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八 (2)
卷之八 (2)
1. 四十五、傷寒上氣候
此由寒毒氣傷於太陰經也。太陰者肺也。肺主氣,肺虛為邪熱所客,客則脹,脹則上氣也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寒冷的毒邪之氣侵犯了太陰經的緣故。太陰經指的是肺。肺主導氣的運行,當肺虛弱時,就會被外來的邪熱侵入,邪熱侵入就會導致脹滿,脹滿就會引起呼吸氣喘上逆。
2. 四十六、傷寒咳嗽候
此由邪熱客於肺也。上焦有熱,其人必飲水,水停心下,則肺為之浮,肺主於咳,水氣乘之,故咳嗽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邪熱侵犯到肺部。上焦(指胸腔以上部位)有熱,這個人一定會想喝水,水停留在心下(指胃部)的位置,就會導致肺向上浮動,肺主導咳嗽,水氣乘勢而上,所以就產生咳嗽。
3. 四十七、傷寒衄血候
傷寒病血衄者,此由五臟熱結所為也。心主於血,肝藏於血,熱邪傷於心肝,故衄血也。衄者,鼻血出也。肺主於氣,而開竅於鼻,血隨氣行,所以從鼻出。陽明病口燥,但欲漱水,不欲咽者,必衄。衄家不可攻其表,汗出額上菹急而緊,直視而不能眴,不得眠。亡血,不可攻其表,汗出則寒慄而振。脈浮緊,發熱,其身無汗,自衄者愈。
白話文:
傷寒病會流鼻血,這是因為體內五臟熱氣鬱結所導致的。心臟主導血液運行,肝臟儲藏血液,當熱邪侵犯心臟和肝臟,就會引起流鼻血。所謂的「衄」,就是指鼻血流出來。肺臟主導呼吸之氣,而鼻孔是氣體出入的通道,血液會隨著氣的運行而流動,所以才會從鼻子流出來。
罹患陽明病的患者會感到口乾舌燥,只想漱口卻不想把水吞下去,這種情況通常也會流鼻血。有流鼻血症狀的人,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表證(指體表感受風寒的症狀),如果額頭出汗而且汗出急促,眼睛直視無法轉動,並且失眠,這些都是失血的徵兆,更不可以再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。如果發汗,反而會引起寒顫和發抖。
如果脈象呈現浮緊,而且發熱,身體卻沒有汗,這時如果自己流鼻血,反而病情會好轉。
4. 四十八、傷寒吐血候
此由諸陽受邪,熱初在表,應發汗而汗不發,致使熱毒入深,結於五臟,內有瘀積,故吐血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各種陽氣受到邪氣侵襲,一開始熱邪在體表,本來應該要發汗來解除,卻沒有發汗,導致熱毒深入體內,結聚在五臟,體內有瘀血堆積,所以才會吐血。
5. 四十九、傷寒陰陽毒候
夫欲辨陰陽毒病者,始得病時,可看手足指,冷者是陰,不冷者是陽。若冷至一二三寸病微,若至肘膝為病極,過此難治。陰陽毒病無常也,或初得病便有毒,或服湯藥,經五六日以上,或十餘日後不瘥,變成毒者。其候身重背強,喉咽痛,糜粥不下,毒氣攻心,心腹煩痛,短氣,四肢厥逆,嘔吐;體如被打,發斑,此皆其候。重過三日則難治。
陽毒者,面目赤,或便膿血;陰毒者,面目青而體冷。若發赤斑,十生一死;若發黑斑,十死一生。陽毒為病,面赤,斑斑如錦紋,喉咽痛,清便膿血,七日不治,五日可治,九日死,十一日亦死。
白話文:
要分辨陰陽毒的病症,剛開始發病的時候,可以觀察手腳指頭,如果冰冷就是陰毒,不冷就是陽毒。如果冰冷只到一兩三寸,病情還輕微,如果冰冷到手肘或膝蓋,就表示病情嚴重,超過這個範圍就很難治療了。陰陽毒的病情變化不定,有的人剛發病就有毒,有的人是吃藥後,經過五六天甚至十幾天都沒有好轉,才變成毒症。它的症狀是身體沉重、背部僵硬、喉嚨痛、無法吞嚥粥食,毒氣侵犯心臟,造成心腹煩悶疼痛、呼吸急促、四肢冰冷、嘔吐;身體好像被毆打過一樣疼痛,出現紅疹,這些都是它的症狀。如果病情超過三天就很難治癒。
陽毒的症狀是臉色發紅,或者大便帶膿血;陰毒的症狀是臉色發青而且身體冰冷。如果出現紅色斑點,十個病人只有一個活下來;如果出現黑色斑點,十個病人只有一個能活下來。陽毒發病時,臉色發紅,紅斑像錦繡紋路一樣,喉嚨痛,大便帶膿血,如果七天沒治好,就難以治療,五天內治療還可能治好,九天就會死亡,十一天的也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