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1)

1. 三十四、傷寒餘熱候

傷寒病,其人或未發汗吐下,或經服藥以後,而脈洪大實數,腹內脹滿,小便赤黃,大便難,或煩或渴,面色變赤,此為腑臟有結熱故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中,有的病人沒發汗或吐瀉,或者服用藥物後,卻出現脈搏強、有力、快速、腹部脹滿,小便發黃,大便困難,或者煩躁、口渴,面色變紅,這些都是腑臟有熱結的表現。

2. 三十五、傷寒五臟熱候

傷寒病,其人先苦身熱,嗌乾而渴,飲水即心下滿,灑淅身熱,不得汗,惡風,時咳逆者,此肺熱也。若其人先苦身熱嗌乾,而小腹繞臍痛,腹下滿,狂言默默,惡風欲嘔者,此肝熱也。若其人行若手掌心熱,煩心欲嘔,身熱心下滿,口乾不能多飲,目黃,汗不出,欲得寒水,時妄笑者,此心熱也。若其人先苦身熱,四肢不舉,足脛寒,腹滿欲嘔而泄,惡聞食臭者,此脾熱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患者,一開始會發高燒,喉嚨乾渴,喝水就會覺得胃部脹滿,身體又冷又熱,無法出汗,怕吹風,偶爾還會咳嗽打嗝。這是肺部發熱引起的。

如果患者一開始發高燒,喉嚨乾渴,小腹繞臍痛,腹部脹滿,語無倫次,怕吹風,想吐。這是肝臟發熱引起的。

如果患者像是手掌心發熱,心煩想吐,身體發熱,胃部脹滿,口乾但無法多喝水,眼睛發黃,不出汗,想要喝冷水,偶爾還會傻笑。這是心臟發熱引起的。

如果患者一開始發高燒,四肢無力,腳踝冰冷,腹部脹滿想吐還會腹瀉,聞到食物味道就噁心。這是脾臟發熱引起的。

若其人先苦嗌乾,內熱連足脛,腹滿大便難,小便赤黃,腰脊痛者,此腎熱也。

3. 三十六、傷寒變成黃候

陽明病,無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,必發黃。若被火,額上微汗出,而但小便不利,亦發黃。其人狀,變黃如橘色,或如桃枝色,腹微滿,此由寒濕氣不散,瘀熱在於脾胃故也。

白話文:

陽明經實熱的病症,沒有出汗,小便困難,心中煩悶,一定會發黃疸。如果被火熱所傷,額頭上微微出汗,但仍然小便困難,也會發黃疸。患者的臉色,會變成橘黃色或桃紅色,腹部稍有脹滿。這些都是因為寒濕之氣沒有散去,鬱熱滯留在脾胃所致。

4. 三十七、傷寒心腹脹滿痛候

此由其人先患冷癖,因發熱病,服冷藥及飲冷水,結在心下,此為臟虛動於舊癖故也。或吐下以後,病不解,內外有熱,故心腹脹滿痛,此為有實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患者原本就有受寒體質,後來又得了發熱病,服用了清熱藥物和喝了冷水,這些東西積聚在心部,這是因為臟腑虛弱,舊疾又被激發所致。有些人吐瀉之後,病情沒有好轉,體內外都有熱,所以會出現心腹脹滿疼痛的情況,這是因為體內有實邪所致。

5. 三十八、傷寒宿食不消候

此謂被下後,六七日不大便,煩熱不解,腹滿而痛,此為胃內有干糞,挾宿食故也。或先患寒癖,因有宿食,又感於傷寒,熱氣相搏,故宿食不消。

白話文:

文中所說的,就是指中暑後,六七天都沒有大便,且煩熱不退,腹脹疼痛,這是因為胃裡有乾糞,夾雜著宿食造成的。或者是原本就有寒症,因為有宿食,又受到傷寒的影響,熱氣互相衝擊,所以宿食無法消化。

6. 三十九、傷寒大便不通候

傷寒,陽脈微,而汗出少,為自和,汗出多為太過。陽明脈實,因發其汗,汗出多者,亦為太過。太過者,陽氣絕於里,陽氣絕於里則津液竭,熱結在內,故大便牢而不通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時,陽脈搏動微弱,汗出不多,這是一種自發的調節,汗出太多則過度了。陽明脈脈象有力,按之有硬的感覺,於是發汗治療,汗出太多也屬於過度。過度出汗時,陽氣在體內耗盡,導致津液枯竭,熱量積聚在體內,所以大便乾結不通。

7. 四十、傷寒小便不通候

傷寒,發汗後而汗出不止,津液少,胃內極干,小腸有伏熱,故小便不通。

8. 四十一、傷寒熱毒利候

此由表實裡虛,熱氣乘虛而入,攻於腸胃,則下黃赤汁,此熱毒所為也。

9. 四十二、傷寒膿血利候

此由熱毒傷於腸胃,故下膿血如魚腦,或如爛肉汁,壯熱而腹痛,此濕毒氣盛故也。

10. 四十三、傷寒利候

傷寒病,若表實裡虛,熱乘虛而入,攻於腸胃,則下黃赤汁。若濕毒氣盛,則腹痛壯熱,下膿血如魚腦,或如爛肉汁。若寒毒入胃,則腹滿,身熱,下清穀。下清穀者,不可攻其表,汗出必脹滿,表裡俱虛故也。傷寒六七日不利,更發熱而利者,其人汗出不止者死,但有陰無陽故也。

白話文:

感染了傷寒病,如果表證實熱裡證虛寒,熱邪趁虛而入,攻擊腸胃,就會拉出黃紅色水樣便。如果濕毒過盛,就會腹痛發燒,拉出膿血,狀如魚腦或腐爛肉汁。如果寒邪進入胃中,就會腹滿發熱,拉出未消化的食物。拉出未消化的食物時,不可攻其表證,因為發汗後必定脹滿,這是因為表裡虛寒造成的。傷寒病六七天後仍然沒有排便,反而發熱腹瀉,如果病人出汗不止,則會死亡,這是因為陰氣過重,陽氣不足所致。

下利有微熱,其人渴,脈弱者,今自愈。脈沉弦者,下重,其脈大者,為未止;脈微弱數者,為欲自止,雖發熱不死。少陰病,八九日,而身手足盡熱,熱在膀胱,必便血。下利,脈浮數,尺中自滑,其人必清膿血。少陰病下利,若利止,惡寒而拳,手足溫者,可治也。陽明病,下利,其脈浮大,此皆為虛弱強下之故。

白話文:

下利伴有輕微發熱

  • 病人感到口渴,脈搏微弱,病情會自行好轉。
  • 脈搏沉細而有弦緊感,伴有腹瀉加重,脈搏較大表示腹瀉未止。
  • 脈搏微弱、頻率快,表示腹瀉即將自行停止,即使發燒也不會致命。

少陰病

  • 病程已達八九天,全身手足全熱,熱邪在膀胱,會出現便血。
  • 腹瀉,脈搏浮數,尺脈滑利,病人一定會排出清澈膿血。
  • 少陰病腹瀉,如果腹瀉停止,病人畏寒蜷縮,手足溫暖,可以治癒。

陽明病

  • 腹瀉,脈搏浮大,都是由於虛弱而勉強瀉下的緣故。

傷寒下利,日十餘行,其脈反實死。

11. 四十四、傷寒病後胃氣不和利候

此由初受病時,毒熱氣盛,多服冷藥,以自瀉下,病折以後,熱勢既退,冷氣乃動,故使心下愊牢,噫噦食臭,腹內雷鳴而泄利,此由脾胃氣虛冷故也。

白話文:

當你最初生病時,體內的毒熱很盛,常服用寒涼藥物,以求腹瀉攻下。但當病情好轉後,熱性退去,寒氣便會產生,導致胸悶腹脹,打嗝放屁有臭味,以及腹中雷鳴般響聲,同時還會腹瀉,這是因為脾胃虛寒所致。

12. 四十五、傷寒上氣候

此由寒毒氣傷於太陰經也。太陰者肺也。肺主氣,肺虛為邪熱所客,客則脹,脹則上氣也。

13. 四十六、傷寒咳嗽候

此由邪熱客於肺也。上焦有熱,其人必飲水,水停心下,則肺為之浮,肺主於咳,水氣乘之,故咳嗽。

14. 四十七、傷寒衄血候

傷寒病血衄者,此由五臟熱結所為也。心主於血,肝藏於血,熱邪傷於心肝,故衄血也。衄者,鼻血出也。肺主於氣,而開竅於鼻,血隨氣行,所以從鼻出。陽明病口燥,但欲漱水,不欲咽者,必衄。衄家不可攻其表,汗出額上菹急而緊,直視而不能眴,不得眠。亡血,不可攻其表,汗出則寒慄而振。脈浮緊,發熱,其身無汗,自衄者愈。

白話文:

得了傷寒病後鼻子出血的人,這是由於五臟內熱所造成的。心主導血液,肝臟儲藏血液,熱邪侵襲心肝,所以會流鼻血。鼻血就是從鼻子流出的血液。肺主導氣息,並且通達鼻子,血液跟著氣息運行,因此從鼻子流出。陽明經發病導致口乾,只想漱口卻不想吞嚥的人,一定會流鼻血。得了鼻血的人不能治療外表症狀,如果額頭出汗,汗液會急促且密集,直視前方且不能轉動眼球,也無法入睡。失血了,不能治療外表症狀,如果出汗就會發冷和發抖。脈搏浮動而緊繃,發燒,身上沒有出汗,但自己流鼻血就會好轉。

15. 四十八、傷寒吐血候

此由諸陽受邪,熱初在表,應發汗而汗不發,致使熱毒入深,結於五臟,內有瘀積,故吐血。

16. 四十九、傷寒陰陽毒候

夫欲辨陰陽毒病者,始得病時,可看手足指,冷者是陰,不冷者是陽。若冷至一二三寸病微,若至肘膝為病極,過此難治。陰陽毒病無常也,或初得病便有毒,或服湯藥,經五六日以上,或十餘日後不瘥,變成毒者。其候身重背強,喉咽痛,糜粥不下,毒氣攻心,心腹煩痛,短氣,四肢厥逆,嘔吐;體如被打,發斑,此皆其候。重過三日則難治。

白話文:

辨別陰陽毒病的方法,在發病初期,可以觀察手腳指頭的溫度。如果手腳指頭冰冷,表明是陰毒病;如果不冷,表明是陽毒病。如果冰冷的範圍只到手指或腳趾,病情較輕;如果冰冷達到肘部或膝蓋,病情較重;超過這個範圍,治療困難。

陰陽毒病病程不固定,有的發病時就有毒性,有的服用藥物後幾天或十多天後仍未痊癒,轉化為毒性。其症狀包括身體沉重,背部僵硬,喉嚨疼痛,無法吞嚥粥水,毒氣攻心,心腹疼痛,呼吸急促,四肢冰冷,嘔吐;身體有被打的痕跡,出現斑點,這些都是毒性病的症狀。如果病情持續超過三天,治療困難。

陽毒者,面目赤,或便膿血;陰毒者,面目青而體冷。若發赤斑,十生一死;若發黑斑,十死一生。陽毒為病,面赤,斑斑如錦紋,喉咽痛,清便膿血,七日不治,五日可治,九日死,十一日亦死。

白話文:

陽氣中毒:面部發紅,或者排膿血便;陰氣中毒:面部發青,身體發冷。如果出現紅斑,十個人中有一個會死亡;如果出現黑斑,十個人中九個會死亡。陽氣中毒會導致疾病,面部發紅,斑點像錦紋一樣,喉嚨和咽喉疼痛,小便有膿血,七天後不治療就會死亡,五天內治療可以痊癒,九天後死亡,十一天後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