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二 (1)

1. 卷之十二

2. 黃病諸候(凡二十八論)

3. 一、黃病候

黃病者,一身盡疼,發熱,面色洞黃。七、八日後,壯熱在裡,有血當下之法如㹠肝狀。其人少腹內急。

若其人眼睛澀疼,鼻骨疼,兩膊及項強,腰背急,即是患黃。多大便澀,但令得小便快,即不慮死。不用大便多,多即心腹脹不存。此由寒濕在表,則熱蓄於脾胃,腠理不開,瘀熱與宿谷相搏,煩郁不得消,則大小便不通,故身體面目皆變黃色。

凡黃候,其寸口近掌無脈,口鼻冷氣,並不可治也。

白話文:

黃疸這種病,會導致全身疼痛、發燒、臉色蠟黃。病發七、八天後,會轉為體內高燒,並排出像豬肝一樣的血塊。患者會感到下腹部急迫不適。

如果患者眼睛乾澀疼痛、鼻骨痛、兩側肩膀和脖子僵硬、腰背緊繃,這就是罹患黃疸的症狀。通常會伴隨大便困難,但只要能順利排小便,就不用擔心會有生命危險。不需要過度依賴排便次數,如果大便太多反而會造成心腹脹痛難以忍受。這通常是因為寒濕侵襲體表,導致熱氣積聚在脾胃,皮膚毛孔閉塞,瘀積的熱與未消化的食物互相搏擊,煩悶鬱結無法消散,進而造成大小便不通,才會導致身體和臉部都變成黃色。

基本上,黃疸病如果把脈時發現手腕靠近手掌處沒有脈搏,而且口鼻發出冷氣,就已經是無法醫治的危重情況了。

4. 二、急黃候

脾胃有熱,穀氣鬱蒸,因為熱毒所加,故卒然發黃,心滿氣喘,命在頃刻,故云急黃也。有得病即身體面目發黃者,有初不知是黃,死後乃身面黃者。其候,得病但發熱心戰者,是急黃也。

白話文:

脾胃積熱,食物的氣化受到阻礙而悶熱蒸騰,加上熱毒侵入,所以會突然發黃,胸悶、呼吸急促,生命危在旦夕,因此稱為急黃。有些人是生病後立刻全身和臉都發黃,有些人一開始不知道是黃疸,死後身體和臉才變黃。這種病的症狀是,生病後只發燒而且心悸的,就是急黃。

5. 三、黃汗候

黃汗之為病,身體洪腫,發熱,汗出不渴,狀如風水,汗染衣,色正黃,如柏汁,其脈自沉。此由脾胃有熱,汗出而入水中浴,若水入汗孔中,得成黃汗也。

白話文:

黃汗這種病,會導致身體浮腫,發熱,出汗但不口渴,症狀就像風水病一樣。汗液會把衣服染成黃色,顏色像柏樹汁液,脈象則是沉脈。這是因為脾胃有熱,出汗後又去水中洗澡,如果水進入汗孔中,就會形成黃汗。

6. 四、犯黃候

有得黃病已瘥,而將息失宜,飲食過度,犯觸禁忌,致病發胃,名為犯黃候。

白話文:

有些人得過黃疸病已經痊癒,但因為沒有好好休養,飲食不節制、吃太多,或是觸犯了禁忌,導致黃疸病復發,這種情況就稱為「犯黃候」。

7. 五、勞黃候

脾臟中風,風與瘀熱相搏,故令身體發黃。額上黑,微汗出,手足中熱,薄暮發,膀胱急,四肢煩,小便自利,名為勞黃。

白話文:

脾臟功能失調,是因為風邪和體內瘀積的熱互相搏鬥,所以導致身體發黃。額頭會出現黑色,微微出汗,手腳心發熱,傍晚的時候會更明顯,同時會感到膀胱急迫,四肢煩躁不安,小便正常。這種情況稱為「勞黃」。

8. 六、腦黃候

熱邪在骨髓,而腦為髓海,故熱氣從骨髓流入於腦,則身體發黃,頭腦痛,眉疼,名為腦黃候。

白話文:

熱邪侵入骨髓,由於腦是髓液匯集之處,因此熱氣從骨髓流向腦部,就會導致身體發黃、頭痛、眉毛痛,這種情況稱為腦黃候。

9. 七、陰黃候

陽氣伏,陰氣盛,熱毒加之,故但身面色黃,頭痛而不發熱,名為陰黃。

白話文:

體內的陽氣虛弱潛藏,陰氣旺盛,再加上熱毒侵入,因此只會出現身體和臉色發黃,頭痛卻沒有發燒的症狀,這種情況稱為陰黃。

10. 八、內黃候

熱毒氣在脾胃,與穀氣相搏,熱蒸在內,不得宣散,先心腹脹滿氣急,然後身面悉黃,名為內黃。

白話文:

熱毒之氣在脾胃裡面,和食物的精氣互相搏鬥,熱氣在體內蒸騰,無法向外散發,一開始會感到心窩和肚子脹滿,呼吸急促,然後全身和臉部都變成黃色,這種情況就叫做內黃。

11. 九、行黃候

瘀熱在脾臟,但肉微黃而身不甚熱,其人頭痛心煩,不廢行立,名為行黃。

白話文:

瘀積的熱邪在脾臟,會導致肌肉皮膚呈現輕微的黃色,但身體不會很熱。這種人會頭痛、心煩,但還能正常行走站立,這種情況稱為「行黃」。

12. 十、癖黃候

氣水飲停滯結聚成癖。因熱氣相搏,則鬱蒸不散,故脅下滿痛而身發黃,名為癖黃。

白話文:

體內的水分、氣體和飲食停滯積聚,形成腫塊或痞塊。如果又加上熱氣互相衝擊,就會使這些積聚的物質悶在體內散不去,導致脅肋下方脹滿疼痛,並且身體出現黃疸,這種情況就稱為癖黃。

13. 十一、噤黃候

心脾二臟有瘀熱所為。心主於舌,脾之絡脈出於舌下。若身面發黃,舌下大脈起青黑色,舌噤強,不能語,名為噤黃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心臟和脾臟兩個臟器有瘀積的熱邪所造成的。心臟的氣血狀況會反映在舌頭上,而脾臟的經絡則會延伸到舌頭下方。如果身體和臉部都發黃,舌頭下方的粗大血管呈現青黑色,而且舌頭僵硬緊閉,無法說話,這種情況就叫做「噤黃」。

14. 十二、五色黃候

凡人著黃,五種黃皆同。其人至困,冥漠不知東西者,看其左手脈,名手肝脈,兩筋中,其脈如有如無。又看近手屈肘前臂上,當有三歧脈,中央者,名為手肝脈;兩廂者,名歧脈。看時若肝脈全無,兩廂壞,其人十死一生,難可救濟。若中央脈近掌三指道有如不絕,其人必不死。脈經三日,漸徹至手掌,必得汗,汗罷必愈。婦人患黃,看右手脈。

其人身熱,眼青黃,視其瞳子青,脈亦青,面色青者是,其由脾移熱於肝,肝色青也。其人身熱而發黃赤,視其眼赤,高視,心腹脹滿,脈赤便是,此由脾移熱於心。心色赤,故其人身熱而發赤黃,不可治,治之難瘥。其人身熱發黃白,視其舌下白垢生者是,此由脾移熱於肺,肺色白也。

其人身熱發黑黃,視其唇黑眼黃,舌下脈黑者是,此由脾移熱於腎,腎色黑也,故其身熱而發黑黃也。

白話文:

一般人出現黃疸,五種黃疸的狀況都一樣。如果這個人病得很嚴重,意識模糊,分不清東西南北,就診斷他的左手脈搏。左手脈又稱手肝脈,在兩條筋的中間,如果脈搏微弱到幾乎感覺不到。再看靠近手肘彎曲處的前臂,應該有三條脈絡,中間那條是手肝脈,兩旁的是歧脈。如果檢查時發現手肝脈完全消失,兩旁的歧脈也壞了,這個人就非常危險,十死一生,很難救活。如果中間的脈搏靠近手掌三指處仍然微弱持續著,這個人一定不會死。脈搏經過三天,逐漸延伸到手掌,一定會出汗,出汗後就會好轉。婦女患黃疸,就診斷右手脈。

如果病人身體發熱,眼睛呈現青黃色,觀察他的瞳孔是青色的,脈搏也是青色的,臉色也是青色的,這是因為脾臟的熱傳到了肝臟,肝臟的顏色是青色。如果病人身體發熱,出現紅黃色的黃疸,觀察他的眼睛是紅色的,抬頭看人,心腹脹滿,脈搏是紅色的,這就是因為脾臟的熱傳到了心臟。心臟的顏色是紅色,所以這個人身體發熱並出現紅黃色的黃疸,無法治療,治療起來很難痊癒。如果病人身體發熱,出現白黃色的黃疸,觀察他的舌頭下出現白色舌苔,這是因為脾臟的熱傳到了肺臟,肺臟的顏色是白色。

如果病人身體發熱,出現黑黃色的黃疸,觀察他的嘴唇是黑色的,眼睛是黃色的,舌頭下的脈絡是黑色的,這是因為脾臟的熱傳到了腎臟,腎臟的顏色是黑色,所以這個人身體發熱並出現黑黃色的黃疸。

15. 十三、風黃候

凡人先患風濕,復遇冷氣相搏,則舉身疼痛,發熱而體黃也。

白話文:

一般人如果先得了風濕,又遇到寒冷的氣侵襲,就會全身疼痛、發燒,而且身體會變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