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九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九 (1)

1. 一、積聚候

積聚者,由陰陽不和,腑臟虛弱,受於風邪,搏於腑臟之氣所為也。腑者,陽也。臟者,陰也。陽浮而動,陰沉而伏。積者陰氣,五臟所生,始發不離其部,故上下有所窮已;聚者陽氣,六腑所成,故無根本,上下無所留止,其痛無有常處。諸臟受邪,初未能為積聚,留滯不去,乃成積聚。

白話文:

積聚疾病是由於陰陽失調、臟腑虛弱,受到風寒之邪侵入,與臟腑之氣搏擊而形成的。臟腑中,腑為陽,臟為陰。陽氣浮動活躍,陰氣沉降潛隱。積聚是由於陰氣過盛,由五臟所產生,發病時不會離開它所屬的臟腑部位,所以病痛會有上下界限;聚病是由於陽氣過盛,由六腑所形成,因此沒有固定的根基,病痛會上下遊走,疼痛部位不定。各種臟腑受到邪氣侵襲,剛開始時不至於形成積聚,但如果邪氣停滯不散,就會轉化為積聚。

肝之積,名曰肥氣。在左脅下,如覆杯,有頭足,久不愈,令人發㾬瘧,連歲月不已。以季夏戊己得之,何以言之?肺病當傳肝,肝當傳脾,脾季夏適王,王者不受邪,肝復欲還肺,肺不肯受,故留結為積,故知之肥氣季夏得之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肝臟積聚了毒素,會稱為「肥氣」,出現在左肋骨下邊,形狀就像一個倒扣的杯子,有一頭一腳,如果長期不治療,會使人發燒、瘧疾,多年都不會停止。在每年的夏季五月或六月得這種病,為什麼能這麼說呢?因為肺部生病會傳給肝臟,肝臟生病會傳給脾臟,脾臟在夏季五月最旺盛,旺盛的時候不會受到邪氣侵害,肝臟想要把毒素轉移回肺部,但肺部不願意接受,所以毒素留結在肝臟形成積聚,因此知道肥氣是在夏季五月或六月得的。

心之積,名曰伏梁。起臍上,大如臂,上至心下,久不愈,令人病煩心。以秋庚辛得之,何以言之?腎病當傳心,心當傳肺,肺秋適旺,腎冬適旺,旺者不受邪,心欲復還腎,腎不肯受,故留結為積,故知伏梁以秋得之也。

白話文:

心臟裡的積塊,名為伏梁。它從肚臍上方開始,像手臂般粗,向上延伸到心臟下方,長期無法癒合,會讓人心煩氣喘。為什麼會在秋天的庚辛日發病呢?因為腎臟的病氣會傳到心臟,心臟的病氣又會傳到肺部。秋天是肺臟旺盛的季節,冬天是腎臟旺盛的季節。旺盛的臟腑不易受到病邪侵襲。而心臟想要把病氣傳回腎臟,但腎臟不肯接收,所以病氣滯留積聚,形成伏梁。因此得知伏梁這種病是在秋天發生的。

脾之積,名曰痞氣。在胃脘,覆大如盤,久不愈,令人四肢不收,發黃疸,飲食不為肌膚。以冬壬癸得之,何以言之?肝病當傳脾,脾當傳腎,腎冬適王,旺者不受邪,脾欲復遠肝,肝不肯受,故留結為積,故知痞氣以冬得之也。

白話文:

脾臟發生的積聚,叫做痞氣。它在胃部,面積很大,像一個大盤子,長時間不治癒,會導致四肢無法舒展,出現黃疸,飲食得不到吸收。為什麼說冬天的壬癸之日容易患上痞氣?因為肝臟的病會傳到脾臟,脾臟的病會傳到腎臟,腎臟在冬天特別強盛,強盛的器官不會受到邪氣侵襲。脾臟想要把病傳給肝臟,肝臟不願意接收,於是病邪就滯留在脾臟,形成積聚。因此,我們知道痞氣是在冬天得的。

肺之積,名曰息賁。在右肋下,覆大如杯,久不愈,令人灑淅寒熱,喘嗽發肺癰。以春甲乙得之,何以言之?心病當傳肺,肺當傳肝,肝以春適旺,旺者不受邪,肺欲復還心,心不肯受,故留結為積,故知息賁以春得之。

白話文:

肺部的積聚,稱為息賁。它位於右肋下面,形狀像個杯子那麼大,長時間不治癒,會讓人感到發冷發熱,喘咳發作形成肺癰。在春天甲乙日得這種病,這是為什麼?心臟出了問題會傳給肺部,肺部出了問題會傳給肝臟,肝臟在春天正好旺盛,旺盛的時候是不會受到邪氣侵害的。肺部想要把病傳回給心臟,但心臟不願意接收,所以就積聚起來形成了息賁。因此,知道息賁這種病是在春天得的。

腎之積,名曰賁㹠。發於少腹,上至心下,若㹠賁走之狀,上下無時。久不愈,令人喘逆,骨萎少氣。以夏丙丁得之,何以言之?脾病當傳腎,腎當傳心,心夏適旺,旺者不受邪,腎欲復還脾,脾不肯受,故留結為積,故知賁㹠以夏得之。此為五積也。

白話文:

腎臟積聚形成的稱為賁㹠。發作於小腹,向上蔓延到心窩以下,就像堵塞一樣上下移動,沒有固定的時間。長期不癒,會讓人氣喘吁吁、骨瘦如柴、氣虛。為什麼在夏天會出現陽明丙丁呢?脾病會傳給腎,腎會傳給心,心在夏天正值旺盛,旺盛之處不受邪氣侵襲,腎想要恢復到脾,脾不願意接受,所以積滯在體內形成積塊。所以,賁㹠是在夏天形成的。這是五種積聚中的其中一種。

診其脈,快而緊,積聚。脈浮而牢,積聚。脈橫者,脅下有積聚。脈來小沉實者,胃中有積聚,不下食,食即吐出。脈來細沉附骨者,積也。脈出在左,積在左;脈出在右,積在右;脈兩出,積在中央,以部處之。

白話文:

檢查脈象,(脈搏)快速而緊繃,表示有積聚。脈象浮起而有力,也是積聚的徵兆。脈象橫向,表示肋部以下有積聚。脈象沉實但較小,表示胃中有積聚,不能進食,吃了就吐出來。脈象細弱、沉伏到骨頭上,也是積聚的表現。脈象出現於左手,表示積聚在左邊;脈象出現於右手,表示積聚在右邊;脈象左右兩邊都出現,表示積聚在中央,根據脈象出現的位置來判斷積聚的位置。

診得肺積脈,浮而毛,按之辟易。脅下氣逆,背相引痛,少氣,善忘,目瞑,皮膚寒,秋愈夏劇。主皮中時痛,如蝨緣狀,其甚如針刺之狀,時癢,色白也。

白話文:

醫生診斷出患者患有肺積脈,脈象浮而細,按壓時可以避開。脅下有氣向上逆,背部相引而痛,氣息短促,容易健忘,眼睛乾澀,皮膚寒冷,在秋天症狀加重,在夏天症狀較輕。主要症狀是在皮膚上時不時感到疼痛,就像小蝨子在皮膚上爬的感覺,嚴重時就像針刺,有時會發癢,皮膚顏色蒼白。

診得心積脈,沉而芤,時上下無常處。病悸,腹中熱,面赤,咽乾,心煩,掌中熱,甚即唾血。主身瘛瘲,主血厥,夏瘥冬劇。色赤也。

白話文:

診斷出心臟積聚的脈象,脈沉而弱,時常上下不定。病人感到心悸、腹中發熱、臉色發紅、咽喉乾澀、心煩意亂、手掌發熱,嚴重時甚至會咳血。預後病人身體瘦弱、四肢抽搐、血氣不足,夏天症狀緩解,冬天症狀加重。病人心臟的顏色發紅。

診得脾積脈,浮大而長。飢則減,飽則見,䐜起與谷爭,累累如桃李,起見於外。腹滿,嘔,泄,腸鳴,四肢重,足脛腫,厥不能臥。主肌肉損,季夏瘥春劇,色黃也。

白話文:

診斷為脾臟積滯的脈象:浮脈而脈寬而長。飢餓時脈象會減弱,飽食後脈象會浮現,脈象有力地與食物爭奪,如桃李一樣顆顆隆起,浮現於皮膚表面。腹脹、嘔吐、腹瀉、腸鳴,四肢痠痛,腳踝腫脹,疼痛使得無法躺臥。主要是肌肉受損,夏天病況減緩,春天病情加重,面色發黃。

診得肝積脈,弦而細。兩脅下痛,邪走心下,足脛寒,脅痛引小腹,男子積疝也,女子病淋也。身無膏澤,喜轉筋,爪甲枯黑,春瘥秋劇,色青也。

白話文:

診斷出肝氣鬱結,脈象細而緊。兩肋下疼痛,邪氣運行到心下部位,雙腳小腿發冷,肋痛延伸到小腹,男性為疝氣,女性為淋病。身體消瘦,肌肉皮膚缺乏光澤,經常抽筋,指甲乾枯發黑,春天會好一些,秋天加重,面色發青。

診得腎積脈,沉而急。苦脊與腰相引痛,飢則見,飽則減。病腰痛,小腹裡急,口乾,咽腫傷爛,目茫茫,骨中寒,主髓厥,喜忘,冬瘥夏劇,色黑也。

白話文:

診斷出腎臟積聚脈象,脈搏沉細且急促。背部和腰部疼痛且相互牽引,飢餓時疼痛加劇,飽食後疼痛減輕。腰痛,小腹急迫,口乾,咽喉腫痛潰爛,眼睛模糊,骨髓中發冷,容易昏厥,健忘,冬天病情減輕,夏天病情加重,面色發黑。

診得心腹積聚,其脈牢強急者生,脈虛弱急者死。

又積聚之脈,實強者生,沉者死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以左足踐右足上。除心下積。

又云:病心下積聚,端坐伸腰,向日仰頭,徐以口納氣,因而咽之,三十過而止,開目作。

又云:左脅側臥,申臂直腳,以口納氣,鼻吐之,周而復始。除積聚、心下不便。

又云:以左手按右脅,舉右手極形。除積及老血。

又云:閉口微息,正坐向王氣,張鼻取氣,逼置臍下,小口微出氣,十二通。以除結聚。低頭不息十二通,以消飲食,令身輕強。行之冬月,令人不寒。

白話文:

還有說法提到:閉起嘴巴,輕微地呼吸,端正地坐著面向正氣,張開鼻子吸氣,把氣壓到肚臍下方,用小嘴慢慢地呼氣,十二經脈就會通暢。這樣可以消除結塊、凝聚。低著頭,不斷地呼吸,十二經脈就會通暢,可以幫助消化,讓身體輕盈、強壯。在冬天進行這個方法,可以讓人不感覺寒冷。

又云:端坐伸腰,直上,展兩臂,仰兩手掌,以鼻納氣閉之,自極七息,名曰蜀上喬。除脅下積聚。

又云:向晨,去枕,正偃臥,伸臂脛,瞑目閉口不息,極張腹、兩足,再息,頃間吸腹仰兩足,倍拳,欲自微息定,復為之春三、夏五、秋七、冬九。盪滌五臟,津潤六腑,所病皆愈。腹有疾積聚者,張吸其腹,熱乃止,癥瘕散破,即愈矣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記載:

早晨起來,去掉枕頭,平躺著,伸展手臂和小腿,閉上眼睛,閉上嘴,不呼吸,把肚子和雙腳伸展到極致。再憋氣,一會兒後吸氣,抬起雙腳,握緊拳頭,保持呼吸平穩,再重複這個動作春季做三次,夏季做五次,秋季做七次,冬季做九次。這樣可以清除五臟中的廢物,滋潤六腑,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好。如果腹部有積聚的疾病,可以通過擴張和吸氣來減輕腹部症狀,熱度也會消退,癥瘕就會消失,從而痊癒。

2. 二、積聚痼結候

積聚痼結者,是五臟六腑之氣已積聚於內,重因飲食不節,寒溫不調,邪氣重沓,牢痼盤結者也。若久即成症。

3. 三、積聚心腹痛候

積者陰氣,五臟所生,其痛不離其部,故上下有所窮已。聚者陽氣,六腑所成,故無根本,上下無所留止,其痛無有常處。此皆由寒氣搏於臟腑,與陰陽相擊下上,故心腹痛也。

白話文:

「積」是由陰氣凝聚而成的,是由五臟所產生。它的疼痛侷限在特定部位,因此上下都會受到影響。「聚」是由陽氣聚集而成的,是由六腑所形成。因此它沒有固定的根源,上下都不會受到阻礙,其疼痛也沒有固定部位。這些都源於寒氣衝擊內臟,與陰陽相交擊,上下游走,所以心腹會疼痛。

診其寸口之脈沉而橫,脅下有積,腹中有橫積聚痛。又,寸口脈細沉滑者,有積聚在脅下,左右皆滿,與背相引痛。

白話文:

檢查寸口的脈搏,脈搏沉降且橫行,表示脅下有積滯,腹中有橫向的積聚,會引起疼痛。另外,寸口脈細弱、沉降並且滑動,表示脅下有積聚,左右兩側都充滿積聚,與背部相連引起疼痛。

又云:寸口脈緊而牢者,脅下腹中有橫積結,痛而泄利。脈微細者生,浮者死。

4. 四、積聚心腹脹滿候

積者陰氣,五臟所生,其痛不離其部,故上下有所窮已。聚者陽氣,六腑所成,故無根本,上下無所留止,其痛無有常處也。積聚成病,蘊結在內,則氣行不宣通,氣搏於腑臟,故心腹脹滿.心腹脹滿則煩而悶,尤短氣也。

白話文:

「積」是指聚集的陰氣,由五臟產生,疼痛部位侷限於五臟所屬區域,因此上下範圍有限。

「聚」是指聚集的陽氣,由六腑形成,因此沒有固定的根源,上下無處停留,疼痛位置不定。

「積聚」成病,鬱積於體內,會阻礙氣血運行,使氣滯於腑臟,導致心腹脹滿。

心腹脹滿會讓人感到煩悶,並伴隨氣短。

5. 五、積聚宿食候

積者陰氣,五臟所生,其痛不離其部,故上下有所窮已。聚者陽氣,六腑所成,故無根本,上下無所留止,其痛無有常處也。積聚而宿食不消者,由臟腑為寒氣所乘,脾胃虛冷,故不消化,留為宿食也。

白話文:

是陰氣堆積,由五臟生成,痛的時候跟五臟所在的位置相關,所以痛的位置變化不大。是陽氣聚集,由六腑形成,所以沒有根源,痛的時候不固定,位置會改變。積聚宿食不消,是由於臟腑受寒氣影響,脾胃虛弱寒冷,所以消化不良,食物殘留體內形成宿食。

診其脈來實,心腹積聚,飲食不消,胃中冷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