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婦人規》~ 下卷 (2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2)

1. 滑胎、催生論外方

達生散(見《婦人規古方》)妊娠臨月,服十餘劑則易產。或加砂仁、枳殼,如兼別證,以意增減。詩云:誕彌厥月,先生如達。注曰:先生,首生也;達,小羊也。羊子易生,故以此名之。

人參,白朮,當歸,白芍,陳皮,紫蘇(各一錢),炙甘草(二錢),大腹皮(酒洗曬乾三錢)

水一鍾半,煎服。一方無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。

錢氏生化湯(見《婦人規古方》)此錢氏世傳治婦人者。

當歸(五錢),川芎(二錢),甘草(炙五分),焦姜(三分),桃仁(十粒,去皮尖雙仁),熟地(三錢)

上㕮咀,水二鍾,棗二枚,煎八分,溫服。

一方無熟地(按:後世多用無熟地一方)。

附加減法:凡胎衣不下,或血冷氣閉、血枯氣弱等證,連服生化湯二三劑即下,或用此送益母丸一丸,即下。蓋益母草行血養血,性善走而不傷人者也。凡婦人無論胎前產後,皆宜此藥。凡血暈虛暈,加荊芥穗六七分。凡產婦氣虛氣脫,倦怠無力,加人參、黃耆。凡陽虛厥逆,加附子、肉桂。

脈虛煩渴,加麥冬、五味子。氣壅有痰,加陳皮、竹瀝。血虛血燥便結,加麻仁、杏仁、蓯蓉。多汗不眠,加茯神、棗仁、黃耆;上體多汗加麻黃根,下體多汗加漢防己。煩熱,加丹皮、地骨皮。口噤,如風反張瘛瘲者,加荊芥、防風各三四分。惡露未盡,身發寒熱,頭痛脅脹,其小腹必然脹痛,加紅花、丹皮、肉桂各三四分,玄胡一錢。內傷飲食,加山楂、陳皮、砂仁,或神麯、麥芽。

外傷寒濕,或加蒼朮、白朮。血積食積,胃有燥糞,臍腹脹痛,加大黃二錢。產後下血不止,或如屋漏水,沉黑不紅,或斷或來,或如水或有塊,淋瀝不休,此氣血大虛之候,不可誤用寒涼,其脈浮脫者,可加附子輩諸陽分藥,否則無救矣。佛手散單用當歸三錢、川芎二錢,此即其變方也。

《會稽錢氏世傳》曰:「嘗論產證,本屬血虛、陰亡、陽孤,氣亦俱病。如大補則氣血陡生,倘失調則諸邪易襲。四物避芍藥之寒,四物得薑、桃之妙,氣毋耗散,法兼補虛;食必扶脾,勿專消導;熱不可用芩、連,恐致宿穢凝滯;寒不宜用桂、附,反招新血流崩。三陽見表證之多,似可汗也,用麻黃則重竭其陽;三陰見里證之劇,似可下也,用承氣則大涸其血。

耳聾脅痛乃腎虛,惡露之停,休用柴胡;譫語汗多乃元弱,似邪之證,毋同胃實,厥由陽氣之衰,難分寒熱,非大補不能回陽。痙因陰血之虧,豈論剛柔,非滋營陰以潤絡。潮熱似瘧,以瘧治則遷延。神亂如邪,以邪論則立困。總屬大虛,須從峻補。去血多而大便燥,蓯蓉加於生化,非潤腸和氣之能通。

患汗出而小便難,六君倍用參耆,必生津助液之可利。加參生化頻服,救產後之危。活命長生,調攝須產前加意。

白話文:

滑胎、催生論外方

達生散(出自《婦人規古方》)適用於妊娠臨產。服用十餘劑就能容易生產。可以根據情況加入砂仁、枳殼,如有其他症狀,可酌情增減藥量。古詩云:「誕彌厥月,先生如達。」注釋說:「先生」指首胎,「達」指小羊。羊容易生產,所以以此命名。

藥方: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陳皮、紫蘇(各一錢),炙甘草(二錢),大腹皮(酒洗曬乾三錢)。

用法:用一鍾半水煎服。也有一方不含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。

錢氏生化湯(出自《婦人規古方》)這是錢氏家族世代相傳治療婦科疾病的方劑。

藥方:當歸(五錢),川芎(二錢),甘草(炙五分),焦姜(三分),桃仁(十粒,去皮尖雙仁),熟地(三錢)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二鍾水,加兩枚大棗,煎至八分,溫服。也有一方不含熟地黃(後世多用不含熟地黃的方子)。

加減法:若胎衣不下,或血寒氣閉、血虛氣弱等症狀,連服生化湯二三劑即可排出胎衣,或用此湯送服益母丸一丸,也能排出胎衣。因為益母草具有活血養血的功效,且藥性平和,不會傷身。婦女無論孕期前後,皆宜服用此藥。若出現血暈或虛暈,可加入荊芥穗六七分;產後氣虛、倦怠無力,可加入人參、黃耆;陽虛厥逆,可加入附子、肉桂;脈虛煩渴,可加入麥冬、五味子;氣滯痰多,可加入陳皮、竹瀝;血虛血燥便秘,可加入麻仁、杏仁、肉蓯蓉;多汗失眠,可加入茯神、棗仁、黃耆;上半身多汗加麻黃根,下半身多汗加漢防己;煩熱,可加入丹皮、地骨皮;口噤,像中風或抽搐一樣,可加入荊芥、防風各三四分;惡露未盡,伴隨寒熱、頭痛、脅痛,小腹脹痛,可加入紅花、丹皮、肉桂各三四分,玄胡索一錢;飲食內傷,可加入山楂、陳皮、砂仁,或神曲、麥芽;外感寒濕,可加入蒼朮、白朮;血瘀食積,胃中有燥糞,臍腹脹痛,可加入大黃二錢。產後出血不止,如屋漏水般,顏色暗黑,時斷時續,或如水樣或有血塊,淋漓不盡,這是氣血大虛的表現,不可誤用寒涼藥物,脈象浮弱者,可加入附子等溫陽藥物,否則難以治療。佛手散單獨使用當歸三錢、川芎二錢,也是其變方之一。

《會稽錢氏世傳》記載:「曾論及產後症狀,本源於血虛、陰虛、陽虛,氣虛也同時存在。若大補則氣血驟增,但若失調則容易招致邪氣入侵。四物湯避開芍藥的寒性,加上薑、桃仁的妙用,避免氣血耗散,兼具補虛的功效;飲食方面需注重健脾,不要過度使用消導藥物;發熱不宜使用黃芩、黃連,以免導致瘀滯;寒冷不宜使用桂枝、附子,以免加重出血。三陽經症狀多見於表證,看似可以發汗,但使用麻黃則會加重陽氣耗損;三陰經症狀多見於里證,看似可以瀉下,但使用承氣湯則會大量損耗血液。

耳聾脅痛是腎虛,惡露停滯,不宜使用柴胡;譫語多汗是元氣衰弱,看似邪氣入侵,但不要像治療胃實證一樣,主要是陽氣衰弱,難以區分寒熱,非大補不能回陽。痙攣是陰血虧虛所致,不論剛柔,必須滋養陰血以潤澤經絡。潮熱似瘧疾,若用治療瘧疾的方法則會遷延不愈。神志不清像邪氣入侵,若用治療邪氣的方法則會加重病情。總之,都是氣血大虛,必須從峻補入手。出血多而大便秘結,在生化湯中加入肉蓯蓉,才能潤腸通便。

患有汗出而小便不利,在六君子湯中加倍使用人參、黃耆,才能生津利尿。服用加參生化湯,可以緩解產後危急。要想健康長壽,調養必須從孕期就開始注意。

加味芎歸湯(出自《婦人規古方》)治療分娩時骨盆不開,或產後五七日胎盤不下,危及生命的症狀。

藥方:燒成灰的頭髮(一把),炮製過的龜殼(一個,或用用過的也行),川芎、當歸(各一兩)。

用法: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兩,水煎服,時間長短不限,無論生死,胎兒都會自然排出。

《良方》當歸湯(治療滑胎,見胎氣上逆)。

經驗滑石散(出自《婦人規古方》)治療難產。凡是因羊水過少導致胎兒乾燥,或胎兒滯留不下的情況,使用此方最有效。

藥方:滑石粉(研磨過的一兩),蜂蜜,香油(各半盞)。

用法:將油和蜜用慢火熬煮至沸騰三四次,撇去浮沫,調入滑石粉末,一次服用。並在外用油調和,塗抹在產婦的腹部,上下按摩,立即見效。

佛手散(治療殺傷血液引起的心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