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三 (6)

1. 一、腳氣緩弱候

又云:一足踏地,一足向後,將足解谿安踹上。急努兩手,偏相向後,側身如轉,極勢二七,左右亦然。去足疼痛痹急、腰痛也。

白話文:

踮起一隻腳,另一隻腳往後伸,將腳跟放在解谿穴上(解谿穴位置在腳踝外側)。然後用力握拳,雙手向後用力,身體側向轉動,如此反复進行至二七次(十四次),左右腳交替進行。這樣可以治療腳痛、麻痹、僵硬和腰痛。

2. 二、腳氣上氣候

此由風濕毒氣,初從腳上,後轉入腹,而乘於氣,故上氣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風濕的毒氣,一開始從腳部侵入,後來轉移到腹部,然後侵犯到氣,所以會產生呼吸急促、氣往上衝的症狀。

3. 三、腳氣痹弱候

此由血氣虛弱,若受風寒濕毒,與血並行膚腠,邪氣盛,正氣少,故血氣澀,澀則痹,虛則弱,故令痹弱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身體的氣血虛弱,如果又受到風、寒、濕等外來邪氣侵襲,這些邪氣會跟著血一起跑到皮膚表面。因為邪氣太強盛,身體的抵抗力又不足,導致氣血循環不順暢。循環不順暢就會產生麻木,身體虛弱就會感覺無力,所以才會出現麻木無力的情況。

4. 四、腳氣疼不仁候

此由風濕毒氣,與血氣相搏,正氣與邪氣交擊,而正氣不宣散,故疼痛。邪在膚腠,血氣則澀,澀則皮膚厚,搔之如隔衣不覺知,是名為痹不仁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風濕邪毒之氣,和體內的氣血互相搏鬥,正氣和邪氣互相交戰,導致正氣無法順暢運行發散,所以會感到疼痛。邪氣停留在皮膚表面,氣血循環就會不順暢,不順暢則皮膚會變得粗厚,搔抓的時候感覺像是隔著衣服,沒有知覺,這種情況就叫做麻木不仁。

5. 五、腳氣痹攣候

腳氣之病,有挾風毒,風毒則搏於筋,筋為攣。風濕乘於血,則痹,故令痹攣也。

白話文:

腳氣這種病,有夾雜風毒的情況,風毒會侵襲筋脈,導致筋脈攣縮。風濕侵入血液,就會造成麻痺,所以才會導致麻痺和攣縮同時出現。

6. 六、腳氣心腹脹急候

此由風濕毒氣,從腳上入於內,與臟氣相搏,結聚不散,故心腹脹急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風濕毒氣從腳部侵入體內,與內臟的氣相互衝擊,凝結聚積而無法消散,所以導致心腹脹滿、急迫的感覺。

7. 七、腳氣腫滿候

此由風濕毒氣,搏於腎經。腎主於水,今為邪所搏,則腎氣不能宣通水液,水液不傳於小腸,致壅溢腑臟,腑臟既浸漬,溢於皮膚之間,故腫滿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風濕毒邪侵入,搏擊於腎經。腎臟主管體內的水液代謝,現在受到邪氣侵擾,導致腎氣無法順暢運行水液,水液也無法順利傳輸到小腸,因而積聚在體內,溢滿於臟腑。當臟腑被水液浸泡後,水液就會滲透到皮膚之間,所以才會出現腫脹滿溢的現象。

8. 八、腳氣風經五臟驚悸候

夫溫濕成腳氣,而挾風毒,毒少風多,則風證偏見。風邪之來,初客膚腠,後經腑臟,臟虛,乘虛而入,經遊五臟,與神氣相搏,神氣為邪所乘,則心驚悸也。

白話文:

腳氣的形成是因為體內濕熱,又夾雜風邪的毒素。如果毒素較少而風邪較多,就會偏向表現出風邪的症狀。風邪侵入人體,一開始停留在皮膚表面,之後會進入內臟。如果臟腑虛弱,風邪就會趁虛而入,在五臟之間遊走,與體內的神氣互相搏鬥。神氣被邪氣所侵擾,就會引起心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