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
1. 卷之三十二
2. 癰疽病諸候上(凡一十六論)
3. 一、癰候
癰者,由六腑不和所生也。六腑主表,氣行經絡而浮,若喜怒不測,飲食不節,陰陽不調,則六腑不和。榮衛虛者,腠理則開,寒客於經絡之間,累絡為寒所折,則榮衛矧留於脈。榮者,血也;衛者,氣也。榮血得寒,則澀而不行,衛氣從之,與寒相搏,亦壅遏不通。氣者,陽孔,陽氣蘊積,則生於熱,寒熱不散,故聚積成癰。
腑氣浮行,主表,故癰浮淺,皮薄以澤。久則熱勝於寒,熱氣蘊積,傷肉而敗肌,故血肉腐壞,化而為膿。其患在表浮淺,則骨髓不焦枯,腑臟不傷敗,故可治而愈也。
又,少苦消渴,年四十以外,多發癰疽。所以然者,體虛熱而榮衛痞澀故也。有膈痰而渴者,年盛必作黃疸。此由脾胃虛熱故也,年衰亦發癰疽,腑臟虛熱,血氣痞澀故也。
又,腫一寸至二寸,癤也;二寸至五寸,癰也;五寸至一尺,癰疽也;一尺至三尺者,名曰竟體癰,癰成,九竅皆出。諸氣憤郁,不遂志欲者,血氣蓄積,多發此疾。
診其寸口脈,外結者,癰腫。腎脈澀甚,為大癰。脈滑而數,滑即為實,數即為熱,滑即為榮,數即為衛。榮衛相逢,則結為癰;熱之所過,即為膿也。脈弱而數者,此為戰寒,必發癰腫。脈浮而數,身體無熱,其形默默,胃中微躁,不知痛所在,此主當發癰腫。脈來細而沉,時直者,身有癰腫。若腹中有伏梁。脈肺肝俱到,即發癰疽;四肢沉重,肺脈多即死。
凡癰疽脈,洪粗難治,脈微澀者易愈。諸浮數之脈,應當發熱,而反洗漸惡寒,若有痛處,當有癰也;此或附骨有膿也。脈弦洪相薄,外急內熱,故欲發癰癤。
凡發癰腫高者,疹源淺;腫下者,疹源深。大熱者,易治;小熱者,難治。初便大痛,傷肌;晚乃大痛,傷骨。諸癰發於節者,不可治也。發於陽者,百日死;發於陰者,四十日死也。
尻太陽脈有腫癰在足心,少陽脈,八日死;發膿血,八十日死。頭陽明脈有腫癰在尻,六日死;發膿血,六十日死。股太陽脈有腫癰在足太陽,七十日死;發膿血,百日死。膊太陽、太陰脈有腫癰在脛,八日死;發膿血,四百日死。足少陽脈有腫癰在脅,八日死,發膿血,六百日死。
手陽明脈有腫癰在淵掖,一歲死;發膿血,二歲死。發腫牢如石,走皮中,無根,瘰癧也;久久不消,因得他熱乘之,時有發者,亦為癰也。又,手心主之脈氣發,有腫癰在股脛,六日死;發膿血,六十日死。又有癰在腓腸中,九日死也。
《養生方》云: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、棗,發癰癤。不爾,發寒熱,變為黃疽,又為泄利。
又云:人汗入諸食中,食之則作疔瘡、癰、癤等。
白話文:
一、關於癰的症狀
癰這種病,是由於體內六腑功能失調所引起的。六腑主要負責體表,它們的氣會沿著經絡運行。如果一個人情緒不穩定、飲食沒有節制、陰陽失調,就會導致六腑功能失調。當身體的氣血虛弱時,皮膚的毛孔就會打開,寒氣就容易侵入經絡之間。寒氣會阻礙經絡氣血的運行,使得原本應該在脈絡中運行的氣血滯留在脈絡裡。氣血中的「榮」指的是血,「衛」指的是氣。當血遇到寒氣,就會變得凝滯而不流通;而衛氣也會受到影響,和寒氣互相搏鬥,同樣造成阻塞不通。氣屬於陽,陽氣積聚就會產生熱。當寒熱之氣無法散開時,就會聚積形成癰。
由於六腑之氣運行在體表,所以癰通常發生在皮膚表面,看起來比較淺,皮膚薄且有光澤。如果病情拖延,熱氣就會勝過寒氣,積聚的熱氣會損傷肌肉,導致肌肉腐壞,進而化膿。因為癰患病部位較淺,所以不會傷到骨髓或內臟,因此是可以治癒的。
另外,經常口渴、年紀在四十歲以上的人,比較容易長癰瘡。這是因為他們體質虛弱、體內有熱,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。如果體內有痰又口渴的人,在年輕時多半會得黃疸病,這也是因為脾胃虛熱所引起的。年紀大的人也容易長癰瘡,這是由於內臟虛弱、有熱,氣血運行不順暢所造成的。
腫塊大小在一寸到兩寸之間,稱為癤;兩寸到五寸,稱為癰;五寸到一尺,稱為癰疽;一尺到三尺,就稱為「竟體癰」,癰長成後,全身的孔竅都會有膿液流出。如果一個人經常情緒壓抑,慾望無法滿足,導致氣血積聚,也很容易得這種病。
把脈時,如果寸口脈浮且結澀,就表示有癰腫。腎脈呈現非常澀滯的現象,表示是嚴重的癰。脈象滑而數,滑代表實證,數代表熱證。滑代表榮血,數代表衛氣。榮衛之氣相遇就會結成癰;熱氣所到之處,就會化膿。如果脈象虛弱且數,這是身體正在和寒氣搏鬥,一定會長癰腫。脈象浮且數,身體卻沒有發熱,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異狀,但胃部感覺有點不舒服,卻又說不上哪裡痛,這表示快要長癰腫了。如果脈象細且沉,時而直挺,表示身上有癰腫,或者腹部有腫塊。如果肺脈和肝脈都顯現出來,就表示快要長癰疽了。如果四肢感到沉重,而且肺脈很強,就表示情況危急。
一般來說,癰疽脈象洪大粗獷,很難治療;脈象細微澀滯,比較容易痊癒。脈象浮數,應該會發熱,但反而覺得怕冷,如果身體有疼痛的地方,就表示那裡可能有癰,或者可能已經有膿積在骨頭附近了。如果脈象呈現弦脈和洪脈相搏的現象,表示外表急迫,內裡有熱,這表示快要長癰癤了。
一般來說,癰腫長得比較高,表示病源比較淺;長得比較低,表示病源比較深。發熱情況嚴重,比較容易治療;發熱情況輕微,比較難治療。剛開始就感到劇烈疼痛,是傷到肌肉;如果到後來才感到劇烈疼痛,是傷到骨頭。如果癰長在關節的地方,就沒辦法醫治。如果癰長在身體陽面的部位,一百天就會死亡;長在身體陰面的部位,四十天就會死亡。
如果尾椎的太陽經脈長癰,病灶在腳底,這是少陽經脈的病變,八天就會死亡;如果化膿出血,八十天就會死亡。如果頭部陽明經脈長癰,病灶在尾椎,六天就會死亡;如果化膿出血,六十天就會死亡。如果大腿太陽經脈長癰,病灶在足太陽經脈,七十天就會死亡;如果化膿出血,一百天就會死亡。如果上臂的太陽和太陰經脈長癰,病灶在小腿,八天就會死亡;如果化膿出血,四百天就會死亡。如果足少陽經脈長癰,病灶在脅肋,八天就會死亡;如果化膿出血,六百天就會死亡。
如果手陽明經脈長癰,病灶在腋下,一年就會死亡;如果化膿出血,兩年就會死亡。如果腫塊堅硬如石,在皮膚下移動,沒有根,那就是瘰癧。如果長久不消退,又因為其他熱邪的侵襲而時常發作,也算是癰。另外,如果手心包經脈的氣發出,在腿部或小腿長癰,六天就會死亡;如果化膿出血,六十天就會死亡。還有,如果癰長在腓腸肌(小腿肚)中,九天就會死亡。
《養生方》說:五月不要吃沒有成熟的果核類水果,如桃子、棗子,吃了容易長癰癤。否則,會發冷發熱,轉變成黃疸病,甚至會腹瀉。
又說:如果人的汗水滴到食物中,吃了就會長疔瘡、癰、癤等。
4. 二、癰有膿候
此由寒氣搏於肌肉,折於血氣,結聚乃成癰。凡癰經久,不復可消者,若按之都牢堅者,未有膿也;按之半堅半軟者,有膿也。又,以手掩腫上,不熱者,為無膿;若熱甚者,為有膿。凡覺有膿,宜急破之;不爾,侵食筋骨也。
白話文:
癰的形成,是因為寒氣侵入肌肉,阻礙了氣血的運行,使得氣血凝結聚積而成。一般的癰如果長時間不消退,按壓起來如果整個都硬實,表示還沒有化膿;如果按壓起來感覺一半硬一半軟,就表示裡面已經有膿了。另外,用手掌覆蓋在腫脹處,如果不覺得發熱,就表示沒有化膿;如果感覺很燙熱,就表示裡面已經化膿了。凡是感覺到有膿的情況,就應該盡快將它刺破引流,不然的話,膿會侵蝕到筋骨。
5. 三、癰潰後候
此由寒氣客於肌肉,折於血氣,結聚乃成癰。凡癰破潰之後,有逆有順。其眼白睛青黑,而眼小者,一逆也;內藥而嘔者,二逆也;腹痛、渴甚者,三逆也;膊項中不便者,四逆也;音嘶色脫者,五逆也。除此者併為順也。此五種皆死候。
凡發癰疽,則熱流入內,五臟焦燥者,渴而引飲,兼多取冷,則腸胃受冷而變下利。利則腸胃俱虛,而冷搏於胃,氣逆則變嘔逆;氣不通,遇冷折之,則變噦也。
白話文:
癰瘡的形成,是因為寒氣侵入肌肉,阻礙了氣血的運行,導致氣血凝結積聚而形成。凡是癰瘡破潰之後,會有好轉和惡化的情況。如果出現眼白和眼球呈現青黑色,而且眼珠縮小,這是第一種惡化情況;如果服用藥物後出現嘔吐,這是第二種惡化情況;如果腹痛難忍且極度口渴,這是第三種惡化情況;如果肩膀和脖子活動不便,這是第四種惡化情況;如果聲音嘶啞且面色蒼白,這是第五種惡化情況。排除以上這些情況,都屬於好轉的情況。以上這五種情況都是病情惡化的徵兆,可能會導致死亡。
一般來說,發癰疽的時候,熱氣會往身體內部侵襲,導致五臟過熱乾燥。這個時候會口渴想喝水,而且會想喝冷的,如果喝太多冷飲,就會讓腸胃受寒而開始腹瀉。腹瀉會讓腸胃都變得虛弱,而寒氣會滯留在胃部,導致氣血逆亂而出現嘔吐;如果氣血不通暢,又遇到寒氣阻礙,就會導致打嗝。
6. 四、石癰候
石癰者,亦是寒氣客於肌肉,折於血氣,結聚所成。其腫結確實,至牢有根,核皮相親,不甚熱,微痛,熱時自歇。此寒多熱少,堅如石,故謂之石癰也。久久熱氣乘之,乃有膿也。
白話文:
石癰這種病,也是因為寒氣侵入肌肉,阻礙了血氣運行,凝結積聚而形成的。它的腫塊結實堅硬,根部牢固,腫塊的皮和內部緊密相連,不太發熱,只有輕微的疼痛,發熱的時候會自己消退。這種情況是寒氣多而熱氣少,腫塊堅硬如石頭,所以叫做石癰。如果時間久了,熱氣就會乘虛而入,才會出現化膿的情況。
7. 五、附骨癰腫候
附骨癰,亦由體癰熱而當風取涼,風冷入於肌肉,與熱氣相搏,伏結近骨成癰。其狀無頭,但腫痛而闊,其皮薄澤,謂之附骨癰也。
白話文:
附骨癰這種病,也是因為身體長了癰瘡,發熱的時候吹到風受涼,風寒侵入肌肉,和體內的熱氣互相搏鬥,鬱積在靠近骨頭的地方形成癰瘡。它的外觀沒有膿頭,只有腫脹疼痛而且範圍很大,皮膚薄而有光澤,這就叫做附骨癰。
8. 六、癰虛熱候
此是寒客於經絡,使血氣痞澀,乃結腫成癰。熱氣壅結,則血化為膿。膿潰癰瘥之後,餘熱未盡,而血氣已虛,其人吸吸苦熱,惙惙虛乏,故謂之虛熱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寒氣侵入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、阻塞,於是結成腫塊形成癰。當熱氣積聚,血液就會化為膿液。膿液潰散、癰痊癒之後,殘餘的熱氣還沒完全消退,而氣血已經虛弱,患者會感到微微發熱,並且虛弱疲乏,所以稱之為虛熱。
9. 七、癰煩渴候
癰由寒搏於血,血澀不通,而熱歸之,壅結所成。熱氣不得宣泄,內熏五臟,故煩躁而渴。
凡癰腫熱渴引飲,冷氣入腸胃,即變下痢,並變嘔噦。所以然者,本內虛熱,氣逆,故嘔;嘔而氣逆,外冷乘之,氣不通,故噦也。
白話文:
癰的形成是因為寒氣侵入血液,導致血液運行不順暢,熱氣因此聚集,阻塞不通所造成的。熱氣無法散發出去,向內熏蒸五臟,所以會感到煩躁口渴。
凡是癰腫發熱而口渴想喝水的,如果喝了冷水進入腸胃,就會轉變成腹瀉,甚至會嘔吐。會這樣的原因是,原本體內就虛熱,氣往上逆,所以會嘔吐;嘔吐而氣逆,又受到外來的寒冷侵襲,導致氣機不通,所以會產生呃逆。
10. 八、發癰咳嗽候
夫肺主氣,候於皮毛。氣虛腠理受寒,寒客經絡,則血痞澀,熱氣乘之,則結成癰也。肺氣虛寒,寒復乘肺,肺感於寒則成咳嗽,故發癰而嗽也。
白話文:
肺臟主導全身的氣,它的情況會反映在皮膚和毛髮上。如果肺氣虛弱,皮膚的紋理就會變得容易受寒,寒邪侵入經絡,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、阻塞,這時如果再受到熱邪侵襲,就會結成癰瘡。另外,如果肺氣虛弱又受到寒邪侵襲,寒氣會再次進入肺部,肺部受到寒邪的影響就會產生咳嗽,所以長了癰瘡的人也會咳嗽。
11. 九、癰下利候
此由寒氣客於經絡,折於氣血,壅結不通,結成癰腫。發癰而利者,由內熱而引飲,取冷太過,冷入腸胃,故令下利也。下利不止,則變嘔噦。所以然者,脾與胃合,俱象土;脾候身之肌肉,胃為水穀之海。脾虛,肌肉受邪;胃虛,則變下利。下利不止,則變嘔噦也。
白話文:
這種情況是因為寒氣侵入經絡,阻礙氣血運行,導致氣血壅塞不通,最後結成癰腫。長了癰又拉肚子,是因為體內有熱,所以想喝冷飲,但喝太多冷飲,寒氣進入腸胃,才會導致拉肚子。如果拉肚子停不下來,就會變成想吐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脾和胃共同的性質都像土,脾掌管全身肌肉,胃是消化食物的地方。脾虛弱,肌肉就會受邪氣影響;胃虛弱,就會導致拉肚子。拉肚子如果停不下來,就會變成想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