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十三 (1)
卷之十三 (1)
1. 一、上氣候
夫百病皆生於氣,故怒則氣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寒則氣收聚,熱則腠理開而氣泄,憂則氣亂,勞則氣耗,思則氣結,九氣不同。
白話文:
所有疾病都產生於氣。生氣時,氣會上升;高興時,氣會平緩;悲傷時,氣會消散;恐懼時,氣會下降;寒氣來襲時,氣會收縮;熱氣來襲時,毛孔會打開,氣會外泄;憂愁時,氣會混亂;勞累時,氣會耗散;思考時,氣會阻塞。人體具有九種不同的氣,各司其職。
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,及食而氣逆上也。喜則氣和,榮衛行通利,故氣緩焉。悲則心系急,肺布葉舉,使上焦不通,榮衛不散,熱氣在內,故氣消也。恐則精卻,精卻則上焦閉,閉則氣還,還則下焦脹,故氣不行。寒則經絡凝澀,故氣收聚也。熱則腠理開,榮衛通,故汗大泄也。
白話文:
怒:當人生氣時,氣流會逆行,嚴重時會嘔吐出血,甚至吃東西時也會氣逆上湧。
喜 :當人情緒喜悅時,氣流和順,榮衛之氣運行暢通,所以氣息悠長舒緩。
悲 :當人憂傷時,心氣急促,肺葉張開,導致上焦氣不通暢,榮衛之氣無法流散,體內熱氣聚集,所以氣息衰弱。
恐 :當人恐懼時,精神會消散,上焦氣機閉塞,氣流反流,導致下焦腹脹,所以氣息無法運行。
寒 :當人受寒時,經絡會凝滯不暢,所以氣機收斂。
熱 :當人發熱時,腠理開張,榮衛之氣暢通,所以會大量出汗。
憂則心無所寄,神無所歸,慮無所定,故氣亂矣。勞則喘且汗,外內皆越,故氣耗矣。思則身心有所止,氣留不行,故氣結矣。
白話文:
當一個人煩惱時,心思無法安定,精神沒有歸依,想法沒有定奪,因此氣就會混亂。過度勞累時會喘氣流汗,體內外都透支,因此氣就會消耗。過度思考時,身心會停滯,氣無法流通,因此氣就會堵塞。
診寸口脈伏,胸中逆氣,是諸氣上衝朐中。故上氣、面胕腫、膊息,其脈浮大,不治。上氣,脈躁而喘者,屬肺;肺脹欲作風水,發汗愈。脈洪則為氣。其脈虛寧伏匿者生,牢強者死。喘息低仰,其脈滑,手足溫者,生也;澀而四末寒者,死也。上氣脈數者死,謂其形損故也。其湯燙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《養生方》云:飲水勿急咽,久成氣病。
白話文:
診斷寸口脈搏沉伏,表示胸中氣逆,這是所有氣向上衝擊胸中所致。因此會出現氣往上沖、臉部浮腫、肩部氣息微弱等症狀,脈搏也會浮大,這種情況難以治療。
氣往上沖,脈搏急促而喘息,屬於肺部問題;肺部膨脹,即將形成風水病,發汗治療會痊癒。脈搏洪大有力則是氣的緣故。
脈搏虛弱、沉伏安靜的人能存活,脈搏堅硬有力的人會死亡。喘息時呼吸困難,脈搏滑潤,手腳溫暖的人能存活;脈搏澀滯,四肢冰冷的人會死亡。
氣往上沖,脈搏頻率高的人會死亡,因為這表示身體受損。
關於針灸和藥物治療的方法,另有專門的方劑。補養和疏導的治療方法,現附於後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兩手向後,合手拓腰向上,急勢,振搖臂肘,來去七。始得手不移,直向上向下,盡勢,來去二七,去脊、心、肺氣,壅悶消散。
白話文: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記載:雙手向後,合掌向上提拉腰部,用力迅速,同時擺動手臂肘部,重複此動作7次。然後,雙手保持不動,向上向下垂直拉伸,盡量伸展,重複此動作27次,可以疏通脊椎、心臟和肺部的氣血,消除胸悶氣壅。
又云:凡學將息人,先須正坐,並膝頭、足;初坐,先足指相對,足跟外扒。坐上,少欲安穩,須兩足跟向內相對。坐上,足指外扒,覺悶痛,漸漸舉身似款便,坐上。待共兩坐相似,不痛,始雙豎腳跟向上,坐上,足指並反向外。每坐常學。去膀胱內冷、膝風冷,足疼、上氣、腰痛,儘自消適也。
白話文:
又說:凡是學習氣功養生的人,首先要端正坐姿,兩膝並攏,腳掌相對;剛坐下時,先讓腳尖相對,腳後跟向外打開。坐下時,要安穩不動,雙腳後跟要相對。坐下後,腳尖向外打開,感覺到痠痛,逐漸讓全身像傾斜一樣坐好。等到兩次坐的姿勢都差不多,不感到疼痛時,才雙腳後跟垂直向上,坐下,腳尖並攏向外。要經常這樣練習坐。這樣可以去除膀胱內的寒氣、膝蓋的寒氣冷風、腳痛、氣短、腰痛,自會消除。
又云:兩足兩指相向,五息止。引心肺,去咳逆,上氣。極用力,令兩足相向,意止引肺中氣出,病人行肺內外,展轉屈伸,隨適,無有違逆。
白話文:
另有一說是:兩腳的兩個腳趾相對,持續五個呼吸。這招可導引心肺之氣,消除咳嗽、氣逆和胸悶。用力到極點,讓兩腳相向,用意念控制吸出肺裡面的氣,讓病人的肺部裡裡外外都運動到,可以自由屈伸,順其自然,不違背規律。
2. 二、卒上氣候
肺主於氣。若肺氣虛實不調,或暴為風邪所乘,則腑臟不利,經絡痞澀,氣不宣和,則卒上氣也。又因有所怒,則氣卒逆上,甚則變嘔血,氣血俱傷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兩手交叉頤下,自極,致補氣;治暴氣咳。
白話文:
肺臟主管呼吸功能。如果肺氣虛弱或亢盛不調,或者突然受到外邪風氣侵襲,就會導致內臟功能失調,經絡不通暢,氣血運行不暢,就會突然出現呼吸困難。此外,如果生氣,氣息就會突然逆上,嚴重時會變成嘔血,氣血兩傷。對於這種情況,需要使用不同的藥方和針灸治療,用於補養和調氣。這些方法將在後面介紹。
以兩手交頤下,各把兩頤脈,以頤句交中,急牽來著喉骨,自極三通,致補氣充足,治暴氣上氣,寫喉等病,令氣調長,音聲弘亮。
白話文:
雙手合抱下巴,分別握住左右兩側的脈搏,透過下巴的弧線交接處,用力向上牽引到喉骨,持續進行直到三脈相通,有助於補充氣血,治療急促的氣喘、氣上湧,以及喉嚨疼痛等疾病,讓氣息通暢綿長,聲音洪亮。
3. 三、上氣鳴息候
肺主於氣,邪乘於肺則肺脹,脹則肺管不利,不利則氣道澀,故氣上喘逆,鳴息不通。
診其肺脈滑甚,為息奔上氣。脈出魚際者,主喘息。其脈滑者生,快者死也。
白話文:
肺臟主宰著人體的呼吸功能。如果外邪入侵肺臟,就會導致肺部脹滿,肺部的氣管就會不通暢,呼吸道就會變得粗糙,因此患者會出現喘息、呼吸困難、呼吸聲音發出異常等症狀。
觀察患者的肺部脈象,如果脈搏滑利而過於明顯,則表明患者是因氣逆上衝而導致喘息。脈搏浮現於魚際穴(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掌面)的,則主症為喘息。脈搏滑利而有力者,預後較好;脈搏浮滑而迅速者,預後較差。
4. 四、上氣喉中如水雞鳴候
肺病令人上氣,兼胸膈痰滿,氣行壅滯,喘息不調,致咽喉有聲如水雞之鳴也。
白話文:
肺部疾病會讓人呼吸急促,同時胸部和橫膈膜積滿痰液,氣血流通受阻,呼吸不順暢,導致咽喉發出像水雞叫一樣的聲音。
5. 五、奔氣候
夫氣血循行經絡,周而復始,皆有常度。肺為五臟上蓋,主通行於腑臟之氣。若肺受邪,則氣道不利;氣道不利,則諸臟氣壅;則失度,故氣奔急也。
白話文:
身體的氣血在經絡中循環運行,不斷循環,都有固定的規律。肺是五臟的上蓋,主管通行於各個臟腑的氣。如果肺部受到邪氣侵襲,就會導致氣道不順暢;氣道不順暢,就會導致各臟腑的氣鬱結;氣一旦失調,就會出現氣急的症狀。
6. 六、賁豚氣候
夫賁豚氣者,腎之積氣。起於驚恐、憂思所生。若驚恐,則傷神,心藏神也。憂思則傷志,腎藏志也。神志傷動,氣積於腎,而氣下上游走,如豚之奔,故曰賁豚。其氣乘心,若心中踴踴如事所驚,如人所恐,五臟不定,食飲輒嘔,氣滿胸中,狂癡不定,妄言妄見,此驚恐賁豚之狀。
白話文:
賁豚氣是腎臟積蓄的氣體。起因於受到驚嚇、憂慮所產生。受到驚嚇,就會損傷神氣,而心臟是藏神的地方。憂慮就會損傷意志,而腎臟是藏志的地方。神志受到刺激,氣滯於腎臟,而氣上下游走,就像豬在奔跑,所以稱之為賁豚。它的氣會上逆到心臟,如果心中感到慌亂,就像被事情嚇到,好像被他人恐嚇一般,五臟不定,飲食即會嘔吐,氣體充斥胸中,神智錯亂不定,胡言亂語、產生幻覺,這些都是驚嚇賁豚的症狀。
若氣滿支心,心下悶亂,不欲聞人聲,休作有時,乍瘥乍極,吸吸短氣,手足厥逆,內煩結痛,溫溫欲嘔,此憂思賁豚之狀。
診其脈來觸祝觸祝者,病賁豚也。腎脈微急,沉厥,賁豚,其足不收,不得前後。
白話文:
如果氣息充滿心胸,感到心口悶塞煩亂,不想聽見別人說話,有時稍微減輕,有時又突然加重,呼吸短促,手腳冰冷,體內煩躁苦悶,溫溫的想嘔吐,這些都是憂慮思慮過度所引起的症狀。
7. 七、上氣嘔吐候
肺主於氣,肺為邪所乘,則上氣。此為膈內有熱,胃間有寒,寒從胃上乘於肺,與膈內熱相搏,故乍寒乍熱而上氣。上氣動於胃,胃氣逆,故嘔吐也。
白話文:
肺臟管理氣息,當肺部受到邪氣侵襲時,就會出現上氣的症狀。這是因為膈膜內有熱,胃部有寒,寒氣從胃部上升到肺部,與膈膜內的熱氣相衝擊,所以會出現忽冷忽熱、上氣的現象。上氣會影響到胃部,導致胃氣逆轉,因此會出現嘔吐的症狀。
8. 八、上氣腫候
肺主於氣,候身之皮毛。而氣之行,循環臟腑,流通經絡,若外為邪所乘,則膚腠閉密,使氣內壅,與津液相併,不得泄越,故上氣而身腫也。
白話文:
肺臟主管人體氣的分佈,負責維護人體皮膚和汗毛的健康。氣在體內不斷運轉,循環於臟腑和經絡之中。如果人體受到外邪侵襲,皮膚毛孔就會閉塞,導致體內氣血運行不暢,與津液相結合後鬱滯不通,無法排出體外,因此氣血會上衝而導致身體浮腫。
9. 九、結氣候
結氣病者,憂思所生也。心有所存,神有所止,氣留而不行,故結於內。其湯熨針石,別有正方,補養宣導,今附於後。
《養生方》云:哭泣悲來,新哭訖,不用即食,久成氣病。
白話文:
患有鬱結氣疾的人,通常是因為憂愁思慮太多所引起的。當心中有所牽掛,神志就無法集中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滯留在體內,形成鬱結。關於鬱結病的治療方法,包括湯藥、針灸、服藥,都有專門的處方,而後續的調理與調養,則補充在後文。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云:坐,伸腰,舉左手,仰其掌,卻右臂,覆右手,以鼻納氣,自極七息。息間,稍頓右手。除兩臂背痛、結氣。
又云:端坐,伸腰,舉左手,仰掌,以右手承右脅,以鼻納氣,自極七息。除結氣。
白話文:
《養生方·導引法》中說:端坐後,伸直腰部,舉起左手,掌心向上,彎曲右手臂,用右手覆蓋在左手,通過鼻子緩慢吸氣,持續約 7 次呼吸。每次呼吸間,稍微停頓右手。這個動作可以消除兩臂背痛和氣血凝結。
又云:兩手拓肘頭,拄席,努肚上極勢,待大悶始下,來去上下五七。去脊背體內疼、骨節急強、肚腸宿氣。行忌太飽,不得用肚編也。
白話文:
又說:雙手打開肘部,撐在席子上,奮力將腹部向上抬起,達到極致後再放鬆,反覆上下五到七次。可以去除背部、體內的疼痛、骨節僵硬和腸胃中的宿氣。注意在練習時不要吃太飽,也不能用腹部用力。
10. 十、冷氣候
夫臟氣虛,則內生寒也。氣常行腑臟,腑臟受寒冷,即氣為寒冷所並,故為冷氣。其狀或腹脹,或腹痛,甚則氣逆上而面青、手足冷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內臟氣血虛弱,就會產生內寒。氣血本來會在臟腑間運行,當臟腑受到寒氣侵襲後,氣就會被寒氣阻滯,而形成寒氣。其症狀包括:腹部脹痛、腹痛加劇、甚至出現氣逆上衝、臉色蒼白、手腳冰冷等現象。
11. 十一、七氣候
七氣者,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、憂氣、喜氣、愁氣。凡七氣積聚,牢大如杯若柈,在心下、腹中,疾痛欲死,飲食不能,時來時去,每發欲死,如有禍狀,此皆七氣所生。
白話文:
七種氣:寒氣、熱氣、憤怒之氣、怨恨之氣、憂鬱之氣、喜悅之氣、悲傷之氣。這七種氣聚集在一起,會形成大如杯子或盤子的硬塊,在心下、腹中,導致劇烈的疼痛,危及生命,飲食難進。這種疾病時而發作,時而緩解,每次發作都讓人感覺像是瀕臨死亡,彷彿身處劫難之中。這些症狀都是七種氣鬱積所造成的。
寒氣則嘔吐、噁心;熱氣則說物不章,言而遑;怒氣則上氣不可忍,熱痛上搶心,短氣欲死,不得氣息也;恚氣則積聚在心下,心滿不得飲食;憂氣則不可極作,暮臥不安席;喜氣即不可疾行,不能久立;愁氣則喜忘,不識人語,置物四方,還取不得去處,若聞急,即手足筋攣不舉。
白話文:
感受寒氣會導致嘔吐和噁心。 感受熱氣會導致說話含糊不清,氣喘吁吁。 感受怒氣會導致上氣難忍,熱痛直衝心頭,呼吸急促瀕死,氣息不暢。 感受恚氣會導致心下積聚,心滿腹脹,無法進食。 感受憂氣會導致心神不定,無法專注做事,夜晚臥牀不安。 感受喜氣會導致步伐過快,無法長時間站立。 感受愁氣會導致記憶力減退,不認得他人言語,放置物品後忘記位置,遇到緊急情況會手足抽筋,無法抬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