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婦人規》~ 下卷 (18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18)

1. 產後喘促

產後喘急有二:乃一以陰虛之極,一以寒邪在肺。蓋產後既以大虛,焉得氣實而喘?若肺無寒邪而見喘促者,此以血去陰虛,孤陽無主,故氣窮短促而浮脫於上,此實肝腎不接,無根將脫之兆,最為危候。經曰:「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。」正此類也。惟貞元飲為治此之神劑。

若氣虛兼寒者,宜大補元煎或理陰煎。若風寒外感,邪氣入肺而喘急者,此必氣粗胸脹或多咳嗽,自與氣短似喘、上下不接者不同治。當以疏散兼補為主,宜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湯。若單以寒邪入肺,氣實氣壅而本無虛者,宜六安煎或二陳湯加蘇葉之類主之。

貞元飲(見《新方八陣·補陣》)治氣短似喘,呼吸促急,提不能升,咽不能降,氣道噎塞,勢劇垂危者。世人但知為氣急,其病在上,而不知元海無根,虧損肝腎,此子午不交,氣脫證也。尤為婦人血海常虧者,最多此證。宜急用此飲以濟之、緩之,敢云神劑。凡診此證,脈必微細無神,若微而兼緊,尤為可畏。倘庸眾不知,妄云痰逆氣滯,用牛黃、蘇合及青(皮)、陳(皮)、枳殼破氣等劑,則速其危矣。

熟地(七、八錢甚者一、二兩),炙甘草(一至三錢),當歸(二、三錢)

水二鍾,煎八分,溫服。如兼嘔惡或惡寒者,加煨姜三、五片。如氣虛脈微至極者,急加人參隨宜。如肝腎陰虛,手足厥冷,加肉桂一錢。

大補元煎(見血熱經早)

理陰煎(見血寒經遲)

金水六君煎(見《新方八陣·和陣》)治肺腎虛寒,水泛為痰,或年邁陰虛,血氣不足,外受風寒,咳嗽、嘔惡、多痰、喘急等證,神效。

當歸(二錢),熟地(三五錢),陳皮(一錢半),半夏(二錢),茯苓(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

水二鍾,生薑三、五、七片,煎七、八分,食遠溫服。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,去當歸加山藥。如痰盛氣滯,胸脅不快者,加白芥子七、八分。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,加細辛五、七分。如兼表邪寒熱者,加柴胡一、二錢。

六君子湯(見經期腹痛)

六安煎(見《新方八陣·和陣》)治風寒咳嗽,及非風初感,痰滯氣逆等證。

陳皮(一錢半),半夏(二、三錢),茯苓(二錢),甘草(一錢),杏仁(一錢,去皮尖切),白芥子(五七分,老年氣弱者不用)

水一鍾半,加生薑三、五、七片,煎七分,食遠服。凡外感風邪咳嗽而寒氣盛者,多不易散,宜加北細辛七八分或一錢。若冬月嚴寒邪甚者,加麻黃、桂枝亦可。若風勝而邪不甚者,加防風一錢,或蘇葉亦可。若頭痛鼻塞者,加川芎、白芷、蔓荊子皆可。若兼寒熱者,加柴胡、蘇葉。

若風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,加黃芩一、二錢,甚者再加知母、石膏,所用生薑只宜一片。凡寒邪咳嗽,痰不利者,加當歸二、三錢,老年者尤宜。若氣血不足者,當以金水六君煎與此參用。凡非風初感,痰勝而氣不順者,加藿香一錢五分,兼脹滿者,加厚朴一錢,暫開痰氣,然後察其寒熱虛實而調補之。若氣虛猝倒及氣平無痰者,皆不可用此方。

白話文:

產後喘促的原因主要有兩種:一是陰虛到極點,一是寒邪入侵肺部。產後身體虛弱,怎麼會有氣盛而喘的情況呢?如果肺部沒有寒邪卻出現喘促,這是因為血虛陰虛,陽氣失去依託,所以氣息短促而浮於上,這是肝腎氣血不能相通,將要脫離危險的徵兆,是最危險的徵象。《內經》說:「肝臟感到急迫,就要吃甜食來緩解。」正說明這種情況。貞元飲是治療這種情況的神奇藥方。

如果氣虛又兼有寒邪,應該服用大補元煎或理陰煎。如果是風寒外感,邪氣入侵肺部而導致喘急,這時病人通常氣粗胸悶或咳嗽較多,和氣短似喘、氣息不暢的情況不同,治療方法也不一樣。應該以疏散兼補為主,服用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湯。如果單純是寒邪入侵肺部,氣盛氣壅,而本身並不虛弱,應該服用六安煎或二陳湯並加入蘇葉等藥物治療。

貞元飲專門治療氣短似喘,呼吸急促,吸氣不能上升,呼氣不能下降,氣道阻塞,病情危急的情況。世人只知道這是氣急,病在上焦,卻不知道根本原因是元氣不足,損傷了肝腎,這是子午不交,氣虛將脫的症狀。尤其對於婦女,由於血海常虧,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應該立即服用此藥來治療,緩解病情,確實是神奇的藥方。診斷此症,脈象必定微弱無力,如果微弱而兼緊,則更加危險。如果庸醫不知情,誤以為是痰逆氣滯,使用牛黃、蘇合香丸及青皮、陳皮、枳殼等破氣的藥物,則會加速病情惡化。

熟地黃(七、八錢,病情嚴重者一、二兩)、炙甘草(一至三錢)、當歸(二、三錢)

水二杯,煎至八分,溫服。如果兼有嘔吐或惡寒,加入煨姜三、五片。如果氣虛脈象非常微弱,應根據情況加人參。如果肝腎陰虛,手腳厥冷,加入肉桂一錢。

大補元煎(詳見相關經書)

理陰煎(詳見相關經書)

金水六君煎治療肺腎虛寒,水液停滯成痰,或老年人陰虛,氣血不足,外受風寒,咳嗽、嘔吐、痰多、喘急等症,療效神奇。

當歸(二錢)、熟地黃(三至五錢)、陳皮(一錢半)、半夏(二錢)、茯苓(二錢)、炙甘草(一錢)

水二杯,生薑三、五、七片,煎至七、八分,飯後溫服。如果大便不通暢且濕氣重,去掉當歸,加入山藥。如果痰盛氣滯,胸脅不適,加入白芥子七、八分。如果陰寒盛而咳嗽不止,加入細辛五、七分。如果兼有表邪寒熱,加入柴胡一、二錢。

六君子湯(詳見相關經書)

六安煎治療風寒咳嗽,以及非風寒初感,痰滯氣逆等症。

陳皮(一錢半)、半夏(二、三錢)、茯苓(二錢)、甘草(一錢)、杏仁(一錢,去皮尖切)、白芥子(五至七分,老年人氣虛者不用)

水一杯半,加生薑三、五、七片,煎至七分,飯後服用。凡外感風邪咳嗽而寒氣盛者,多不易散,宜加北細辛七八分或一錢。若冬月嚴寒邪甚者,加麻黃、桂枝亦可。若風勝而邪不甚者,加防風一錢,或蘇葉亦可。若頭痛鼻塞者,加川芎、白芷、蔓荊子皆可。若兼寒熱者,加柴胡、蘇葉。

如果風邪咳嗽不止而兼有肺胃之火,加黃芩一、二錢,嚴重者再加知母、石膏,所用生薑只宜一片。凡寒邪咳嗽,痰液不暢者,加當歸二、三錢,老年人尤其應該加。如果氣血不足,應該同時服用金水六君煎。凡非風寒初感,痰盛而氣不順者,加藿香一錢五分,兼有脹滿者,加厚朴一錢,暫時疏通痰氣,然後根據寒熱虛實情況調補。如果氣虛猝倒或氣平無痰者,都不能使用此方。

二陳湯(詳見相關經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