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二十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四 (2)

1. 十二、冷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陰陽偏虛,為冷邪所傷,留連腑臟,停滯經絡,內外貫注,得冷則發,腹內時時痛,骨節痠疼,故謂之冷注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一手長舒,令掌仰,一手捉頦,挽之向外,一時極勢二七。左右亦然。手不動,兩向側極勢,急挽之二七。去頸骨急強,頭風腦旋,喉痹,膊內冷注偏風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注」,意思是停住,指的是這種病會持續停留在身體裡,甚至死後還可能傳染給旁邊的人。這是因為身體的陰陽失衡,受到寒邪侵襲,寒邪滯留在臟腑,停留在經絡中,從內到外互相影響。遇到寒冷就會發作,肚子會時常疼痛,骨頭關節也會痠痛,所以稱之為冷注。治療這種病,可以透過湯藥、熱敷、針灸、砭石等方法,都有特定的方子,用來補養身體、疏通經絡。現在把相關的補養方法附在後面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提到:伸出一隻手,手掌向上,另一隻手抓住下巴,把頭往外拉,盡力拉到極限,數到十四。左右兩邊也這樣做。手不動,頭往左右兩邊拉到極限,用力拉數到十四。這樣可以去除頸椎僵硬,治療頭痛、頭暈、喉嚨痛、手臂內側的冷注和半身不遂。

2. 十三、蠱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蠱是聚蛇蟲之類,以器皿盛之,令其自相啖食,余有一個存者,為蠱也,而能變化。人有造作敬事之者,以毒害於佗,多於飲食內而行用之。人中之者,心悶腹痛,其食五臟盡則死。

有緩有急,急者倉卒,十數日之間便死;緩者延引歲月,遊走腹內,常氣力羸憊,骨節沉重,發則心腹煩懊而痛,令人所食之物亦變化為蠱,漸侵食腑臟盡而死,死則病流注染著傍人,故謂之蠱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注」,意思是「停住」,這是在說這種病會持續連綿、停滯不前,而且患者死後,病氣還會轉移到其他人身上。「蠱」是指將蛇蟲之類的東西聚集在器皿中,讓牠們互相吞食,最後剩下的一隻就是「蠱」,牠具有變化的能力。有人會刻意製造和供奉「蠱」,用來毒害他人,大多是把「蠱」放在食物中讓人吃下。中了「蠱」的人,會感到心中鬱悶、肚子疼痛,當五臟被「蠱」吃盡就會死亡。

「蠱」毒發作有快有慢,快的會突然發作,在十幾天內就死亡;慢的則會拖延數月甚至數年,在腹內遊走,患者會經常感到身體虛弱、骨頭沉重,發作時會心煩意亂、腹部疼痛,而且患者所吃的食物也會轉變成「蠱」,逐漸侵蝕五臟六腑,直到耗盡而死。患者死後,病氣還會流注傳染給其他人,所以稱之為「蠱注」。

3. 十四、毒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毒者,是鬼毒之氣,因飲食入人腹內,或上至喉間,狀如有物,吞吐不出;或遊走身體,痛如錐刀所刺。連滯停久,故謂之毒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注」,意思是停滯、停留的意思,是指這種病會持續不斷、停滯不前,甚至病患死後,還會像傳染病一樣,容易傳染給旁邊的人。而「毒」,指的是像鬼魅般的毒氣,因為飲食而進入人體腹中,有時會向上跑到喉嚨,感覺像是有東西卡在那,想吞也吞不下,想吐也吐不出來;有時毒氣會在身體裡遊走,造成的疼痛像被錐子或刀子刺一樣。這種病會持續停滯很久,所以稱它為「毒注」。

4. 十五、惡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惡注者,惡毒之氣,人體虛者受之,毒氣入於經絡,遂流移心腹。其狀往來擊痛,痛不一處,故名為惡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注」的意思,是指病邪會停留在體內,且會不斷傳染給周圍的人。而「惡注」,指的是帶有惡性、劇毒的邪氣,當人體虛弱時就容易受到侵襲。這種毒氣會進入人體的經絡,然後會流竄到心腹等部位。患者的症狀表現為疼痛會不定時發作,而且疼痛的位置也不固定,因此這種病症就叫做「惡注」。

5. 十六、注忤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忤者,犯也。人有卒然心腹擊痛,乃至頓悶,謂之客忤,是觸犯鬼邪之毒氣。當時療治雖歇,餘毒不盡,留住身體,隨血氣而行,發則四肢肌肉淫奕,或五內刺痛,時休時作,其變動無常,是因犯忤得之成注,故名為注忤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注」,意思是停住,這是在說這種病會持續停留,不容易好,而且病死後還會傳染給旁邊的人。「忤」的意思則是冒犯。有些人會突然心腹劇痛,甚至昏厥,這稱為「客忤」,是因為觸犯到鬼怪邪氣的毒害。當時治療雖然暫時停止了症狀,但毒素並未完全清除,仍然留在體內,隨著血液運行,發作時會造成四肢肌肉跳動,或是內臟刺痛,時好時壞,變化不定,這就是因為冒犯鬼怪邪氣而產生的「注」,所以才稱之為「注忤」。

6. 十七、遁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由人體虛,受邪毒之氣,停遁經絡臟腑之間,發則四肢沉重,而腹內刺痛,發作無時,病亦無定,以其停遁不瘥,故謂之遁注。

《養生方》云:背汗倚壁,成遁注。又雞肉合獺肉食之,令人病成遁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注」的意思就是停留,是指這種病會連續停滯不退,而且死後還會傳染給身邊的人。這是因為人體虛弱,受到邪毒之氣侵襲,停留在經絡臟腑之間,發作時會感到四肢沉重,腹部內部刺痛,發作的時間不定,病症也沒有固定模式,因為這種病會停滯不消退,所以稱為「遁注」。

《養生方》中說:背部流汗時靠在牆壁上,會造成遁注。另外,雞肉和水獺肉一起吃,也會使人得遁注病。

7. 十八、走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人體虛,受邪氣,邪氣隨血而行,或淫奕皮膚,去來擊痛,遊走無有常所,故名為走注。

《養生方》云:食米甘甜粥,變成走注。又兩脅也。

白話文:

「注」的意思是停留,這裡是指病症會連續停滯,如果病人死了,這種病氣還會轉移到旁邊的人身上。人體虛弱的時候,容易受到邪氣侵擾,邪氣會跟著血液運行,有時會擴散到皮膚表面,造成來來去去的刺痛,而且疼痛的位置會遊走不定,沒有固定的地方,所以稱為「走注」。

《養生方》這本書說:吃了米飯熬的甜粥,會導致走注這種病。另外,走注也可能指兩側的脅肋部位。

8. 十九、溫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人有染溫熱之病,瘥後餘毒不除,停滯皮膚之間,流入臟腑之內,令人血氣虛弱,不甚變食,或起或臥,沉滯不瘥,時時發熱,名為溫注。

白話文:

「注」的意思是停留、駐紮,這裡是指這種病會持續連綿、停滯不前,而且死後還會傳染給身邊的人。有些人感染了溫熱性的疾病,痊癒後殘留的毒素沒有完全清除,停留在皮膚之間,再流入內臟,導致人體氣血虛弱,食慾不佳,常常忽起忽臥,身體感到沉重滯礙,無法痊癒,時不時還會發燒,這種情況就叫做「溫注」。

9. 二十、喪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人有臨屍喪,體虛者則受其氣,停經絡腑臟。若觸見喪柩,便即動,則心腹刺痛,乃至變吐,故謂之喪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注」,意思是指停住、停滯,也就是說這種病會連續不斷地停留在體內,而且死後還會傳染給旁邊的人。有些人如果身體虛弱,在靠近屍體或喪葬場合時,就會受到不好的氣影響,導致這種氣停留在經絡、臟腑之中。如果接觸到棺材或喪葬物品,身體馬上就會出現反應,例如心腹刺痛,甚至會出現嘔吐等症狀,所以這種病被稱為「喪注」。

10. 二十一、哭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人有因哭泣悲傷,情性感動,腑臟致虛,凶邪之氣因入腹內,使人四肢沉重。其後若自哭及聞哭聲,悵然不能自禁持,悲感不已,故謂之哭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注」,指的是停住、滯留的意思,意指這種病會持續停滯,而且死後還會傳染給身邊的人。有人因為哭泣悲傷,情緒激動,導致內臟虛弱,邪氣趁虛而入,進入腹部,使人四肢沉重。之後如果自己哭泣,或聽到哭聲,就會感到悵惘,無法控制自己的悲傷,悲傷的感覺持續不斷,所以稱之為「哭注」。

11. 二十二、殃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人有染疫癘之氣致死,其餘殃不息,流注子孫親族,得病證狀,與死者相似,故名為殃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注」,意思是停住、滯留的意思,指的是這個疾病會持續纏身、停留在體內,並且會傳染給其他人,甚至導致死亡。當有人因為感染瘟疫之氣而死亡後,這個災禍並不會停止,而是會繼續流傳給子孫或親族,他們所得到的病症,會和死者很相似,所以稱之為「殃注」。

12. 二十三、食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人有因吉凶坐席飲啖,而有外邪惡毒之氣,隨食飲入五臟,沉滯在內,流注於外,使人肢體沉重,心腹絞痛,乍瘥乍發。以其因食得之,故謂之食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注」,意思是指疾病會停滯不前。這類疾病會連續不斷,停留在體內,並且會傳染給身邊的人。有些人因為參加喜慶或喪事的宴席,飲食時不小心接觸到外來的邪氣或毒氣,這些邪氣毒氣會隨著吃喝進入五臟,然後沉積停留在體內,再流竄到身體外部,導致肢體沉重、心腹絞痛,病情時好時壞。因為這種疾病是因飲食而得,所以稱之為「食注」。

13. 二十四、水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人腎虛受邪,不能通傳水液故也。腎與膀胱合,俱主水,膀胱為津液之腑,腎氣下通於陰,若腎氣平和,則能通傳水液,若虛則不能通傳。

脾與胃合,俱主土,胃為水穀之海,脾候身之肌肉,土性本剋水,今腎不能通傳,則水氣盛溢,致令脾胃翻弱,不能剋水,故水氣流散四肢,內潰五臟,令人身體虛腫,腹內鼓脹,淹滯積久,乍瘥乍甚,故謂之水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注」就是停住的意思,意思是指這種病會持續連綿、停滯不前,甚至死亡後還會傳染給旁邊的人。這是因為人體腎虛而受到邪氣侵擾,導致腎臟無法正常運送體內的水液所造成的。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,都主管體內的水液,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器官,腎氣會向下通達陰部,如果腎氣平和,就能夠正常運送水液,如果腎氣虛弱,就無法正常運送。

脾臟和胃互為表裡,都主管消化功能,胃是容納水穀的場所,脾臟負責身體的肌肉,從五行來說,土本來是剋水的,現在因為腎臟無法正常運送水液,導致水氣過盛,使得脾胃功能虛弱,無法制約水,因此水氣就流竄到四肢,向內侵犯五臟,造成身體虛腫、腹部脹大,積滯久了,病情時好時壞,所以稱之為「水注」。

14. 二十五、骨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凡人血氣虛,為風邪所傷,初始客在皮膚,後重遇氣血勞損,骨髓空虛,遂流注停滯,令人氣血減耗,肌肉消盡,骨髓間時吸吸而熱,或濈濈而汗,柴瘦骨立,故謂之骨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注」,就是停留的意思,指的是這種疾病會持續停滯不前,甚至會傳染給身邊的人。一般來說,人是因為氣血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,一開始病邪只是停留在皮膚表面,後來又遇到氣血勞損的情況,導致骨髓空虛,病邪就會流竄停滯在骨髓,讓人氣血更加衰弱,肌肉也逐漸消瘦,骨髓之間會時不時感到發熱,或是汗流不止,最後變得非常消瘦,只剩下骨頭,所以稱作「骨注」。

15. 二十六、血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人血氣虛,為邪所乘故也。心主血脈,心為五臟之主,血虛受邪,心氣亦不足。其狀:邪氣與血並心,心守虛,恍惚不定。邪並於血,則經脈之內,淫奕沉重,往來休作有時,連注不瘥,故謂之血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注」,意思是指停留、停滯,也就是說這種病會持續連綿、停留在體內,而且死後還會傳染給旁邊的人。這是因為人體氣血虛弱,才會被邪氣侵入的緣故。心臟主管血液循環,心臟是五臟的主宰,當氣血虛弱受到邪氣侵擾時,心氣也會跟著不足。這種病的症狀是:邪氣與血液一同侵入心臟,心臟因為虛弱而難以防守,導致神情恍惚、心神不定。邪氣和血液結合在一起,就會在經脈內流竄、感到沉重,並且會時好時壞,反覆發作,病情連綿不斷、難以痊癒,所以才稱為「血注」。

16. 二十七、濕痹注候

注者住也,言其病連滯停住,死又注易傍人也。凡有人風寒濕三氣合至,而為痹也。濕痹者,是濕氣多也,名為濕痹。濕痹之狀,四肢或緩或急,骨節疼痛。邪氣往來,連注不瘥,休作無度,故為濕痹注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注」,意思是停留、居住的意思,用來形容這種病會連續停滯,而且嚴重到會傳染給旁邊的人。大凡是因為人同時受到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侵襲,才會形成痹病。而濕痹,則是體內濕氣過多所導致的,所以稱為濕痹。濕痹的症狀,是四肢有時鬆弛無力,有時又緊繃,骨頭關節會疼痛。病邪會反覆來去,不斷停留在體內而難以痊癒,時好時壞,沒有規律,所以稱為濕痹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