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四 (2)
卷之十四 (2)
1. 十二、咳逆上氣候
肺虛感微寒而成咳。咳而氣還聚於肺,肺則脹,是為咳逆也。邪氣與正氣相搏,正氣不得宣通,但逆上喉咽之間。邪伏則氣靜,邪動則氣奔上,煩悶欲絕,故謂之咳逆上氣也。
白話文:
當肺氣虛弱時,受到微寒的影響會引起咳嗽。咳嗽導致氣息滯留在肺部,讓肺部變得脹大,這就是所謂的「咳逆」。外邪與人體正氣相互對抗,導致正氣無法正常運行,只能逆行上升到喉嚨和咽喉之間。當外邪靜止時,氣息也會平靜;當外邪活躍時,氣息會急速上升,讓人感到煩悶和幾乎窒息,這就是「咳逆上氣」的病狀。
2. 十三、久咳逆上氣候
肺感於寒,微者則成咳嗽。久咳逆氣,虛則邪乘於氣,逆奔上也。肺氣虛極,邪則停心,時動時作,故發則氣奔逆乘心,煩悶欲絕,少時乃定,定後復發,連滯經久也。
白話文:
肺受到寒氣的影響後,
- **輕微的:**就會導致咳嗽。
- **咳嗽時間長了,逆氣出現:**當身體虛弱時,邪氣就會趁虛而入,逆行向上奔騰。
- **肺氣極度虛弱:**邪氣就會停滯在心臟,時而發作,時而平息。因此,發作時氣息逆行奔騰,衝擊到心臟,讓人感到煩悶難耐,幾乎要暈厥,過一會兒後才平息。平息後又會再次發作,反覆持續很長時間。
3. 十四、咳逆上氣嘔吐候
五臟皆稟氣於肺,肺感微寒則咳嗽也。寒搏於氣,氣聚還肺,而邪有動息。邪動則氣奔逆上,氣上則五臟傷動,動於胃氣者,則胃氣逆而嘔吐也。此是肺咳連滯,氣動於胃而嘔吐者也。
白話文:
五臟的氣都由肺部接收,如果肺部受到寒氣,就會引發咳嗽。寒氣會與氣搏鬥,氣聚集回歸肺部,而邪氣會此起彼落。當邪氣活躍時,氣就會逆流向上,氣上逆就會導致五臟受到影響。如果是影響到胃氣,就會使得胃氣逆流而導致嘔吐。這就是肺咳連續發作,氣流波及胃部而引起嘔吐的情況。
又有季夏脾王之時,而脾氣虛不能王,有寒氣傷之而咳嗽,謂之脾咳。其狀,咳則右脅下痛,喑喑引膊背,甚則不可動,動則咳發。脾與胃合,脾咳不已,則胃受之。其狀,咳嗽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是也。
凡諸咳嗽,甚則嘔吐,各隨證候,知其腑臟也。
白話文:
在夏末脾臟最旺盛的時期,如果脾氣虛弱無法主導,又遭受寒氣侵襲而導致咳嗽,稱為脾咳。其症狀如下:
咳嗽時,右側肋骨下方疼痛,疼痛隱隱延伸至肩膀後背,嚴重時無法活動,一動就咳嗽。脾臟與胃臟相連,脾咳不愈,則會影響胃臟。其症狀為:咳嗽並伴有嘔吐,嘔吐嚴重時,會吐出蛔蟲。
4. 十五、咳逆短氣候
肺虛為微寒所傷,則咳嗽。嗽則氣還於肺間,則肺脹;肺脹則氣逆。而肺本虛,氣為不足,復為邪所乘,壅痞不能宣暢,故咳逆短氣也。
白話文:
肺部虛弱被微寒所傷,就會引起咳嗽。咳嗽時,氣息會回到肺部,導致肺部膨脹;肺部膨脹則會氣息上逆。但是肺部原本虛弱,氣息不足,又受到邪氣侵襲,造成阻塞不通暢,因此會出現咳嗽、氣息上逆和氣喘短促的症狀。
5. 一、諸淋候
諸淋者,由腎虛膀胱熱故也。膀胱與腎為表裡,俱主水。水入小腸,下於胞,行於陰,為溲便也。腎氣通於陰,陰,津液下流之道也。若飲食不節,喜怒不時,虛實不調,則腑臟不和,致腎虛而膀胱熱也。膀胱,津液之府,熱則津液內溢而流於睪,水道不通,水不上不下,停積於胞,腎虛則小便數,膀胱熱則水下澀。數而且澀,則淋瀝不宣,故謂之為淋。
其狀,小便出少起數,小腹弦急,痛引於齊。
白話文:
各種尿頻的疾病,都是因為腎氣虛弱而膀胱發熱所引起的。膀胱和腎臟是表裡相連的,都掌管著水分。水液進入小腸後,會流向下焦,通往尿道,形成小便。腎氣流經下焦,下焦是津液向下流動的通道。如果飲食不節制,情緒波動過度,身體虛實失調,就會導致臟腑不協調,進而導致腎氣虛弱、膀胱發熱。膀胱是津液貯藏的地方,發熱時津液就會外溢,流入陰部形成尿道阻塞,導致水分無法正常排出,停積在下焦中。腎虛會導致小便頻繁,膀胱發熱會導致排尿困難。頻尿又困難,導致尿液無法順暢排出,所以稱之為淋。
又有石淋、勞淋、血淋、氣淋、膏淋。諸淋形證,各隨名具說於後章,而以一方治之者,故謂之諸淋也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偃臥,令兩手布膝頭,邪踵置尻下,口納氣,振腹自極,鼻出氣七息。去淋、數小便。
白話文:
另外還有石淋、勞淋、血淋、氣淋、膏淋。各種淋病的症狀,各依名稱另行於後面的篇章說明,而用一方來治療的,所以稱為諸淋。至於藥方、外敷、針灸、藥石,另有專門的正方,用於補養和疏通的,現在附在後面。
又云:蹲踞,高一尺許,以兩手從外屈膝內入,至足趺上,急手握足五指,極力一通,令內曲入,利腰髖,治淋。
白話文:
文中提到,可以採用蹲踞的姿勢,蹲到大約一尺高的位置。然後,兩手從外側彎曲膝蓋內側,一直到腳背上。這時,用兩手緊握住腳的五個腳趾,用力一拉,讓腳掌內彎。這樣可以使腰部和髖部得到舒展,對於治療淋病有幫助。
6. 二、石淋候
石淋者,淋而出石也。腎主水,水結則化為石,故腎客沙石。腎虛為熱所乘,熱則成淋。其病之狀,小便則莖里痛,尿不能卒出,痛引少腹,膀胱裡急,沙石從小便道出。甚者塞痛,令悶絕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白話文:
石淋
石淋,就是小便中排出石塊。腎臟管理水,水凝結後會變成石頭,因此腎臟會藏有沙石。腎虛會被熱氣侵襲,熱氣就會形成淋病。這種病的症狀是:小便時尿道疼痛,尿液無法順利排出,疼痛會蔓延到下腹部,膀胱有急迫感,沙石會從尿道排出。嚴重時會阻塞尿道,引起疼痛和昏厥。
治療
對於石淋,有專門的湯藥、熨貼和針灸方法。另外,藥物方面還可以補充腎氣,疏通經絡。以下附上相關方劑供參考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偃臥,令兩手布膝頭,邪踵置尻下,口納氣,振腹自極,鼻出氣七息,去石淋、莖中痛。
白話文:
《養生法·導引法》中記載:平躺,讓雙手搭在膝蓋上,腳跟放在臀部下面,閉口吸氣,收縮腹部達到極限,從鼻中呼氣七次,可以治療腎結石和尿道疼痛。
7. 三、氣淋候
氣淋者,腎虛膀胱熱,氣脹所為也。膀胱與腎為表裡,膀胱熱,熱氣流入於胞,熱則生實,令胞納氣脹,則小腹滿,腎虛不能制其小便,故成淋。其狀:膀胱小腹皆滿,尿澀,常有餘瀝是也。亦曰氣癃。診其少陰脈數者,男子則氣淋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以兩足踵布膝,除癃。
白話文:
氣淋是由於腎臟虛弱、膀胱發熱、氣體脹滿而引起的。膀胱和腎臟是表裡關係,膀胱發熱,熱氣就會流入膀胱,熱則產生實熱,導致膀胱脹氣,導致小腹脹滿。腎臟虛弱,不能控制小便,因此形成氣淋。症狀表現為:膀胱和小腹都脹滿,小便困難,經常有餘尿。也稱為氣癃。診斷時,如果發現少陰脈脈數增快,男性患者則為氣淋。治療氣淋的湯劑、熨貼和針灸方法另有正規方劑,用於補養腎臟和疏通膀胱,現附於後。
又云:偃臥,以兩手布膝頭,取踵置尻下,以口納氣,腹脹自極,以鼻出氣七息,除氣癃,數小便,莖中痛,陰以下濕,小腹痛,膝不隨也。
白話文:
另外,有一種養生方法提到:仰臥,將兩手放在膝頭上,把腳後跟放在臀部下方,用口吸氣使腹部脹滿,然後用鼻子呼氣七次。這種方法可以治療氣癃(尿閉)、尿頻、陰莖疼痛、陰部潮濕、小腹疼痛和膝關節不靈活等問題。
8. 四、膏淋候
膏淋者,淋而有肥,狀似膏,故謂之膏淋,亦曰肉淋。此腎虛不能制於肥液,故與小便俱出也。
白話文:
膏淋指的是尿液中混雜著脂肪,看起來像膏狀物,所以叫做膏淋,也稱為肉淋。這是因為腎臟虛弱,無法控制脂肪液體,所以才會和尿液一起排出來。
9. 五、勞淋候
勞淋者,謂勞傷腎氣,而生熱成淋也。腎氣通於陰。其狀:尿留莖內,數起不出,引小腹痛,小便不利,勞倦即發也。
白話文:
勞淋,是指由於過度勞累損傷了腎氣,導致腎氣化熱,形成淋病。腎氣與人體陰部相通。症狀表現為:尿液滯留在尿道裡,多次用力排尿都排不出來,引發小腹疼痛,小便不通暢,勞累後會加重。
10. 六、熱淋候
熱淋者,三焦有熱,氣搏於腎,流入於胞而成淋也。其狀:小便赤澀。亦有宿病淋,今得熱而發者,其熱甚則變尿血。亦有小便後如似小豆羹汁狀者,蓄作有時也。
白話文:
熱淋:三焦有熱,氣攻入腎,流入膀胱,形成小便困難的症狀。表現為:小便赤熱難解。有些是舊病復發,遇熱而發作;如果熱勢較盛,會變成尿血。還有小便後,尿液像小豆沙一樣,間斷性地蓄積在膀胱中。
11. 七、血淋候
血淋者,是熱淋之甚者,則尿血,謂之血淋。心主血,血之行身,通遍經絡,循環腑臟。其熱甚者,血則散失其常經,溢滲入胞,而成血淋也。
白話文:
血淋,是熱淋的嚴重狀況,會出現尿血的現象,稱為血淋。心臟統管血液,血液在體內運行,遍佈經絡,在臟腑間循環。如果體內熱盛,血液就會離開正常的經脈,流溢到膀胱,形成血淋。
12. 八、寒淋候
寒淋者,其病狀,先寒戰,然後尿是也。由腎氣虛弱,下焦受於冷氣,入胞與正氣交爭,寒氣勝則戰寒而成淋,正氣勝則戰寒解,故得小便也。
白話文:
尿頻伴有寒戰,這種疾病的情況是,先寒戰,然後想小便。是由於腎氣虛弱,下焦受到寒氣侵襲,侵入膀胱與正氣交戰。如果寒氣勝過正氣,就會發生寒戰和尿頻。如果正氣勝過寒氣,就會解除寒戰,所以能順利小便。
13. 一、小便利多候
小便利多者,由膀胱虛寒,胞滑故也。腎為臟;膀胱,腎之腑也,其為表裡,俱主水。腎氣下通於陰,腑既虛寒,不能溫其臟,故小便白而多。其至夜尿偏甚者,則內陰氣生是也。
白話文:
頻繁小便的原因,主要是膀胱虛寒,導致膀胱滑利。腎臟為臟腑,膀胱為腎臟的腑。腎和膀胱表裡相應,都主宰著水液的代謝。腎氣向下通達陰器,如果膀胱虛寒,就不能溫暖腎臟,所以小便會清白而多。如果晚上小便特別多,則是體內陰氣過盛所致。
14. 二、小便數候
小便數者,膀胱與腎俱虛,而有客熱乘之故也。腎與膀胱為表裡,俱主水,腎氣下通於陰。此二經既虛,致受於客熱。虛則不能制水,故令數小便熱則水行澀,澀則小便不快,故令數起也。
白話文:
小便頻繁是因為膀胱和腎臟都虛弱,加上外來的熱氣乘虛而入。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,都主掌水液,腎氣向下通達小便系統。這兩個經絡虛弱,就會受到外來的熱氣影響。虛弱時不能控制水液,所以導致小便頻繁。熱氣則會讓水液運行不順,不順暢就會小便不爽快,所以導致小便頻繁。
診其跗陽脈數,胃中熱,即消穀引食,大便必堅,小便即數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以兩踵布膝,除數尿。
又云:偃臥,令兩手布膝頭,斜踵置尻下,口納氣,振腹自極,鼻出氣七息。去小便數。
白話文:
检查病人足阳脉跳动很快,说明胃里热气,所以吃东西后容易消化,大便必定干燥,小便却很频繁。针对这种情况,有专门的汤药、熨贴、针灸和药物治疗方法,可以补充身体、疏通经络,这些方法都附在后面。
《养生方·导引法》中提到,可以双脚跟抵住膝盖,来减少小便次数。
另外还提到,可以仰躺,双手指尖抵住膝盖,脚跟斜斜地放在臀部下方,闭口吸气,用力抖动腹部直到极限,然后鼻孔呼气七次,就能减少小便次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