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三十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五 (2)

1. 二十、疥候

疥者,有數種:有大疥,有馬疥,有水疥,有乾疥,有濕疥。多生手足,乃至遍體。大疥者,作瘡,有膿汁,焮赤癢痛是也。馬疥者,皮肉隱嶙起,作根墌,搔之不知痛。此二者則重。水疥者,㾦瘰如小瘭漿,摘破有水出。此一種小輕。乾疥者,但癢,搔之皮起,作干痂。濕疥者,小瘡,皮薄,常有汁出。

白話文:

疥瘡有多種:

  • 大疥:形成膿瘡,有膿液,發紅發癢疼痛。
  • 馬疥:皮肉凸起,根基深厚,搔癢不痛。這兩種類型比較嚴重。
  • 水疥:像小膿皰一樣成羣出現,破開後會流出水。這種類型較輕微。
  • 乾疥:僅有搔癢,搔抓後皮膚脫落,形成乾痂。
  • 濕疥:小膿皰,皮膚薄,經常有汁液滲出。

並皆有蟲,人往往以針頭挑得,狀如水內瘑蟲。此悉由皮膚受風邪熱氣所致也。

按九蟲論云:蟯蟲多所,變化多端,或作瘑、疥、痔、瘻,無所不為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白話文:

九蟲論中說:蟯蟲有許多種類,可以變化成各種樣子,有時變成瘑瘡、疥瘡、痔瘡、瘻管,無所不包。它們的湯藥、針灸、砭石治療方法,另有主治的方劑,補養調理的方法,現在附在後面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龍行氣,低頭下視,不息十二通。愈風疥、惡瘡、熱不能入咽。

2. 二十一、乾疥候

乾疥但癢,搔之皮起,作干痂。此風熱氣深,在肌肉間故也。

3. 二十二、濕疥候

濕疥起小瘡,皮薄,常有水汁出,此風熱氣淺,在皮膚間故也。

4. 二十三、熱瘡候

諸陽氣在表,陽氣盛則表熱,因運動勞役,腠理則虛而開,為風邪所客,風熱相搏,留於皮膚則生瘡。初作瘭漿,黃汁出;風多則癢,熱多則痛;血氣乘之,則多膿血,故名熱瘡也。

白話文:

人體陽氣旺盛時會集中在體表,陽氣過盛就會導致體表發熱。如果此時劇烈運動,皮膚毛孔就會鬆弛張開,風邪便會趁虛而入。風邪和熱邪互相作用,滯留在皮膚上就會形成瘡瘍。

初期會出現水泡,流出黃色的液體;風邪多則會發癢,熱邪多則會疼痛;如果血氣運行到瘡瘍處,就會產生膿血,因此稱為熱瘡。

5. 二十四、冷瘡候

凡身體發瘡,皆是風熱所為。然血虛者,亦傷於邪,若重觸風寒,則冷氣入於瘡,令血澀不行,其瘡則頑,令不知痛癢,亦經久難瘥,名為冷瘡。

白話文:

凡是身體上生瘡的,都是由風熱引起的。但是血虛的人,同樣會受到邪氣的傷害,如果再受到風寒的侵襲,那麼冷氣就會進入瘡口,導致血液凝滯不暢,這種瘡就會變成頑固的瘡,讓人感覺不到疼痛或癢感,而且持續很長時間也難以痊癒,這種瘡被稱為冷瘡。

6. 二十五、疽瘡候

此疽瘡,是瘑之類也,非癰疽之疽。世云瘑疽,即是此也。多發於指節腳脛間,相對生,幣幣作細孔,如針頭,其里有蟲,癢痛,搔之黃汁出,隨瘥隨發。皆是風邪客於皮膚,血氣之所變生。亦有因諸淺瘡經久不瘥,癢痛抓搔之,或衣揩拂之,其瘡則經久不瘥,而變作疽瘡者。里皆有細蟲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疽瘡,是瘑的一類,不是癰疽的疽。世人所說的瘑疽,就是這個。多長在手指、腳踝和小腿之間,對稱生長,有很多細小的針孔狀小洞,裡面有蟲,瘙癢疼痛,抓撓後會滲出黃色液體,癒合後又會發作。這些都是風邪侵襲皮膚,導致血氣發生變化而引起的。也有因為一些淺瘡久久不癒,瘙癢疼痛而抓撓,或衣物摩擦,導致瘡口久治不癒,而轉變成疽瘡的。裡面都有細小的蟲子。

7. 二十六、甲疽候

甲疽之狀,瘡皮厚,甲錯剝起是也。其瘡亦癢痛,常欲抓搔之,汁出。其初皆是風邪折於血氣所生,而瘡里亦有蟲。

白話文:

指甲瘡的症狀:瘡皮很厚,指甲變形隆起。瘡口會感到癢痛,患者常想抓撓,導致流出膿液。一開始都是因為風邪侵襲了血氣,導致產生瘡,而瘡裡也藏有寄生蟲。

8. 二十七、查疽候

查疽之狀,隱胗赤起,如今查樹子形是也。亦是風邪客於皮膚,血氣之所變生也。其瘡內有蟲,亦癢痛,時焮腫汁出。

白話文:

檢查疽瘡的症狀,會發現皮膚下隱藏著一個赤紅凸起的腫塊,形狀就像查子樹的果實。這也是因為風邪侵襲皮膚,導致血氣變化所引起的。疽瘡內部會有蟲子,常會感到搔癢疼痛,有時會腫脹潰爛,流出汁液。

9. 二十八、頑疽候

此由風濕客於皮膚,血氣所變,隱胗生瘡,癢而不痛,故名頑疽。

10. 二十九、棖疽候

棖疽,是諸雜瘡帶風濕,苦癢,數以手抓搔棖觸,便侵食,闊,久不瘥,乃變生蟲,故名棖疽。

11. 三十、月食瘡候

月食瘡,生於兩耳及鼻面間,並下部諸孔竅側,侵食乃至筋骨。月初則瘡盛,月末則瘡衰,以其隨月生死,因名之為月食瘡也。

白話文:

月食瘡是一種會出現在耳朵、鼻子、臉頰之間,甚至擴散到各種孔洞旁的瘡。到了月初,瘡勢會加重,到了月末,瘡勢會減弱。因為它的病程會隨著月亮陰晴變化,所以稱為月食瘡。

又,小兒耳下生瘡,亦名月食。世云:小兒見月,以手指指之,則令病此瘡也。其生諸孔竅,有蟲,久不瘥,則變成瘻也。

白話文:

另外,小孩子的耳下長瘡,又稱「月食」。世間傳說:小孩子看到月亮時,用手指指著月亮,就會得這種瘡。在各個孔竅中生長,有蟲,長久不癒合,就會變成瘻管。

12. 三十一、天上病候

天上病者,人神采昏塞,身體沉重,下部生瘡,上食五臟,甚者至死。世人隱避其名,故云天上病也。此是腑臟虛,腸胃之間蟲動,侵食人五臟故也。

白話文:

天上病:患者精神昏沉,身體沉重,下半身生瘡,蔓延到五臟,嚴重者會死亡。因為世人避諱其名,所以稱為天上病。這是因為臟腑虛弱,腸胃中有寄生蟲作祟,侵蝕患者的五臟所致。

13. 三十二、甜瘡候

甜瘡生面上,不癢不痛,常有肥汁出,汁所溜處,隨即成瘡;亦生身上。小兒多患之。亦是風濕搏於血氣所生。以其不癢不痛,故名甜瘡。

白話文:

甜瘡長在臉上,不痛不癢,常有黏液流出,流過的地方立即形成瘡,也長在身上。多見於小兒。是由風寒濕邪與血氣相搏而生。因為不痛不癢,所以稱為甜瘡。

14. 三十三、浸淫瘡候

浸淫瘡,是心家有風熱,發於肌膚。初生甚小,先癢後痛而成瘡,汁出,侵潰肌肉;浸淫漸闊,乃遍體。其瘡若從口出,流散四肢者,則輕;若從四肢生,然後入口者,則重。以其漸漸增長,因名浸淫也。

白話文:

浸淫瘡指的是心臟內有風熱,發作於皮膚表面。一開始很小,先是發癢,後疼痛,接著形成傷口,滲出液體,侵蝕肌肉。傷口逐漸擴大,遍佈全身。如果是從嘴巴發作,流向四肢,病情較輕;如果是從四肢發作,然後入侵嘴巴,病情較重。由於傷口逐漸擴大,因此稱為浸淫瘡。

15. 三十四、反花瘡候

反花瘡者,由風毒相搏所為。初生如飯粒,其頭破則血出,便生惡肉,漸大有根,膿汁出。肉反散如花狀,因名反花瘡。凡諸惡瘡,久不瘥者,亦惡肉反出,如反花形。

白話文:

反花瘡是由風熱毒氣相互作用而引起的。最初長得像飯粒一樣小,它的頂端破裂會流出血液,然後長出病變的肉瘤,逐漸長大並長出根,並且有膿汁流出。肉瘤會散開成花狀,因此得名反花瘡。一般來說,所有久治不癒的惡性瘡瘍,也會長出病變的肉瘤反覆出現,形狀就像反花狀。

16. 三十五、瘡建候

人身上患諸瘡,熱氣盛者,腫焮痛,附畔別結聚,狀如瘰癧者,名為瘡建,亦名瘡根也。

17. 三十六、王爛瘡候

王爛瘡者,由腑臟實熱,皮膚虛,而受風濕,與熱相搏,故初起作瘭漿,漸漸王爛,汁流浸潰爛,故名王爛瘡也。亦名王灼瘡,其初作熛漿,如湯火所灼也。又名洪燭瘡,初生如沸湯灑,作瘭漿,赤爛如火燭,故名洪燭也。

白話文:

王爛瘡是因臟腑熱盛、皮膚虛弱,受到風濕的侵襲與熱氣相互作用所致。初期生成膿液,逐漸潰爛流汁,故名王爛瘡。也稱王灼瘡,初期生成膿液,狀如沸水或火灼。還稱洪燭瘡,初發時像沸騰的水灑到皮膚上一樣,形成膿液,赤紅潰爛如火燭,故名洪燭。

18. 三十七、白頭瘡候

白頭瘡者,由體虛帶風熱,遍身生瘡,瘡似大疥,癢,漸白頭而有膿,四邊赤,疼痛是也。

19. 三十八、無名瘡候

此瘡非癰非疽,非癬非疥,狀如惡瘡,或瘥或劇,人不能名,故名無名瘡也。此亦是風熱搏於血氣所生也。

20. 三十九、豬灰瘡候

豬灰瘡者,坐處生瘡,赤黑有竅,深如大豆許,四邊青,中央坼作臼陷,而不甚痛,狀如豬灰,因以為名。此亦是風熱搏於血氣所生也。

白話文:

豬灰瘡,指的是臀部或大腿坐著的地方會長出瘡。這個瘡呈深紅色或黑色,有一個小洞。瘡的深度和大豆一樣,周圍呈現青色,中間凹陷得像臼一樣,但不會特別疼痛。外觀就像豬灰,因此得名。這是因為風熱與血氣相搏而形成的。

21. 四十、不痛瘡候

諸瘡久不瘥,觸風冷,有惡肉,則搔、針、灸不覺痛,因以不痛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