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1)

1. 卷之八

2. 傷寒病諸候下(凡四十四論)

3. 三十四、傷寒餘熱候

傷寒病,其人或未發汗吐下,或經服藥以後,而脈洪大實數,腹內脹滿,小便赤黃,大便難,或煩或渴,面色變赤,此為腑臟有結熱故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,病人可能沒有發汗、催吐或瀉下,也可能吃過藥以後,脈搏仍然洪大有力且跳動快速,肚子脹滿,小便顏色赤黃,大便排不出來,有時煩躁,有時口渴,臉色也變得發紅,這都是因為腸胃等內臟有熱結的緣故。

4. 三十五、傷寒五臟熱候

傷寒病,其人先苦身熱,嗌乾而渴,飲水即心下滿,灑淅身熱,不得汗,惡風,時咳逆者,此肺熱也。若其人先苦身熱嗌乾,而小腹繞臍痛,腹下滿,狂言默默,惡風欲嘔者,此肝熱也。若其人行若手掌心熱,煩心欲嘔,身熱心下滿,口乾不能多飲,目黃,汗不出,欲得寒水,時妄笑者,此心熱也。若其人先苦身熱,四肢不舉,足脛寒,腹滿欲嘔而泄,惡聞食臭者,此脾熱也。

若其人先苦嗌乾,內熱連足脛,腹滿大便難,小便赤黃,腰脊痛者,此腎熱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得了傷寒,病人一開始就覺得身體發熱,喉嚨乾渴想喝水,但喝了水又覺得胃部脹滿不舒服,身體發冷發熱,無法出汗,怕風,還會時不時咳嗽、想把東西往上頂,這就是肺熱的症狀。

如果病人一開始覺得身體發熱、喉嚨乾渴,而且小腹在肚臍周圍疼痛,腹部下方脹滿,胡言亂語,怕風想吐,這就是肝熱的症狀。

如果病人走路時感覺手掌心發熱,心煩想吐,身體發熱,胃部脹滿,口乾卻不能喝太多水,眼睛發黃,不出汗,想接觸冰冷的水,還會時不時傻笑,這就是心熱的症狀。

如果病人一開始就覺得身體發熱,四肢無力抬不起來,腳和小腿發冷,腹部脹滿想吐又拉肚子,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,這就是脾熱的症狀。

如果病人一開始就覺得喉嚨乾渴,身體內部發熱甚至連帶到腳和小腿,腹部脹滿大便困難,小便顏色赤黃,腰部和背部疼痛,這就是腎熱的症狀。

5. 三十六、傷寒變成黃候

陽明病,無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,必發黃。若被火,額上微汗出,而但小便不利,亦發黃。其人狀,變黃如橘色,或如桃枝色,腹微滿,此由寒濕氣不散,瘀熱在於脾胃故也。

白話文:

陽明病,如果沒有流汗、小便不順暢,心中煩躁不安,就一定會出現黃疸。如果又用火烤過,額頭稍微出了點汗,但小便仍然不順暢,也會出現黃疸。這個人的狀況,會變成像橘子皮那樣的黃色,或是像桃樹枝那樣的黃色,肚子會稍微脹滿,這是因為寒濕之氣沒有散開,鬱積的熱在脾胃的緣故。

6. 三十七、傷寒心腹脹滿痛候

此由其人先患冷癖,因發熱病,服冷藥及飲冷水,結在心下,此為臟虛動於舊癖故也。或吐下以後,病不解,內外有熱,故心腹脹滿痛,此為有實也。

白話文:

這個情況是因為這個人原本就有寒冷積聚的舊疾,後來又發燒生病,吃了寒涼的藥或喝了冷水,導致寒氣凝結在心下(胃脘部位)。這是因為臟腑虛弱,舊疾才會被引動。或者說,在嘔吐或腹瀉之後,病沒有好轉,體內外都有熱,所以心腹才會脹滿疼痛,這表示體內有實邪。

7. 三十八、傷寒宿食不消候

此謂被下後,六七日不大便,煩熱不解,腹滿而痛,此為胃內有干糞,挾宿食故也。或先患寒癖,因有宿食,又感於傷寒,熱氣相搏,故宿食不消。

白話文:

這是指病人服用瀉藥後,六七天沒有排便,仍然感到煩躁發熱,肚子脹滿疼痛,這是因為胃裡有乾硬的糞便,夾雜著積存的食物殘渣的緣故。也有可能是病人先前就患有冷積的毛病,體內有宿食,又感染了傷寒,熱邪和體內的積滯相互衝突,所以造成宿食無法消化。

8. 三十九、傷寒大便不通候

傷寒,陽脈微,而汗出少,為自和,汗出多為太過。陽明脈實,因發其汗,汗出多者,亦為太過。太過者,陽氣絕於里,陽氣絕於里則津液竭,熱結在內,故大便牢而不通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這種病,如果把脈發現陽脈微弱,而且出汗不多,這是身體自行好轉的現象;如果出汗太多,就表示治療過度。如果陽明經的脈象強盛,是因為發汗的關係,而導致出汗太多,這也是治療過度。治療過度會使陽氣在體內耗竭,陽氣耗竭就會使體內津液枯竭,熱邪因此結在體內,所以會造成大便乾硬不通。

9. 四十、傷寒小便不通候

傷寒,發汗後而汗出不止,津液少,胃內極干,小腸有伏熱,故小便不通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,在發汗治療後,如果汗流不止,導致體內津液減少,胃裡非常乾燥,同時小腸內有潛藏的熱邪,這就會造成小便不通暢。

10. 四十一、傷寒熱毒利候

此由表實裡虛,熱氣乘虛而入,攻於腸胃,則下黃赤汁,此熱毒所為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身體表面(表)看起來實證,但內部(裡)卻是虛弱的狀態,熱邪之氣趁著身體虛弱的時候侵入,攻擊腸胃,就會導致排出黃色或紅色的黏液,這是熱毒所造成的。

11. 四十二、傷寒膿血利候

此由熱毒傷於腸胃,故下膿血如魚腦,或如爛肉汁,壯熱而腹痛,此濕毒氣盛故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熱毒侵犯腸胃,所以拉出來的膿血會像魚腦,或者像腐爛肉汁一樣,而且會發高燒、肚子痛,這是因為體內濕熱毒氣太旺盛的緣故。

12. 四十三、傷寒利候

傷寒病,若表實裡虛,熱乘虛而入,攻於腸胃,則下黃赤汁。若濕毒氣盛,則腹痛壯熱,下膿血如魚腦,或如爛肉汁。若寒毒入胃,則腹滿,身熱,下清穀。下清穀者,不可攻其表,汗出必脹滿,表裡俱虛故也。傷寒六七日不利,更發熱而利者,其人汗出不止者死,但有陰無陽故也。

下利有微熱,其人渴,脈弱者,今自愈。脈沉弦者,下重,其脈大者,為未止;脈微弱數者,為欲自止,雖發熱不死。少陰病,八九日,而身手足盡熱,熱在膀胱,必便血。下利,脈浮數,尺中自滑,其人必清膿血。少陰病下利,若利止,惡寒而拳,手足溫者,可治也。陽明病,下利,其脈浮大,此皆為虛弱強下之故。

傷寒下利,日十餘行,其脈反實死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,如果體表是實證,而體內是虛證,熱邪就會趁虛而入,侵犯腸胃,導致排出黃色或紅色的汁液。如果體內濕毒很盛,就會腹痛劇烈,發高燒,排出像魚腦或腐爛肉汁一樣的膿血。如果寒毒侵入胃部,就會腹脹,身體發熱,排出未消化的食物。這種排出未消化食物的情況,不可以去發汗解表,如果發汗反而會導致腹脹更加嚴重,這是因為表裡都虛弱的緣故。傷寒病第六七天沒有排便,反而又開始發熱並腹瀉的人,如果汗流不止,就會死亡,這是因為體內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的緣故。

腹瀉且有輕微發熱,同時感到口渴,脈搏虛弱的人,病情會自行好轉。如果脈搏沉弦,表示有便意但排不出來,如果脈搏洪大,表示腹瀉還不會停止。如果脈搏微弱而跳動快速,表示腹瀉快要停止了,即使發熱也不會死亡。少陰病發病八九天,如果全身手腳都發熱,表示熱邪在膀胱,一定會排出血便。腹瀉,脈搏浮而跳動快速,尺脈滑動,這種人一定會排出膿血。少陰病腹瀉,如果腹瀉停止了,反而感到怕冷,身體蜷縮,但手腳是溫熱的,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。陽明病腹瀉,脈搏浮而洪大,這都是因為身體虛弱還勉強用藥瀉下的緣故。

傷寒腹瀉,一天排泄十幾次以上,脈搏反而強實,這表示病人會死亡。

13. 四十四、傷寒病後胃氣不和利候

此由初受病時,毒熱氣盛,多服冷藥,以自瀉下,病折以後,熱勢既退,冷氣乃動,故使心下愊牢,噫噦食臭,腹內雷鳴而泄利,此由脾胃氣虛冷故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剛開始生病時,體內毒熱之氣很旺盛,卻過度服用寒涼的藥物來強行排泄,病情緩和後,熱勢雖然消退,但寒氣卻開始作祟,因此導致胸口感覺堵塞,打嗝、噯氣時帶有食物腐敗的氣味,肚子裡腸鳴並伴隨腹瀉,這些都是因為脾胃虛弱受寒所造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