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二十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 (3)

1. 八、懸癖候

懸癖者,謂癖氣在脅肋之間,弦亙而起,咳唾則引脅下懸痛,所以謂之懸癖。

2. 九、酒癖候

夫酒癖者,因大飲酒後,渴而引飲無度,酒與飲俱不散,停滯在於脅肋下,結聚成癖,時時而痛,因即呼為酒癖。其狀:脅下弦急而痛。

白話文:

酒癖是一種疾病。由於大量飲酒,感到口渴而過度飲水,導致酒和水都無法散發,停留在脅肋之下,形成積聚,時常疼痛,因此被稱為酒癖。它的症狀是:脅肋下發緊疼痛。

3. 十、酒癖宿食不消候

此由飲酒多食魚膾之類,腹內痞滿,因而成渴,渴又飲水,水氣與食結聚,兼遇寒氣相加,所以成癖。癖氣停聚,乘於脾胃,脾胃得癖氣不能消化,故令宿食不消。腹內脹滿,噫氣酸臭,吞酸,氣急,所以謂之酒癖宿食不消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經常飲酒和吃生魚這類食物,導致腹中脹滿,從而產生口渴,口渴又喝水,水氣和食物結聚在一起,加上寒氣的影響,因此形成了酒癖。酒癖之氣停留積聚,影響脾胃,脾胃受酒癖之氣影響,無法正常消化,導致宿食不消化。腹中脹滿,打嗝發出酸臭味,反胃,呼吸急促,所以稱之為酒癖導致的宿食不消化。

4. 十一、飲酒人瘀癖菹痰候

夫飲酒人大渴,渴而飲水,水與酒停聚胸膈之上,蘊積不散而成癖也。則令嘔吐宿水,色如菹汁、小豆汁之類,酸苦者,故謂之酒癖菹痰也。

白話文:

經常喝酒的人會感到口渴,於是喝水解渴。但水和酒會積聚在胸部和橫膈膜上面,堆積不散,形成病痛。這時會嘔吐出積存的水,顏色像醃菜汁或小豆湯,味道酸苦,所以稱之為「酒癖菹痰」。

5. 一、八痞候

夫八痞者,榮衛不和,陰陽隔絕,而風邪外入,與衛氣相搏,血氣壅塞不通,而成痞也。痞者,塞也,言腑臟痞塞不宣通也。由憂恚氣積,或墜墮內損所致。其病腹納氣結脹滿,時時壯熱是也。其名有八,故云八痞。而方家不的顯其證狀,範汪所錄華佗太一決疑雙丸方,云治八痞、五疝、積聚、伏熱、留飲、往來寒熱,亦不說八痞之名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八痞,是指人體的榮衛之氣不和諧,陰陽之間隔絕,進而導致風邪從外部侵入,與衛氣相互作用,使氣血運行阻塞不通,進而形成痞塞的狀況。痞,就是阻塞的意思,指的是內臟受到了阻塞,無法順暢運行。這種疾病是由於憂慮和憤怒導致氣血鬱結,或者是由於墜落、內部受傷所引起。它的症狀是腹脹氣結,時常伴有發熱。因為有八種不同的類型,所以稱之為「八痞」。然而,醫方家卻沒有明確地指出它的證狀。範汪所記載的華佗太一決疑雙丸方,雖然提到可以治療八痞、五疝、積聚、伏熱、留飲、往來寒熱等疾病,但也沒有說明八痞的具體名稱。

6. 二、諸痞候

諸痞者,榮衛不和,陰陽隔絕,腑臟痞塞而不宣通,故謂之痞。但方有八痞、五痞或六痞,以其名狀非一,故云諸痞。其病之候,但腹納氣結脹滿,閉塞不通,有時壯熱,與前八痞之勢不殊,故云諸痞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白話文:

各種痞證,都是因為氣血失和,陰陽分離,臟腑氣滯不通導致的。因此,它們被稱為痞證。不同的方子有八痞、五痞或六痞的說法,是因為它們的名稱和症狀不盡相同,所以稱為諸痞。痞證的症狀主要是腹脹氣滯、滿塞不通,有時還會發燒,與前面提到的八痞的表現類似,所以稱為諸痞。至於如何治療,用湯藥、針灸、砭石等方法,各有所方,而補養氣血、疏通經絡的方法,附於後面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正坐努腰,胸仰舉頭,將兩手指相對,向前捺席使急,身如共頭胸向下,欲至席還起,上下來去二七。去胸肋痞、臟冷、臑疼悶、腰脊悶也。

白話文: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說:正襟危坐,挺直腰桿,胸部前挺,頭部抬起,雙手相對,向前用力按壓坐席,身體彷彿從頭胸部向下,快要碰到坐席時又起身,如此上下往返七次。可以緩解胸肋痞悶、臟腑寒涼、腹腔疼痛不適、腰背痠痛。

7. 三、噎候

夫陰陽不和,則三焦隔絕,三焦隔絕,則津液不利,故令氣塞不調理也,是以成噎。此由憂恚所致,憂恚則氣結,氣結則不宣流,使噎。噎者,噎塞不通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人體陰陽失衡,那麼三焦就會不通,三焦不通,津液就會流動不暢,這樣就會造成氣機阻塞不暢,從而導致噎症。這是由憂愁煩悶引起的,憂愁煩悶就會導致氣機鬱結,氣機鬱結不能正常運行,就會引起噎症。噎症就是指咽喉部氣機阻塞不通暢。

8. 四、五噎候

夫五噎,謂一曰氣噎,二曰憂噎,三曰食噎,四曰勞噎,五曰思噎。雖有五名,皆由陰陽不和,三焦隔絕,津液不行,憂恚嗔怒所生,謂之五噎。噎者,噎塞不通也。

白話文:

五種噎症包括:氣噎、憂噎、食噎、勞噎、思噎。雖然有五種不同的名稱,但都源於陰陽不協調、三焦不通暢、津液運行不暢,以及憂慮、憤怒等情緒所致,統稱為五噎。噎,是指氣血阻塞不通。

9. 五、氣噎候

此由陰陽不和,臟氣不理,寒氣填於胸膈,故氣噎塞不通,而謂之氣噎。令人喘悸,胸背痛也。

10. 六、食噎候

此由臟氣冷而不理,津液澀少而不能傳行飲食,故飲食入則噎塞不通,故謂之食噎。胸內痛,不得喘息,食不下,是故噎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情況是因為臟腑的氣息寒冷而不順暢,使得津液黏稠並且減少,無法運送食物和飲料。因此,食物進入後會阻塞不通,所以稱為「食噎」。而胸腔內疼痛,無法呼吸,食物無法吞下,這就是所謂的「噎」。

11. 七、久寒積冷候

此患由血氣衰少,腑臟虛弱,故令風冷之氣獨盛於內,其冷氣久積不散,所以謂之久寒積冷也。其病,令人羸瘦,不能飲食,久久不瘥,更觸犯寒氣,乃變成積聚,吐利而嘔逆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是因為血氣不足,臟腑虛弱,所以讓風寒之氣獨自盛行於體內,這種冷氣長久累積而不散,因此稱為久寒積冷。這種疾病會讓人消瘦,無法進食,長久不癒,再接觸到寒氣,就會轉變成積聚,出現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

12. 八、腹內結強候

此由榮衛虛弱,三焦不調,則令虛冷在內,蓄積而不散也。又飲食氣與冷氣相搏,結強而成塊,有上有下,或沉或浮,亦有根亦無根,或左或右也,故謂之腹內結強。久而不瘥,積於年歲,轉轉長大,乃變成癥瘕病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是由於榮衛虛弱、三焦運行不暢導致的。虛寒積聚在體內,無法消散。而且飲食之氣和寒氣互相搏擊,結成堅硬的塊狀,有的在上,有的在下,有的沉,有的浮,有的有根,有的無根,有的在左,有的在右。所以稱之為腹內結塊。如果長期不癒,積聚多年,逐漸長大,就會演變成癥瘕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