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二 (2)
卷之十二 (2)
1. 十四、因黃髮血候
此由脾胃大熱,熱傷於心,心主於血,熱氣盛,故發黃而動血,故因名為發血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脾胃積熱過盛,熱邪向上侵擾到心臟。心臟主導血液運行,熱氣過盛就會導致頭髮變黃並且出血,所以才因此被稱為「發血」。
2. 十五、因黃髮痢候
此由瘀熱在於脾胃,因而發黃,挾毒即下痢,故名為發痢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體內瘀積的熱邪停留在脾胃,導致身體發黃。同時,熱邪挾帶毒素,造成腹瀉,所以這種病症稱為「發痢」。
3. 十六、因黃髮痔候
此病由熱傷於心,心主血,熱盛則血隨大便而下,名為血痔。
白話文:
這個病是因為熱邪侵擾心臟所導致的。心臟主管血液運行,當熱邪過盛時,血液就會隨著大便排出,這種情況就稱為血痔。
4. 十七、因黃髮癖候
夫黃病皆是大熱所為。熱盛之時,必服冷藥,冷藥多則動舊癖。
白話文:
黃疸病大多是因為體內有過多的熱邪所導致的。當熱邪旺盛的時候,必定會服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。但是如果寒涼的藥物使用過多,就容易引發舊有的疾病。
5. 十八、因黃髮病後小便澀兼石淋候
黃病後,小便澀,兼石淋,發黃疸,此皆由蓄熱所為。熱流小腸,小便澀少而痛,下物如沙石也。
白話文:
黃疸病痊癒後,如果小便不順暢,又同時有結石造成的排尿疼痛,並發黃疸,這些都是因為體內積熱的緣故。熱氣流竄到小腸,導致小便量少且排尿時感到疼痛,排出像沙子或石頭般的物質。
6. 十九、因黃髮吐候
黃病吐下之後,胃氣虛冷,其人宿病有寒飲,故發吐。
白話文:
黃疸病在用吐法或瀉法治療後,導致胃氣虛弱、虛寒,這個人原本就有體內寒飲的舊疾,所以引發了嘔吐。
7. 二十、黃疸候
黃疸之病,此由酒食過度,腑臟不和,水穀相併,積於脾胃,復為風濕所搏,瘀結不散,熱氣鬱蒸,故食已如飢,令身體面目爪甲及小便盡黃,而欲安臥。
若身脈多赤,多黑、多青皆見者,必寒熱身痛。面色微黃,齒垢黃,爪甲上黃,黃疸也。
疸而渴者,其病難治;疸而不渴,其病可治。發於陰部,其人必嘔;發於陽部,其人振寒而微熱。
白話文:
黃疸這種病,是因為飲酒和飲食過量,導致內臟功能失調,水和食物一起積聚在脾胃,又受到風濕侵襲,瘀滯凝結無法消散,熱氣鬱積蒸發,所以吃完飯很快就覺得餓,使得身體、臉面、指甲和小便都變成黃色,而且會想睡覺。
如果身體脈搏呈現紅色、黑色或青色等多種顏色,必定會出現忽冷忽熱、身體疼痛的症狀。如果臉色微微發黃,牙齒有黃色污垢,指甲也呈現黃色,這就是黃疸。
黃疸病人如果感到口渴,病情就比較難以治療;如果沒有口渴,病情就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黃疸發在陰部,病人一定會嘔吐;如果發在陽部,病人會發冷顫抖,並伴隨輕微發熱。
8. 二十一、酒疸候
夫虛勞之人,若飲酒多,進谷少者,則胃內生熱。因大醉當風入水,則身目發黃,心中懊痛,足脛滿,小便黃,面發赤斑。若下之,久久變為黑疸,面目黑,心中如啖蒜齏狀,大便正黑,皮膚爪之不仁。其脈浮弱,故知之。
酒疸,心中熱,欲嘔者,當吐之則愈。其小便不利,其候當心中熱,足不熱,是其證明也。
若腹滿欲吐,鼻燥,其脈浮,先吐之,沉弦,先下之。
白話文:
虛弱勞損的人,如果喝太多酒,吃太少飯,就會導致胃裡產生熱。如果因為喝醉酒後吹風受寒或浸泡在水中,就會出現身體和眼睛發黃,心中煩悶疼痛,腳踝和小腿腫脹,小便黃,臉上出現紅色斑點。如果用瀉藥治療,時間久了會變成黑疸,臉色發黑,心中感覺像吃蒜泥一樣不舒服,大便呈黑色,皮膚麻木失去知覺。這種情況的脈象是浮而無力,可以根據這些判斷。
因為飲酒引起的黃疸,如果感到心中煩熱想吐,應該催吐,這樣就能痊癒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出現心中發熱,但腳不發熱的情況,這是這種病症的明顯症狀。
如果腹脹想吐,鼻孔乾燥,脈象浮,應該先催吐;如果脈象變成沉而弦,就應該先用瀉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