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七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七 (3)

1. 二十八、痢兼腫候

痢兼腫者,是痢久脾虛,水氣在於肌肉之所為也。脾與胃合,俱象土,脾候身之肌肉,胃為水穀之海,而以脾氣克消水穀也。風邪在內,腸胃虛弱,則水穀變為痢也。膀胱與腎合,俱象水,膀胱為津液之腑。小腸與心合,俱象火,而津液之水行於小腸,下為小便也。土性本剋水,今因痢,脾胃虛弱,土氣衰微,不能剋制於水,致令水得妄行,不流於小腸而浸漬臟腑,散流皮膚,與氣相搏,腠理壅閉,故痢而腫也。

白話文:

同時出現痢疾和浮腫,這是因為痢疾持續時間長,損傷了脾氣,導致水分滯留於肌肉組織中。脾胃都屬土,脾臟掌管身體的肌肉組織,胃是水穀的倉庫,脾氣負責消化的水穀。當風邪侵入體內,腸胃虛弱時,水穀就會轉化為痢疾。膀胱與腎臟都屬水,膀胱是津液的儲藏器官。小腸與心臟都屬火,津液中的水分在小腸中運行,並通過小腸向下排出體外。本性中土能剋制水,但現在因為痢疾,脾胃虛弱,土氣衰弱,無法剋制水,導致水肆意運行,不流經小腸,卻浸漬在臟腑和皮膚中,與氣相搏,導致腠理閉塞,所以出現了痢疾和浮腫的現象。

2. 二十九、痢穀道腫痛候

是由風冷客於腸胃,腸胃虛則痢。痢久腸虛,風邪客於肛門,邪氣與真氣相搏,故令腫痛也。

3. 三十、痢後虛煩候

夫體虛受風冷,風冷入於腸,故痢。痢後虛煩者,由腑臟尚虛,而氣內搏之所為也。水穀之精,以養臟腑,痢則水穀減耗,致令腑臟微弱。痢斷之後,氣未調理,不能宣暢,則膚腠還相搏臟腑。臟腑既虛,而使氣還相搏,故令虛煩。

白話文:

人體虛弱時受到風寒之氣,風寒侵入腸道,因此會腹瀉。腹瀉後出現虛弱發熱的症狀,是因為臟腑仍然虛弱,內部氣血搏擊所致。水穀精氣用來滋養臟腑,腹瀉就會消耗水穀精氣,導致臟腑虛弱。腹瀉停止後,氣血尚未調順,不能暢通,因此皮膚腠理還會搏擊臟腑。臟腑本就虛弱,再讓氣血互相搏擊,所以會導致虛弱發熱。

4. 三十一、痢後腫候

痢後腫,由脾胃尚虛,肌肉為風水所乘故也。脾胃虛弱,受於風邪,則水穀變成痢。脾與胃為表裡,俱象土,胃為水穀之海,脾候肌肉,土性剋水。而痢者,則脾胃虛弱,土氣衰微,不能剋水,令水妄行,散溢肌肉。痢雖得斷,水猶未消,肌肉先受風邪,風水相搏,膚腠閉密而成腫也。

白話文:

痢疾過後出現腫脹,是因為脾胃仍然虛弱,肌肉受到風水侵襲所致。脾胃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,就會導致水穀化為痢疾。脾胃是表裡關係,都屬於土性,胃是水穀的倉庫,脾主肌肉,土性克水。而痢疾則是由於脾胃虛弱,土氣衰敗,不能剋制水,導致水氣氾濫,散佈於肌肉中。雖然痢疾已經停止,但水氣尚未消散,肌肉又先受風邪,風水交搏,導致皮膚腠理閉塞而形成腫脹。

5. 三十二、痢後不能食候

痢後不能食,由脾胃虛弱,氣逆胸間之所為也。風邪入於腸胃而痢,痢則水穀減耗,脾胃虛弱。痢斷之後,脾胃尚虛,不勝於食,邪搏於氣,逆上,胃弱不能食也。

白話文:

腹瀉後吃不下東西,是因為脾胃虛弱,氣逆入胸所導致的。風邪侵襲腸胃而引發腹瀉,腹瀉會損耗水穀精華,導致脾胃虛弱。腹瀉停止後,脾胃仍然虛弱,不能承受食物。邪氣與氣相搏,逆行而上,胃氣虛弱,不能進食。

6. 三十三、痢後腹痛候

痢後腹痛者,體虛受風冷,風冷入於腸胃,則痢後腹痛。是臟氣猶虛,風冷餘熱未盡,臟腑未平腹,冷氣在內,與臟腑相搏,真邪相擊,故令腹痛也。

白話文:

腹瀉後肚子痛的人,是因為身體虛弱受了風寒,風寒進入腸胃後,就會引起腹瀉後的肚子痛。這是因為臟腑之氣依然虛弱,風寒餘熱未完全消散,臟腑未恢復正常,體內有寒氣,與臟腑互相衝突,真氣和邪氣互相攻擊,所以導致肚子痛。

7. 三十四、痢後心下逆滿候

痢後而心下逆滿,此由臟虛,心下有停飲,氣逆乘之所為也。風邪入腸胃則下痢,下痢則腑臟虛弱。痢斷之後,腑臟猶未調和,邪氣尚不消盡,邪乘於氣則氣逆,與飲食相搏而上,故令心下逆滿也。

白話文:

腹瀉後,出現心窩發悶、脹滿等不適,這是由於臟腑虛弱、心窩部位有濕氣停滯,導致氣逆乘虛而入造成的。風寒之邪侵襲腸胃就會導致腹瀉,腹瀉會導致臟腑虛弱。腹瀉停止後,臟腑還沒有完全恢復平衡,邪氣也還沒完全消散。邪氣會乘虛侵襲氣機,導致氣機逆亂,與飲食相沖,往上頂,所以會令心窩發悶、脹滿。

8. 三十五、脫肛候

脫肛者,肛門脫出也,多因久痢後大腸虛冷所為。肛門為大腸之候,大腸虛而傷於寒,痢而用氣𠸯,其氣下衝,則肛門脫出,因謂脫肛也。

白話文:

脫肛是指肛門脫出,主要是因為長期腹瀉後,大腸虛冷所致。肛門是大腸的出口,大腸虛弱被寒氣侵襲,腹瀉時氣往下衝,導致肛門脫出,因此稱為脫肛。

9. 三十六、大下後噦候

夫風冷在內,入於腸胃則成大下。下斷之後,脾胃虛,氣逆,遇冷折之,其氣不通,則令噦也。

10. 三十七、穀道生瘡候

穀道、肛門,大腸之候也。大腸虛熱,其氣熱結肛門,故令生瘡。

11. 三十八、穀道蟲候

穀道蟲者,由胃弱腸虛而蟯蟲下乘之也。穀道、肛門,大腸之候。蟯蟲者,九蟲之內一蟲也,在於腸間。若腑臟氣實,則蟲不妄動,胃弱腸虛,則蟯蟲乘之。輕者或癢,或蟲從穀道中溢出,重者侵食肛門瘡爛。

白話文:

肛門處的寄生蟲,是由於胃氣虛弱、腸道虛弱導致蟯蟲趁虛而入。肛門是與大腸相通的。蟯蟲是九種寄生蟲中的一種,棲息在腸道中。如果臟腑氣血充足,蟯蟲就不會作亂,反之,如果胃氣虛弱、腸道虛弱,蟯蟲就會趁機而入。輕微的症狀可能只是感到肛門發癢,或蟯蟲從肛門中爬出,嚴重的甚至會侵蝕肛門,導致潰爛。

12. 三十九、穀道癢候

穀道癢者,由胃弱腸虛,則蟯蟲下侵穀道。重者食於肛門,輕者但癢也。蟯蟲狀極細微,形如今之蝸蟲狀也。

13. 四十、穀道赤痛候

肛門為大腸之候,其氣虛,為風熱所乘,熱氣擊搏,故令穀道赤痛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