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五 (2)

1. 四、肺病候

肺象金,旺於秋。其脈如毛而浮,其候鼻,其聲哭,其臭腥,其味辛,其液涕,其養皮毛,其藏氣,其色白,其神魄;手太陰其經。與大腸合,大腸為腑主表,肺為臟主裡。

白話文:

肺屬於金元素,在秋季最旺盛。它的脈象細微而浮,與鼻子相關。如果出現哭泣、腥臭、辛辣、流鼻涕等症狀,都與肺有關。肺滋養皮毛,藏氣於內,顏色偏白,與魂魄有關。肺經是手太陰經。肺與大腸相表裡,大腸是腑,主外,肺是臟,主內。

肺氣盛,為氣有餘,則病喘咳上氣,肩背痛,汗出,尻、陰、股、膝、踹、脛、足皆痛,是為肺氣之實也,則宜瀉之;肺氣不足,則少氣不能報息,耳聾,嗌乾,是為肺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

白話文:

肺氣過盛,氣息旺盛,會出現喘咳、氣上逆、肩背疼痛、多汗,臀部、陰部、大腿、膝蓋、小腿、腳部疼痛等症狀,這是肺氣過於充實的表現,應瀉之;肺氣不足,則呼吸短促,難以長出氣,耳聾,喉嚨乾燥,這是肺氣虛弱的表現,應補之。

於四時:病在肺,愈在冬;冬不愈,甚於夏;夏不死,持於長夏;起於秋。於日:愈在壬癸;壬癸不愈,加於丙丁;丙丁不死,持於戊己;起於庚辛。於時:下晡慧,夜半靜,日中甚。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補之,辛瀉之。禁寒飲食、寒衣。

白話文:

依據四季:

  • 肺病常在冬天康復。
  • 如果冬天沒有治癒,春天會更嚴重。
  • 如果夏天沒有死亡,就會持續到盛夏。
  • 病症會在秋天再次發作。

依據時辰:

  • 壬癸時康復。
  • 如果壬癸時沒有康復,丙丁時會更嚴重。
  • 如果丙丁時沒有死亡,就會持續到戊己時。
  • 病症會在庚辛時再次發作。

依據晝夜:

  • 下午較清醒,半夜較平靜,中午病症最嚴重。

肺的調理:

  • 肺需收斂,用酸味食物收斂之,用辛味食物瀉出之。
  • 避免攝取寒性食物和穿著寒衣。

肺部,在右手關前寸口是也。平肺脈來,厭厭聶聶,如落榆莢,曰肺平。秋以胃氣為本。秋,肺金王,其脈浮澀而短,是曰平脈也。反得浮大而洪者,是心之乘肺,火之剋金,為大逆,十死不治也;反得沉濡而滑者,是腎之乘肺,子之扶母,病不治自愈;反得緩大而長阿阿者,是脾之乘肺,母之歸子,雖病當愈;反得弦而長者,是肝之乘肺,木之陵金,為微邪,雖病當愈。肺脈來泛泛而輕,如微風吹鳥背上毛。

白話文:

肺臟位於右手腕前一寸脈象位置。平穩的肺脈來時,脈勢細微輕柔,像落下的榆樹莢,稱為肺平。秋季以胃氣為根本。秋天,肺金最旺,其脈浮而不滑,且短促,稱為平脈。如果反而出現浮大而洪盛的脈象,這是心氣凌犯肺臟,火性剋制金性的徵兆,十分兇險,十死無生;如果反而出現沉穩濡濕而滑利的脈象,這是腎氣凌犯肺臟,子氣扶助母氣的徵兆,疾病會不治而愈;如果反而出現緩慢寬大而悠長的脈象,這是脾氣凌犯肺臟,母氣歸順子氣的徵兆,雖然有病也會痊癒;如果反而出現弦而長的脈象,這是肝氣凌犯肺臟,木性剋制金性的徵兆,問題較輕微,雖然有病也會痊癒。肺脈來時淺浮輕微,就像微風吹動鳥背上的羽毛一樣。

再至曰平,三至曰離經,四至曰奪精,五至曰死,六至曰命盡。病肺脈來,上下如循雞羽,曰肺病。肺病,其色白,身體但寒無熱,時時欲咳,其脈微遲,為可治。死肺脈來,如物之浮,如風吹毛,曰肺死。秋胃微毛曰平,胃氣少毛多曰肺病,但如毛無胃氣曰死。毛有弦曰春病,弦甚曰今病。

白話文:

  • 病情到了一定的程度:

  • 一次脈搏出現,稱為「平」

  • 三次脈搏出現,稱為「離經」

  • 四次脈搏出現,稱為「奪精」

  • 五次脈搏出現,稱為「死亡」

  • 六次脈搏出現,稱為「氣數已盡」

  • 肺部脈搏:

  • 上下滑動如撫摸雞毛,稱為「肺病」。

  • 肺病的症狀包括:面色蒼白、身體感到寒冷、經常咳嗽、脈搏微微遲緩。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。

  • 肺部死亡的脈搏特徵:脈搏飄浮不定,如風吹毛髮。

  • 秋季的胃部脈搏:

  • 脈搏細微且規律,稱為「平」

  • 胃氣較弱,脈搏細微且數量多,稱為「肺病」

  • 如果脈搏只有細微感而沒有胃氣,則表示死亡。

  • 脈搏細且有弦狀,表示春季的疾病。

  • 弦狀明顯,表示現在的疾病。

真肺脈至,大而虛,如毛羽中人膚。其色赤白不澤,毛折乃死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》云:多語則氣爭,肺脹口燥。

又云:秋三月,此為容平。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。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。使志安寧,以緩秋形。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。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。此秋氣之應也,養收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肺,冬為飧泄。

白話文:

又說:秋季三個月份,是身體容納平養的季節。天氣急迫,地氣顯露。早點睡早點起,和公雞一起起牀。讓心情平和,以緩和秋季對身體的影響。收斂精神,保持秋季的氣候平和。不要過分地思念,讓肺氣清爽。這是順應秋季的措施,也是養生的方法。違背這一原則會損傷肺部,在冬天會導致腹瀉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肺臟病者,體胸背痛滿,四肢煩悶,用噓氣出。

又云:以兩手據地覆之,口納氣,鼻出之,除胸中、肺中病也。

2. 五、腎病候

腎象水,旺於冬。其脈如石而沉,其候耳,其聲呻,其臭腐,其味鹹,其液唾,其養骨,其色黑,其神志;足少陰其經也。與膀胱合,膀胱為腑主表,腎為臟主裡。

白話文:

腎屬水,在冬天最旺盛。腎脈象石頭一樣沉穩,腎的部候在耳部,叫聲呻吟,氣味腐敗,味道鹹,液體為唾液,腎滋養骨骼,顏色為黑色,與意志有關;足少陰腎經是腎的經絡。腎與膀胱相合,膀胱是腑,主外;腎是臟,主內。

腎氣盛,為志有餘,則病腹脹,飧泄,體腫,喘咳,汗出,憎風,面目黑,小便黃,是為腎氣之實也,則宜瀉之;腎氣不足,則厥,腰背冷,胸內痛,耳鳴苦聾,是為腎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

白話文:

腎氣旺盛,表現為精神過度亢奮,容易出現腹脹、腹瀉、身體浮腫、喘咳、出汗、怕風、臉色發黑、小便發黃等症狀,這是腎氣過盛,應當採用瀉法治療。

腎氣虛弱,表現為手腳冰涼,腰背發冷,胸內疼痛,耳鳴耳聾等症狀,這是腎氣不足,應當採用補腎法治療。

於四時:病在腎,愈在春;春不愈,甚於長夏;長夏不死,待於秋;起於冬。於日:愈於甲乙;甲乙不愈,加於戊己;戊己不死,待於庚辛;起於壬癸。於時:夜半慧,日乘四季甚,下晡靜。腎欲堅,急食苦以堅之,咸以瀉之,苦以補之。無犯塵垢,無衣炙衣。

白話文:

根據季節:

  • 如果疾病在腎臟,春季康復較快;
  • 如果春季未康復,夏季病情會加重;
  • 如果夏季未死,秋季有望康復;
  • 冬季發作的腎病,難以根治。

根據日期:

  • 甲乙日(木日)康復較快;
  • 甲乙日未康復,戊己日(土日)病情會加重;
  • 戊己日未死亡,庚辛日(金日)有望康復;
  • 壬癸日(水日)發作的腎病,難以根治。

根據時辰:

  • 夜半時分頭腦清晰敏捷;
  • 白天氣勢強盛;
  • 下午時分精神衰退。

養腎方法:

  • 想讓腎臟堅固,應多吃苦味食物來調理,少吃鹹味食物,多喝苦茶來滋補。
  • 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塵土污垢,不要穿炙烤過的衣服。

腎部,在左手關後尺中是也。平腎脈來,喘喘累累如鉤,按之而堅,曰腎平。冬以胃氣為本。冬,腎水王,其脈沉濡而滑,名曰平脈也。反得浮大而緩者,是脾之乘腎,土之剋水,為大逆,十死不治;反得浮澀而短者,是肺之乘腎,母之歸子,為虛邪,雖病易治;反得弦細長者,是肝之乘腎,子之扶母,為實邪,雖病自愈;反得浮大而洪者,是心之乘腎,火之陵水,為微邪,雖病,治之不死也。病腎脈來,如引葛,按之益堅,曰腎病。

白話文:

腎臟所在部位在左手的關節後方,尺骨中間。平穩健康的腎臟脈象摸起來喘喘累累,像魚鉤一樣,按壓感覺堅硬,表示腎臟健康。冬天以胃氣為根本。冬天,腎水主管身體,脈象深沉、濡濕、滑動,稱為平脈。如果脈象反而是浮大而緩慢,表示脾臟剋制腎臟,屬於是土剋水,為大逆之象,十個人有十個會死亡,無法醫治;如果脈象反而是浮澀而短促,表示肺臟剋制腎臟,屬於是母子相剋,為虛弱的病邪,即使有病也能輕鬆治好;如果脈象反而是弦細而悠長,表示肝臟剋制腎臟,屬於是兒子扶持母親,為實證的病邪,即使有病也能自動痊癒;如果脈象反而是浮大而洪大,表示心臟剋制腎臟,屬於是火剋水,為輕微的病邪,即使有病,也能治療不會死亡。病態的腎臟脈象摸起來像拖拉葛藤一樣,按壓後更加堅硬,表示腎臟有病。

腎風水,其脈大緊,身無痛,形不瘦,不能食,善驚,驚以心萎者死。死腎脈來,發如奪索,辟辟如彈石,曰腎死。冬胃微石曰平,胃少石多曰腎病,但石無胃曰死,石而有鉤曰夏病,鉤甚曰今病。藏真下於腎,腎藏骨髓之氣。真腎脈至,搏而絕,如彈石辟辟然。其色黃黑不澤,毛折乃死。

白話文:

腎風水

脈象:脈搏大而緊

症狀:身體無疼痛,身體不消瘦,無法進食,容易受到驚嚇,受到驚嚇後心臟萎縮會導致死亡。

死腎:脈搏來到,發動如奪取繩索,跳動如彈射石頭,稱為腎死。

冬胃微石:表示病情平穩。

胃少石多:表示腎臟有病。

只有石頭而沒有胃:表示已經死亡。

石頭上有鉤:表示是夏季的疾病。

鉤狀物很大:表示是現在的疾病。

腎藏真氣

腎臟儲藏骨髓之氣。

腎臟脈搏到達時,跳動後會突然停止,就像彈射石頭一樣。

面色黃黑而不滋潤,毛髮斷裂則表示死亡。

諸真藏脈見者,皆死不治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》云:冬三月,此為閉藏。水冰地坼,無擾乎陽。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。使志若伏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。去寒就溫,無泄皮膚,使氣亟奪。此冬氣之應也,養藏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腎,春為萎厥。

白話文:

《養生指南》中說:冬季三個月,是閉藏的季節。水結冰,地面乾裂,不要擾動陽氣。早睡晚起,並等到太陽出來再起牀。讓自己的心志像隱藏起來一樣安靜,好像有什麼祕密計劃,又好像已經有所收穫。避寒就暖,不要讓皮膚出汗,以免陽氣快速流失。這是順應冬季氣候,養護身體的原則。違背這些原則會損傷腎氣,到了春天會出現萎縮不振的症狀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腎臟病者,咽喉窒塞,腹滿耳聾,用呬氣出。

又云:兩足交坐,兩手捉兩足解谿,換之,極勢,頭仰,來去七。去腎氣壅塞。

3. 六、膽病候

膽象木,旺於春。足少陽其經也,肝之腑也,決斷出焉。諸腑臟皆取決斷於膽。

其氣盛為有餘,則病腹內冒冒不安,身軀軀習習,是為膽氣之實也,則宜瀉之。膽氣不足,其氣上溢而口苦,善太息,嘔宿汁,心下澹澹,如人將捕之,嗌中介介,數唾,是為膽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膽氣過盛,就會出現腹內脹滿不安、身體重怠倦的感覺,這是膽氣實證,需要瀉除。如果膽氣不足,膽氣上溢會導致口苦、愛嘆息、嘔吐隔夜食物、心下空虛,感覺有人要捉拿自己,咽喉有異物感、頻繁吐口水,這是膽氣虛證,需要補充。

4. 七、小腸病候

小腸象火,旺於夏。手太陽其經也,心之腑也。水液之下行為溲便者,流於小腸。

其氣盛為有餘,則病小腸熱,焦竭乾澀,小腸䐜脹,是為小腸之氣實也,則宜瀉之。小腸不足,則寒氣客之,腸病,驚跳不言,乍來乍去,是為小腸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小腸氣盛過度,就會導致小腸發熱,津液耗竭乾燥,小腸脹氣。這叫做小腸氣實,需要瀉去多餘的氣。如果小腸氣不足,就會被寒氣侵襲,引起腸道疾病,導致驚恐不安,無法言語,症狀忽發忽止。這叫做小腸氣虛,需要補充氣血。

5. 八、胃病候

胃象土,旺於長夏。足陽明其經也,脾之腑也,為水穀之海。諸臟腑皆受水穀之氣於胃。

其氣盛為有餘,則病腹䐜脹,氣滿,是為胃氣之實也,則宜瀉之。胃氣不足,則飢而不受水穀,飧泄嘔逆,是為胃氣之虛也,則宜補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胃氣過剩,就會出現腹脹氣滿等症狀,這是胃氣太盛。此時應適當瀉胃。

如果胃氣不足,就會出現飢餓卻不能進食,腹瀉嘔吐等症狀,這是胃氣過虛。此時應適當補胃。

胃脈實則脹,虛則泄。關脈滑,胃中有熱,脈滑為實,氣滿不欲食。關脈浮,積熱在胃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