溫暖補飲之,以歸其源。若妊娠則桂、附又難輕用,惟藉參、朮、薑、萸、膠、艾之屬,非大劑濃煎峻投,難望其轉日回天之勣也。考之《醫通》云:常用厚朴去乾薑湯,治妊娠能食、腹脹後重、積穢稠黏之白痢;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,治妊娠腹脹後重、赤白相兼之痢;黃芩芍藥湯,送香連丸,治妊娠能食後重、積穢稠黏之血痢;連理湯合《千金》三物膠艾湯,治妊娠少腹疼痛,瘀晦不鮮,或間有鮮血之痢;駐車丸治妊娠發熱後重,陰虛畏食之血痢;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,治妊娠熱毒內攻,噤口不食,腹脹後重,膿血稠黏之痢;《千金》膠艾榴皮湯,即三物膠艾湯,治妊娠膿血清稀,胎動不安,久泄不止之痢;補中益氣湯,治妊娠先瘧後痢,及瘧痢齊作,元氣下陷,胎氣下墜,小便頻數,或轉胞不得溺之痢。以上諸方,並加砂仁以調其氣,烏梅以調其血,未嘗不隨手輒效也。

白話文:

對於普通人來說,可以使用辛溫溫補的飲品,以使源頭恢復正常。但是,如果懷孕了,那麼肉桂、附子這類藥物就不敢輕易使用了,只能藉助人參、白朮、生薑、茱萸、阿膠、艾葉等藥物,而且必須是大劑量、濃煎、峻猛服用,才能期望它能立刻轉危為安。考據《醫通》一書中說:常用厚朴去乾薑湯,治療妊娠能吃的食物、腹脹、便後裡急後重,積穢稠黏的白色痢疾;厚朴、生薑、甘草、半夏、人參湯,治療妊娠腹脹、便後裡急後重,赤白相間的痢疾;黃芩、芍藥湯送服香連丸,治療妊娠能吃的食物、便後裡急後重,積穢稠黏的血痢;連理湯合《千金》三物膠艾湯,治療妊娠小腹疼痛,瘀血晦暗不鮮,或者間或有鮮血的痢疾;駐車丸治療妊娠發熱、便後裡急後重,陰虛畏懼飲食的血痢;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,治療妊娠熱毒往內攻入,口緊閉不吃東西,腹脹、便後裡急後重,膿血稠黏的痢疾;《千金》膠艾榴皮湯,也就是三物膠艾湯,治療妊娠膿血清稀,胎動不安,久瀉不止的痢疾;補中益氣湯,治療妊娠先瘧疾後痢疾,以及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,元氣下降,胎氣下墜,小便頻數,或者轉胞導致無法小便的痢疾。以上各方,都加上砂仁以調和元氣,烏梅以調和血液,沒有不手到病除的。

予每用一味阿膠飲,或阿膠黃連飲,均治孕婦之痢,甚妥獲效。

白話文:

我每次都用一味阿膠飲,或者是阿膠黃連飲,都用來治療孕婦的痢疾,收效很顯著。

厚朴去乾薑湯,厚朴(去皮,薑汁炒),陳皮(泡去浮白),茯苓,炙草(各等分)

煎服。

白話文:

厚朴去乾薑湯:

厚朴(去皮,用薑汁炒過),陳皮(泡水去除浮白),茯苓,炙草(各等分)。

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,治胃虛嘔逆,痞滿不食之症。

人參(隨宜),厚朴(一錢半薑製),製半夏(二錢),炙草(八分),生薑引

白話文:

厚朴、生薑、甘草、半夏、人參湯,用於治療胃虛嘔吐、腹脹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黃芩芍藥湯,黃芩,白芍(各三錢),炙草(二錢)

香連丸,治下痢赤白相兼,白多於赤者。

白話文:

黃芩芍藥湯,黃芩三錢、白芍三錢、炙草二錢。

川連(六兩用開口吳萸一兩,同黃連炒,去吳萸不用),木香(一兩)

白話文:

川連:使用六兩川連,以一兩開口吳萸炒過,再把吳萸取走不用。

木香:使用一兩木香。

共末,醋糊丸,每服五十丸,米湯、砂仁湯任下。

連理湯,治胃虛挾食,痞滿發熱。

白話文:

將藥末用醋調成糊狀製成丸劑,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以用米湯或者砂仁湯送服。 連理湯用來治療胃虛夾雜食物積滯,症狀包括胸腹脹滿和發熱。

人參(隨宜),白朮(一錢半土炒焦),炮薑(六分),黃連(八分),茯苓(一錢),炙草(六分)

《千金》三物膠艾湯,治血痢,又痢下不止。

白話文:

人參:依個人體質適量使用。

白朮:一錢半,用土炒焦。

炮薑:六分。

黃連:八分。

茯苓:一錢。

炙草:六分。

阿膠,艾葉,酸石榴皮

白話文:

  • 阿膠:一種中藥材,以驢皮製成,具有補血、止血、滋陰潤燥的功效。

  • 艾葉:一種中草藥,具有溫經止血、散寒止痛、消腫止癢的功效。

  • 酸石榴皮:一種中藥材,具有止瀉、收斂、固澀的功效。

三味等分,煎服。

駐車丸,治陰虛下痢,發熱,膿血稠黏,及休息痢。

阿膠(三兩),黃連(炒黑),當歸(各五錢),炮薑(一兩)

上四味,搗篩,醋煮阿膠為丸,梧子大,每服四、五十丸,晝夜三服,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將三種藥材等量配比,煎煮服用。 駐車丸用於治療因陰虛引起的腹瀉,伴有發熱、膿血黏稠,以及間歇性腹瀉。 所需材料包括:阿膠(90克),炒黑的黃連,當歸(各15克),炮薑(30克)。 將上述四種材料搗碎篩過,然後以醋煮阿膠製成丸劑,大小約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40到50粒丸子,一天內分三次服用,並以米湯送服。

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,治挾熱痢下膿血,及產後痢不止。

白話文:

白頭翁加上甘草阿膠湯,用於治療夾有熱邪的痢疾,下膿血,以及產後痢疾不癒。

白頭翁,黃連(炒黑),黃柏(炒黑),秦皮,炙草(各一錢),阿膠(三錢)

上六味先煮,上五味去滓,內膠烊盡,溫分三服。

白話文:

白頭翁、黃連(炒至黑色)、黃柏(炒至黑色)、秦皮、炙草(各一錢)、阿膠(三錢)

阿膠黃連飲(又名黃連阿膠湯),治孕婦痢疾,若安胎則痢愈重。治痢則胎難全。

白話文:

阿膠黃連飲(又稱黃連阿膠湯) **:**用於治療孕婦痢疾。若要保胎,則痢疾會加重。若要治療痢疾,則胎兒難以保全。

阿膠(能止膿血之痢,且止腰痛,固胎以之為君),黃連,芍藥,甘草(皆以為佐),枳殼(麩炒,少加二、三分以寬其後重,痛痢減去之)

白話文:

阿膠(能止膿血之痢,且止腰痛,固胎以之為君藥),黃連、芍藥、甘草(皆以為佐藥),枳殼(炒焦穀,少加二、三分以寬其後的燥熱,痛痢減去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