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八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2)

1. 五十、壞傷寒候

此謂得病十二日以上,六經俱受病訖,或已發汗吐下,而病證不解,邪熱留於腑臟,致令病候多變,故曰壞傷寒。本太陽病不解,轉入少陽,脅下牢滿,乾嘔不能食,往來寒熱,尚未吐下,其脈沉緊,與小柴胡湯;若已吐下發汗溫針,譫語,飲柴胡證罷,此為壞病。知犯何逆,以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發病超過十二天,六經氣血運行都受到疾病影響後,或者已經發汗、嘔吐、瀉下,但疾病症狀仍然不解,邪熱滯留於內臟,導致病狀變化多端,這就是所謂的壞傷寒。原本是太陽病沒有治好,轉變為少陽病,肋下堅硬脹滿,乾嘔不能進食,寒熱交替出現,但尚未嘔吐瀉下,脈象沉緊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已經服用小柴胡湯、發汗、溫針治療,出現譫妄,柴胡證狀消失,這就變成壞病了。要了解患者違反了哪種禁忌,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。

寸口脈洪而大,數而滑,洪大榮氣長,滑數胃氣實,榮長陽即盛,郁怫不得出,胃實即牢,大便難即乾燥。三焦閉塞,津液不通,醫發其汗,陽氣盛不用,復重下之,胃燥熱蓄,大便遂儐,小便不利。榮衛相搏,煩心發熱,兩目如火,鼻乾面正赤,舌燥齒黃焦,大渴,故過經成壞病。

白話文:

寸口脈搏強而粗大,跳得快而滑溜。脈搏強大表示氣血充足,脈搏滑溜數快表示胃氣過盛。氣血充足,陽氣就會旺盛,陽氣受阻不能發散出去。胃氣過盛,大便就會不通暢,導致便祕。三焦閉塞,津液無法流通,醫生讓患者出汗發散,結果陽氣旺盛,反而閉阻更嚴重,於是又大量瀉下,導致胃部燥熱蓄結,大便更加便祕。小便也不通暢。氣血相爭,導致心慌發熱,兩眼發紅,鼻孔乾燥,面部潮紅,舌頭乾燥,牙齒發黃發焦,口渴,這樣會發展成重病。

2. 五十一、傷寒百合病

百合病者,謂無經絡,百脈一宗,悉致病也。多因傷寒虛勞,大病之後不平復,變成斯疾也。其狀,意欲食,復不能食,常默默,欲得臥,復不得臥,欲出行,復不能行,飲食或有美時,或有不用飲時。如強健人,而臥不能行,如有寒,復如無寒,如有熱,復如無熱,口苦,小便赤黃。

白話文:

百合病的患者,是指沒有正常的經絡運作,所有脈絡只有一個總根源,導致全身病變。通常是由於傷寒、虛弱,或是大病後沒有完全恢復而導致的。

患者的症狀包括:

  • 想吃東西,但又吃不下。
  • 經常發呆,想躺下睡覺,但又睡不著。
  • 想出去走動,但又走不動。
  • 有時候食慾好,有時候連水都不想喝。
  • 身體狀況像健康人一樣,但卻不能行走。
  • 有時感覺發冷,有時又感覺發熱。
  • 口苦,小便發紅發黃。

百合之病,諸藥不能治,得藥則劇吐利,如有神靈者。身形如和,其人脈微數,每尿輒頭痛,其病六十日乃愈。若尿頭不痛,淅淅然者,四十日愈。若尿快然,但眩者,二十日愈。體證或未病而預見,或病四五日而出,或病二十日、一月微見,其狀,惡寒而嘔者,病在上焦也,二十三日當愈。其狀,腹滿微喘,大便堅,三四日一大便,時復小溏者,病在中焦也,六十三日當愈。

其狀,小便淋瀝難者,病在下焦也,四十三日當愈。各隨其證,以治之耳。

白話文:

百合病:

各種藥物都無法治癒,服藥後會劇烈嘔吐腹瀉,好像有神靈在作祟。

患者身形消瘦虛弱,脈象微弱而數。每次小便後都會頭痛,這個病症大約六十天後才會痊癒。

如果小便時頭不痛,而是淅淅瀝瀝的,大約四十天就能痊癒。

如果小便時輕鬆暢快,但是會眩暈,大約二十天就能痊癒。

症狀或是在還沒發病時就已經出現,或是發病四五天後纔出現,或是在發病二十天、一個月後才慢慢出現。

如果患者惡寒嘔吐,是病在上面,大約二十三天就能痊癒。

如果患者腹滿喘氣,大便乾結,三四天才大便一次,有時也會有點腹瀉,是病在中間,大約六十三天才能痊癒。

3. 五十二、傷寒狐惑候

夫狐惑二病者,是喉、陰之為病也。初得狀如傷寒,或因傷寒而變成斯病。其狀,默默欲眠,目瞑不得眠,臥起不安。蟲食於喉咽為惑,食於陰肛為狐。惡飲食,不欲聞食臭,其人面目翕赤翕黑翕白。食於上部其聲嗄,食於下部其咽乾。此皆由濕毒氣所為也。

白話文:

喉嚨和陰部的疾病,稱作狐惑。

初期症狀類似傷寒,或因傷寒轉變而來。病人昏昏沉沉,想睡卻睡不著,眼睛閉著也睡不著,躺著或起來都坐立不安。

寄生蟲在喉嚨稱「惑」,在肛門稱「狐」。這些寄生蟲會讓病人厭惡飲食,不想聞到食物的味道。病人的臉色會發紅、發黑或發白。

如果寄生蟲在喉嚨上部,會導致聲音沙啞;如果寄生蟲在下部,會導致咽喉乾燥。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濕毒氣造成的。

4. 五十三、傷寒濕䘌候

凡得傷寒、時氣、熱病,腹內有熱,又人食少,腸胃空虛,三蟲行作求食,食人五臟及下部。䘌病之候,齒齦無色,舌上盡白,甚者唇里有瘡,四肢沉重,忽忽喜眠,如此皆為蟲食其肛。肛爛見五臟即死。當數看其上唇內,有瘡唾血,唇內如粟瘡者,則心內懊憹,此蟲在上,食其五臟;下唇內生瘡者,其人不寤,此蟲食下部,皆能殺人。

白話文:

凡是患傷寒、時令疫氣、發熱疾病,腹內有熱,又進食少,腸胃空虛,寄生蟲就會活動尋找食物,吞食人體的內臟和下腹。患腸癰之時徵兆是:牙齒牙齦沒有血色,舌頭上全部發白,嚴重者嘴脣上有潰瘍,四肢沉重,昏昏欲睡,出現這些情況都說明寄生蟲在啃食肛門。肛門潰爛看到內臟即會死亡。應經常查看患者的上嘴脣內側,如果有潰瘍吐血,嘴脣內側像小米粒一樣的潰瘍,則說明心臟內部疼痛,這種寄生蟲在身體上部,會吞食內臟;下嘴脣內側生潰瘍的患者,會神志不清,這種寄生蟲會吞食下腹,這些寄生蟲都會致人死亡。

5. 五十四、傷寒下部痛候

此由大腸偏虛,毒氣衝於肛門,故下部卒痛,甚者痛如鳥啄。

白話文:

這是由於大腸偏虛,毒氣衝擊肛門,所以下體突然疼痛,嚴重的時候像鳥啄一樣痛。

6. 五十五、傷寒病後熱不除候

此謂病已間,五臟尚虛,客邪未散,真氣不復,故旦暮猶有餘熱如瘧狀。此非真實,但客熱也。

白話文:

這表示病人雖然看似痊癒,但五臟仍然虛弱,外來的邪氣尚未完全散去,真氣也沒有恢復,所以早晚仍然會感到餘熱,像瘧疾一樣。這並不是真正的瘧疾,只是殘留的邪熱而已。

7. 五十六、傷寒病後渴候

此謂經發汗、吐、下以後,腑臟空虛,津液竭絕,腎家有餘熱,故渴。

白話文:

這意思是說,經過發汗、催吐、瀉下等治療後,五臟六腑變得空虛,津液耗盡,腎臟裡還有餘熱,所以才會口渴。

8. 五十七、傷寒病後不得眠候

夫衛氣晝行於陽,夜行於陰。陰主夜,夜主臥,謂陽氣盡,陰氣盛,則目瞑矣。今熱氣未散,與諸陽並,所以陽獨盛,陰偏虛,雖復病後,仍不得眠者,陰氣未復於本故也。

白話文:

人體的正氣在白天運行於陽經,晚上運行於陰經。晚上屬於陰,陰主睡眠,因此當陽氣逐漸衰弱,陰氣盛起來時,眼睛就會閉上。現在你的熱氣尚未消散,仍在與陽經一起運行,導致陽氣特別旺盛,陰氣特別虛弱。即使你已經病了,還是不能睡覺,這是因為你的陰氣還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態的緣故。

9. 五十八、傷寒病後虛羸候

其人血氣先虛,復為虛邪所中,發汗、吐、下之後,經絡損傷,陰陽竭絕,熱邪始散,真氣尚少,五臟猶虛,穀神未復,無津液以榮養,故虛羸而生病焉。

白話文:

這個人血氣原本虛弱,又遇上邪氣入侵,發汗、嘔吐、腹瀉後,經絡受損,陰陽失衡,熱邪開始消散,但真氣仍然不足,五臟仍虛,元氣尚未恢復,沒有津液滋養,所以身體虛弱生病。

10. 五十九、傷寒病後不能食候

此由陽明太陰受病,被下之後,其熱已除,而脾胃為之虛冷,穀氣未復,故不能食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陽明經和太陰經受了病症,經過治療後,熱症已經消除,但是脾胃因此變得虛寒,飲食的精華無法恢復,所以就吃不下東西了。

11. 六十、傷寒病後虛汗候

夫諸陽在表,陽氣虛則自汗。心主於汗,心臟偏虛,故其液妄出也。

白話文:

所有陽氣都分佈在身體表面,陽氣虛弱就會自發地出汗。心臟主管汗液,心臟虛弱,就會導致汗液不受控制地流失。

12. 六十一、傷寒內有瘀血候

夫人先瘀結在內,因傷寒病,若熱搏於久瘀,則發熱如狂;若有寒,則小腹滿,小便反利,此為血瘀。宜下之。其脈沉結者,血證諦也。

白話文:

當患者體內出現瘀血,如果因傷寒病而導致熱氣與瘀血交搏,就會出現發熱如癡狂的症狀;如果瘀血中有寒氣,患者的小腹會脹滿,小便頻繁且清澈,這些都是瘀血的徵象。此時應給予瀉藥治療。如果患者的脈象沉細而結實,便是瘀血的明確證據。

13. 六十二、傷寒毒攻眼候

肝開竅於目。肝氣虛,熱乘虛上衝於目,故目赤痛;重者生瘡翳、白膜、瘜肉。

白話文:

肝臟的經絡與眼睛相通。當肝氣不足時,熱氣趁虛而上,衝擊眼睛,就會造成眼睛紅腫疼痛;嚴重的還會長出瘡、翳、白膜和瘜肉。

14. 六十三、傷寒毒攻手足候

此由熱毒氣從內而出,循經絡攻於手足也。人五臟六腑井滎俞,皆出於手足指,故毒從臟腑而出。

白話文:

這都是因為體內的熱毒之氣從內部往外排泄,沿著經絡侵襲手腳所致。人體的五臟六腑,以及經絡上的井穴、滎穴、俞穴,都與手腳的指頭相連,所以毒素會從臟腑排泄出來,表現於手腳。

15. 六十四、傷寒毒流腫候

人陰陽俱虛,濕毒氣與風熱相搏,則榮衛澀,榮衛澀則血氣不散,血氣不散則邪熱致壅,隨其經絡所生而流腫也。

白話文:

當人的陰陽兩氣都很虛弱時,濕氣、毒氣和風熱同時作祟,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。氣血運行不暢,血氣就無法散開,血氣無法散開,邪熱就會積聚起來,隨著經絡流動而造成腫脹。

16. 六十五、傷寒病後腳氣候

此謂風毒濕氣,滯於腎經。腎主腰腳,今腎既濕,故腳弱而腫。其人小腸有餘熱,即小便不利,則氣上,腳弱而氣上,故為腳氣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風濕毒氣滯留在腎經。腎臟主管腰腳部位,現在腎臟濕熱,因此腳部無力且腫脹。這個人的小腸有餘熱,就會小便不利,濁氣上升,由於腳部虛弱而濁氣又上升,所以形成腳氣。

17. 六十六、傷寒病後霍亂候

霍亂吐下,利止後,更發熱。傷寒其脈微澀,本是霍亂,今是傷寒,卻四五日,至陰經上,轉入陰當利,本素嘔下利者,不治。若其人似欲大便,但反失氣而仍不利,是為更屬陽明,便必強,二十二日愈。所以然者,經竟故也。下利後便當強,強則能食者愈。今反不能食,到後經中頗能食,復過一經能食,過之一日當愈。

若不愈者,不屬陽明也。惡寒脈浮而後利,利止必亡血。

白話文:

霍亂期間嘔吐腹瀉,腹瀉停止後,又發燒。傷寒的脈搏微弱而澀,原本是霍亂,現在變成傷寒,過了四五天,進入陰經,應當轉為腹瀉。本來就有嘔吐腹瀉症狀的患者,無法治癒。如果患者感覺想大便,但卻放屁而仍然無法排便,這是陽明經受傷的症狀,大便會變得堅硬,二十二日後會康復。原因在於經絡變化已經完成。腹瀉後大便應該變硬,大便變硬後,如果患者能進食,就會康復。現在患者反而不能進食,後來經絡中還能稍稍進食,再過一段時間後就能進食,過了一天就會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