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六 (2)
卷之十六 (2)
1. 四、久腹脹候
久腹脹者,此由風冷邪氣在腹內不散,與臟腑相搏,脾虛故脹。其脹不已,連滯停積,時瘥時發,則成久脹也。久脹不已,則食不消而變下痢。所以然者,脾胃為表裡,脾主消水穀,胃為水穀之海,脾虛,寒氣積久,脾氣衰弱,故食不消也。而冷移入大腸,大腸為水穀糟粕之道路,虛而受冷,故變為痢也。
白話文:
長期腹脹:通常是因為體內風寒邪氣沒有散去,和臟腑相衝擊,脾臟虛弱,所以導致腹脹。如果腹脹持續不斷,食物無法消化,就會導致腹瀉。這是因為脾臟和胃臟是表裡一體的,脾臟負責消化食物,胃臟儲藏食物。脾臟虛弱,寒氣長期積聚,脾氣衰弱,所以食物無法消化。而寒氣會轉移到結腸,結腸是食物殘渣的通道,虛弱後受到寒氣的影響,因此會變成腹瀉。
2. 一、心腹痛候
心腹痛者,由腑臟虛弱,風寒客於其間故也。邪氣發作,與正氣相擊,上衝於心則心痛,下攻於腹則腹痛,上下相攻,故心腹絞痛,氣不得息。
白話文:
心臟和腹部疼痛,是因內臟虛弱,風寒之邪入侵所致。邪氣發作,與人體正氣交戰,上衝心臟則導致心痛,下攻腹部則導致腹痛。上下交替作戰,因此心臟和腹部都會絞痛,氣血不得調息。
診其脈,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,手厥陰經也,沉者為陰,陰虛者,病苦心腹痛,難以言,心如寒狀,心腹㽲痛,不得息。脈細小者生,大堅疾者死。心腹痛,脈沉細小者生,浮大而疾者死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白話文:
診脈的時候,左手寸口人迎穴之前的脈象,屬於手厥陰經。如果脈象深沉,表示陰虛,陰虛的人,會有心腹疼痛、說不出話、心像冰凍一樣的症狀,心腹疼痛劇烈,無法休息。脈象細小的人可以活,脈象粗大堅硬的人會死。心腹疼痛,脈象深沉細小的人可以活,脈象浮大而急促的人會死。對於心腹疼痛的湯劑、針灸、石藥方,另有專門的處方,用於補益和疏導。現在附在書後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行大道,常度日月星辰。清淨以雞鳴,安身臥,嗽口三咽之。調五臟,殺蠱蟲,治心腹痛,令人長生。
白話文: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提到:要遵循宇宙運行法則,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。在雞鳴時保持清淨,靜心入睡,刷牙漱口三次。這樣可以調理五臟,清除寄生蟲,緩解心腹疼痛,有助於延年益壽。
3. 二、久心腹痛候
久心腹痛者,由寒客於腑臟之間,與血氣相搏,隨氣上下,攻擊心腹,絞結而痛。臟氣虛,邪氣盛,停積成疹,發作有時,為久心腹痛也。然心腹久痛,冷氣結聚,連年積歲,日月過深,變為寒疝。
白話文:
長期的腹痛,是由於寒邪侵犯到內臟之間,與血氣相搏鬥,隨著氣血上下運行,攻擊心腹,絞結在一起而疼痛。內臟氣血虛弱,邪氣旺盛,停留在體內形成結塊,發作時有規律,這就是長期的腹痛。然而,心腹長期的疼痛,冷氣凝結成團塊,連續多年,時間拖得太久了,就轉變成了寒疝。
4. 三、心腹相引痛候
心腹相引痛者,足太陰之經與絡俱虛,為寒冷邪氣所乘故也。足太陰是脾之脈,起於足大指之端,上循屬脾,絡胃;其支脈,復從胃別上注心。經入於胃,絡注於心。此二脈俱虛,為邪所乘,正氣與邪氣交爭,在於經則胃脘急痛,在於絡則心下急痛。經絡之氣往來,邪正相擊,在於其間,所以心腹相引痛也。
太陰厥逆,䯒急攣,心腹引於腹也。
白話文:
當心腹疼痛互相牽連時,表示脾經和其絡脈都虛弱,被寒冷邪氣所侵襲。脾經是脾臟的經脈,從腳的大拇指開始,向上循行經過脾臟,並連接胃;它的分支經脈再從胃分出,向上通往心臟。經脈進入胃,絡脈通往心臟。這兩條經脈如果都虛弱,就會被邪氣侵襲,正氣和邪氣在經脈中交戰,正氣在經脈中與邪氣交戰,表現為胃脘疼痛;絡脈中的邪氣與正氣交戰,表現為心下疼痛。當經絡中的氣血來迴流動時,邪氣與正氣互相攻擊,在心腹之間互相牽引,因此會導致心腹相引痛。
5. 四、心腹脹候
心腹脹者,臟虛而邪氣客之,乘於心脾故也。足太陰脾之經也,脾虛則脹;足少陰腎之經也,其脈起於足小指之下,循行上絡膀胱,其直者,從腎上入肺;其支者,從肺出絡於心。臟虛,邪氣客於二經,與正氣相搏,積聚在內,氣並於脾,脾虛則脹,故令心腹煩滿,氣急而脹也。
診其脈,遲而滑者,脹滿也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白話文:
心腹脹氣的原因,是因為臟腑虛弱而邪氣乘虛而入,侵犯心脾所致。脾屬於足太陰經,脾虛就會導致脹氣。腎屬於足少陰經,其經脈從足小趾下開始,向上循行,連接膀胱,直接的路線從腎臟進入肺;分出的支脈從肺出發,連接心臟。臟腑虛弱,邪氣就會侵犯這兩條經脈,與經脈中的正氣相爭,積聚在體內,氣滯於脾,導致脾虛脹氣,進而引起心腹煩滿、氣急和脹痛的症狀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伸右脛,屈左膝,內壓之,五息。引脾,去心腹寒熱,胸臆邪脹。依經為之,引脾中熱氣出,去心腹中寒熱,胸臆中邪氣脹滿。久行,無有寒熱、時節之所中傷,名為真人之方。
白話文: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說:伸展右腿,彎曲左膝,用右手按壓左膝,保持五個呼吸。這樣能引導脾氣,消除心腹的寒熱和胸臆的邪氣脹痛。按照經絡的循行,引導脾臟中的熱氣排出,去除心腹中的寒熱,疏通胸臆中的邪氣脹滿。長期練習,就能免受寒熱、季節變化的影響,這稱之為「真人」的養生方法。
6. 五、久心腹脹候
久心腹脹者,由腑臟不調,寒氣乘之,入並於心脾,脾虛則脹,停積成疹,有時發動,故為久也。久脹不已,脾虛寒氣積,胃氣亦冷。脾與胃為表裡也,此則腑臟俱冷,令飲食不消;若寒移入大腸,則變下痢。
白話文:
長期腹脹的人,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,寒氣乘虛而入,入侵心脾。脾氣虛弱就會脹氣,停積的東西變成疹子,偶爾發作,所以才會變成長期腹脹。長期腹脹不止,脾虛寒氣積聚,胃氣也會變冷。脾與胃是裡外的關係,因此臟腑都冷,導致飲食不消化;如果寒氣轉移到大腸,就會變成下痢。
7. 六、胸脅痛候
胸脅痛者,由膽與肝及腎之支脈虛,為寒氣所乘故也。足少陽膽之經也,其支脈從目兌眥貫目,下行至胸,循脅裡。足厥陰肝之經也,其脈起足大指叢毛,上循入腹,貫膈,布脅肋。足少陰腎之經也,其支脈從肺出,絡心,注胸中。此三經之支脈,並循行胸脅,邪氣乘於胸脅,故傷其經脈。邪氣之與正氣交擊,故令胸脅相引而急痛也。
診其寸口脈弦而滑,弦即為痛,滑即為實;痛即為急,實即為躍。弦滑相搏,即胸脅搶息痛也。
白話文:
胸口和肋骨疼痛的人,是因為膽、肝、腎的輔助經脈虛弱,被寒氣侵襲所致。足少陽膽經的輔助經脈從眼睛的外眼角貫穿眼睛,向下經過胸部,沿著肋骨內側運行。足厥陰肝經的輔助經脈從腳的大拇趾指縫處開始,向上經過腹腔,貫通橫隔膜,分佈在肋骨和橫膈膜之間。足少陰腎經的輔助經脈從肺臟出來,連接心臟,並流入胸腔中。這三條經脈的輔助經脈都經過胸腔和肋骨,邪氣侵襲胸腔和肋骨,就會損傷經脈。邪氣與正氣互相交戰,所以會導致胸腔和肋骨疼痛,疼痛感強烈。
8. 七、卒苦煩滿叉胸脅痛欲死候
此由手少陽之絡脈虛,為風邪所乘故也。手少陽之脈,起小指次指之端,上循入缺盆,布亶中,散絡心包。風邪在其經,邪氣迫於心絡,心氣不得宣暢,故煩滿;乍上攻於胸,或下引於脅,故煩滿而叉胸脅痛也。若經久,邪氣留連,搏於臟則成積,搏於腑則成聚也。
白話文:
這種狀況是由於手少陽經絡系統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所導致的。手少陽經脈從小指和無名指的末端開始,沿著手臂內側向上延伸,通過缺盆穴,分佈在心下部位,並與心包經絡相連。風邪侵襲手少陽經時,風邪之邪會壓迫心絡,導致心氣運行不暢,因此出現煩躁、胸悶。風邪有的向上侵犯到胸部,有的向下引發到脅肋部位,所以會出現胸悶、胸脅刺痛。如果病情持續時間較長,風邪停留不去,與臟腑搏鬥就會形成積滯,與腑氣搏鬥就會形成聚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