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七 (2)
卷之十七 (2)
1. 十一、冷痢候
冷痢者,由腸胃虛弱,受於寒氣,腸虛則泄,故為冷痢也。凡痢色青、色白、色黑,並皆為冷痢。色黃、色赤,並是熱也。故痢色白,食不消,謂之寒中也。
診其脈,沉則生,浮則死也。
白話文:
冷痢是由於腸胃虛弱,受到寒氣侵襲導致的。腸胃虛弱就會導致腹瀉,因此形成了冷痢。凡是痢疾的顏色發青、發白、發黑,都是冷痢。顏色發黃、發紅,都是熱痢。所以痢疾的顏色發白,表示食物沒有消化,稱為寒中。
2. 十二、久冷痢候
久冷痢者,由腸虛而寒積,故冷痢久不斷也。而廩丘公說云:諸下悉寒也。凡人腸中大便,有寒則常鴨溏,有熱則儐硬。人見病身體發熱而下,便謂熱下,非也。平常恆自將節,飲食衣被調適,其人無宿寒者,大便自調。強人適發越,薄衣冷飲食,表有熱不覺里冷,而胃內潛冷,冷即下也。
白話文:
患有長時間腹瀉的人,是因為腸道虛弱而導致寒冷積聚,所以腹瀉久久不癒。而廩丘公說:所有腹瀉都是因為體內寒冷。一般人腸道裡的糞便,如果身體有寒氣就會經常稀溏,如果身體有熱氣就會又乾又硬。有人看到患者身體發熱併下痢,就認為是熱痢,其實不然。平時經常調節自己的生活方式,飲食和穿衣適宜,這樣的人身體不會有內伏的寒氣,大便自然能夠正常。身體強壯的人偶爾不小心著涼,穿著單薄吃生冷的食物,表層有熱氣而沒有感覺到內裡的寒冷,但胃裡就會潛伏寒氣,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就會腹瀉。
今始發熱而下,當與理中湯加大附子一枚,連服三四劑,重覆令微汗出,微汗出則熱除,不復思冷,胃氣溫暖,下與發熱俱瘳矣。
白話文:
現在開始發燒腹瀉,應該使用理中湯,再加大一味附子。連續服用三到四劑,反覆使病人微微出汗。微微出汗後,發燒就會解除,不再想著受涼。胃氣溫暖後,腹瀉和發燒都會痊癒。
宿寒之家,其人常自患冷。躡濕地,若足踏凍地,或衣被薄,皆發。風下最惡,何謂風下?當風吹腰腹,冷氣徹里而暴下者,難治也。
久痢,胃虛氣逆則變嘔;嘔而氣逆,遇冷折之,氣逆不通則變噦。亦變濕䘌也,胃虛蟲動故也。
白話文:
長期受寒氣侵襲的人,經常會感到寒冷。踏上濕地,就像赤腳踩在冰地上,或者穿著單薄的衣服,都會引發寒證。最嚴重的是風寒下注,什麼是風寒下注?是指風寒侵襲腰腹部,寒氣直入內臟而突然發作,這是很難治療的。
3. 十三、熱痢候
此由腸胃虛弱,風邪挾熱乘之,腸虛則泄,故為熱痢也,其色黃。若熱甚,黃而赤也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腸胃虛弱,風寒夾雜著熱氣乘虛而入,腸胃虛弱就會導致腹瀉,所以是熱痢,大便顏色偏黃。如果熱氣很盛,大便顏色就會變成黃中帶紅。
4. 十四、久熱痢候
此由腸虛熱積,其痢連滯,故久不瘥也。痢久,胃氣虛則變嘔;嘔而氣逆,遇冷折之,氣不通則變噦。亦變濕䘌也,胃虛蟲動故也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腸道虛熱,穢物堆積,所以腹瀉反覆發作,長久無法痊癒。腹瀉時間久了,胃氣會虛弱,就會轉變為嘔吐;嘔吐時,氣上逆,遇到寒氣就會被壓制,氣不通暢就會變成呃逆。也會轉變成濕熱的腫脹,這是因為胃虛弱導致蟲子活動所致。
5. 十五、冷熱痢候
夫冷熱痢者,由腸胃虛弱,宿有寒,而為寒熱所傷,冷熱相乘,其痢乍黃乍白是也。若熱搏於血,血滲腸間,則變為血痢也。而冷伏腸內,搏津液,則變凝白,則成白滯,亦變赤白痢也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白話文:
腹瀉時出現冷熱交雜的症狀,是因腸胃虛弱,體內存留寒氣,受到寒熱之氣侵襲,冷熱交替的作用下導致腹瀉物時而黃色時而白色。如果熱氣侵犯血液,導致血液滲入腸道,就會轉變成血痢。而如果寒氣潛伏在腸內,與津液搏擊,就會凝固變為白色,形成白色的粘液,也可能變成赤白的痢疾。治療時使用湯藥、熨燙、針灸等方法,另有專門的處方,至於補養調養的方法,另附在後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泄下有寒者,微引氣,以息內腹,徐吹息。以鼻引氣,氣足復前即愈。其有熱者,微呼以去之。
白話文: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說:如果大便後感到寒冷,可以輕微地吸氣,讓氣息進入腹中,然後慢慢地吐氣。用鼻子吸氣,等氣息充足恢復正常後,寒意就會消失。如果有發熱的感覺,可以輕微地呼氣將熱氣排出。
6. 十六、雜痢候
雜痢,謂痢色無定,或水穀,或膿血,或青,或黃,或赤,或白,變雜無常,或雜色相兼而痢也。挾熱則黃赤,熱甚則變膿血也;冷則白,冷甚則青黑,皆由飲食不節,冷熱不調,胃氣虛,故變易。
白話文:
雜痢,是指痢疾的顏色不固定,有時是水和穀物,有時是膿血,有時是青色、黃色、紅色或白色,變換不定,或各種顏色混在一起而痢疾發作。伴隨熱症則為黃色或紅色,熱症嚴重則變成膿血;伴隨寒症則為白色,寒症嚴重則變成青黑色。這些都是由於飲食不節制、寒熱不調,導致胃氣虛弱,所以症狀變異。
7. 十七、休息痢候
休息痢者,胃脘有停飲,因痢積久,或冷氣,或熱氣乘之,氣動於飲,則飲動,而腸虛受之,故為痢也。冷熱氣調,其飲則靜,而痢亦休也。腸胃虛弱,易為冷熱,其邪氣或動或靜,故其痢乍發乍止,謂之休息痢也。
白話文:
休息痢:胃部有停滯的液體,因為痢疾持續太久,或者寒氣、熱氣乘虛而入,氣體作用於液體,液體被帶動,而腸道虛弱受到影響,所以會產生痢疾。寒熱氣平息,液體就會平靜,痢疾也就會停止。腸胃虛弱,容易受到寒熱影響,邪氣時而活動時而平靜,所以痢疾時而發作時而停止,稱為休息痢。
8. 十八、白滯痢候
白滯痢者,腸虛而冷氣客之,搏於腸間,津液凝滯成白,故為白滯痢也。
白話文:
白痢症是指腸道虛弱,又受到寒氣入侵,在腸道內聚集,導致津液凝結變白,所以稱為白痢。
9. 十九、痢如膏候
痢如膏者,是由臟腑虛冷,冷氣入於大腸成痢,冷氣積腸,又虛滑,脂凝如膏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拉肚子像膏狀一樣,是因為臟腑虛寒,寒氣侵入大腸引起痢疾。寒氣停留在腸道,又因為虛弱滑利,所以排泄物就凝結成像膏狀一樣。
10. 二十、蠱注痢候
此由歲時寒暑不調,則有濕毒之氣傷人,隨經脈血氣,漸至於臟腑。大腸虛者,毒氣乘之,毒氣挾熱,與血相搏,則成血痢也。毒氣侵食於臟腑,如病蠱注之家,痢血雜膿瘀黑,有片如雞肝,與血雜下是也。
白話文:
由於氣候寒冷或炎熱不正常,導致濕毒之氣侵襲人體,隨著經脈和血氣,逐漸到達臟腑。大腸虛弱的人,毒氣就會乘虛而入。毒氣夾雜熱氣,與血液相搏,就會形成血痢。毒氣侵蝕臟腑,就像患了蠱蟲病一樣,痢便中帶有膿液和瘀黑,有像雞肝一樣的碎片,與血液混合排出。
11. 二十一、腸蠱痢候
腸蠱痢者,冷熱之氣入在腸間,先下赤,後下白,連年不愈,侵傷於臟腑,下血雜白,如病蠱之狀,名為腸蠱痢也。
白話文:
「腸蠱痢」是一種病症,是因冷熱之氣侵入腸道所致。起初排泄物為紅色,後來變為白色,連續好幾年無法痊癒,會傷及臟腑,排泄物中帶血且混雜著白色物質,就像生病時會發作的蠱毒症狀,因此稱為「腸蠱痢」。
12. 二十二、下痢便腸垢候
腸垢者,腸間津汁垢膩也。由熱痢蘊積,腸間虛滑,所以因下痢而便腸垢也。
白話文:
腸垢就是腸子之間的津液,因為過於黏膩而形成的垢物。這通常是熱痢(因熱引起的痢疾)積聚在腸道,導致腸道虛弱滑膩,所以才會在腹瀉時排出腸垢。
13. 二十三、不伏水土痢候
夫四方之氣,溫涼不同,隨方嗜欲,因以成性。若移其舊土,多不習伏。必因飲食以入腸胃,腸胃不習,便為下痢,故名不伏水土痢也,即水穀痢是也。
白話文:
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氣候環境,溫暖和涼爽也不相同,人們根據所在地的氣候喜愛不同的食物,逐漸形成習慣。如果人們離開原本居住的地方,很多時候身體無法適應新的環境。這時他們必須通過飲食調理腸胃,如果腸胃無法適應,就會導致腹瀉,這種腹瀉就是所謂的「不伏水土痢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水穀痢」。
14. 二十四、嘔逆吐痢候
嘔逆吐痢者,由腸胃虛,邪氣並之,臟腑之氣自相乘克也。《脈經》云:心乘肝則吐痢。心,火也;肝,木也;火木,子母也。火乘於木,子扶母也,此為二臟偏實也。大腸,金也;胃,土也;金土,母子也。大腸虛則金氣衰微,不能扶土,致令胃氣虛弱,此兩腑偏虛也。木性剋土,火性剋金,是為火木相扶,心肝俱盛;而金畏於火,土畏於木,則為腸胃皆弱。
白話文:
嘔吐腹瀉的人,是因為腸胃虛弱,邪氣入侵,臟腑之氣互相剋制。
《脈經》中說:心氣過盛剋制肝氣,就會引起嘔吐腹瀉。心屬火,肝屬木,火生木,子能生母,所以這是心肝兩臟偏強的情形。
大腸屬金,胃屬土,金能生土,母能養子。大腸虛弱則金氣衰弱,無法扶助胃氣,導致胃氣虛弱,這是兩腑偏虛的情形。
木能剋土,火能剋金,所以火木相輔相成,導致心肝旺盛;金怕火,土怕木,所以腸胃虛弱。
腸虛弱則泄痢,胃虛弱則嘔吐,故嘔逆而復吐痢也。
診其關上脈數,其人吐。跗陽脈微而澀,微則下痢,澀即吐逆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腸子虛弱就會腹瀉,胃虛弱就會嘔吐。所以出現嘔吐之後又腹瀉,就是這個道理。
檢查患者手腕上的關脈跳動很快,就代表他會嘔吐。檢查腳上的跗陽脈,脈象微弱而澀,微弱表示會腹瀉,澀則表示會嘔吐。
15. 二十五、痢兼煩候
春傷於風,邪氣留連,因飲食不節,腸胃虛弱,邪氣乘之,則變為痢。痢則腑臟俱虛,水氣相併,上乘於心,心氣不宣暢,痞滿在內,故令痢而兼煩者也。
白話文:
春天風大,邪氣容易侵襲身體,如果飲食不節制導致腸胃虛弱,邪氣就會趁虛而入,演變成痢疾。痢疾會讓臟腑虛弱,體內水液增多,這些水液會上衝到心臟,導致心氣運行不暢,形成胸中發悶、腹中痞滿的症狀,因此痢疾患者常會伴有煩躁不安的感覺。
16. 二十六、痢兼渴候
夫水穀之精,化為血氣津液,以養臟腑。臟腑虛,受風邪,邪入於腸胃,故痢。痢則津液空竭,腑臟虛燥,故痢而兼渴也。渴而引飲,則痢不止,翻益水氣,脾胃已虛,不能克消水,水氣流溢,浸漬肌肉,則變腫也。
白話文:
食物中的精華通過消化後轉化為血液、津液,滋養五臟六腑。五臟六腑虛弱,受到風寒侵犯,邪氣進入腸胃,就會產生痢疾。痢疾會導致津液耗盡,五臟六腑虛弱乾燥,因此痢疾會同時伴有口渴。口渴後喝水,反而會加重痢疾,損害脾胃機能,脾胃虛弱無法消解水氣,水氣四處流竄,浸潤肌肉,就會導致浮腫。
17. 二十七、下痢口中及腸內生瘡候
凡痢,口裡生瘡,則腸間亦有瘡也。所以知者,猶如傷寒熱病,胃爛身則發瘡也。此由挾熱痢,臟虛熱氣內結,則瘡生腸間;熱氣上衝,則瘡生口裡。然腸間、口裡生瘡,皆胃之虛熱也。胃虛穀氣弱,則九蟲、三尸發動,則變成䘌。
白話文:
凡是患痢疾,嘴巴裡生瘡,就表示腸子裡也生瘡了。為什麼知道呢?就像傷寒熱病,胃裡腐爛,身體就會生瘡一樣。這是因為熱痢,導致臟器虛弱,內部熱氣鬱結,進而形成腸子裡的瘡;熱氣上衝,就會形成嘴巴裡的瘡。無論是腸子裡還是嘴巴裡生瘡,都是胃氣虛弱所致。胃氣虛弱,會導致大便腐爛,進而引發九蟲、三尸作祟,最終演變成䘌病(一種消化系統疾病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