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六 (2)

1. 二、久腹痛候

久腹痛者,臟腑虛而有寒,客於腹內,連滯不歇,發作有時。發則腸鳴而腹絞痛,謂之寒中,是冷搏於陰經,令陽氣不足,陰氣有餘也。寒中久痛不瘥,冷入於大腸,則變下痢。所以然者,腸鳴氣虛故也,腸虛則泄,故變下痢也。

白話文:

長期腹痛的人,是因為內臟虛弱且有寒氣,停留在腹部裡面,持續不斷地連綿疼痛,發作時間不定。發作時會腸鳴並且腹部絞痛,這叫做「寒中」,是寒冷侵襲陰經,導致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的緣故。寒中引起的長期腹痛如果沒有好轉,寒氣深入到大腸,就會轉變成腹瀉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腸鳴時代表氣虛的緣故,腸道虛弱就會腹瀉,因此會轉變成下痢。

2. 三、腹脹候

腹脹者,由陽氣外虛,陰氣內積故也。陽氣外虛,受風冷邪氣;風冷,陰氣也。冷積於腑臟之間不散,與脾氣相擁,虛則脹,故腹滿而氣微喘。

診其脈,右手寸口氣口以前,手陽明經也,脈浮為陽,按之牢強,謂之為實。陽實者,病腹滿,氣喘嗽。右手關上脈,足太陰經也,陰實者,病腹脹滿,煩擾不得臥也;關脈實,即腹滿響;關上脈浮而大,風在胃內,腹脹急,心內澹澹,食欲嘔逆;關脈浮,腹滿不欲食,脈浮為是虛滿。

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,足少陰經。沉者為陰,陰實者,病苦小腹滿。左手尺中陰實者,腎實也,苦腹脹善鳴。左手關後尺中脈浮為陽,陽實者,膀胱實也,苦少腹滿,引腰痛。脈來外澀者,為奔腹脹滿也,病苦腹滿而喘。

脈反滑利而沉,皆為逆,死不治。腹脹脈浮者生,虛小者死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蹲坐,住心,卷兩手,發心向下,左右手搖臂,遞互欹身,盡膊勢,卷頭築肚,兩手衝脈至臍下,來去三七。漸去腹脹肚急悶,食不消化。

又云:腹中苦脹,有寒,以口呼出氣,三十過止。

又云:若腹中滿,食飲苦飽,端坐伸腰,以口納氣數十,滿吐之,以便為故,不便復為之。有寒氣,腹中不安,亦行之。

又云:端坐,伸腰,口納氣數十。除腹滿、食飲過飽、寒熱、腹中痛病。

又云:兩手向身側一向,偏相極勢;發頂足,氣散下,欲似爛物解散。手掌指直舒,左右相皆然,去來三七;始正身,前後轉動膊腰七。去腹肚脹,膀胱、腰脊臂冷,血脈急強,悸也。

又云:苦腹內滿,飲食善飽,端坐伸腰,以口納氣數十,以便為故,不便復為。

又云:脾主土,土暖如人肉,始得發汗,去風冷邪氣。若腹內有氣脹,先須暖足,摩臍上下並氣海,不限遍數,多為佳。始得左回右轉三七。和氣如用,要用身內一百一十三法,迴轉三百六十骨節,動脈搖筋,氣血布澤,二十四氣和潤,臟腑均調,和氣在用。頭動轉搖振,手氣向上,心氣向下,分明知去知來。

莫問平手、欹腰,轉身,摩氣,屈蹙迥動,盡,心氣放散,送至湧泉,一一不失氣之行度。用之有益,不解用者,疑如氣亂。

白話文:

腹脹,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弱,陰氣積聚的緣故。陽氣虛弱,容易遭受風寒邪氣侵襲;風寒,屬陰邪。寒氣積聚在腑臟之間無法散去,和脾氣相互影響,虛弱就會導致腹脹,所以肚子脹滿而且呼吸微弱。

診斷脈象時,右手寸口脈(手腕橈動脈)氣口之前,屬於手陽明經,脈象浮在表面代表陽氣,如果按下去感覺脈搏堅實有力,表示體內有實邪。陽氣過盛,會導致腹部脹滿、氣喘咳嗽。右手關脈(手腕橈動脈關部)屬於足太陰經,如果陰氣過盛,會導致腹脹滿悶、煩躁不安無法入睡;關脈脈象堅實,則表示腹部脹滿並伴有腸鳴。關脈脈象浮大,表示風邪在胃內,腹部脹滿而且急迫,心裡不安,想吐。關脈脈象浮,則表示腹脹但不想吃東西,這種浮脈是虛性脹滿。

左手尺脈(手腕尺動脈)神門穴之後,屬於足少陰經。脈象沉在下面代表陰氣,如果陰氣過盛,會導致小腹脹滿。左手尺脈陰氣過盛,代表腎臟有實邪,會感到腹脹且容易腸鳴。左手關後尺脈脈象浮在表面代表陽氣,如果陽氣過盛,代表膀胱有實邪,會感到小腹脹滿,牽引腰部疼痛。脈象摸起來澀滯不順,表示氣血上衝導致腹部脹滿,會感到腹脹和喘氣。

脈象反常地滑利而沉,都屬於逆症,難以治療。腹脹時脈象浮在表面,病情還能好轉;脈象虛弱細小,則病情危險。關於藥湯、熨燙、針灸等治療方法,另有正規的處方,以及補養和疏導的方法,現在附在後面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記載:蹲坐,集中注意力,雙手握拳,掌心向下,雙手輪流搖動手臂,身體隨著手臂向左右傾斜,盡量伸展肩部,彎頭縮腹,雙手向肚臍下方衝擊,來回三次七次。這樣可以逐漸消除腹脹、肚子發緊悶脹,以及消化不良的問題。

還有說:腹中脹滿,有寒氣,可以用口呼氣,三十次停止。

還說:如果腹中脹滿,吃喝後感覺飽脹,端坐伸直腰,用口吸氣數十次,直到吸滿再吐出,這樣可以幫助排便,如果沒有效果,就重複進行。如果有寒氣,腹中不適,也可以這樣做。

還說:端坐,伸直腰,用口吸氣數十次。可以消除腹脹、吃喝過飽、寒熱、腹中疼痛等疾病。

還說:雙手向身體兩側伸直,盡量向相反方向伸展;頭頂向上,氣往下散,感覺像腐爛的物體一樣解散。手掌手指伸直,左右手相互配合,來回做三次七次;然後將身體擺正,前後轉動肩腰七次。可以消除腹脹,以及膀胱、腰背、手臂發冷、血脈緊張、心悸等症狀。

還說:如果腹內脹滿,吃一點東西就覺得飽,端坐伸直腰,用口吸氣數十次,直到感覺可以排便,如果沒有效果,就重複進行。

還說:脾屬土,土溫暖如同人肉,開始發汗,可以驅除風寒邪氣。如果腹內有氣脹,首先要溫暖足部,按摩肚臍上下以及氣海穴,不限制按摩次數,越多越好。然後先向左轉動再向右轉動三次七次。使氣血調和,像在使用藥物一樣。要運用身體內一百一十三種方法,迴轉三百六十個關節,使血脈活動筋骨舒展,氣血充盈,二十四節氣順暢,臟腑協調,使氣血平和地運行。頭部轉動搖晃,手部氣向上,心氣向下,要清楚明白氣的來去。

不要管手是平的還是傾斜的、身體是否轉動、是否按摩、是否彎曲等細節,只要盡力而為,使心氣放鬆,向下送到湧泉穴,不要錯過每一個氣的運行路徑。這樣做對身體有益,不明白方法的人,會覺得氣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