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二十九 (3)
卷之二十九 (3)
1. 七、牙齒蟲候
牙齒蟲是蟲食牙,又食於齒,亦令牙齒疼痛。皆牙齒根有孔,蟲居其內,食牙齒盡,又度食余牙齒。
白話文:
牙齒裡的蟲,是會蛀蝕牙齒的蟲,牠們會啃食牙齒,也會造成牙齒疼痛。這些蟲都是因為牙齒根部有孔洞,牠們就住在裡面,把牙齒都吃光了,然後還會跑到其他牙齒繼續啃食。
2. 八、牙蟲候
牙蟲是蟲食於牙,牙根有孔,蟲在其間,亦令牙疼痛。食一牙盡,又度食余牙。
白話文:
牙蟲是一種寄生在牙齒裡的蟲,牙根會有洞孔,蟲就在裡面活動,也會造成牙齒疼痛。當牠吃光一顆牙齒後,又會移動去吃其他牙齒。
3. 九、齒蟲候
齒蟲是蟲食於齒,齒根有孔,蟲在其間,亦令齒疼痛。食一齒盡,又度食余齒。
《養生方》云:雞鳴時,常叩齒三十六下。長行之,齒不蠹蟲,令人齒牢。
又云:朝未起,早漱口中唾,滿口乃吞之,輒琢齒二七過。如此者三,乃止,名曰煉精。使人丁壯有顏色,去蟲而牢齒。
又云:人能恆服玉泉,必可丁壯妍悅,去蟲牢齒。玉泉謂口中唾也。
白話文:
牙齒有蟲蛀蝕,是因為蟲子在牙齒裡面啃食,牙根會有孔洞,蟲就躲在裡面,也會讓牙齒疼痛。一開始蟲會把一顆牙齒吃光,然後又會跑到其他牙齒繼續吃。
《養生方》說:每天早上雞叫的時候,常常上下牙齒互相叩擊三十六下。長期這樣做,牙齒就不會被蟲蛀蝕,還能使牙齒堅固。
又說:早上還沒起床時,先在嘴裡漱口,等口水充滿整個口腔後再吞下去,接著用牙齒互相輕叩十四下。這樣重複三次後停止,這個動作叫做「煉精」。這樣做可以使人身體強壯、氣色紅潤,去除蛀牙,還能使牙齒堅固。
又說:人如果能常常吞服玉泉,一定可以身體強壯、容貌美麗,去除蛀牙,還能使牙齒堅固。所謂玉泉,指的是口水。
4. 十、齒齲注候
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,足陽明脈有入於頰,遍於齒者。其經虛,風氣客之,結搏齒間,與血氣相乘,則齦腫。熱氣加之,膿汁出而臭,侵食齒齦,謂之齲齒,亦曰風齲。
《養生方》云:朝夕琢齒,齒不齲。
又云:食畢,常漱口數過。不爾,使人病齲齒。
白話文:
手陽明經的分支脈絡會進入牙齒,足陽明經的脈絡則會進入臉頰,遍布於牙齒。當這些經脈虛弱時,風邪會侵入,停留在牙齒之間,與血氣相互作用,就會導致牙齦腫脹。如果再有熱邪加入,就會產生帶有臭味的膿汁,侵蝕牙齦,這就叫做蛀牙,也稱為風蛀。
《養生方》說:「早晚刷牙,牙齒就不會蛀掉。」
又說:「吃完東西後,要經常漱口幾次。不然的話,就會使人得蛀牙。」
5. 十一、齒䘌候
齒䘌者,是蟲食齒至齦,膿爛汁臭,如蝕之狀,故謂之齒䘌。
白話文:
齒䘌這種病,是蟲蛀牙齒蛀到牙齦,造成牙肉潰爛流膿,汁液發臭,看起來就像被啃蝕一樣,所以叫做齒䘌。
6. 十二、齒挺候
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。頭面有風冷,傳入其脈,令齒齦間津液化為膿汁,血氣虛竭,不能榮於齒,故齒根露而挺出。
白話文:
手陽明經脈的分支會進入牙齒。當頭面部受到風寒侵襲,寒邪傳入經脈,會使牙齦間的津液轉化成膿汁。如果身體的血氣虛弱衰竭,無法滋養牙齒,就會導致牙根外露而突出。
7. 十三、齒動搖候
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,足陽明之脈又遍於齒,齒為骨之所終,髓之所養。經脈虛,風邪乘之,血氣不能榮潤,故令動搖。
白話文:
手陽明經的支脈進入牙齒,足陽明經的脈絡也分布在牙齒周圍,牙齒是骨頭的末端,也是骨髓所滋養的。當經脈虛弱時,風邪會趁機侵入,使得氣血無法好好滋養牙齒,因此導致牙齒鬆動搖晃。
8. 十四、齒落不生候
齒牙皆是骨之所終,髓之所養,手陽明、足陽明之脈,併入於齒。若血氣充實,則骨髓強盛,其齒損落,猶能更生;若血氣虛耗,風冷乘之,致令齒或齲或齦落者,不能復生。
白話文:
牙齒和牙齦都是骨頭的末端,由骨髓所滋養,並且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的經脈都與牙齒相連。如果身體的血氣充足,骨髓就會強健,這樣即使牙齒脫落,還是有可能再長出來;但如果身體的血氣虛弱,又受到風寒侵襲,導致牙齒蛀蝕或牙齦萎縮脫落,就無法再長出新牙了。
9. 十五、齒音離候
齒音離者,是風冷客於齒齦間,令齒齦落而膿出,其齒則疏,語則齒間有風過之聲,世謂之齒音離也。
白話文:
齒音離這種情況,是因為風寒侵入牙齦的縫隙,導致牙齦萎縮,流出膿液,牙齒因此變得稀疏,說話時牙齒之間會有風吹過的聲音,世俗就稱之為齒音離。
10. 十六、牙齒歷蠹候
牙齒皆是骨之所終,髓之所養也。手陽明、足陽明之脈,皆入於齒。風冷乘其經脈,則髓骨血損,不能榮潤於牙齒,故令牙齒黯黑,謂之歷蠹。
白話文:
牙齒都是骨頭的末端,由骨髓所滋養。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的經脈,都通到牙齒。如果風寒侵襲這些經脈,就會導致骨髓和血液虧損,無法滋養潤澤牙齒,所以會使牙齒變得黯淡發黑,這種情況就稱為歷蠹。
11. 十七、齒漏候
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。風邪客於經脈,流滯齒根,使齦腫膿汁出,愈而更發,謂之齒漏。
白話文:
手陽明經的支脈會進入牙齒。當風邪侵入經脈,停留在牙根部位,會導致牙齦腫脹流膿,痊癒後又再次發作,這種情況就稱為齒漏。
12. 十八、齒齭候
齒者,骨之所終,髓之所養。髓弱骨虛,風氣客之,則齒齭。
白話文:
牙齒是骨頭的末端,由骨髓所滋養。如果骨髓虛弱、骨頭空虛,風邪侵入,就會導致牙齒顫動。
13. 十九、拔齒損候
手陽明、足陽明之脈,併入於齒。拔齒而損脈者,則經血不止,臟虛而眩悶。
白話文:
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的脈絡,都匯聚到牙齒。如果拔牙時損傷到這些脈絡,就會導致經血不止,身體臟腑虛弱而感到頭暈、昏悶。
14. 二十、齘齒候
齘齒者,是睡眠而相磨切也。此由血氣虛,風邪客於牙車筋脈之間,故因睡、眠氣息喘而邪動,引其筋脈,故上下齒相磨切有聲,謂之齘齒。
白話文:
所謂的磨牙,指的是在睡覺時牙齒互相摩擦、切磨的現象。這種情況是因為身體的氣血虛弱,加上風邪侵入牙床周圍的筋脈,所以在睡覺時,因為呼吸喘氣,帶動邪氣發動,牽引筋脈,導致上下牙齒互相摩擦而發出聲音,這就叫做磨牙。
15. 二十一、齒黃黑候
齒者,骨之所終,髓之所養。手陽明、足陽明之脈,皆入於齒。風邪冷氣,客於經脈,髓虛血弱,不能榮養於骨,枯燥無潤,故令齒黃黑也。
白話文:
牙齒是骨頭的末端,由骨髓滋養。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的經脈,都進入牙齒。當風邪寒氣侵入經脈,加上骨髓虛弱、氣血不足,無法充分滋養骨頭,導致牙齒枯燥缺乏滋潤,所以牙齒會變黃變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