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七 (3)
卷之七 (3)
1. 二十、傷寒煩候
此由陰氣少,陽氣勝,故熱而煩滿也。少陰病,惡寒而拳,時自煩,欲去其衣被者,可治也。病脈已解,而反發煩者,病新瘥又強與谷,脾胃氣尚弱,不能消穀,故令微煩,損谷即愈。少陰病,脈微細而沉,但欲臥,汗出不煩,欲自吐,五六日,自利後,煩躁不得臥寐者死。發汗後下之,脈平而小煩,此新虛不勝穀氣故也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體內陰氣不足,陽氣過盛,所以會發熱而感到煩躁脹滿。如果是少陰病,會怕冷而蜷縮身體,時不時感到煩躁,想要脫掉衣服被子的,這種情況還可以治療。如果病人的脈象已經好轉,卻又出現煩躁,是因為病剛好又勉強吃東西,導致脾胃之氣還很虛弱,不能消化食物,所以才會感到輕微的煩躁,減少進食就會好。如果是少陰病,脈象微細而沉,只想躺著,會流汗但不煩躁,想要嘔吐,過了五六天,自行拉肚子後,卻反而煩躁到無法入睡的,這種情況就危險了。如果是發汗或瀉下之後,脈象平穩但稍微感到煩躁,這是因為身體剛虛弱還無法承受食物的能量的緣故。
2. 二十一、傷寒虛煩候
傷寒發汗、吐、下以後,腑臟俱虛,而熱氣不散,故虛煩也。
白話文:
傷寒病在發汗、催吐、或瀉下治療後,導致體內臟腑功能都變得虛弱,但邪熱之氣卻沒有散去,因此產生虛煩的症狀。
3. 二十二、傷寒煩悶候
傷寒毒氣攻胃,故煩悶。或服藥以後,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其人微嘔,熱滿而煩悶也。
白話文:
傷寒的病邪侵襲胃部,所以會感到煩躁悶悶不樂。有時候是吃藥後,表面的病症沒有解除,而且心下部位有水氣,病人會稍微想吐,身體發熱且脹滿,因而感到煩躁悶悶不樂。
4. 二十三、傷寒渴候
傷寒渴者,由熱氣入於臟,流於少陰之經。少陰主腎,腎惡燥,故渴而引飲。厥陰,渴欲飲水者,與之愈。
白話文:
傷寒引起的口渴,是因為熱邪進入體內臟腑,並且流竄到少陰經脈。少陰經脈對應於腎臟,而腎臟不喜歡乾燥,所以會口渴而想喝水。如果是厥陰經脈引起的口渴,想喝水的話,給他喝水就會好轉。
5. 二十四、傷寒嘔候
傷寒陽明病,熱入胃,與穀氣並,故令嘔。或已經吐下,虛熱在藏,必飲水,水入則胃家虛冷,亦嘔也。傷寒發熱無汗,嘔不能食,而反汗出濈然,是為轉在陽明。傷寒嘔多,雖有陽明證,不可攻也。少陰病,下利,脈微澀,嘔而汗出,必數更衣,反少者當溫其上,灸之。
白話文:
傷寒病屬於陽明病,是熱邪進入胃部,與食物的氣相互夾雜,所以會引起嘔吐。有時候是因為已經吐過或瀉過,導致體內虛熱,一定會想喝水,但水喝進去後,反而使胃變得虛弱寒冷,也會導致嘔吐。傷寒發燒卻沒有汗,嘔吐且吃不下東西,卻反而大量出汗,這表示病情轉移到陽明經。傷寒嘔吐頻繁,即使有陽明病的症狀,也不可以隨便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療。屬於少陰病,出現腹瀉、脈象細弱而澀、嘔吐且出汗的症狀,一定會頻繁地想更換衣服,如果更換次數反而減少,就應該用溫熱的方法來溫養上焦,可以考慮用艾灸來治療。
6. 二十五、傷寒乾嘔候
此謂熱氣在於脾胃也。或發汗解後,胃中不和,尚有蓄熱,熱氣上熏,則心下痞結,故乾嘔。
白話文:
這是說熱氣積聚在脾胃的緣故。有時候是發汗解表之後,胃的功能失調,體內還殘留著熱邪,熱氣往上熏蒸,就會導致心下(胃脘)痞塞不適,所以產生乾嘔的現象。
7. 二十六、傷寒吐逆候
傷寒少陰病,其人飲食入口則吐,或心中溫溫,欲吐不能,當遂吐之。若始得之,手足寒,脈弦遲,此中有寒飲,不可吐也,當溫之。病人脈數,數為有熱,當消穀引食,反吐者,師發其汗,陽微,膈氣虛,脈則為數,數為客陽,不能消穀,胃中虛冷故也。
白話文:
傷寒屬於少陰病,病人吃東西就吐,或者覺得心口溫溫的,想吐卻吐不出來,這時應該讓他吐出來。如果剛開始發病時,手腳冰冷,脈象呈現弦而遲緩,表示體內有寒飲,不能催吐,應該用溫熱藥物治療。病人脈象呈現數脈,數脈表示體內有熱,應該幫助消化、引導食物下行,如果反而吐了,是醫師發汗導致陽氣虛弱,膈氣也虛了,脈象才會變成數脈。數脈表示是虛陽外浮,無法消化食物,這是因為胃中虛寒的緣故。
8. 二十七、傷寒噦候
傷寒大吐下之後,極虛,復極汗出者,其水鬱以發其汗者,因得噦。所以然者,胃中寒冷故也。傷寒噦而腹滿者,視其前後,知何部不利,利之即愈。陽明病能食,下之不解,其人不能食,攻其熱必噦,所以噦者,胃中虛冷故也。又病人本虛,伏熱在胃,則胸滿,胸滿則氣逆,氣逆不可攻其熱,攻其熱必噦。
白話文:
傷寒病大吐或大瀉之後,身體非常虛弱,又大量出汗,這是因為體內水分鬱積而強迫發汗所導致的,因此會出現打嗝。會這樣的原因,是因為胃裡寒冷。傷寒病出現打嗝而且肚子脹滿的,要觀察是身體的前面還是後面不通暢,疏通了就能痊癒。陽明病如果還能吃東西,瀉下後病沒有好轉,病人如果不能吃東西,強行清熱一定會導致打嗝,會這樣打嗝的原因是胃裡虛冷。還有病人本身就虛弱,體內有熱氣潛伏在胃裡,就會胸悶,胸悶就會氣逆,氣逆就不能強行清熱,強行清熱一定會導致打嗝。
9. 二十八、傷寒喘候
傷寒太陽病,下之微喘者,外未解故也。夫發汗後,飲水多者必喘,以水停心下,腎氣乘心故喘也。以水灌之,亦令喘也。
白話文:
傷寒太陽病,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後出現輕微的喘,是因為表邪(體表的病邪)還沒解除的緣故。如果發汗治療後,又喝很多水,一定會出現喘,這是因為水液停留在心下(胃脘部),腎氣上逆侵犯到心臟,所以導致喘。用大量的水灌入身體,也會使人喘。
10. 二十九、傷寒厥候
厥者,逆也。逆者,謂手足逆冷也。此由陽氣暴衰,陰氣獨盛,陰勝於陽,故陽脈為之逆,不通於手足,所以逆冷也。傷寒,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,必發熱。前發熱者後必厥,厥深熱亦深,厥微熱亦微。厥應下之,而反發其汗者,口傷爛赤。傷寒先厥後發熱,下利必自止。而反汗出,必咽喉中強痛,其為喉痹。
發熱無汗,而利必自止,不止,便膿血。便膿血者,其喉不痹。傷寒先厥者,不可下之。後發熱而利者,必自止,見厥複利。傷寒病,厥五日,熱亦五日,設六日,當復厥,不厥之者,自愈。厥終不過五日,以熱五日,故知愈也。發熱而厥,七日而下利者,為難治。其脈促,手足厥逆者,可灸之。
下利,手足厥,無脈,灸之不溫,反微喘者死。下利,厥,煩躁不能臥者死。病六七日,其脈數,手足厥,煩躁,灸厥陰,厥不還者死。發熱,下利至甚,厥不止者死。下利後,其脈絕,手足厥,卒時脈還,手足溫者生,不還者死。
白話文:
所謂的「厥」,就是指「逆」,也就是說手腳冰冷。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突然衰弱,陰氣獨自旺盛,陰氣勝過了陽氣,所以陽氣的脈絡運行不順暢,無法到達手腳,才會導致手腳冰冷。
傷寒病,發病一兩天到四五天就出現手腳冰冷的,一定會發燒。先發燒然後才手腳冰冷的,冰冷的情況越嚴重,發燒也會越嚴重;冰冷的情況輕微,發燒也會輕微。如果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反而用發汗的方法,會導致嘴巴紅腫潰爛。傷寒病是先出現手腳冰冷然後才發燒的,如果拉肚子,就會自己停止。但如果反而出了汗,一定會出現咽喉腫痛,這就是喉痹。
發燒但沒有出汗,拉肚子就會自己停止;如果沒有停止,就會拉出膿血。拉膿血的人,他的咽喉不會有喉痹。傷寒病是先出現手腳冰冷的,不可以馬上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如果是先手腳冰冷後發燒並且拉肚子,拉肚子就會自己停止,如果又出現手腳冰冷而且又拉肚子,代表病情惡化。
傷寒病,手腳冰冷持續五天,發燒也持續五天,如果持續到第六天,應該再次出現手腳冰冷,如果沒有再次出現,就表示病已經痊癒。手腳冰冷的時間最長不會超過五天,因為接著會發燒五天,所以可以判斷病會好。發燒後出現手腳冰冷,七天後開始拉肚子的,是屬於難以治療的病症。如果脈搏跳動急促,而且手腳冰冷,可以用灸的方法治療。
拉肚子,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,用灸的方法治療卻沒有好轉,反而出現輕微喘氣的,會死亡。拉肚子,手腳冰冷,煩躁不安無法入睡的,會死亡。生病六七天,脈搏跳動快速,手腳冰冷,煩躁不安,用灸的方法治療足厥陰經,手腳冰冷沒有恢復溫暖的,會死亡。發燒,拉肚子很嚴重,手腳冰冷沒有停止的,會死亡。拉肚子之後,脈搏消失,手腳冰冷,突然間脈搏又回來了,手腳也變溫暖的,表示會活下來,如果沒有恢復溫暖的,就會死亡。
11. 三十、傷寒悸候
悸者,動也,謂心下悸動也。此由傷寒病發汗以後,因又下之,內有虛熱則渴,渴則飲水,水氣乘心,必振寒而心下悸也。太陽病,小便不利者,為多飲水,心下必悸。小便少者,必苦裡急。夫脈浮數,法當汗出而愈,而下之,身體重,心悸,不可發汗,當自汗出而解。所以然者,尺中微,裡虛,須表裡實,津液自和,便自汗出愈也。
白話文:
心悸,就是指心臟跳動不安。這是因為傷寒病發汗之後,又用瀉下的藥物,導致體內有虛熱,所以會口渴。口渴就會喝水,水氣侵犯到心臟,一定會發冷顫抖而且心下悸動。太陽病,小便不順暢的人,是因為喝太多水,心下一定會心悸。小便量少的人,一定會感到腹內緊迫難受。如果脈象浮而數,照理說應該要發汗就會好,但如果反而用瀉下藥,會導致身體沉重,心悸,這時就不能再發汗了,應該等待身體自行出汗就能痊癒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尺脈微弱,代表體內虛弱,必須等到表裡都充實,津液自然調和,就會自行出汗而痊癒。
12. 三十一、傷寒痙候
痙之為病,身熱足寒,項頸強,惡寒,時頭熱,面目熱,搖頭,卒口噤,背直身體反張是也。此由肺移熱於腎,傳而為痙。痙有剛柔,太陽病,發熱無汗,而反惡寒,為剛痙;發熱汗出而惡寒,為柔痙。診其脈沉細,此為痙也。
白話文:
痙病這種疾病,會出現身體發熱但腳卻冰冷,脖子僵硬,怕冷,有時頭部發熱,臉和眼睛也發熱,會搖頭,突然間嘴巴緊閉,背部挺直身體向後彎曲。這是因為肺部的熱傳到了腎臟,進而變成了痙病。痙病有剛痙和柔痙之分,太陽病,發燒但不出汗,反而怕冷,這是剛痙;發燒且出汗,又怕冷,這是柔痙。診斷時如果發現脈搏沉細,這就是痙病。
13. 三十二、傷寒心痞候
太陽少陽並病,脈浮緊,而下之,緊反入里,則作痞。痞者,心下滿也。病發於陰者,不可下,下之則心下痞,按之自耎,但氣痞耳,不可復下也。若熱毒氣乘心,心下痞滿,面赤目黃,狂言恍惚者,此為有實,宜速吐下之。
白話文:
太陽與少陽同時發病,脈象呈現浮而緊,如果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緊的脈象反而深入體內,就會形成心下痞滿的症狀。所謂的痞,指的是心下部位感覺脹滿。如果是發病在陰經的疾病,不可以用瀉下的方法,如果用瀉下方法,就會導致心下痞滿,用手按壓感覺柔軟,這只是氣機阻滯造成的痞滿,不可以再次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如果熱毒之氣侵犯心臟,導致心下痞滿,臉色發紅,眼睛發黃,出現胡言亂語、神志不清的症狀,這種情況屬於有實邪,應該立即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。
14. 三十三、傷寒結胸候
結胸者,謂熱毒結聚於心胸也。此由病發於陽,而早下之,熱氣乘虛而痞結不散也。按之痛,其脈寸口浮,關上反自沉是也。脈大,不可下,下之即死。脈浮而大,下之為逆。若陽脈浮,關上小細沉緊,而飲食如故,時小便利者,名為臟結。臟結病,舌上白胎滑,為難治。不往來寒熱,其人反靜,舌上不胎者,不可攻之。
白話文:
所謂結胸,是指熱毒鬱積在心胸部位。這是因為病起於陽證,卻過早使用瀉下藥,導致熱氣趁虛而凝結不散。按壓胸部會感到疼痛,脈象表現為寸口脈浮,關部卻反而沉。脈象大而有力,不可使用瀉下藥,用了就會死亡。脈象浮大,使用瀉下藥是錯誤的。如果陽脈浮,關部脈象細小、沉緊,但飲食正常,且時常小便順暢,這稱為臟結。臟結的病,舌苔呈現白色且滑膩,難以治癒。如果沒有忽冷忽熱的症狀,病人反而安靜,舌苔沒有出現異常,則不可使用攻伐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