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二十九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九 (2)

1. 二、耳風聾候

足少陰,腎之經,宗脈之所聚,其氣通於耳。其經脈虛,風邪乘之,風入於耳之脈,使經氣痞塞不宣,故為風聾。風隨氣脈,行於頭腦,則聾而時頭痛,故謂之風聾。

白話文:

足少陰腎經是精氣匯聚的地方,它的經氣通向耳朵。如果經脈虛弱,邪風就會趁虛而入,進入耳脈,導致經氣阻塞不通,因此發生風聾。風邪隨著經脈進入頭腦,會導致失聰和時常頭痛,所以稱為風聾。

2. 三、勞重聾候

足少陰,腎之經,宗脈之所聚。其氣通於耳。勞傷於腎,宗脈則虛損,血氣不足,故為勞聾。勞聾為病,因勞則甚。有時將適得所,血氣平和,其聾則輕。

白話文:

足少陰腎經,是宗脈聚集的地方。這條經脈的氣息通往耳朵。過度勞累和受傷會損害腎臟,使宗脈虛損,氣血不足,從而導致耳聾。耳聾的症狀會因勞累而加重。偶爾會適時得到改善,氣血平和後,耳聾的症狀就會減輕。

3. 四、久聾候

足少陰,腎之經,宗脈之所聚。其氣通於耳。勞傷於腎,宗脈虛損,血氣不足,為風邪所乘,故成耳聾。勞傷甚者,血氣虛極,風邪停滯,故為久聾。

白話文:

足少陰經是腎臟的經絡,是身體重要脈絡的聚集處。它的氣脈與耳朵相通。如果腎臟受損,身體虛弱,氣血不足,被風邪入侵,就會導致耳聾。如果腎臟受損嚴重,氣血極度虛弱,風邪停留不散,就會導致長期耳聾。

4. 五、耳鳴候

腎氣通於耳,足少陰,腎之經,宗脈之所聚。勞動經血,而血氣不足,宗脈虛,風邪乘虛隨脈入耳,與氣相擊,故為耳鳴。

白話文:

腎臟的能量通路與耳朵相連,它是足少陰經的起始點,也是主要經脈匯聚的地方。如果過度勞累,導致氣血不足,就會使主經脈虛弱,邪風便會趁虛而入,沿脈絡進入耳朵,與氣血相衝擊,從而引起耳鳴。

診其右三手脈,寸口名曰氣以前脈,浮則為陽,手陽明大腸脈也;沉則為陰,手太陰肺肺也。陰陽俱虛者,皮為血氣虛損,宗脈不足,病苦耳鳴嘈嘈,眼時妄見光,此是肺與大腸俱虛也。

白話文:

檢查右手的三部脈搏,寸口脈稱作氣以前的脈,如果浮起則屬陽,為手陽明大腸脈;如果沉靜則屬陰,為手太陰肺脈。陽氣和陰血都虛弱的人,皮膚血氣不足,經絡氣血不足,會耳鳴嘈雜,眼前時常出現幻視,這是肺和大腸都虛弱的表現。

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,浮為陽,足太陽膀胱脈也。虛者,膀胱虛也。腎與膀胱合,病苦耳鳴,忽然不聞,時惡風。膀胱虛則三焦實也。膀胱為津液之府,若三焦實,則克消津液,克消津液,故膀胱虛也。耳鳴不止,則變成聾。

白話文:

右手神門穴之後的脈象,浮浮的是陽脈,屬足太陽膀胱經。如果脈象虛弱,表示膀胱虛弱。腎和膀胱相通,所以膀胱虛弱的人會出現耳鳴、突然聽不見的症狀,並且容易受風寒。膀胱虛弱就會導致三焦系統壅滯。膀胱是津液的貯藏庫,如果三焦壅滯,就會消耗津液,從而導致膀胱虛弱。耳鳴不癒,最終可能發展成耳聾。

5. 六、聤耳候

耳者,宗脈之所聚,腎氣之所通。足少陰,腎之經也。勞傷血氣,熱乘虛也,入於其經,邪隨血氣至耳,熱氣聚則生膿汁,故謂之聤耳。

白話文:

耳朵是重要經脈會聚的地方,也是腎氣通行的管道。足少陰是腎經的脈絡。如果勞累過度傷了血氣,就會讓熱邪趁虛而入,侵入耳經管道。邪氣隨著血氣到達耳朵,熱氣聚集就會產生膿液,因此稱為聤耳。

6. 七、耳疼痛候

凡患耳中策策痛者,皆是風入於腎之經也。不治,流入腎,則卒然變脊強背直成痙也。若因痛而腫,生癰癤,膿潰邪氣歇,則不成痙。所以然者,足少陰為腎之經,宗脈之所聚,其氣通於耳。上焦有風邪,入於頭腦,流至耳內,與氣相擊,故耳中痛。耳為腎候,其氣相通,腎候腰脊,主骨髓,故邪流入腎,脊強背直。

白話文:

凡是患有耳中疼痛的人,都是風邪侵入腎經所致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風邪會流入腎中,突然出現脊椎強直、腰背挺直的痙攣。但如果疼痛後引發腫脹,長出膿腫或潰瘍,膿液排出後邪氣消散,就不會形成痙攣。這是因為足少陰經是腎的經絡,是氣血匯聚的地方,它的氣連通到耳朵。當上焦有風邪時,會進入頭部,流到耳朵裡,與耳中的氣血相衝,因此耳朵疼痛。耳朵是腎臟的表徵,它們的氣相通。腎臟主管腰脊,主司骨髓,所以邪氣流入腎中後,會導致脊椎強直、腰背挺直。

7. 八、耳盯聹候

耳耵聹者,耳里津液結聚所成。人耳皆有之,輕者不能為患;若加以風熱乘之,則結硬成丸核塞耳,亦令耳暴聾。

白話文:

耳垢是由耳朵裡的體液凝固形成的。每個人的耳朵都會有,少量的耳垢並不會造成問題;但如果加上風熱的影響,耳垢就會變硬形成一個像小球一樣的核塊塞住耳朵,還會導致耳朵突然失聰。

8. 九、耳瘡候

足少陰為腎之經,其氣通於耳。其經虛,風熱乘之,隨脈入於耳,與血氣相搏,故耳生瘡。

白話文:

足少陰經是腎經,它的氣息通往耳朵。如果足少陰經虛弱,風熱乘虛而入,沿著經脈進入耳朵,與血液氣血相搏,就會導致耳朵生瘡。

9. 一、牙齒痛候

牙齒痛者,是牙齒相引痛。牙齒是骨之所終,髓之所養。手陽明之支脈,入於齒。若髓氣不足,陽明脈虛,不能榮於牙齒,為風冷所傷,故疼痛也。又有蟲食於牙齒,則齒根有孔,蟲居其間,又傳受余齒,亦綿疼痛。此則針灸不瘥,敷藥蟲死,乃痛止。

白話文:

牙齒痛,是因為牙齒互相牽引所致。牙齒是骨骼的終點,由骨髓滋養。手陽明經的支脈,進入牙齒。如果骨髓氣血不足,陽明脈虛弱,無法濡養牙齒,就會受到風寒的侵襲,因此疼痛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蟲蛀牙齒,導致牙根有孔,蟲子居住在孔中,並蔓延到其他牙齒,也會引起持續疼痛。這種情況針灸無效,必須將藥膏敷在蟲子上,讓蟲子死亡,疼痛才會停止。

10. 二、牙痛候

牙齒皆是骨之所終,髓氣所養,而手陽明支脈入於齒。脈虛髓氣不足,風冷傷之,故疼痛也。又蟲食於齒,則根有孔,蟲於其間,又傳受余齒,亦痛掣難忍。若蟲痛,非針灸可瘥,敷藥蟲死,乃痛止。

白話文:

牙齒是骨骼的延伸,由骨髓中的氣血所滋養,而手陽明經絡的分支進入牙齒。如果經脈虛弱,髓氣不足,加上風寒侵襲,就會引起牙痛。另外,如果蛀蟲侵蝕牙齒,會在牙根形成孔洞,蛀蟲潛伏其中,還會傳播到其他牙齒,造成劇烈的疼痛。如果是蛀蟲引起的牙痛,針灸無法治癒,必須敷藥殺死蛀蟲,疼痛才會停止。

11. 三、齒痛候

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,齒是骨所終,髓之所養。若風冷客於經絡,傷髓冷氣入齒根,則齒痛。若蟲食齒而痛者,齒根有孔,蟲在其間,此則針灸不瘥,敷藥蟲死,痛乃止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。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白話文:

手陽明經的支脈通往牙齒。牙齒是骨骼的末端,由骨髓滋養。如果風寒入侵經絡,傷及骨髓,寒氣進入牙根,就會導致牙痛。

如果牙痛是蟲子蛀牙所致,那麼牙根有孔,蟲子藏在裡面。這種情況下,針灸無法治癒,需要塗藥殺死蟲子,疼痛才會消失。

治療牙痛的煎湯、針灸和砭石療法,有其專門的方劑。至於補養和宣通經絡的方法,將在後面附述。

《養生方》云:常向本命日,櫛發之始,叩齒九通,陰咒曰:太帝散靈,五老反真;泥丸玄華,保精長存;左拘隱月,右引根;六合清練,百神受恩。咒畢,嚥唾三過。常數行這,使齒不痛,發牢不白,頭腦不痛。

白話文:

《養生方》上說:每逢自己的生日,在梳頭髮之前,叩打牙齒九次,同時默唸咒語:「太帝散發靈氣,五老返還真氣;泥丸宮內閃耀玄光,保住精氣長存;左手牽引隱藏的月亮,右手引導真氣之根;六合清淨,百神受恩。」咒語唸完後,嚥下口水三次。經常這樣做,可以使牙齒不疼痛,頭髮不變白,頭腦不疼痛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東向坐,不息四通,琢齒二七。治齒痛病。大張口,琢齒二七,一通二七。又解,四通中間,其二七大勢,以意消息,瘥病而已,不復疼痛。解病,鮮白不梨,亦不疏離。久行不已,能破金剛。

又云:東向坐,不息四通,上下琢齒三十六下。治齒痛。

白話文: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記載:面向東方坐好,不斷地左右擺動頭部,咬合牙齒 27 次。這有助於治療牙痛。張大嘴,咬合牙齒 27 次,每次持續 27 秒。此外,在左右擺動頭部的過程中,集中精神於中間點的 27 次大擺幅上,按照意念調節,就可以消除疾病,不再疼痛。解除疾病後,面容變得白裡透紅,不發黃也不稀疏。長期堅持此法,甚至可以擊碎金剛。

12. 四、風齒候

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。頭面有風,陽明之脈虛,風乘虛隨脈流入於齒者,則令齒有風,微腫而根浮也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。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白話文:

手陽明經的支脈連接於牙齒。頭部和臉部如果有風邪,陽明經的氣血就會虛弱,風邪就會趁虛而入,沿著經脈流入牙齒,導致牙齒有風,出現輕微腫脹和牙根浮動的症狀。治療這種情況時,會有專門的湯藥、按摩和針灸方法。以下介紹的補養和宣導方法,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手段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凡人常覺脊背皆崛強而悶,不問時節,縮咽膊內,仰面努膊井向上,頭左右兩向挪之,左右三七,一住,待血行氣動定,然始更用。初緩後急,不得先急後緩。若無病人,常欲得旦起、午時、日沒三辰,如用,辰別三七。除寒熱病,脊、腰、頭、頸、項痛,風痹。口內生瘡,牙齒風,頭眩,終盡除也。

白話文: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提到:普通人經常感覺脊背僵硬悶痛,不論時間,將頭縮到肩膀內,仰起臉,努起肩膀向上抬,頭左右各轉動,左右各轉七次,停一下,等到血液運行,氣血流動穩定後,再繼續。開始時動作緩慢,後加速,不能先快後慢。如果沒有疾病,建議每天在早上、中午和傍晚三次進行,每次轉動七次。可以消除寒熱病、脊腰頭頸項痛、風痹、口瘡、牙齦風、眩暈等症狀。

13. 五、齒齦腫候

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。頭面有風,風氣流入陽明之脈,與齦間血氣相搏,故成腫。

《養生方》云:水銀不得近牙齒,發齦腫,善落齒。

白話文:

手陽明經的支脈連接到牙齒。如果頭面部受到風寒侵襲,風氣會侵入陽明經脈,與牙齦之間的氣血相衝,就會導致牙齦腫脹。

《養生方》中記載:「水銀不能靠近牙齒,會引起牙齦腫脹,甚至造成掉牙。」

14. 六、齒間血出候

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。頭面有風,而陽明脈虛,風挾熱乘虛入齒齦,搏於血,故血出也。

白話文:

手陽明經的支脈通到牙齒。如果頭面部遭受風寒,而陽明經氣虛弱,風寒夾雜著熱氣乘虛而入牙齦,與血液搏鬥,就會導致牙齦出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