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五 (4)

1. 六、膽病候

膽象木,旺於春。足少陽其經也,肝之腑也,決斷出焉。諸腑臟皆取決斷於膽。

其氣盛為有餘,則病腹內冒冒不安,身軀軀習習,是為膽氣之實也,則宜瀉之。膽氣不足,其氣上溢而口苦,善太息,嘔宿汁,心下澹澹,如人將捕之,嗌中介介,數唾,是為膽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

白話文:

膽的性質像木頭,在春天最旺盛。足少陽是膽的經絡,膽是肝的腑臟,負責決斷。身體所有臟腑的決斷都取決於膽。

膽氣旺盛,屬於有餘的狀態,就會導致腹內悶悶不舒服,身體也感到躁動不安,這就是膽氣過於實證的表現,應該用瀉法來治療。膽氣不足,氣往上溢就會導致口苦,經常嘆氣,嘔吐出隔夜的汁液,心下空虛,好像有人要抓住自己一樣,喉嚨感到有異物,經常吐口水,這就是膽氣虛弱的表現,應該用補法來治療。

2. 七、小腸病候

小腸象火,旺於夏。手太陽其經也,心之腑也。水液之下行為溲便者,流於小腸。

其氣盛為有餘,則病小腸熱,焦竭乾澀,小腸䐜脹,是為小腸之氣實也,則宜瀉之。小腸不足,則寒氣客之,腸病,驚跳不言,乍來乍去,是為小腸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

白話文:

小腸的性質像火,在夏天最旺盛。手太陽經是它的經脈,小腸也是心臟的腑。體內的水液往下流動變成小便,這個過程是由小腸負責的。

如果小腸的氣太過旺盛,就是有餘的狀態,就會產生小腸熱的病症,導致體內津液乾涸,腸道變得乾澀,甚至小腸會脹大,這就是小腸氣實的表現,應該要用瀉法來治療。如果小腸的氣不足,就會讓寒氣侵入,導致腸道生病,出現驚嚇跳動、不說話、症狀時有時無的情況,這就是小腸氣虛的表現,應該要用補法來治療。

3. 八、胃病候

胃象土,旺於長夏。足陽明其經也,脾之腑也,為水穀之海。諸臟腑皆受水穀之氣於胃。

其氣盛為有餘,則病腹䐜脹,氣滿,是為胃氣之實也,則宜瀉之。胃氣不足,則飢而不受水穀,飧泄嘔逆,是為胃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

胃脈實則脹,虛則泄。關脈滑,胃中有熱,脈滑為實,氣滿不欲食。關脈浮,積熱在胃內。

白話文:

胃就像土一樣,在長夏這個季節最旺盛。足陽明胃經是它的經脈,脾臟是它的腑器,胃是水穀的儲藏處。所有臟腑都從胃這裡接受水穀的精氣。

如果胃氣太過旺盛,就會出現腹部脹滿、氣悶的症狀,這是胃氣過於強盛的表現,應該要用瀉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胃氣不足,就會感到飢餓卻吃不下東西,大便稀溏、嘔吐,這是胃氣虛弱的表現,應該要用補的方法來治療。

胃脈如果強實,就會腹脹;如果虛弱,就會腹瀉。如果寸關脈滑,表示胃中有熱,脈滑代表實證,會氣悶而不想吃飯。如果寸關脈浮,表示熱邪積聚在胃裡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