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二十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 (2)

1. 四、冷痰候

冷痰者,言胃氣虛弱,不能宣行水穀,故使痰水結聚,停於胸膈之間,時令人吞酸氣逆,四肢變青,不能食飲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冷痰」,指的是胃氣虛弱,無法運轉水穀,導致痰水凝聚,停留在胸膈之間,時常使人感到酸氣上逆、四肢發青,無法進食和喝水。

2. 五、痰結實候

此由痰水積聚,在於胸腑,遇冷熱之氣相搏,結實不消,故令人心腹痞滿,氣息不安,頭眩目暗,常欲嘔逆,故言痰結實。

白話文:

這是由於痰液積聚在胸腔和腹部,遇到寒熱之氣相互交搏,凝聚成塊散不去,所以會讓人感到心腹脹滿、呼吸急促、頭暈眼花、經常想吐,因此稱之為痰結成塊。

3. 六、膈痰風厥頭痛候

膈痰者,謂痰水在於胸膈之上,又犯大寒,使陽氣不行,令痰水結聚不散,而陰氣逆上,上與風痰相結,上衝於頭,即令頭痛。或數歲不已,久連腦痛,故云膈痰風厥頭痛。若手足寒冷至節即死。

白話文:

膈痰,是指痰液積聚在胸腔上部,又受到嚴寒的侵襲,導致陽氣運行不暢,痰液凝結成塊無法消散。陰氣上逆,與上方的風痰結合,衝上頭部,就會出現頭痛。這種頭痛可能持續數年,還會引發連續的腦痛,這就是「膈痰風厥頭痛」的說法。如果手腳冰冷到關節處,就會有生命危險。

4. 七、諸痰候

諸痰者,此由血脈壅塞,飲水積聚而不消散,故成痰也。或冷,或熱,或結實,或食不消,或胸腹痞滿,或短氣好眠,諸候非一,故云諸痰。

白話文:

所有痰液,都是因為血脈不通暢,飲水積聚不散而形成的。有的痰液是冷的,有的痰液是熱的,有的痰液結成塊狀,有的痰液是因為飲食不消化,有的痰液導致胸腹脹滿,有的痰液會引起氣短嗜睡。這些症狀不只一種,所以總稱之為痰液。

5. 八、流飲候

流飲者,由飲水多,水流走於腸胃之間,漉漉有聲,謂之流飲。遇血氣痞澀,經絡不行,水不宣通,停聚溢於膀胱之間,即令人短氣。將息遇冷,亦能虛脹。久不瘥,結聚而成癖也。

白話文:

流飲,是指飲用過多水分,水在腸胃間流動,發出漉漉的聲音,稱為流飲。如果遇上血氣阻塞不通,經絡不通暢,水液無法正常運行,滯留在膀胱之間,就會導致人氣短。休息後遇到寒冷,也會虛脹。時間久了不癒,就會積聚成癖。

6. 九、流飲宿食候

流飲宿食者,由飲水過多,水氣流行在脾胃之間,脾得濕氣則不能消食,令人噫則有宿食之氣,腹脹滿,亦壯熱,或吞酸,皆其候也。

白話文:

飲太多水,水氣就會在脾胃之間流動。脾臟因為受潮濕影響,消化能力就會變差。這時人會打嗝,感覺胃裡有未消化的食物,腹脹發熱,或吐酸水,這些都是症狀。

7. 十、留飲候

留飲者,由飲酒後飲水多,水氣停留於胸膈之間,而不宣散,乃令人脅下痛,短氣而渴,皆其候也。

8. 十一、留飲宿食候

留飲宿食者,由飲酒後飲水多,水氣停留於脾胃之間,脾得濕氣則不能消食,令人噫氣酸臭,腹脹滿,吞酸,所以謂之留飲宿食也。

白話文:

留飲宿食是指在飲酒後大量飲水,導致水氣滯留在脾胃之間。脾胃受濕氣影響,不能正常消化食物,導致人出現打嗝有酸臭味、腹脹、腹部飽滿和胃酸反流等症狀,因此稱之為留飲宿食。

9. 十二、癖飲候

此由飲水多,水氣停聚兩脅之間,遇寒氣相搏,則結聚而成塊,謂之癖飲。在脅下,弦亙起,按之則作水聲。

10. 十三、諸飲候

諸飲者,皆由榮衛氣痞澀,三焦不調,而因飲水多,停積而成痰飲。其為病也,或兩脅脹滿,或心胸煩悶,或眼暗口乾,或嘔逆短氣,諸候非一,故云諸飲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白話文:

所有的水腫病症,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,三焦系統調控失常,加上喝水過多,積聚成痰飲所致。這種疾病的症狀各異,可能出現兩脅脹滿、胸悶心煩、眼花口乾、嘔吐反胃或呼吸短促等,因此稱為「諸飲」。至於用湯藥、針灸或服藥來治療水腫,另有特定的療法。現在附上一些用於補養宣通的方劑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行左之右之側臥,閉目,氣不息十二通,治諸飲不消。右有飲病,右不息,排下消之。

又云:鶩行氣,低頭倚壁,不息十二通,以意排之,痰飲宿食從下部出,自愈。鶩行氣者,身直頸曲,排氣下行而一通,愈宿食。久行自然能出,不須孔塞也。

白話文:

文中提到:鶩行氣法,低著頭依靠著牆壁,不停地做十二次深呼吸,用意識引導氣息,將痰液和滯留已久的食物從下腹排出,就能自癒。鶩行氣的動作是:身體挺直,脖子彎曲,氣息向下排出,每次呼氣為一次。這樣做可以促進消化系統運作,將宿食排出,長期練習後,即使沒有堵住肛門也能自然排出。

11. 十四、支飲候

支飲,謂飲水過多,停積於胸膈之間,支乘於心,故云支飲。其病,令人咳逆喘息,身體如腫之狀,謂之支飲也。

白話文:

支飲,是指飲用過量的水,停留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,壓迫了心臟,所以稱為支飲。這種疾病會導致患者咳嗽、打嗝、喘息,身體像腫脹一樣,這就是支飲。

12. 十五、溢飲候

溢飲,謂因大渴而暴飲水,水氣溢於腸胃之外,在於皮膚之間,故言溢飲。令人身體疼重而多汗,是其候也。

13. 十六、懸飲候

懸飲,謂飲水過多,留注脅下,令脅間懸痛,咳唾引脅痛,故云懸飲。

14. 一、癖候

夫五臟調和,則榮衛氣理,榮衛氣理,則津液通流,雖復多飲水漿,不能為病。若攝養乖方,則三焦痞隔。三焦痞隔,則腸胃不能宣行,因飲水漿過多,便令停滯不散,更遇寒氣,積聚而成癖。癖者,謂僻側在於兩脅之間,有時而痛是也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白話文:

當五臟協調平衡時,氣血運行通暢。氣血通暢,津液就會流動順利。即使喝很多水,也不會生病。但如果養生方法不當,就會導致三焦不通暢。三焦不通暢,腸胃就不能正常運作。飲水過多,就會滯留在體內無法排出。再加上寒氣侵襲,就會積聚成病。這種病稱為癖,是指疼痛位於兩肋之間,有時發作。治療癖病的方法有湯、熨、針、石等,另有正式的方劑。補養和疏通的方法,附在後面。

《養生方》云:臥覺,勿飲水更眠,令人作水癖。

又云:飲水勿急咽,久成水癖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舉兩膝,夾兩頰邊,兩手據地蹲坐,故久行之,愈伏梁。伏梁者,宿食不消成癖,腹中如杯如盤。宿癰者,宿水宿氣癖數生癰。久行,腸化為筋,骨變為實。

白話文: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記載:雙膝抬起夾在臉頰兩側,雙手按地蹲坐,堅持練習對便祕很有好處。便祕是因為宿食不消化堆積成癖,腹中像裝著杯盤一樣滿。長期便祕的人會長出宿癰,這是由於宿水、宿氣、便祕反復作用導致的。長久練習導引法,可以使腸道變成筋一樣靈活,骨骼變得結實。

15. 二、久癖候

久癖,謂因飲水過多,水氣壅滯,遇寒熱氣相搏,便成癖。在於兩肋下,經久不瘥,乃結聚成形,弦亙而起,按之乃水鳴,積有歲年,故云久癖。

白話文:

長期便祕是指因為喝太多水,導致水氣在體內積滯,如果遇到寒熱之氣相互碰撞,就會形成便祕。便祕藏在兩肋下方,長久不癒,就會凝結形成腫塊,像一條弦一樣橫亙在腹中,按壓時會聽到水聲。這種便祕積久已久,所以稱為久癖。

16. 三、癖結候

此由飲水聚停不散,復因飲食相搏,致使結積在於脅下,時有弦亙起,或脹痛,或喘息,短氣,故云癖結。

脈緊實者,癖結也。

17. 四、癖食不消候

此由飲水結聚在於膀胱,遇冷熱氣相搏,因而作癖。癖者,冷氣也。冷氣久乘於脾,脾得濕冷,則不能消穀,故令食不消。使人羸瘦不能食,時泄利,腹內痛,氣力乏弱,顏色黧黑是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是由於飲水過多積聚在膀胱,遇到冷熱空氣相激,於是產生了這種疾病。癖這個字,指的就是寒氣。寒氣長期侵襲脾臟,脾臟受了寒濕氣的侵害,就不能消化食物了,所以會導致食物無法消化。這會讓人瘦弱虛弱不能進食,時常腹瀉,腹內疼痛,氣力不足,臉色發黑。

關脈細微而絕者,腹內有癖,不能食也。

18. 五、寒癖候

寒癖之為病,是水飲停積,肋下弦強是也。因遇寒即痛,所以謂之寒癖。

脈弦而大者,寒癖也。

19. 六、飲癖候

飲癖者,由飲水過多,在於脅下不散,又遇冷氣相觸而痛,即呼為飲癖也。其狀:脅下弦急,時有水聲。

20. 七、痰癖候

痰癖者,由飲水未散,在於胸腑之間,因遇寒熱之氣相搏,沉滯而成痰也。痰又停聚流移於脅肋之間,有時而痛,即謂之痰癖。

白話文:

痰癖:是因為喝水沒有完全消化,滯留在胸腹之間,因為遇到寒熱之氣互相碰撞,沉積下來形成痰。痰又停留在肋骨之間流動,有時會疼痛,這就是所謂的痰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