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婦人規》~ 下卷 (38)
下卷 (38)
1. 血癥
穿山甲散(見《古方八陣·攻陣》)治癥痞瘀血,心腹作痛。
穿山甲(炒焦),鱉甲(醋炙),赤芍藥,大黃(炒),乾漆(炒煙盡),桂心(各一兩),川芎,芫花(醋炒),歸尾(各半兩),麝香(一錢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酒調下。
赤金豆(見鬼胎)
養正之法,當察陰陽上下,病之久新及邪正強弱之勢。其有停瘀雖甚,而元氣困弱者不可攻;病久而弱,積難搖動者不可攻。凡此之類,皆當專固根本,以俟其漸磨漸愈,乃為良策。如鬱結傷脾者,宜用歸脾湯、逍遙飲、壽脾煎。脾胃虛寒者,宜溫胃飲、養中煎、六君子湯。
肝腎虛寒者,宜大營煎、暖肝煎、理陰煎,或《良方》交加散亦可。脾腎虛寒,大便泄瀉或不實者,宜胃關煎、理陰煎。病久脾腎氣滯而小腹痛脹者,宜八味地黃丸。肝火不清,血熱而滯者,宜加味逍遙散。以上諸證,凡虛中帶滯者,不妨於前藥中各加行氣導滯之品,此在用者之圓活也。
歸脾湯(見經不調)
逍遙飲(見腎虛經亂)
壽脾煎(見血虛經亂)
溫胃飲(見血虛經亂)
養中煎(見《新方八陣·熱陣》)治中氣虛寒,為嘔為泄者。
人參(一至三錢),山藥(炒二錢),白扁豆(炒二三錢),炙甘草(一錢),茯苓(二錢),乾薑(炒黃一二錢)
水二鍾,煎七分,食遠溫服。如噯腐氣滯者,加陳皮一錢,或砂仁四分。如胃中空虛覺餒者,加熟地三、五錢。
六君子湯(見經期腹痛)
大營煎(見血熱經早)
暖肝煎(見《新方八陣·熱陣》)治肝腎陰寒,小腹疼痛疝氣等證。
當歸(二、三錢),枸杞(三錢),茯苓(二錢),小茴香(二錢),肉桂(一、二錢),烏藥(二錢),沉香(一錢,或木香亦可)
水一鍾半,加生薑三、五片,煎七分,食遠溫服。如寒甚者,加吳茱萸、乾薑,再甚者,加附子。
理陰煎(見血寒經遲)
《良方》交加散(見經痛論外方)
胃關煎(見產後腹痛)
八味地黃湯(即八味丸。見經不調)
加味逍遙散(見經不調)
婦人久癥宿痞,脾腎必虧,邪正相搏,牢固不動,氣聯子臟則不孕;氣聯衝任則月水不通。內治之法宜如前,外以阿魏膏貼之,仍用熨痞方,或用琥珀膏亦可,然必須切慎七情及六淫、飲食、起居,而不時隨證調理,庶乎可愈。
阿魏膏(見《外科鈐古方》)治一切痞塊,更服胡連丸。
羌活,獨活,玄參,官桂,赤芍藥,穿山甲,生地黃,兩頭尖,大黃,白芷,天麻,紅花(各半兩),木鱉(十枚去殼),亂髮(一團),槐、柳、桃枝(各半兩)
上用麻油二斤四兩,煎藥黑去渣,入發再煎,發化,仍去渣,入上好真正黃丹,煎收軟硬得中,入後細藥,即成膏矣。
白話文:
血症
穿山甲散(出自《古方八陣·攻陣》)
這個方子治療體內瘀血積聚形成的腫塊,導致心腹疼痛。
藥材包含:炒焦的穿山甲、醋炙的鱉甲、赤芍藥、炒過的大黃、炒至煙盡的乾漆、桂心(各一兩)、川芎、醋炒的芫花、歸尾(各半兩)、麝香(一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酒調和後服下。
赤金豆(出自鬼胎的相關論述)
治療疾病要考慮到陰陽的平衡、身體上下的情況、病程的新舊以及邪氣和正氣的強弱。如果體內瘀血雖然嚴重,但元氣已經很虛弱,就不能用攻伐的方法;病程很久而且身體虛弱,積聚的病邪難以動搖,也不能強行攻伐。遇到這些情況,都應該專注於鞏固身體的根本,等待它慢慢自行好轉,才是好的方法。例如,因為憂鬱導致脾臟受損,應該使用歸脾湯、逍遙飲或壽脾煎。脾胃虛寒的,應該使用溫胃飲、養中煎或六君子湯。
肝腎虛寒的,應該使用大營煎、暖肝煎、理陰煎,或者也可以使用《良方》中的交加散。脾腎虛寒,導致大便稀溏或不成形的,應該使用胃關煎或理陰煎。如果病程很久,導致脾腎氣滯,出現小腹疼痛脹滿的,應該使用八味地黃丸。肝火旺盛,導致血熱而運行不暢的,應該使用加味逍遙散。以上這些情況,如果同時有虛弱和停滯的症狀,可以在前面的藥方中適當加入一些行氣導滯的藥物,這需要醫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。
歸脾湯(出自月經不調的相關論述)
逍遙飲(出自腎虛導致月經紊亂的相關論述)
壽脾煎(出自血虛導致月經紊亂的相關論述)
溫胃飲(出自血虛導致月經紊亂的相關論述)
養中煎(出自《新方八陣·熱陣》)
這個方子治療中氣虛寒,導致嘔吐或腹瀉。
藥材包含:人參(一至三錢)、炒過的懷山藥(二錢)、炒過的白扁豆(二三錢)、炙甘草(一錢)、茯苓(二錢)、炒黃的乾薑(一二錢)。
用水兩碗煎煮至七分,在飯後溫服。如果打嗝有腐臭味,是因為氣滯,可以加入陳皮一錢或砂仁四分。如果感覺胃裡空虛飢餓,可以加入熟地三至五錢。
六君子湯(出自經期腹痛的相關論述)
大營煎(出自血熱導致月經提前的相關論述)
暖肝煎(出自《新方八陣·熱陣》)
這個方子治療肝腎陰寒,導致小腹疼痛、疝氣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當歸(二、三錢)、枸杞(三錢)、茯苓(二錢)、小茴香(二錢)、肉桂(一、二錢)、烏藥(二錢)、沉香(一錢,或用木香代替也可以)。
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三至五片,煎煮至七分,在飯後溫服。如果寒邪很嚴重,可以加入吳茱萸、乾薑,更嚴重的可以加入附子。
理陰煎(出自血寒導致月經延後的相關論述)
《良方》交加散(出自經痛的額外藥方論述)
胃關煎(出自產後腹痛的相關論述)
八味地黃湯(即八味丸,出自月經不調的相關論述)
加味逍遙散(出自月經不調的相關論述)
婦女如果長期有積聚的病邪,脾腎功能必定會虧損,導致邪氣和正氣互相搏鬥,病邪牢固難以去除。如果病邪影響到子宮,就會導致不孕;如果影響到衝脈和任脈,就會導致月經不通。內治的方法應該像前面說的那樣,外治可以使用阿魏膏貼敷,同時配合使用熨痞方,或者使用琥珀膏也可以。但是必須要注意控制情緒,避免外感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,也要注意飲食和作息,並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,這樣才能夠逐漸痊癒。
阿魏膏(出自《外科鈐古方》)
這個膏藥治療各種腫塊,同時還要服用胡連丸。
藥材包含:羌活、獨活、玄參、官桂、赤芍藥、穿山甲、生地黃、兩頭尖、大黃、白芷、天麻、紅花(各半兩)、木鱉(十枚去殼)、亂髮(一團)、槐樹枝、柳樹枝、桃樹枝(各半兩)。
用麻油二斤四兩,將藥材放入煎煮至黑色,去除藥渣,再放入頭髮繼續煎煮,直到頭髮融化,再次去除藥渣,然後加入上好的真黃丹,煎煮至膏藥軟硬適中,最後加入細末藥材,就製成了膏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