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 (2)

1. 一、瘧病候

肝病為瘧者,令人色蒼蒼然,氣息喘悶,戰掉,狀如死者。若人本來少於悲恚,忽爾嗔怒,出言反常,乍寬乍急,言未竟,以手向眼,如有所思,若不即病,禍必至矣。此肝病聲之候也,其人若虛,則為寒風所傷;若實,則為熱氣所損。陽則瀉之,陰則補之。

脾病為瘧者,令人寒則腹中痛,熱則腸中鳴,鳴已汗出。若其人本來少於喜怒,而忽反常,瞋喜無度,正言鼻笑,不答於人,此是脾病聲之候也。不盈旬月,禍必至也。

腎病為瘧者,令人悽悽然,腰脊痛而宛轉,大便澀,自掉不定,手足而寒。若人本來不喜不怒,忽然謇而好瞋怒,反於常性,此腎已傷,雖未發覺,是其候也。見人未言而前開口笑,還閉口不聲,舉手柵腹,此是腎病聲之候。虛實表裡,浮沉清濁,宜以察之,逐以治之。

夫瘧脈者自弦,弦數多熱,弦遲多寒。弦小緊者,可下之;弦遲者,溫藥已:脈數而緊者,可發其汗,宜針灸之;脈浮大者,不可針灸,可吐之。

凡瘧先發如食傾,乃可以治之,過之則失時。

白話文:

一、瘧病徵候

肝臟病變引起的瘧疾,會讓人面色蒼白,呼吸急促憋悶,發抖,狀似垂死。如果本來個性較少悲傷憤怒的人,突然暴怒,說話反常,時而輕鬆時而急躁,話還沒說完就用手捂眼睛,好像在思考什麼,如果還沒立即發病,災禍必定將至。這是肝臟病變的徵兆,患者如果體虛,則是寒風侵襲所致;如果實證,則是熱氣損傷所致。陽證則瀉之,陰證則補之。

脾臟病變引起的瘧疾,會讓人發冷時腹部疼痛,發熱時腸鳴,鳴聲停止後出汗。如果本來個性較少喜怒的人,突然反常,喜怒無常,大聲說話傻笑,不理會他人,這是脾臟病變的徵兆。不到十天,災禍必定將至。

腎臟病變引起的瘧疾,會讓人感到悲傷、腰背疼痛且輾轉難眠,大便秘結,坐立不安,手腳冰冷。如果本來個性較少喜怒的人,突然變得愛生氣,與平常性格相反,這是腎臟已經受損,雖然還沒發病,卻是其徵兆。見到人還沒說話就先開口大笑,然後又閉口不語,用手捂著肚子,這是腎臟病變的徵兆。虛實表裡,浮沉清濁,應仔細觀察,據此治療。

瘧疾的脈象,自身是弦脈,弦脈而脈數者多為熱證,弦脈而脈遲者多為寒證。弦脈而脈小緊者,可以瀉下;弦脈而脈遲者,溫藥治療即可;脈數而緊者,可以發汗,宜針灸;脈浮大者,不可針灸,宜催吐。

凡是瘧疾初期症狀像食物中毒那樣,就可以治療,錯過了這個時機就錯失良機了。

2. 二、溫瘧候

夫溫瘧與寒瘧安舍?溫瘧者,得之冬中於風寒,寒氣藏於骨髓之中,至春則陽氣大發,邪氣不能出,因遇大暑,腦髓爍,脈肉消釋,腠理發泄,因有所用力,邪氣與汗偕出。此病藏於腎,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,如此則陰虛而陽盛,則熱。衰則氣復反入,入則陽虛,陽虛則寒矣。故先熱而後寒,名曰溫瘧。

瘧先寒而後熱,此由夏傷於大暑,汗大出,腠理開發,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,寒之藏於腠理皮膚之中,秋傷於風,則病盛矣。夫寒者,陰氣也;風者,陽氣也。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,故先寒而後熱,病以時作,名曰寒瘧。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,故先熱而後寒,亦以時作,名曰溫瘧。

夫病瘧六七日,但見熱者,溫瘧矣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溫瘧和寒瘧,它們的區別在哪裡呢?溫瘧這種病,是在冬天感受了風寒,寒氣藏在骨髓之中,到了春天陽氣大發的時候,邪氣無法排出,又遇到大暑炎熱,導致腦髓被灼傷,脈肉消損,皮膚毛孔都張開,這時因為勞動,邪氣就跟著汗水一起排出。這種病的病根藏在腎臟,它的氣先從體內向外發散,這樣一來就會陰虛而陽氣旺盛,所以會發熱。當陽氣衰退時,氣又會反過來進入體內,進入體內就會陽氣虛弱,陽氣虛弱就會發冷。因此,它是先發熱後發冷,這種病就叫做溫瘧。

瘧疾是先發冷後發熱,這是因為夏天受到暑熱傷害,大量出汗,皮膚毛孔張開,又遇到夏天冷涼的寒水,寒氣藏在皮膚毛孔之中,到了秋天又受到風邪侵襲,病勢就會加重。寒是陰氣,風是陽氣。先受到寒邪侵襲,然後才受到風邪侵襲,所以是先發冷後發熱,這種病會定時發作,叫做寒瘧。先受到風邪侵襲,然後才受到寒邪侵襲,所以是先發熱後發冷,也會定時發作,這種病叫做溫瘧。

如果瘧疾病發六七天,都只見發熱症狀,那就是溫瘧了。

3. 三、痎瘧候

夫痎瘧者,夏傷於暑也。其病秋則寒甚,冬則寒輕,春則惡風,夏則多汗者,然其蓄作有時。以瘧之始發,先起於毫毛,伸欠乃作,寒慄鼓頷,腰脊痛,寒去則外內皆熱,頭痛而渴欲飲,何氣使然?此陰陽上下交爭,虛實更作,陰陽相移也。陽並於陰,則陰實陽虛,陽明虛則寒慄鼓頷;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;三陽俱虛,則陰氣勝,陰氣勝則骨寒而痛,寒生於內,故中外皆寒。陽盛則外熱,陰虛則內熱,內外皆熱,則喘而渴欲飲。

此得之夏傷於暑,熱氣盛,藏之於皮膚之間,腸胃之外,此榮氣之所舍。此令汗出空疏,腠理開,因得秋氣,汗出遇風乃得之,及以浴,水氣舍於皮膚之內,與衛氣並居。衛氣者,晝日行陽,夜行於陰,此氣得陽如外出,得陰如內搏,內外相搏,是以日作。

其間日而作者,謂其氣之舍深,內搏於陰,陽氣獨發,陰邪內著,陰與陽爭不得出,是以間日而作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痎瘧,是因為夏天受到暑熱的傷害所引起的。這種病的特點是,秋天發作時會感到非常寒冷,冬天則寒冷程度減輕,春天會怕風,夏天容易出汗。而且它發作的時間是規律的。

瘧疾剛開始發作時,會先從細微的毫毛處開始,接著會打哈欠、感到寒冷發抖、下巴顫抖、腰背疼痛。寒冷過去後,會全身內外都發熱、頭痛、口渴想喝水。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這是因為體內的陰陽之氣上下交戰,虛實不斷變化的結果,也就是陰陽之氣在互相轉移。陽氣偏向陰氣,就會造成陰氣盛陽氣虛的狀態,陽明經氣虛弱時就會感到寒冷發抖、下巴顫抖;太陽經氣虛弱時,就會感到腰背頭頸疼痛;三陽經氣都虛弱時,就會造成陰氣更強盛,陰氣強盛就會導致骨頭寒冷疼痛,寒氣由內而生,所以全身內外都感到寒冷。陽氣盛就會出現體表發熱的症狀,陰氣虛就會感到體內發熱,當內外都發熱時,就會出現氣喘、口渴想喝水的現象。

這種病是因為夏天受到暑熱的傷害,暑熱之氣積聚在皮膚之間、腸胃之外,也就是營氣所停留的地方。這樣就會導致汗出時皮膚空虛疏鬆,毛孔打開。因此當秋天受風邪侵襲,汗出時遇到風邪就會患病;或者是洗澡時,水氣停留在皮膚之內,與衛氣一同停留。衛氣的功能是,白天在陽經運行,晚上在陰經運行。衛氣遇到陽氣就好像往外走,遇到陰氣就像往內搏擊,內外搏擊,所以瘧疾就一天發作一次。

至於間隔一天發作一次的,是因為病邪積聚的位置較深,在內部搏擊陰氣,而陽氣獨自發散,陰邪在內停留,陰氣和陽氣相爭,邪氣無法排出,所以才會間隔一天發作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