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二十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 (2)

1. 四、冷痰候

冷痰者,言胃氣虛弱,不能宣行水穀,故使痰水結聚,停於胸膈之間,時令人吞酸氣逆,四肢變青,不能食飲也。

白話文:

冷痰,指的是因為胃的氣虛弱,無法正常運化水穀,導致痰水積聚在胸腔和膈膜之間,有時候會讓人感到吞酸、打嗝,四肢發青,而且吃不下東西、喝不下水。

2. 五、痰結實候

此由痰水積聚,在於胸腑,遇冷熱之氣相搏,結實不消,故令人心腹痞滿,氣息不安,頭眩目暗,常欲嘔逆,故言痰結實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痰液和水分積聚在胸腔和腹腔的部位,遇到冷熱之氣互相衝擊,凝結成塊無法消散,所以會使人感到胸腹部悶脹、呼吸不順暢、頭暈眼花、常常想嘔吐,因此稱為「痰結實」。

3. 六、膈痰風厥頭痛候

膈痰者,謂痰水在於胸膈之上,又犯大寒,使陽氣不行,令痰水結聚不散,而陰氣逆上,上與風痰相結,上衝於頭,即令頭痛。或數歲不已,久連腦痛,故云膈痰風厥頭痛。若手足寒冷至節即死。

白話文:

「膈痰」指的是痰液停留在胸腔上部。如果又受到寒氣侵襲,會使身體的陽氣運行不順暢,導致痰液凝結聚集而無法消散。陰氣因此逆向上升,與風痰結合,向上衝擊頭部,就會引起頭痛。這種頭痛可能會持續數年,甚至變成持續性的腦痛,所以稱為「膈痰風厥頭痛」。如果出現手腳冰冷到關節處的症狀,那就非常危險了。

4. 七、諸痰候

諸痰者,此由血脈壅塞,飲水積聚而不消散,故成痰也。或冷,或熱,或結實,或食不消,或胸腹痞滿,或短氣好眠,諸候非一,故云諸痰。

白話文:

各種痰的症狀,是由於體內血脈阻塞,水分積聚而無法消散,所以形成痰。痰的性質有寒性、熱性,也有結成硬塊的,或是因為食物消化不良,或是胸腹悶脹、呼吸短促、嗜睡等,各種症狀不只一種,所以稱為「諸痰」。

5. 八、流飲候

流飲者,由飲水多,水流走於腸胃之間,漉漉有聲,謂之流飲。遇血氣痞澀,經絡不行,水不宣通,停聚溢於膀胱之間,即令人短氣。將息遇冷,亦能虛脹。久不瘥,結聚而成癖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流飲」,是因為喝太多水,水在腸胃之間流動,發出漉漉的聲音,就叫做流飲。如果遇到身體氣血阻滯不順,經絡不通暢,導致水分無法正常代謝,停留在身體裡,堆積在膀胱附近,就會讓人感到呼吸急促。如果休息時又受寒,也可能造成腹部虛脹。如果這個情況長期沒有改善,水液就會凝結成塊,形成腫塊。

6. 九、流飲宿食候

流飲宿食者,由飲水過多,水氣流行在脾胃之間,脾得濕氣則不能消食,令人噫則有宿食之氣,腹脹滿,亦壯熱,或吞酸,皆其候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喝太多水,導致水氣在脾胃之間流竄。脾胃一旦受濕氣影響,就無法好好消化食物,會讓人打嗝時帶有食物腐敗的氣味,肚子脹滿不舒服,也可能發熱,或者出現吞酸的症狀,這些都是這種情況的徵候。

7. 十、留飲候

留飲者,由飲酒後飲水多,水氣停留於胸膈之間,而不宣散,乃令人脅下痛,短氣而渴,皆其候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留飲」,是因為喝酒之後又喝了大量的水,導致水氣停留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,無法順利散開。這樣會讓人感到肋骨下方疼痛、呼吸短促,而且會覺得口渴,這些都是留飲的症狀。

8. 十一、留飲宿食候

留飲宿食者,由飲酒後飲水多,水氣停留於脾胃之間,脾得濕氣則不能消食,令人噫氣酸臭,腹脹滿,吞酸,所以謂之留飲宿食也。

白話文:

飲酒後又喝了大量的水,導致水氣停留在脾胃之間,脾臟受到濕氣的影響,就不能好好地消化食物,會讓人打嗝有酸臭味、肚子脹滿、吞酸水,這種情況就稱為留飲宿食。

9. 十二、癖飲候

此由飲水多,水氣停聚兩脅之間,遇寒氣相搏,則結聚而成塊,謂之癖飲。在脅下,弦亙起,按之則作水聲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喝太多水,導致水氣停留在兩側脅肋之間,如果又遇到寒氣侵襲,就會凝結成塊狀,這種情況就稱為「癖飲」。它會在脅肋下方出現,摸起來像琴弦一樣橫亙在那裡,按壓時會發出水聲。

10. 十三、諸飲候

諸飲者,皆由榮衛氣痞澀,三焦不調,而因飲水多,停積而成痰飲。其為病也,或兩脅脹滿,或心胸煩悶,或眼暗口乾,或嘔逆短氣,諸候非一,故云諸飲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行左之右之側臥,閉目,氣不息十二通,治諸飲不消。右有飲病,右不息,排下消之。

又云:鶩行氣,低頭倚壁,不息十二通,以意排之,痰飲宿食從下部出,自愈。鶩行氣者,身直頸曲,排氣下行而一通,愈宿食。久行自然能出,不須孔塞也。

白話文:

各種飲病,都是因為營衛之氣運行不順暢,三焦功能失調,加上飲水過多,停留在體內累積而成痰飲。這些病症表現多種多樣,有的會兩側脅肋脹滿,有的會心胸煩悶,有的會眼睛昏暗、口乾舌燥,有的會噁心嘔吐、呼吸短促,症狀不只一種,所以統稱為「諸飲」。至於藥湯、熱敷、針灸、砭石等治療方法,都有各自的明確處方,以及補養和疏導的方法,現在把相關內容附在後面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說:身體向左或向右側臥,閉上眼睛,屏住呼吸十二次,可以治療各種飲病不消的情況。如果是右邊有飲病,就向右側臥,屏住呼吸,能幫助飲病排出並消除。

又說:像鴨子走路那樣的「鶩行氣」,就是低著頭靠著牆壁,屏住呼吸十二次,用意念引導,讓痰飲和宿食從下部排出,病自然就會好。所謂的「鶩行氣」,就是身體挺直,脖子彎曲,讓氣往下運行,通暢一次,就可以消除宿食。如果長期練習,自然能夠讓痰飲排出,不需要用東西堵住排出口。

11. 十四、支飲候

支飲,謂飲水過多,停積於胸膈之間,支乘於心,故云支飲。其病,令人咳逆喘息,身體如腫之狀,謂之支飲也。

白話文:

支飲,指的是因為喝水過多,導致水液停留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,這些水液向上頂到心臟,所以稱為支飲。這種病會讓人咳嗽、氣喘、呼吸困難,身體看起來像腫脹的樣子,這就是所謂的支飲。

12. 十五、溢飲候

溢飲,謂因大渴而暴飲水,水氣溢於腸胃之外,在於皮膚之間,故言溢飲。令人身體疼重而多汗,是其候也。

白話文:

溢飲,指的是因為極度口渴而猛喝水,導致水氣溢出腸胃之外,停留在皮膚之間,所以叫做溢飲。這種情況會讓人身體感到疼痛沉重,而且容易出汗,這就是溢飲的症狀。

13. 十六、懸飲候

懸飲,謂飲水過多,留注脅下,令脅間懸痛,咳唾引脅痛,故云懸飲。

白話文:

懸飲,指的是因為喝水過多,水液停留在脅肋下方,導致脅肋部位感到懸空似的疼痛,咳嗽或吐痰時會牽引著脅肋疼痛,所以稱作懸飲。

14. 癖病諸候(凡十一論)

15. 一、癖候

夫五臟調和,則榮衛氣理,榮衛氣理,則津液通流,雖復多飲水漿,不能為病。若攝養乖方,則三焦痞隔。三焦痞隔,則腸胃不能宣行,因飲水漿過多,便令停滯不散,更遇寒氣,積聚而成癖。癖者,謂僻側在於兩脅之間,有時而痛是也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》云:臥覺,勿飲水更眠,令人作水癖。

又云:飲水勿急咽,久成水癖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舉兩膝,夾兩頰邊,兩手據地蹲坐,故久行之,愈伏梁。伏梁者,宿食不消成癖,腹中如杯如盤。宿癰者,宿水宿氣癖數生癰。久行,腸化為筋,骨變為實。

白話文:

如果五臟功能協調,那麼身體的營氣和衛氣就能順暢運行,營衛之氣順暢,體內的津液就能正常流動,即使喝再多的水,也不會生病。但如果生活作息不當,就會導致三焦阻塞不通。三焦阻塞不通,腸胃就無法正常運作,如果這時又喝太多水,水就會停滯在體內無法散去,再加上遇到寒氣,就會積聚形成「癖」。所謂的「癖」,指的是在兩脅之間偏側的位置,有時會感到疼痛。針對這種情況,用湯藥、熱敷、針灸或砭石等療法,都有各自的正確方法,主要是補養身體、疏通氣機,這些方法在後面會提到。

《養生方》說:剛睡醒時,不要馬上喝水又繼續睡,這樣容易讓人產生水癖。

又說:喝水不要急著吞嚥,否則久了也會形成水癖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說:將兩膝抬起,夾在兩頰旁邊,兩手撐地蹲坐,經常這樣做,可以治癒伏梁。伏梁指的是積食不消化形成的癖,腹部摸起來像杯子或盤子一樣。宿癰指的是體內積水、積氣,這些癖久了容易生癰。經常練習這種導引方法,能使腸胃變得強韌,骨骼變得堅實。

16. 二、久癖候

久癖,謂因飲水過多,水氣壅滯,遇寒熱氣相搏,便成癖。在於兩肋下,經久不瘥,乃結聚成形,弦亙而起,按之乃水鳴,積有歲年,故云久癖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久癖」,是指因為飲用過多水,導致水氣積聚阻塞,又遇到寒氣或熱氣互相衝擊,就會形成這種病症。它通常在兩脅(肋骨下方)部位,長時間都不會好,於是就會凝結成形狀,像弓弦般橫亙在那裡,按壓時會聽到水流聲。這種情況累積多年,所以才稱為「久癖」。

17. 三、癖結候

此由飲水聚停不散,復因飲食相搏,致使結積在於脅下,時有弦亙起,或脹痛,或喘息,短氣,故云癖結。

脈緊實者,癖結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喝入的水液停滯在體內無法散開,又加上飲食相互作用,導致積聚在脅肋下方,時常會有像弓弦一樣的硬塊隆起,有時會脹痛,有時會呼吸急促、氣短,所以稱為「癖結」。

如果把脈發現脈象緊而有力,那就是有「癖結」的狀況。

18. 四、癖食不消候

此由飲水結聚在於膀胱,遇冷熱氣相搏,因而作癖。癖者,冷氣也。冷氣久乘於脾,脾得濕冷,則不能消穀,故令食不消。使人羸瘦不能食,時泄利,腹內痛,氣力乏弱,顏色黧黑是也。

關脈細微而絕者,腹內有癖,不能食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喝水後,水液積聚在膀胱,遇到寒氣或熱氣互相衝擊,因此產生了「癖」。所謂的「癖」,是指體內的寒氣。寒氣長時間侵襲脾臟,脾臟受到濕冷影響,就無法消化食物,所以導致食慾不振。這會使人變得消瘦、無法進食、時常腹瀉、肚子疼痛、氣力虛弱、臉色黯黑。

如果把脈時,發現關脈細微甚至摸不到,就表示腹中有癖疾,而且也吃不下東西。

19. 五、寒癖候

寒癖之為病,是水飲停積,肋下弦強是也。因遇寒即痛,所以謂之寒癖。

脈弦而大者,寒癖也。

白話文:

寒癖這種病,是因為體內的水液停滯積聚,導致肋骨下方感覺緊繃強硬。通常遇到寒冷就會疼痛,所以稱作寒癖。

脈象呈現弦而且大的,就是寒癖。

20. 六、飲癖候

飲癖者,由飲水過多,在於脅下不散,又遇冷氣相觸而痛,即呼為飲癖也。其狀:脅下弦急,時有水聲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飲癖」,是因為喝了過多的水,這些水積聚在脅肋下方無法散開,又遇到寒冷的氣候而感到疼痛,這種情況就稱為「飲癖」。它的症狀是:脅肋下方感覺緊繃,像是有條弦繃在那裡一樣,而且時常可以聽到腹腔裡有水流動的聲音。

21. 七、痰癖候

痰癖者,由飲水未散,在於胸腑之間,因遇寒熱之氣相搏,沉滯而成痰也。痰又停聚流移於脅肋之間,有時而痛,即謂之痰癖。

白話文:

痰癖這種病症,是因為喝進去的水液沒有散開,停留在胸腔和腹腔之間,由於遇到寒氣或熱氣互相衝擊,導致水液凝結積滯而形成痰。痰又堆積流動到脅肋(胸部側面到腰部之間的部位)之間,有時候會感到疼痛,這種情況就叫做痰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