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家傳女科經驗摘奇》~ 二論血暈

回本書目錄

二論血暈

1. 二論血暈

凡分娩之後,眼見昏花,頭眩昏暈,不知人事,謂之血暈。其故有三:一因勞倦甚而氣竭神昏,二因血大脫而氣欲絕,三因痰火乘虛從上而神不清。患此三者,皆魂不隨神往來而機運幾息也。當急服預煎下生化湯,以行塊定痛,化舊生新,即時血遂生而氣轉,神漸清而心有主矣。

頻服二三帖,其昏亂氣血即定,乃川芎、川歸性有化生之功也。若偏執古方無傳,認暈症為惡血搶上迷心,而輕用散血之劑,認為痰火而用無補消降之方,誤人甚也,外以醋韭沖鼻燒煙潦法度,炙不可緩,醫者切不可妄論血上搶心,而用蘇木等以峻攻破血,偏執古方牡丹奪命等藥以敗血,慎之,慎之!再叮嚀臨盆之際,必預煎生化湯,預燒稱錘、硬石子,候兒下地,速服二三帖藥,共二煎。又產婦枕邊,行醋韭,投錘醋瓶之法,決無暈症。

又兒生下時,不可喜子慢母,母不可顧子忘倦;又不可產訖即睡,或憤怒氣逆,皆能致暈。謹記,謹記。附方:

加味生化湯,治產後三等血暈。

川芎(三錢),川歸(六錢),乾薑(四分,炒黑),桃仁(十粒),甘草(五錢,炙),荊芥(五分)

上棗三枚,水二鍾。煎八分,溫服,並渣。

加減法:

凡勞倦甚而暈,及血崩氣脫而暈,並宜速灌二帖。如形色脫,或汗多而脫,皆用急服一帖,後即加人參三四錢,肉桂四分,決不可疑,參為補而緩服也。如痰乘虛從上而暈,方內加橘紅四分;若虛甚,亦用加人參二三錢;如肥人多痰,又用竹瀝七分,酒一鍾,薑汁少許。以上三等暈症,並不可用破血耗氣等古方,其血塊痛甚者,兼送益母丸。

一法或送鹿角灰,一法或用玄胡散,一法或用獨參散。一方見效,不須易方。

從權急救加參生化湯:治產後形色脫暈,或汗脫暈。

川芎(二錢),川歸(四錢),乾薑(四分,制),桃仁(十粒,去皮尖),荊芥(四分),甘草(四分,炙),人參(三錢)

上水二鍾,煎八分服。血塊痛甚加肉桂五分、七分;渴加麥冬一錢,五味子十粒;汗多加麻黃根一錢;如塊不痛,加黃耆一錢以止汗;如傷麵食、飯食,加神麯八分、麥芽五分;如傷肉,加山楂、砂仁。

白話文:

二論血暈

產後婦女若出現視力模糊、頭暈目眩、昏迷不醒的症狀,稱為血暈。其原因有三:一為過度勞累導致氣力耗竭、神志不清;二為失血過多,氣血將盡;三為痰火乘虛而上,導致神志不清。這三種情況都會造成魂魄不能隨意運行,呼吸微弱。應立即服用預先煎好的生化湯,以促進血行,止痛,化瘀生新,使血氣恢復,神志清醒。

服用二到三帖,昏亂的氣血就能平復,這是因為川芎、當歸具有化瘀生新之效。若執著於古方,誤將血暈診斷為惡血上逆迷心,而輕易使用散血藥物;或誤認為是痰火,而使用無效的消痰降火藥方,都會造成嚴重後果。此外,可用醋、韭汁沖鼻,或用艾灸等方法急救,不可延誤。醫生切勿誤診為血上逆心,而使用蘇木等峻猛破血的藥物,或使用牡丹等可能致死的藥物,務必謹慎!再次強調,臨盆前務必預先煎好生化湯,準備好燒紅的秤錘或石子,待孩子出生後,立即服用二到三帖藥(共煎兩次)。產婦枕邊也需備好醋、韭汁,並準備好秤錘和盛醋的瓶子,如此就能有效預防血暈。

此外,孩子出生時,不可過於喜愛孩子而忽略產婦的疲倦;產後也不可立即睡覺,或因憤怒而導致氣逆,這些都會導致血暈。務必謹記!

附方:

加味生化湯,治產後三種血暈:

川芎(三錢)、當歸(六錢)、乾薑(四分,炒黑)、桃仁(十粒)、炙甘草(五錢)、荊芥(五分)

大棗三枚,水二杯。煎至八分,溫服,藥渣同服。

加減法:

若因過度勞累或失血而導致血暈,宜立即服用兩帖藥。若面色蒼白、出汗過多,則應立即服用一帖,然後再加入人參三到四錢、肉桂四分,切勿猶豫,人參補氣,需緩慢服用。若因痰火而導致血暈,方中加橘紅四分;若體虛,也應加入人參二到三錢;若肥胖多痰者,再加竹瀝七分,酒一杯,薑汁少許。以上三種血暈,均不可使用破血耗氣的古方。血塊疼痛者,可同時服用益母丸。

亦可服用鹿角灰、玄胡散或獨參散。一種藥方見效後,便不必更換。

從權急救加參生化湯:治產後面色蒼白、昏迷或出汗昏迷:

川芎(二錢)、當歸(四錢)、乾薑(四分,炮製)、桃仁(十粒,去皮尖)、荊芥(四分)、炙甘草(四分)、人參(三錢)

水二杯,煎至八分服。血塊疼痛加肉桂五到七分;口渴加麥冬一錢、五味子十粒;汗多加麻黃根一錢;血塊不痛加黃耆一錢止汗;若傷食,加神麴八分、麥芽五分;若傷肉,加山楂、砂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