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三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二 (1)

1. 一、癰候

癰者,由六腑不和所生也。六腑主表,氣行經絡而浮,若喜怒不測,飲食不節,陰陽不調,則六腑不和。榮衛虛者,腠理則開,寒客於經絡之間,累絡為寒所折,則榮衛矧留於脈。榮者,血也;衛者,氣也。榮血得寒,則澀而不行,衛氣從之,與寒相搏,亦壅遏不通。氣者,陽孔,陽氣蘊積,則生於熱,寒熱不散,故聚積成癰。

白話文:

癰是由六腑不協調引起的。六腑主宰身體的表層,氣血在經絡中運行,如果情緒變化無常,飲食不節制,陰陽失調,就會導致六腑不和。氣血虛弱的人,皮毛腠理就會疏鬆,寒邪就會趁虛而入,阻塞在經絡之間,導致榮衛氣血滯留在經絡中。榮指血液,衛指氣。血液遇寒會凝聚,無法正常運行,氣血也會隨著血液而阻滯,與寒邪相互作用,導致氣血不通。氣血不通,陽氣積聚,就會產生熱,寒熱瘀積,於是形成癰。

腑氣浮行,主表,故癰浮淺,皮薄以澤。久則熱勝於寒,熱氣蘊積,傷肉而敗肌,故血肉腐壞,化而為膿。其患在表浮淺,則骨髓不焦枯,腑臟不傷敗,故可治而愈也。

白話文:

內臟的氣血在體表運行,所以膿瘡會浮現在表面,皮膚薄而有光澤。時間久了,熱邪會勝過寒邪,熱氣積聚起來,損傷肌肉和肌膚,導致血肉敗壞,化為膿液。因為膿瘡位於體表,較為淺表,所以骨髓不會灼傷枯焦,內臟也不會受到損傷,因此可以治療痊癒。

又,少苦消渴,年四十以外,多發癰疽。所以然者,體虛熱而榮衛痞澀故也。有膈痰而渴者,年盛必作黃疸。此由脾胃虛熱故也,年衰亦發癰疽,腑臟虛熱,血氣痞澀故也。

白話文:

另外,年輕時嘗到一點苦味就能止渴,過了四十歲後,容易發生癰疽。原因是體質虛弱,體內有虛火,血氣運行不暢所致。有隔痰而感到口渴的,在精力旺盛的年紀一定會得黃疸。這是由於脾胃虛熱所致。年老時也會發生癰疽,是因為臟腑虛熱,導致血氣運行不順暢的緣故。

又,腫一寸至二寸,癤也;二寸至五寸,癰也;五寸至一尺,癰疽也;一尺至三尺者,名曰竟體癰,癰成,九竅皆出。諸氣憤郁,不遂志欲者,血氣蓄積,多發此疾。

白話文:

另外,腫脹一寸到兩寸,稱為癤;兩寸到五寸,稱為癰;五寸到一尺,稱為癰疽;一尺到三尺,稱為竟體癰,癰瘡形成時,九個孔竅都會流出膿液。各種鬱積之氣不順暢,意願無法達成的人,血氣會積聚,容易發作這種疾病。

診其寸口脈,外結者,癰腫。腎脈澀甚,為大癰。脈滑而數,滑即為實,數即為熱,滑即為榮,數即為衛。榮衛相逢,則結為癰;熱之所過,即為膿也。脈弱而數者,此為戰寒,必發癰腫。脈浮而數,身體無熱,其形默默,胃中微躁,不知痛所在,此主當發癰腫。脈來細而沉,時直者,身有癰腫。若腹中有伏梁。脈肺肝俱到,即發癰疽;四肢沉重,肺脈多即死。

白話文:

在手腕的寸口處把脈,脈象沉滯、緊繃,表明體外有腫脹。腎脈脈搏特別澀滯,說明腫脹嚴重。脈搏滑且數,滑代表實熱,數代表火熱,滑代表營氣,數代表衛氣。營氣和衛氣相交,就會形成腫脹;火熱經過的地方,就會化為膿。脈搏微弱且數,說明身體虛弱怕冷,必定會引發腫脹。脈搏浮且數,但身體沒有發熱,外表也很平靜,胃部隱隱躁動,不知道疼痛在哪裡,這是將要發作腫脹的徵兆。脈搏細弱且沉,有時很直,表明身體有腫脹。如果腹部有隱藏的疾病,脈象又同時反映出肺脈和肝脈,就會形成化膿性的腫脹;如果四肢沉重,肺脈尤其沉重,可能會死亡。

凡癰疽脈,洪粗難治,脈微澀者易愈。諸浮數之脈,應當發熱,而反洗漸惡寒,若有痛處,當有癰也;此或附骨有膿也。脈弦洪相薄,外急內熱,故欲發癰癤。

白話文:

凡是患有癰疽的人,脈搏又粗又急,難以治癒;脈搏細弱澀滯的,容易康復。

浮數的脈象,應當伴有發熱,但卻相反地發寒、漸漸畏寒,如果有疼痛處,那就可能患有癰疽;這可能是附著在骨頭上的膿包。

脈象弦洪且相併迫近,外面急迫裡面發熱,所以容易發作癰疽瘡瘍。

凡發癰腫高者,疹源淺;腫下者,疹源深。大熱者,易治;小熱者,難治。初便大痛,傷肌;晚乃大痛,傷骨。諸癰發於節者,不可治也。發於陽者,百日死;發於陰者,四十日死也。

白話文:

所有會腫大的癰,腫起的程度高,表示疹子發源淺;腫起程度低,表示疹子發源深。發熱很厲害的,容易治好;發熱不厲害的,難以治好。一開始就劇烈疼痛的,是傷到肌肉;晚期才劇烈疼痛的,是傷到骨頭。所有發在關節處的癰,都不能治癒。發在陽位的,一百天內會死;發在陰位的,四十天內會死。

尻太陽脈有腫癰在足心,少陽脈,八日死;發膿血,八十日死。頭陽明脈有腫癰在尻,六日死;發膿血,六十日死。股太陽脈有腫癰在足太陽,七十日死;發膿血,百日死。膊太陽、太陰脈有腫癰在脛,八日死;發膿血,四百日死。足少陽脈有腫癰在脅,八日死,發膿血,六百日死。

白話文:

太陽脈(小腿外側)

  • 足心腫癰:8 天後死亡
  • 膿血:80 天後死亡

陽明脈(頭部)

  • 臀部腫癰:6 天後死亡
  • 膿血:60 天後死亡

太陽脈(大腿)

  • 足底腫癰:70 天後死亡
  • 膿血:100 天後死亡

太陽脈、太陰脈(大腿、小腿內側)

  • 小腿腫癰:8 天後死亡
  • 膿血:400 天後死亡

少陽脈(腋下)

  • 脇側腫癰:8 天後死亡
  • 膿血:600 天後死亡

手陽明脈有腫癰在淵掖,一歲死;發膿血,二歲死。發腫牢如石,走皮中,無根,瘰癧也;久久不消,因得他熱乘之,時有發者,亦為癰也。又,手心主之脈氣發,有腫癰在股脛,六日死;發膿血,六十日死。又有癰在腓腸中,九日死也。

白話文:

手臂陽明經脈上長了膿腫,在腋下或大腿內側:一年內死亡;化膿出血,兩年內死亡。腫塊堅硬如石,沿著皮膚移動,沒有根,就是瘰癧;長時間不消退,如果又受到其他熱毒侵襲,有時會發作,也變成膿腫。此外,手上心的經脈氣血流動有問題,股脛部位長了膿腫:六天內死亡;化膿出血,六十天內死亡。腓腸肌中長膿腫:九天內死亡。

《養生方》云: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、棗,發癰癤。不爾,發寒熱,變為黃疽,又為泄利。

又云:人汗入諸食中,食之則作疔瘡、癰、癤等。

2. 二、癰有膿候

此由寒氣搏於肌肉,折於血氣,結聚乃成癰。凡癰經久,不復可消者,若按之都牢堅者,未有膿也;按之半堅半軟者,有膿也。又,以手掩腫上,不熱者,為無膿;若熱甚者,為有膿。凡覺有膿,宜急破之;不爾,侵食筋骨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寒氣進入肌肉,阻滯氣血,聚集起來形成癰腫。凡是癰腫長久不消退的,如果按壓它很牢固堅硬,就沒有膿;按壓時一半堅硬一半柔軟,就有膿。另外,用手蓋在腫塊上,沒有熱感的,說明沒有膿;如果熱度很大,說明有膿。凡是覺得有膿,應該趕緊刺破它,否則會侵蝕筋骨。

3. 三、癰潰後候

此由寒氣客於肌肉,折於血氣,結聚乃成癰。凡癰破潰之後,有逆有順。其眼白睛青黑,而眼小者,一逆也;內藥而嘔者,二逆也;腹痛、渴甚者,三逆也;膊項中不便者,四逆也;音嘶色脫者,五逆也。除此者併為順也。此五種皆死候。

白話文:

這主要是寒氣侵襲肌肉,阻塞血氣,積聚在一起形成膿腫。所有膿腫潰破後,有的情況是正常的,有的情況是異常的。

異常的情況有:

  1. 眼白發青黑色,且眼睛較小;
  2. 服用內服藥後嘔吐;
  3. 腹痛、口渴嚴重;
  4. 脖子和肩膀部位不適;
  5. 聲音嘶啞、面色蒼白。

除了這些情況外,其他都是正常的。這五種異常情況都是死亡的徵兆。

凡發癰疽,則熱流入內,五臟焦燥者,渴而引飲,兼多取冷,則腸胃受冷而變下利。利則腸胃俱虛,而冷搏於胃,氣逆則變嘔逆;氣不通,遇冷折之,則變噦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出現癰疽,是熱邪流入體內,導致五臟乾燥灼熱,病人會感到口渴想喝水。如果病人過度貪涼,會導致腸胃受寒,出現腹瀉。腹瀉後,腸胃會虛弱,寒氣積聚在胃中,氣機逆亂會導致嘔吐;氣機不通,受寒氣阻滯,就會導致呃逆。

4. 四、石癰候

石癰者,亦是寒氣客於肌肉,折於血氣,結聚所成。其腫結確實,至牢有根,核皮相親,不甚熱,微痛,熱時自歇。此寒多熱少,堅如石,故謂之石癰也。久久熱氣乘之,乃有膿也。

白話文:

石癰是一種由寒氣入侵肌肉,與血氣相結形成的腫塊。腫塊堅硬結實,紮根很深,皮肉緊密相連,不怎麼熱,微痛,天熱時疼痛會自行消退。這種情況,寒氣較多,熱氣較少,腫塊堅硬如石頭,因此稱之為石癰。隨著時間推移,熱氣漸漸增多,最後會形成膿液。

5. 五、附骨癰腫候

附骨癰,亦由體癰熱而當風取涼,風冷入於肌肉,與熱氣相搏,伏結近骨成癰。其狀無頭,但腫痛而闊,其皮薄澤,謂之附骨癰也。

白話文:

附骨癰

附骨癰也是起因於體內的癰瘡熱毒,由於對著風取涼,風寒入侵肌肉,與熱氣相互衝突,沉伏在靠近骨頭的地方形成癰瘡。它沒有明顯的膿頭,只有腫脹疼痛且範圍較廣,皮膚薄而發亮,這就是附骨癰。

6. 六、癰虛熱候

此是寒客於經絡,使血氣痞澀,乃結腫成癰。熱氣壅結,則血化為膿。膿潰癰瘥之後,餘熱未盡,而血氣已虛,其人吸吸苦熱,惙惙虛乏,故謂之虛熱。

白話文:

這是寒氣入侵經絡,導致氣血凝滯阻塞,進而形成腫塊化膿。熱氣積聚,血液就會化為膿液。膿液排出腫塊癒合後,餘熱未散,而氣血已虛,患者會感覺持續發熱、身體虛弱無力,這就是所謂的虛熱。

7. 七、癰煩渴候

癰由寒搏於血,血澀不通,而熱歸之,壅結所成。熱氣不得宣泄,內熏五臟,故煩躁而渴。

凡癰腫熱渴引飲,冷氣入腸胃,即變下痢,並變嘔噦。所以然者,本內虛熱,氣逆,故嘔;嘔而氣逆,外冷乘之,氣不通,故噦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生有膿腫、發熱口渴、需要喝水時,如果冷氣進入腸胃,就會立即變成腹瀉,同時伴有嘔吐噁心。原因是本體內熱虛弱,氣往上逆行,所以嘔吐;嘔吐而氣息上逆,外來的冷氣趁虛而入,氣不能暢通,所以噁心想吐。

8. 八、發癰咳嗽候

夫肺主氣,候於皮毛。氣虛腠理受寒,寒客經絡,則血痞澀,熱氣乘之,則結成癰也。肺氣虛寒,寒復乘肺,肺感於寒則成咳嗽,故發癰而嗽也。

白話文:

肺主導呼吸,反映在皮膚表面。當肺氣虛弱時,皮膚腠理容易受寒,寒氣侵襲經絡,導致血液滯澀。此時,熱氣趁虛而入,就會形成癰瘡。而肺氣虛寒,寒氣再次侵襲肺部,肺部受到寒邪的影響就會引發咳嗽,因此發癰瘡時還會伴隨咳嗽。

9. 九、癰下利候

此由寒氣客於經絡,折於氣血,壅結不通,結成癰腫。發癰而利者,由內熱而引飲,取冷太過,冷入腸胃,故令下利也。下利不止,則變嘔噦。所以然者,脾與胃合,俱象土;脾候身之肌肉,胃為水穀之海。脾虛,肌肉受邪;胃虛,則變下利。下利不止,則變嘔噦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情況是指寒氣入侵經絡,阻塞氣血,導致氣血不通順,形成腫塊。如果腫塊潰爛流膿,是因為體內熱氣將水分引向潰爛處,過度攝取冷飲,寒氣進入腸胃,所以會腹瀉。

如果腹瀉不止,就會演變成嘔吐。原因是脾和胃互相配合,都具有土的性質;脾負責身體肌肉,胃是儲存食物的倉庫。脾虛就會使肌肉受邪,胃虛就會導致腹瀉。如果腹瀉不止,就會演變成嘔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