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七 (4)
卷之七 (4)
1. 十四、傷寒咽喉痛候
傷寒病過經而不愈,脈反沉遲,手足厥逆者,此為下部脈不至,陰陽隔絕,邪客於足少陰之絡。毒氣上熏,故咽喉不利,或痛而生瘡。
白話文:
傷寒病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好,脈象反而變成沉而慢,而且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,這是因為下半身的脈搏氣血無法到達,體內陰陽之氣阻隔不通,邪氣侵入足少陰經絡。毒氣向上散發,所以咽喉會不舒服,或疼痛甚至產生瘡瘍。
2. 十五、傷寒斑瘡候
傷寒病證在表,或未發汗,或經發汗未解,或吐下後而熱不除,此毒氣盛故也。毒既未散,而表已虛,熱毒乘虛出於皮膚,所以發斑瘡隱軫如錦文,重者,喉口身體皆成瘡也。
白話文:
傷寒病症如果還在表淺的階段,或是沒有發汗,或是發汗後沒有好轉,或是經過嘔吐、瀉下等方式治療後,熱度仍然沒有消除,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毒氣太盛的緣故。毒氣沒有散去,而身體表層又變得虛弱,熱毒就會趁著虛弱的狀態跑到皮膚表面,因此產生像錦緞花紋一樣的斑點或瘡疹。嚴重的話,喉嚨、嘴巴、身體都會長滿瘡。
3. 十六、傷寒口瘡候
夫傷寒,冬時發其汗,必吐利,口中爛生瘡,以其表裡俱熱,熱不已,毒氣熏上焦故也。
白話文:
因為感受寒邪所引起的疾病,在冬天發汗後,一定會出現嘔吐和腹瀉,接著嘴巴裡面會潰爛長瘡,這是因為身體的表面和內部都有熱,熱沒有消退,毒氣往上衝到上焦的緣故。
4. 十七、傷寒豌豆瘡候
傷寒勢毒氣盛,多發疱瘡,其瘡色白或赤,發於皮膚,頭作瘭漿,戴白膿者,其毒則輕;有紫黑色作根,隱隱在肌肉裡,其毒則重。甚者,五內七竅皆有瘡。其瘡形如豌豆,故以名焉。
白話文:
傷寒的病勢猛烈,毒氣旺盛時,常常會引發疱瘡,這些疱瘡的顏色有白色或紅色,長在皮膚表面,頭部會出現像水泡一樣的漿液,如果頂端有白色膿頭,表示毒性較輕;如果疱瘡呈現紫黑色,而且根部隱藏在肌肉深處,表示毒性較重。更嚴重的情況,五臟六腑和七竅(眼、耳、鼻、口等)都會長出瘡。這些瘡的形狀像豌豆一樣,因此被稱為「豌豆瘡」。
5. 十八、傷寒豌豆瘡後滅瘢候
傷寒病發豌豆瘡者,皆是熱毒所為。所病折則瘡愈,而毒氣尚未全散,故瘡痂雖落,其瘢猶黶,或凹凸肉起,所以宜用消毒滅瘢之藥以敷之。
白話文:
傷寒病發作導致長出像豌豆一樣的瘡,都是因為體內熱毒所引起的。病情好轉時,瘡就會癒合,但毒氣還沒完全消散,所以瘡的結痂雖然脫落了,留下的疤痕還是會呈現黑紫色,或是凹凸不平,因此應該使用能消毒、消除疤痕的藥來敷在傷口上。
6. 十九、傷寒謬語候
傷寒四五日,脈沉而喘滿者,沉為在裡,而反發其汗,津液越出,大便為難,表虛里實,久久則諴語。發汗後,重發其汗,亡陽諴語,其脈反和者,不死。陽明病,下血而諴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,但頭汗出,當刺期門穴,隨其實者而瀉之,濈然汗出者則愈。病若譫言妄語,身當有熱,脈當得洪大,而反手足四厥,脈反沉細而微者,死病也。
譫言妄語,身熱,脈洪大生;沉細微,手足四逆者死。
白話文:
傷寒病發病四五天,脈象沉而且呼吸急促胸悶的,脈沉表示病邪在體內,這時如果反而用發汗的療法,會導致體液大量流失,大便困難,造成體表虛弱而體內實熱的現象,時間久了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。發汗之後,又再次發汗,會導致陽氣虛脫而胡言亂語,如果脈象反而變得緩和,就表示不會有生命危險。陽明病,出現下血又胡言亂語的,這是熱邪侵入血室,但只有頭部出汗,應該針刺期門穴,根據實際情況洩熱,如果汗出很多,病情就會好轉。如果病人說胡話、胡言亂語,身上應該發熱,脈象應該洪大有力,反而出現手腳冰冷,脈象沉細微弱的,這是死症。
胡言亂語、身上發熱,脈象洪大,表示病情向好;如果脈象沉細微弱、手腳冰冷,表示病人有生命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