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三 (2)

1. 六、賁豚氣候

夫賁豚氣者,腎之積氣。起於驚恐、憂思所生。若驚恐,則傷神,心藏神也。憂思則傷志,腎藏志也。神志傷動,氣積於腎,而氣下上游走,如豚之奔,故曰賁豚。其氣乘心,若心中踴踴如事所驚,如人所恐,五臟不定,食飲輒嘔,氣滿胸中,狂癡不定,妄言妄見,此驚恐賁豚之狀。

若氣滿支心,心下悶亂,不欲聞人聲,休作有時,乍瘥乍極,吸吸短氣,手足厥逆,內煩結痛,溫溫欲嘔,此憂思賁豚之狀。

診其脈來觸祝觸祝者,病賁豚也。腎脈微急,沉厥,賁豚,其足不收,不得前後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賁豚氣,是腎臟積聚的氣。這種氣的產生,是由於受到驚嚇恐懼或過度憂愁思慮所導致。如果受到驚嚇恐懼,就會傷害到心神,因為心臟主管神志;如果過度憂愁思慮,就會傷害到腎志,因為腎臟主管意志。當神志和意志受到傷害擾動,氣就會積聚在腎臟,然後氣會像小豬奔跑一樣,在身體上下游走,所以叫做「賁豚」。

這種氣如果往上衝到心臟,會感覺心中跳動不安,好像受到驚嚇一樣,又像害怕時的感覺。這會導致五臟不穩定,吃東西就想吐,胸中充滿氣體,精神狀態時好時壞,胡言亂語,看到不存在的東西,這些都是受到驚恐導致的賁豚症狀。

如果氣體充滿並衝擊心臟,會感覺心下煩悶混亂,不喜歡聽到人說話,病情發作時好時壞,時輕時重,呼吸短促,手腳冰冷,內心煩躁、有結塊疼痛的感覺,身體發熱想吐,這些都是因為憂愁思慮導致的賁豚症狀。

診斷這種病,如果把脈時感覺脈搏跳動時快時慢,那就是賁豚病。腎脈微弱且急促,沉重且手腳冰冷,就是賁豚。嚴重時,腳會無法控制,不能向前或向後移動。

2. 七、上氣嘔吐候

肺主於氣,肺為邪所乘,則上氣。此為膈內有熱,胃間有寒,寒從胃上乘於肺,與膈內熱相搏,故乍寒乍熱而上氣。上氣動於胃,胃氣逆,故嘔吐也。

白話文:

肺臟主管呼吸之氣,如果肺被外邪侵襲,就會出現呼吸氣喘的症狀。這是因為橫膈膜內有熱,胃部卻有寒氣,寒氣從胃向上侵犯到肺,與橫膈膜內的熱互相衝擊,所以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並且出現呼吸氣喘。氣喘的症狀影響到胃部,導致胃氣上逆,因此會發生嘔吐。

3. 八、上氣腫候

肺主於氣,候身之皮毛。而氣之行,循環臟腑,流通經絡,若外為邪所乘,則膚腠閉密,使氣內壅,與津液相併,不得泄越,故上氣而身腫也。

白話文:

肺臟主管全身的氣,它的功能會反應在皮膚和毛髮上。氣的運行,會循環於各個臟腑,流通於全身經絡。如果身體受到外來的邪氣侵襲,導致皮膚的毛孔閉塞,使得氣滯留在體內,與體內的津液相互結合,無法順利排出,就會造成氣向上逆行,並導致全身腫脹。

4. 九、結氣候

結氣病者,憂思所生也。心有所存,神有所止,氣留而不行,故結於內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》云:哭泣悲來,新哭訖,不用即食,久成氣病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坐,伸腰,舉左手,仰其掌,卻右臂,覆右手,以鼻納氣,自極七息。息間,稍頓右手。除兩臂背痛、結氣。

又云:端坐,伸腰,舉左手,仰掌,以右手承右脅,以鼻納氣,自極七息。除結氣。

又云:兩手拓肘頭,拄席,努肚上極勢,待大悶始下,來去上下五七。去脊背體內疼、骨節急強、肚腸宿氣。行忌太飽,不得用肚編也。

白話文:

結氣病,是因為憂愁思慮過度產生的。心中有所掛念,精神就停留在那個地方,導致氣滯留在體內無法運行,所以結聚在內部。針對這種病症,藥湯、溫敷、針灸、砭石等治療方式,另有正確的處方,以及補養、疏導的方法,現在附在後面。

《養生方》說:哭泣悲傷後,剛哭完不要立刻進食,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氣病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說:坐著,挺直腰,舉起左手,手掌向上,向後伸展右臂,右手掌向下,用鼻子吸氣,吸到極限,持續七個呼吸。在每次呼吸之間,稍微停頓一下右手。這樣可以消除兩臂背部疼痛和結氣。

又說:端正坐好,挺直腰,舉起左手,手掌向上,用右手托住右脅,用鼻子吸氣,吸到極限,持續七個呼吸。這樣可以消除結氣。

又說:兩手彎曲手肘,撐在席子上,肚子向上用力到極限,等到感覺很悶的時候才放鬆,這樣上下來回五到七次。這樣可以去除脊背體內疼痛、骨節僵硬、肚腸內的積氣。進行這個動作時,忌諱吃得太飽,也不要用肚子編織繩子。

5. 十、冷氣候

夫臟氣虛,則內生寒也。氣常行腑臟,腑臟受寒冷,即氣為寒冷所並,故為冷氣。其狀或腹脹,或腹痛,甚則氣逆上而面青、手足冷。

白話文:

人體內臟的氣虛弱,就會產生內在的寒氣。氣本來在臟腑之間運行,如果臟腑受到寒冷的侵襲,氣就會被寒冷所影響,因而形成冷氣。這種情況可能表現為腹部脹滿,或腹部疼痛,嚴重的話,氣甚至會往上衝逆,導致臉色發青、手腳冰冷。

6. 十一、七氣候

七氣者,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、憂氣、喜氣、愁氣。凡七氣積聚,牢大如杯若柈,在心下、腹中,疾痛欲死,飲食不能,時來時去,每發欲死,如有禍狀,此皆七氣所生。

寒氣則嘔吐、噁心;熱氣則說物不章,言而遑;怒氣則上氣不可忍,熱痛上搶心,短氣欲死,不得氣息也;恚氣則積聚在心下,心滿不得飲食;憂氣則不可極作,暮臥不安席;喜氣即不可疾行,不能久立;愁氣則喜忘,不識人語,置物四方,還取不得去處,若聞急,即手足筋攣不舉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七氣」是指: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、憂氣、喜氣和愁氣。這七種氣如果積聚在體內,會像杯子或盤子一樣大,在心下和腹部形成腫塊,讓人痛到快要死掉,吃不下東西,時好時壞,每次發作都像要死了一樣,感覺像是要發生什麼災禍一樣,這些都是七氣造成的。

寒氣會導致嘔吐、噁心;熱氣會讓人說話語無倫次、顛三倒四;怒氣會讓人氣往上衝、難以忍受,感覺到灼熱的疼痛向上衝擊心臟,導致呼吸急促、快要窒息,無法順暢呼吸;恚氣會積聚在心下,讓人感到心口脹滿、吃不下東西;憂氣會讓人過度疲勞,晚上躺在床上也難以安睡;喜氣則會讓人不能快走,也無法久站;愁氣則會讓人健忘,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,東西隨便亂放,然後就找不到放在哪裡了,如果聽到緊急的事情,就會手腳抽筋、動彈不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