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三 (4)
卷之十三 (4)
1. 十六、厥逆氣候
厥者,逆也。謂陰氣乘於陽。陰氣居於下,陽氣處於上,陽虛則陰實,實則陰盛,陰盛則上乘於陽,衛氣為之厥逆,失於常度,故寒從背起,手足冷逆,陰盛故也。
白話文:
所謂的「厥」,就是指氣機逆亂的意思。這是說體內的陰氣侵犯了陽氣。正常情況下,陰氣應該在下,陽氣應該在上,如果陽氣虛弱,陰氣就會相對旺盛,陰氣旺盛就會向上侵犯陽氣,導致衛氣的運行方向逆亂,失去常態,所以會從背部開始感到寒冷,手腳冰冷,這都是因為陰氣過盛的緣故。
2. 十七、少氣候
此由臟氣不足故也。肺主於氣而通呼吸,臟氣不足,則呼吸微弱而少氣。胸痛少氣者,水在臟腑。水者,陰氣;陰氣在內,故少氣。
診右手寸口脈,陰實者,肺實也。苦少氣,胸內滿彭彭,與膊相引,脈來濡者,虛少氣也。左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,足厥陰、少陽俱虛也,病苦少氣不能言。右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,足太陰、陽明俱虛也,病苦胃中如空狀,少氣不足以息,四逆寒。脈弱者,少氣,皮膚寒。脈小者,少氣也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臟腑的氣不足造成的。肺主管氣並負責呼吸,臟腑的氣不足,呼吸就會微弱而短促,導致氣不足。胸痛又感到氣不足,通常是因為體內臟腑有水濕停留。水屬於陰氣,陰氣停留在體內,就會使人感到氣不足。
診斷右手的寸口脈,如果脈象呈現陰實,代表肺氣過盛。如果感到氣短,胸口悶脹,感覺像是胸部與背部互相牽引疼痛,而且脈象呈現濡弱,這是屬於虛證的氣短。如果左手關脈脈象呈現陰陽皆虛,代表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都虛弱,會感到氣短而說不出話。如果右手關脈脈象呈現陰陽皆虛,代表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都虛弱,會感到胃中空虛,氣短到難以呼吸,而且手腳冰冷。脈象微弱,會感到氣短,皮膚冰冷。脈象細小,也會感到氣短。
3. 十八、遊氣候
夫五臟不調,則三焦氣滿,滿則氣遊於內,不能宣散,故其病但煩滿虛脹。
白話文:
人體的五臟如果功能失調,就會導致三焦的氣機壅塞。氣機壅塞積滿後,氣就會在體內亂竄,無法正常疏散開來,因此這種情況引起的疾病,通常只會讓人感到心煩、腹部脹滿、虛弱無力。
4. 十九、胸脅支滿候
肺之積氣,在於右脅;肝之積氣,在於左脅。二臟虛實不和,氣蓄於內,故胸脅支滿。
春脈不及,令人胸痛引背,下則兩脅脹滿。寸口脈滑為陽實,胸中逆滿也。
白話文:
肺臟積聚的氣,會表現在右邊的脅肋部位;肝臟積聚的氣,會表現在左邊的脅肋部位。這兩個臟器的虛實狀況不協調,導致氣積蓄在體內,所以會覺得胸部和脅肋部位脹滿。
春天時的脈象如果沒有達到應有的狀態,會使人感到胸痛,並牽引到背部,往下則會造成兩邊的脅肋脹滿。寸口脈呈現滑的脈象,表示陽氣過盛,會造成胸中氣機逆亂且脹滿。
5. 二十、上氣胸脅支滿候
寒冷在內,與臟腑相搏,積於脅下,冷乘於氣,氣則逆上,衝於胸脅,故上氣而胸脅支滿。
白話文:
寒冷之氣在身體裡面,與臟腑互相衝擊,累積在脅肋下方,寒冷之氣侵襲了氣,使得氣往上逆行,衝擊到胸部和脅肋,所以會出現氣往上衝的感覺,並且胸部和脅肋感到脹滿。
6. 二十一、久寒胸脅支滿候
陰氣積於內,久而不已,則生寒,寒氣與臟氣相搏,衝於胸脅,故支滿。
白話文:
體內陰氣積聚,長時間沒有消散,就會產生寒氣。寒氣與臟腑之氣互相搏擊,向上衝擊到胸部和脅肋部位,因此產生胸脅脹滿的感覺。
7. 二十二、乏氣候
夫虛極之人,榮衛減耗,腑臟虛弱,氣行不足,所以呼吸氣短也。
白話文:
身體極度虛弱的人,因為營養和防禦功能都已耗損減少,導致內臟虛弱,氣的運行不足,所以呼吸會感到氣短。
8. 二十三、走馬奔走及人走乏飲水得上氣候
夫走馬及人走,則大動於氣,氣逆於胸內,未得宣散,而又飲水,水搏於氣,故有上氣。
白話文:
人在快跑或奔走後,會使體內的氣劇烈運行,這些氣向上衝逆到胸腔內,還沒有得到宣散,就又喝水,水和氣互相衝擊,所以就會產生呼吸急促、氣喘的狀況。
9. 二十四、食熱餅觸熱飲水發氣候
夫食熱皆觸動肺氣,則熱聚肺間,熱氣未歇,而飲冷水,水入於肺,冷熱相搏,氣聚不宣,為冷所乘,故令發氣。
白話文:
吃熱的食物都會牽動肺部的氣,使得熱氣聚集在肺部。這時熱氣還沒消散,就喝冷水,冷水進入肺部,冷熱之氣互相衝撞,導致氣鬱結而不順暢。又因為被寒冷的氣所侵襲,所以才會造成脹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