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婦人規》~ 下卷 (35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35)

1. 用藥法(藥食二)

凡男女胎孕所由,總在血氣。若血氣和平壯盛者,無不孕育,育亦無不長。其有不能孕者,無非氣血薄弱;育而不長者,無非根本不固。即如諸病相加,無非傷損血氣,如果邪逆未除,但當以煎劑略為撥正,撥正之後,則必以調服氣血為主,斯為萬全之策。所以凡種子丸散,切不可雜以散風、消導及敗血、苦寒、峻利等藥。

蓋凡宜久服而加以此類,則久而增氣,未有不反傷氣血,而難於孕者也。

再若香附一物,自王好古曰「乃婦人之仙藥,多服亦能走氣」,而後世不言走氣,但相傳曰「香附為婦人之要藥」,由是但治婦人,則不論虛實,無弗用之。不知香附氣香、味辛、性燥,惟開鬱、散氣、行血、導滯乃其所長,若氣虛用之,大能泄氣;血虛用之,大能耗血。如古方之女金丹及四制香附丸之類,惟氣實血滯者用之為宜。

凡今婦人,十有九虛,顧可以「要藥」二字而一概用之乎?用之不當,則漸耗漸弱,而胎元之氣,必反將杳然矣。

白話文:

用藥法(藥食二)

男女能否懷孕以及胎兒能否健康成長,都取決於氣血是否調和旺盛。如果氣血充盈強盛,就能順利懷孕並生產健康的孩子。無法懷孕,大多是因為氣血虛弱;懷孕但胎兒發育不良,大多是因為身體根本虧損。各種疾病加在一起,最終都會損傷氣血。如果邪氣入侵尚未清除,就應該先用湯藥稍微調整,調整之後,務必以調理氣血為重點,這是最穩妥的辦法。因此,各種孕婦服用的丸散藥劑,絕對不能混雜散風、消導、敗血、苦寒、峻利等藥物。

因為長期服用這些藥物,會損傷氣血,反而不利於懷孕。

再比如香附這味藥,王好古說它是「婦人的仙藥,即使多服也能行氣」,後世雖然不提「走氣」,但相傳「香附是婦人的要藥」,因此不論虛實,都拿來給婦女使用。殊不知香附氣味芳香,辛味燥性,擅長疏通鬱結、行氣、活血、通便,但如果氣虛使用,會嚴重耗損元氣;血虛使用,則會大量損耗血液。像古代的「女金丹」和「四制香附丸」等方劑,只適用於氣盛血瘀的人。

現在婦女大多數都氣血虛弱,怎麼能用「要藥」兩個字就一概而論呢?使用不當,會使身體越來越虛弱,最終胎元之氣也會消失殆盡。

2. 飲食(藥食三)

凡飲食之類,則人之臟氣各有所宜,似不必過為拘執。惟酒多者為不宜。蓋胎種先天之氣,極宜清楚,極宜充實,而酒性淫熱,非惟亂性,亦且亂精。精為酒亂,則濕熱其半,真精其半耳。精不充實,則胎元不固,精多濕熱,則他日痘疹、驚風、脾敗之類,率已受造於此矣。

故凡欲擇期布種者,必宜先有所慎,與其多飲,不如少飲;與其少飲,猶不如不飲,此亦胎元之一大機也。欲為子嗣之計者,其母以此為後著。

白話文:

飲食(藥食三)

所有飲食方面,人體臟腑各有其適合的,不必過於拘泥。只是飲酒過多是不適宜的。因為胎兒先天之氣,最需要乾淨清爽,最需要充實飽滿,而酒性燥熱,不僅會擾亂性情,也會損傷精氣。精氣被酒所擾亂,則一半會變為濕熱,只剩下一半的真精。精氣不充實,則胎元不穩固;精氣過多濕熱,日後容易罹患痘疹、驚風、脾胃虛敗等疾病,都是由此造成的。

所以,凡是想選擇時機受孕的人,務必先有所謹慎,寧可少飲酒,也不要多飲酒;寧可少飲酒,也不如不飲酒,這也是孕育胎兒的重要關鍵。想要生育後代的人,母親應將此作為重要事項。

3. 男病(疾病一)

疾病之關於胎孕者,男子則在精,女人則在血,無非不足而然。凡男子之不足,則有精滑、精清、精冷者;及臨事不堅,或流而不射者;或夢遺頻數,或便濁淋澀者;或好色以致陰虛,陰虛則腰腎痛憊;或好男風以致陽極,陽極則亢而亡陰;或過於強固,強固則勝敗不洽;或素患陰疝,陰疝則肝腎乖離。此外,則或以陽衰,陽衰則多寒;或以陰虛,陰虛則多熱。

若此者是皆男子之病,不得盡諉之婦人也。倘知其由,而宜治則治之,宜反則反之,必先其在我而後及婦人,則事無不濟矣。

白話文:

男病(疾病一)

男性疾病與懷孕相關者,男性問題在於精子,女性問題在於血液,都是因為不足所致。男性不足的表現,包括精液稀薄、精液清稀、精液冰冷;以及勃起功能障礙、射精障礙;或頻繁遺精;或排尿困難、尿頻、尿痛;或因縱慾導致陰虛,陰虛則腰腎痠痛疲憊;或沉迷男色導致陽氣過盛,陽氣過盛則亢奮而損耗陰氣;或房事過於強壯,導致性功能失調;或先天患有陰囊疝氣,陰囊疝氣則肝腎功能失調。此外,還有陽氣衰弱,陽氣衰弱則怕冷;或陰氣虛弱,陰氣虛弱則怕熱。

這些都是男性的疾病,不能完全歸咎於女性。如果能了解病因,該治療就治療,該調理就調理,必須先解決自身問題,然後才能考慮女性方面,這樣就能解決問題了。

4. 女病(疾病二)

婦人所重在血,血能構精,胎孕乃成。欲察其病,惟於經候見之;欲治其病,惟於陰分調之。蓋經即血也,血即陰也,陰以應月,故月月如期,此其常也。及其為病,則有或先或後者;有一月兩至者;有兩月一至者;有枯絕不通者;有頻來不止者;有先痛而後行者;有先行而後痛者;有淡色、黑色、紫色者;有瘀而為條、為片者;有精血不充而化作白帶、白濁者;有子宮虛冷而陽氣不能生化者;有血中伏熱而陰氣不能凝成者;有血癥、氣痞,子臟不收,月水不通者。凡此皆真陰之病也。

真陰既病,則陰血不足者,不能育胎;陰氣不足者,不能攝胎。凡此攝育之權,總在命門。正以命門為衝任之血海,而胎以血為主,血不自生,而又以氣為主,是皆真陰之謂也。所以凡補命門則或氣或血,皆可謂之補陰,而補陰之法,即培根固本之道也。凡自壯至老,乃人人之所不可缺者,而矧以先天、後天之肇基,又將舍是而何求乎?是以調經種子之法,亦惟以填補命門,顧惜陽氣為之主。然精血之都在命門,而精血之源又在二陽心脾之間。

蓋心主血,養心則血生,脾胃主飲食,健脾胃則氣布。二者胥和,則氣暢血行。此情志飲食,又當先經脈而為之計者,亦無非補陰之源也。使不知本末先後,而妄為之治,則又烏足以言調經種子之法?(以上宜麟策終)

白話文:

婦女疾病主要與血液有關,血液是孕育胎兒的根本。要診斷婦女疾病,需觀察月經的變化;治療婦女疾病,需調理陰分(指女性生殖系統)。月經就是血液,血液就是陰氣,陰氣隨著月經週期變化,所以月經每月按時來潮是正常的。如果出現異常,則可能表現為:月經提前或延後;一個月來兩次月經;兩個月來一次月經;月經停止不通;月經頻來不止;經前痛經;經後痛經;經血顏色淡、黑、紫;經血成塊或條狀;精血不足,出現白帶或白濁;子宮虛冷,陽氣不足;血中有熱,陰氣不足;血瘀、氣滯,子宮收縮不良,月經不通。這些都是陰虛的疾病。

陰虛導致陰血不足,不能孕育胎兒;陰氣不足,不能保住胎兒。孕育胎兒的能力,都掌握在命門(指腎臟)這個部位。因為命門是衝任二脈的氣血之海,而胎兒的發育以血液為基礎,血液的產生又依靠氣,這些都屬於真陰(腎陰)的範疇。所以,補益命門,無論是補氣還是補血,都可以說是補陰,而補陰的方法,就是培育根本固本的方法。從壯年到老年,這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,更何況先天、後天之根本,又將從哪裡去尋求呢?因此,調理月經的方法,主要就是補充命門之火,保養陽氣。然而,精血雖然都藏在命門,但精血的來源卻在心脾(心主血,脾主運化水谷精微以生血氣)。

因為心主血脈,養護心臟則血液充足;脾胃負責消化吸收,強健脾胃則氣血通暢。心脾兩臟協調,則氣血運行順暢。所以,調攝情志、飲食,也要從經絡入手,這也是補陰的根本方法。如果不懂得根本和枝節、先後順序,就妄加治療,又怎麼能談得上調理月經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