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3)

1. 六十七、傷寒病後瘧候

病後邪氣未散,陰陽尚虛,因為勞事,致二氣交爭,陰勝則發寒,陽勝則發熱,故寒熱往來,有時休作,而成瘧也。

白話文:

生病之後,體內的邪氣還沒完全散去,身體的陰陽之氣也還很虛弱,這時因為過於勞累,導致陰氣和陽氣互相爭鬥。陰氣如果佔上風就會發冷,陽氣如果佔上風就會發熱,所以才會出現忽冷忽熱,有時候會暫停發作,這樣就形成了瘧疾。

2. 六十八、傷寒病後渴利候

此謂大渴飲水,而小便多也。其人先患勞損,大病之後,腎氣虛則熱,熱乘之則腎燥,腎燥則渴,渴則引水,腎虛則不能制水,故飲水數升,小便亦數升,名曰渴利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說,病人極度口渴,喝很多水,小便也很多的情況。這種人先前可能身體就比較虛弱,大病一場後,腎氣更加虛弱而產生熱象,熱邪又會加重腎的乾燥,腎乾燥就會口渴,口渴就會想喝水。但因為腎虛,無法控制水分,所以喝了好幾升的水,小便也會排出好幾升,這種情況就叫做「渴利」。

3. 六十九、傷寒肺痿候

大發汗後,因復下之,則亡津液,而小便反利者,此為上虛不能制於下也。虛邪中於肺,肺痿之病也。欲咳而不能,唾濁涎沫,此為肺痿之病也。

白話文:

大量發汗之後,又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就會導致體內津液虧損,反而小便變多,這是因為上焦虛弱,無法控制下焦的緣故。虛邪之氣侵入肺部,就形成了肺痿的病症。病人想咳嗽卻咳不出來,吐出來的是混濁的口水痰液,這就是肺痿的病症。

4. 七十、傷寒失聲候

邪客於肺,肺主聲而通於氣。今外邪與真氣相搏,真氣虛而邪氣勝,故聲為之不通也。

白話文:

外來的病邪侵犯到肺部,因為肺主管聲音,且聲音的產生需要氣的流通。現在外來的病邪與體內的真氣互相搏鬥,導致真氣虛弱而邪氣強盛,所以聲音就無法順利發出。

5. 七十一、傷寒夢泄精候

邪熱乘於腎,則陰氣虛,陰氣虛則夢交通。腎藏精,今腎虛不能制於精,故因夢而泄。

白話文:

邪熱侵犯到腎臟,就會導致腎的陰氣虛弱,陰氣虛弱就會在睡夢中出現性交的夢境。腎臟負責儲藏精液,現在腎虛無法控制精液,所以會因為做夢而遺精。

6. 七十二、傷寒勞復候

傷寒病新瘥,津液未復,血氣尚虛,若勞動早,更復成病,故勞復也。若言語思慮則勞神,梳頭澡洗則勞力,勞則生熱,熱氣乘虛還入經絡,故復病也。其脈沉緊者,宜下之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剛痊癒的時候,身體的津液還沒恢復,氣血也還虛弱,如果太早勞動,就會再次生病,所以叫做勞復。像是說話、思考是勞神,梳頭、洗澡是勞力。勞動會產生熱,熱氣趁著身體虛弱又跑回經絡裡,所以才會再次生病。如果脈象是沉而緊的,就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

7. 七十三、傷寒病後食復候

傷寒病新瘥,及大病之後,脾胃尚虛,穀氣未復,若食豬肉、腸、血、肥魚及油膩物,必大下利,醫所不能治也,必至於死。若食餅餌、𦻎黍、飴餔、𧴩鱠、棗、慄諸果脯物,及牢強難消之物,胃氣虛弱,不能消化,必更結熱。適以藥下之,則胃氣虛冷,大利難禁。不下之必死,下之亦危,皆難救也。

大病之後,多坐此死,不可不慎護也。夫病之新瘥後,但得食糜粥,寧少食乃飢,慎勿飽,不得他有所食,雖思之勿與,引日轉久,可漸食羊肉糜若羹,慎不可食豬狗等肉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剛痊癒,以及大病過後,脾胃通常還很虛弱,消化功能還沒恢復。如果這時候吃豬肉、豬腸、豬血、肥魚和油膩的食物,一定會嚴重腹瀉,連醫生都沒辦法治療,最後會導致死亡。如果吃餅、糯米、麥芽糖、魚肉醬、棗子、栗子等果乾類食物,以及堅硬難消化的東西,虛弱的胃氣會無法消化,反而會造成身體積熱。如果用藥物來瀉熱,反而會使胃氣虛冷,造成嚴重腹瀉難以止住。不用藥的話必定會死亡,用藥也可能會有危險,都很難救治。

很多人大病之後,就是這樣死去的,不得不謹慎小心保護身體。大病初癒後,只能吃稀粥,寧可少吃一點感到飢餓,也不要吃飽,不可以吃其他的食物。即使想吃,也不能給他吃,慢慢地過一段時間後,可以逐漸吃羊肉粥或肉羹,但絕對不可以吃豬肉、狗肉等肉類。

8. 七十四、傷寒病後令不復候

傷寒病後,多因勞動不節,飲食過度,更發於病,名之為復。復者,謂復病如初也。此由經絡尚虛,血氣未實,更致於病耳。令預服藥及為方法以防之,故云令不復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癒後,大多是因為勞動沒有節制,飲食過量,導致疾病再次發生,這就叫做「復發」。所謂「復發」,就是指疾病又像剛開始生病時一樣。這是因為身體的經絡還很虛弱,氣血還沒有恢復,才會再次生病。所以應該事先服用藥物以及採取一些方法來預防,因此才說「令不復」,意思是使其不再復發。

9. 七十五、傷寒陰陽易候

陰陽易病者,是男子婦人傷寒病新瘥未平復,而與之交接得病者,名為陰陽易也。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復,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,名陽易。其婦人得病新瘥未平復,而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,名陰易。若二男二女,並不相易。所以呼為易者,陰陽相感,動其毒,度著於人,如換易也。

其得病之狀,身體重,小腹裡急,或引陰中拘攣,熱上衝胸,頭重不能舉,眼內生䁾,四肢拘急,小腹㽲痛,手足拳,皆即死。其亦有不即死者,病苦小腹裡急,熱上衝胸,頭重不欲舉,百節解離經脈緩弱,氣血虛,骨髓空竭,便恍恍吸吸,氣力轉少,著床不能搖動,起居仰人,或引歲月方死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陰陽易病,是指男女在罹患傷寒後剛痊癒、身體還沒完全恢復的狀況下,發生性行為而導致的疾病,就叫做陰陽易。其中,男性剛從傷寒康復、身體還沒恢復,和女性發生性行為而染病的,稱為陽易;女性剛從傷寒康復、身體還沒恢復,和男性發生性行為而染病的,稱為陰易。如果是兩個男性或兩個女性之間發生性行為,則不會互相傳染這種病。之所以稱之為「易」,是因為陰陽互相感應,會引動體內的毒素,將毒性傳染給對方,就像是交換傳染一樣。

這種病的症狀是,會感到身體沉重,小腹內部緊迫,甚至會牽引到陰部發生攣縮,熱氣向上衝到胸口,頭部沉重抬不起來,眼睛內長出翳膜,四肢感到拘束緊繃,小腹絞痛,手腳蜷曲,這些症狀出現通常很快就會死亡。也有不會立刻死亡的狀況,患者會感到小腹內部緊迫,熱氣向上衝到胸口,頭部沉重不想抬起,全身關節鬆散,經脈虛弱,氣血虛弱,骨髓枯竭,精神恍惚,呼吸微弱,氣力越來越少,躺在床上無法動彈,需要他人照顧才能起身活動,有些甚至會拖上好幾年才死亡。

10. 七十六、傷寒交接勞復候

夫傷寒病新瘥,未滿百日,氣力未平復而以房室者,略無不死也。有得此病,愈後六十日,其人已能行射獵,因而房室,即吐涎而死。病雖云瘥,若未平復,不可交接,必小腹急痛,手足拘拳,二時之間亡。《範汪方》云:故督郵顧子獻,得病已瘥未健,詣華敷視脈,敷曰:雖瘥尚虛,未平復,陽氣不足,勿為勞事也,余勞尚可,女勞即死。臨死當吐舌數寸。

獻婦聞其瘥,從百餘里來省之,住數宿止,交接之間,三日死。婦人傷寒,雖瘥未滿百日,氣血骨髓未牢實,而合陰陽快者,當時乃未即覺惡,經日則令百節解離,經絡緩弱,氣血虛,骨髓空竭,便恍恍吸吸,氣力不足,著床不能動搖,起居仰人,食如故,是其證也。丈夫亦然。

其新瘥,虛熱未除而快意交接者,皆即死。若瘥後與童男交接者,多不發覆,復者,亦不必死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剛痊癒,還沒滿一百天,身體的氣力還沒恢復,如果進行性行為,幾乎沒有不死的情況。有人得了這種病,痊癒後六十天,這個人已經能夠打獵,因此進行性行為,立刻吐口水而死。病雖然說痊癒了,如果身體還沒恢復,不可以進行性行為,一定會小腹急痛,手腳蜷曲,很快就會死亡。《範汪方》說:以前督郵顧子獻,得了病剛好但身體還沒強壯,去請華敷看脈,華敷說:雖然病好了但身體還很虛弱,還沒恢復,陽氣不足,不要做勞累的事情,其他的勞累還可以,性行為就會死。臨死時會吐出舌頭幾寸長。

顧子獻的妻子聽到他病好了,從一百多里外來看他,住了幾天,在性行為後,三天就死了。婦女得了傷寒,雖然痊癒但還沒滿一百天,氣血骨髓還沒牢固,就貪圖一時性行為的快樂,當時可能不會立即覺得不舒服,過幾天就會導致全身關節鬆散,經絡虛弱,氣血虛,骨髓空虛,便會恍恍惚惚,氣力不足,躺在床上不能動彈,需要別人照顧起居,食慾還好,這就是這種情況的症狀。男子也是一樣。

剛痊癒,虛熱還沒退就貪圖性行為的快樂,都會立刻死亡。如果痊癒後與童男進行性行為,大多不會復發,復發的,也不一定會死。

11. 七十七、傷寒令不相染易候

傷寒之病,但人有自觸冒寒毒之氣生病者,此則不染著他人。若因歲時不和,溫涼失節,人感其乖戾之氣而發病者,此則多相染易。故須預服藥,及為方法以防之。

白話文:

傷寒這種病,如果是因為人自己接觸到寒冷的毒氣而生病的,這種情況不會傳染給別人。如果是因為氣候不正常,忽冷忽熱,人感受到這種反常的氣候而發病的,這種情況就很容易互相傳染。所以需要事先服用藥物,並且採取一些方法來預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