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四 (2)

1. 十二、咳逆上氣候

肺虛感微寒而成咳。咳而氣還聚於肺,肺則脹,是為咳逆也。邪氣與正氣相搏,正氣不得宣通,但逆上喉咽之間。邪伏則氣靜,邪動則氣奔上,煩悶欲絕,故謂之咳逆上氣也。

白話文:

咳嗽是因肺虛感受輕微寒氣所引起。咳嗽時,氣反而聚集在肺部,導致肺脹,這就稱為咳逆。邪氣與正氣互相搏鬥,正氣無法順利宣發流通,只能往上逆行到喉嚨之間。邪氣潛伏時,氣就平靜;邪氣活動時,氣就向上奔衝,令人煩悶得快要斷氣,所以稱作咳逆上氣。

2. 十三、久咳逆上氣候

肺感於寒,微者則成咳嗽。久咳逆氣,虛則邪乘於氣,逆奔上也。肺氣虛極,邪則停心,時動時作,故發則氣奔逆乘心,煩悶欲絕,少時乃定,定後復發,連滯經久也。

白話文:

肺部感受寒邪,輕微的就會形成咳嗽。久咳導致氣逆上衝,是因身體虛弱,邪氣便會乘著氣往上竄。肺氣虛弱到了極點,邪氣就會停留在心臟附近,時好時壞。所以發作時,氣就會往上逆衝到心臟,讓人煩悶得快要斷氣,過一會兒才會平靜下來,平靜後又再次發作,這樣連綿不斷,持續很久。

3. 十四、咳逆上氣嘔吐候

五臟皆稟氣於肺,肺感微寒則咳嗽也。寒搏於氣,氣聚還肺,而邪有動息。邪動則氣奔逆上,氣上則五臟傷動,動於胃氣者,則胃氣逆而嘔吐也。此是肺咳連滯,氣動於胃而嘔吐者也。

又有季夏脾王之時,而脾氣虛不能王,有寒氣傷之而咳嗽,謂之脾咳。其狀,咳則右脅下痛,喑喑引膊背,甚則不可動,動則咳發。脾與胃合,脾咳不已,則胃受之。其狀,咳嗽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是也。

凡諸咳嗽,甚則嘔吐,各隨證候,知其腑臟也。

白話文:

五臟都從肺部吸取氣,肺部稍微感到寒冷就會咳嗽。寒邪侵襲氣,氣聚集在肺部,邪氣會有所動靜。邪氣動時,氣會奔騰向上逆行,氣上逆就會傷到五臟,如果傷到胃氣,就會導致胃氣上逆而嘔吐。這是因為肺部咳嗽連帶影響,氣動到胃部而引起的嘔吐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,在季夏脾土當旺的時候,脾氣虛弱不能主導,有寒氣侵襲而導致咳嗽,這稱為脾咳。它的症狀是,咳嗽時右側脅下會疼痛,隱隱牽引到肩膀和背部,嚴重時會無法動彈,一動就會引發咳嗽。脾和胃相合,脾咳如果持續不止,就會影響到胃。它的症狀是咳嗽會伴隨嘔吐,嘔吐嚴重時甚至會吐出蛔蟲。

所有咳嗽,嚴重時都會導致嘔吐,應該根據不同的症狀,了解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。

4. 十五、咳逆短氣候

肺虛為微寒所傷,則咳嗽。嗽則氣還於肺間,則肺脹;肺脹則氣逆。而肺本虛,氣為不足,復為邪所乘,壅痞不能宣暢,故咳逆短氣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說,肺氣虛弱的人,因為受到一點點寒氣侵襲,就會開始咳嗽。咳嗽的時候,氣會回到肺部,導致肺部脹悶;肺脹悶了,氣就會往上逆。因為肺原本就虛弱,氣本來就不夠,又被外邪入侵,導致氣壅塞不順暢,所以就會出現咳嗽、氣逆、呼吸短促的症狀。

5. 淋病諸候(凡八論)

6. 一、諸淋候

諸淋者,由腎虛膀胱熱故也。膀胱與腎為表裡,俱主水。水入小腸,下於胞,行於陰,為溲便也。腎氣通於陰,陰,津液下流之道也。若飲食不節,喜怒不時,虛實不調,則腑臟不和,致腎虛而膀胱熱也。膀胱,津液之府,熱則津液內溢而流於睪,水道不通,水不上不下,停積於胞,腎虛則小便數,膀胱熱則水下澀。數而且澀,則淋瀝不宣,故謂之為淋。

其狀,小便出少起數,小腹弦急,痛引於齊。

又有石淋、勞淋、血淋、氣淋、膏淋。諸淋形證,各隨名具說於後章,而以一方治之者,故謂之諸淋也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偃臥,令兩手布膝頭,邪踵置尻下,口納氣,振腹自極,鼻出氣七息。去淋、數小便。

又云:蹲踞,高一尺許,以兩手從外屈膝內入,至足趺上,急手握足五指,極力一通,令內曲入,利腰髖,治淋。

白話文:

各種淋病,都是因為腎虛和膀胱有熱所導致的。膀胱和腎臟互為表裡,都主管體內的水液。水液進入小腸,接著下到膀胱,再經由陰部排出,形成小便。腎氣通向陰部,陰部是津液往下流的通道。如果飲食不節制、情緒不穩定、身體虛實失調,就會導致臟腑不協調,使得腎臟虛弱,膀胱產生熱。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器官,有熱時,津液會往內部溢出,流到睪丸,導致水道不通暢,水液無法順利排出,停留在膀胱。腎虛會導致小便頻繁,膀胱有熱則會使小便排出困難。又頻繁又阻塞,就形成了小便淋漓不暢,這就是所謂的淋病。

淋病的症狀是,小便量少但次數頻繁,小腹緊繃,疼痛會牽引到肚臍。

淋病又分為石淋、勞淋、血淋、氣淋、膏淋。各種淋病的症狀和辨別,會在後面的章節詳細說明,而這裡先介紹一個可以用來治療各種淋病的通用方法,所以稱之為諸淋。至於其他的湯藥、外敷、針灸等治療方法,以及補養和疏導的方法,則會附在後面說明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提到:仰臥,雙手放在膝蓋上,腳跟向外側放到臀部下方,用口吸氣,用力振動腹部到極限,再用鼻子慢慢吐氣七次。這樣可以改善淋病,減少小便頻繁。

又說:蹲下,高度約一尺,將雙手從外側彎曲膝蓋,往內移動到腳背上,快速握住腳的五個腳趾,用力將腳趾向內彎曲,這樣可以舒緩腰部和髖部,治療淋病。

7. 二、石淋候

石淋者,淋而出石也。腎主水,水結則化為石,故腎客沙石。腎虛為熱所乘,熱則成淋。其病之狀,小便則莖里痛,尿不能卒出,痛引少腹,膀胱裡急,沙石從小便道出。甚者塞痛,令悶絕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偃臥,令兩手布膝頭,邪踵置尻下,口納氣,振腹自極,鼻出氣七息,去石淋、莖中痛。

白話文:

石淋,指的是小便時排出砂石的病症。腎臟主管水分,水分如果凝結就會變成砂石,所以砂石會滯留在腎臟中。當腎虛的時候,容易被熱邪侵襲,熱邪累積就會形成淋病。這種病的症狀是,小便時陰莖內部會疼痛,尿液無法順暢排出,疼痛會牽引到小腹,膀胱也會有急迫感,砂石會從小便管道排出。嚴重時會因阻塞而疼痛,甚至令人昏厥。對於這種病症,有內服湯藥、外用熱敷、針灸、砭石等不同的治療方法,都有其正規的處方,以及補養和疏導的原則,這些附在後面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提到:平躺,讓雙手掌放在膝蓋上,將腳跟斜放於臀下,用口吸氣,盡力振動腹部,再用鼻孔吐氣七次,這樣可以去除石淋和陰莖的疼痛。

8. 三、氣淋候

氣淋者,腎虛膀胱熱,氣脹所為也。膀胱與腎為表裡,膀胱熱,熱氣流入於胞,熱則生實,令胞納氣脹,則小腹滿,腎虛不能制其小便,故成淋。其狀:膀胱小腹皆滿,尿澀,常有餘瀝是也。亦曰氣癃。診其少陰脈數者,男子則氣淋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以兩足踵布膝,除癃。

又云:偃臥,以兩手布膝頭,取踵置尻下,以口納氣,腹脹自極,以鼻出氣七息,除氣癃,數小便,莖中痛,陰以下濕,小腹痛,膝不隨也。

白話文:

氣淋這種病症,是因為腎臟虛弱、膀胱有熱,導致氣機壅滯所引起的。膀胱和腎臟互為表裡,膀胱有熱,熱氣會流入膀胱,熱氣積聚就會產生實邪,使得膀胱內氣體脹滿,導致小腹脹滿。腎虛不能約束小便,就形成了氣淋。它的症狀是:膀胱和小腹都脹滿,小便不順暢且澀痛,常常有小便滴瀝不盡的情況。這種病症也叫做氣癃。診斷時如果發現少陰脈呈現數脈,男子就可能是氣淋。關於藥湯、溫熨、針灸等治療方法,另有專門的藥方,以補養和疏導為主。這裡將相關內容附在後面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說:用兩腳後跟著地,膝蓋跪立的姿勢,可以去除氣癃。

又說:仰躺,用兩手按住膝蓋,將腳跟放在臀下,用口吸氣,讓腹部脹到極限,再用鼻子吐氣七次,可以去除氣癃,頻尿,陰莖疼痛,陰部潮濕,小腹疼痛,以及膝蓋不聽使喚等症狀。

9. 四、膏淋候

膏淋者,淋而有肥,狀似膏,故謂之膏淋,亦曰肉淋。此腎虛不能制於肥液,故與小便俱出也。

白話文:

膏淋這種病,是指小便時會排出像油脂一樣的肥膩物質,看起來像膏狀,所以叫做膏淋,也叫做肉淋。這是因為腎臟虛弱,無法控制體內的肥膩液體,才會跟著小便一起排出來。

10. 五、勞淋候

勞淋者,謂勞傷腎氣,而生熱成淋也。腎氣通於陰。其狀:尿留莖內,數起不出,引小腹痛,小便不利,勞倦即發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勞淋」,是指因為過度勞累損傷腎氣,導致產生熱氣而形成的淋症。腎氣是與陰部相通的。這種病的症狀是:小便滯留在陰莖內,頻繁想上廁所卻又排不出來,會牽引著小腹疼痛,小便不順暢,只要過度勞累就會發病。

11. 六、熱淋候

熱淋者,三焦有熱,氣搏於腎,流入於胞而成淋也。其狀:小便赤澀。亦有宿病淋,今得熱而發者,其熱甚則變尿血。亦有小便後如似小豆羹汁狀者,蓄作有時也。

白話文:

熱淋這種病症,是因為三焦有熱,熱氣衝擊腎臟,流入膀胱而形成的淋症。症狀是小便赤紅且排尿困難。也有原本就有淋病宿疾,現在因為受到熱邪侵擾而發作的,如果熱邪太嚴重,就會變成尿血。也有些人小便後看起來像小豆羹汁的樣子,這種情況會反覆發作。

12. 七、血淋候

血淋者,是熱淋之甚者,則尿血,謂之血淋。心主血,血之行身,通遍經絡,循環腑臟。其熱甚者,血則散失其常經,溢滲入胞,而成血淋也。

白話文:

血淋這種情況,是熱淋更加嚴重的表現,會導致小便出血,就叫做血淋。心臟主管血液,血液在全身運行,暢通於經絡,循環於臟腑。當體內熱邪過於嚴重時,血液就會偏離正常的運行軌跡,滲漏進入膀胱,從而形成血淋。

13. 八、寒淋候

寒淋者,其病狀,先寒戰,然後尿是也。由腎氣虛弱,下焦受於冷氣,入胞與正氣交爭,寒氣勝則戰寒而成淋,正氣勝則戰寒解,故得小便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寒淋」,這種病症的表現是,先感到寒冷顫抖,然後才開始小便不順暢。這是因為腎氣虛弱,下腹部受到寒氣侵襲,寒氣進入膀胱與身體的正氣互相抗爭,當寒氣佔上風時就會發冷顫抖,導致小便淋瀝不暢;如果正氣佔上風,寒冷顫抖的症狀就會解除,小便也能順利排出。

14. 小便病諸候(凡八論)

15. 一、小便利多候

小便利多者,由膀胱虛寒,胞滑故也。腎為臟;膀胱,腎之腑也,其為表裡,俱主水。腎氣下通於陰,腑既虛寒,不能溫其臟,故小便白而多。其至夜尿偏甚者,則內陰氣生是也。

白話文:

小便次數頻繁,是因為膀胱虛弱寒冷,失去固攝能力所導致。腎臟是陰性的臟器,膀胱是腎臟相對應的腑,兩者互為表裡,都主管體內水液的代謝。腎氣往下通達陰部,當膀胱虛弱寒冷,就無法溫煦腎臟,所以小便會呈現清白而且量多。如果晚上夜尿特別嚴重,則是因為體內陰氣過盛所造成的。

16. 二、小便數候

小便數者,膀胱與腎俱虛,而有客熱乘之故也。腎與膀胱為表裡,俱主水,腎氣下通於陰。此二經既虛,致受於客熱。虛則不能制水,故令數小便熱則水行澀,澀則小便不快,故令數起也。

診其跗陽脈數,胃中熱,即消穀引食,大便必堅,小便即數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以兩踵布膝,除數尿。

又云:偃臥,令兩手布膝頭,斜踵置尻下,口納氣,振腹自極,鼻出氣七息。去小便數。

白話文:

小便次數頻繁,是因為膀胱和腎臟都虛弱,同時有外來的熱邪侵入的緣故。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,都主管體內水液代謝,腎氣向下通達陰部。這兩個臟腑如果虛弱,就容易受到外來熱邪的影響。虛弱時,無法控制水分的運行,所以會導致小便次數增多;有熱邪時,會讓水分運行不順暢,不順暢則小便不爽快,因此才會頻繁想上廁所。

如果診斷發現跗陽脈跳動快速,並且胃裡有熱,就會出現容易餓、吃得多,大便一定會乾硬,小便也會頻繁。針對這種情況,用湯藥、熱敷、針灸、砭石等方法都有對應的治療方案,並且有補養和疏導的方法,這些內容會附在後面。
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說:用兩腳後跟頂住膝蓋,可以去除小便頻繁的症狀。

書中又說:仰臥,將兩手放在膝蓋上,腳跟斜放在臀部下方,用口吸氣,盡力震動腹部,再用鼻子呼氣,重複七次,可以去除小便頻繁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