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四十七 (3)
卷之四十七 (3)
1. 八十、痰候
痰者,水飲停積胸膈之間,結聚痰也。小兒飲乳,因冷熱不調,停積胸膈之間,結聚成痰。痰多,則令兒飲乳不下,吐涎沫,變結而微壯熱也;痰實,壯熱不止,則發驚癇。
白話文:
痰,指的是水液停留在胸腔與橫膈膜之間,積聚凝結而成的東西。小孩子喝奶時,因為冷熱沒有調適好,水液停留在胸腔與橫膈膜之間,就會凝結成痰。痰多的時候,會讓小孩子喝不下奶,吐出唾沫,並且可能因為痰液凝結而稍微發熱;如果痰液阻塞嚴重,發熱的情況就會持續不止,進而引發驚嚇、抽搐等症狀。
2. 八十一、胸膈有寒候
三焦不調,則寒氣獨留,膈上不通,則令兒乳哺不得消下,噫氣酸臭,胸膈痞滿,甚則氣息喘急。
白話文:
三焦功能失調,就會導致寒氣滯留在體內,如果橫膈膜以上不通暢,就會使嬰兒喝的奶水無法消化,出現打嗝且氣味酸臭、胸口和橫膈膜部位感到堵塞脹滿,嚴重時甚至會呼吸急促。
3. 八十二、癥瘕癖結候
五臟不和,三焦不調,有寒冷之氣客之,則令乳哺不消化,結聚成癥瘕癖結也。其狀:按之不動,有形叚者,症也;推之浮移者,瘕也;其弦急牢強,或在左,或在右,癖也。皆由冷氣、痰水、食飲結聚所成,故云癥瘕癖結也。
白話文:
如果五臟功能失調,三焦運作不順暢,加上有寒冷的邪氣侵入體內,就會導致嬰兒消化不良,使得食物積聚凝結成癥瘕癖結這類病症。
它的症狀是:按壓時腫塊不會移動,而且有固定形狀的,稱為「癥」;按壓時腫塊會浮動移位的,稱為「瘕」;腫塊摸起來弦脈急促、堅硬有力,可能在左邊或右邊出現的,稱為「癖」。這些病症都是因為寒冷的邪氣、痰水、飲食等積聚凝結所造成的,所以才稱作癥瘕癖結。
4. 八十三、痞結候
否者,塞也。小兒胸膈熱實,腹內有留飲,致令榮衛痞塞,腑臟之氣不宣通。其病,腹納氣結脹滿,或時壯熱是也。
白話文:
如果不是這樣,就是阻塞不通。小孩子胸口和橫膈膜有熱且實在的現象,肚子裡面有積留的痰飲,導致身體的營衛之氣阻塞不通暢,五臟六腑的氣機也無法順利運行。這種病症的表現,是肚子脹滿,好像有氣體結聚在裡面,有時候還會發高燒。
5. 八十四、宿食不消候
小兒宿食不消者,脾胃冷故也。小兒乳哺飲食,取冷過度,冷氣積於脾胃,脾胃則冷。胃為水穀之海,脾氣磨而消之,胃氣和調,則乳哺消化。若傷於冷,則宿食不消。診其三部脈沉者,乳不消也。
白話文:
小孩如果出現隔夜食物消化不良的情況,是因為脾胃受寒的緣故。小孩喝奶或吃東西時,如果攝取過多寒涼的食物,寒氣就會積聚在脾胃之中,導致脾胃虛寒。胃是容納水穀的地方,脾氣負責磨碎和消化食物,胃氣平和調順,奶水和食物就能順利消化。如果因為受寒,就會導致隔夜食物無法消化。診斷時如果發現手腕寸、關、尺三處脈象沉弱,就代表是奶水消化不良。
6. 八十五、傷飽候
小兒食不可過飽,飽則傷脾,脾傷不能磨消於食,令小兒四肢沉重,身體苦熱,面黃腹大是也。
白話文:
小孩吃東西不可以吃太飽,吃太飽會傷害脾胃。脾胃受傷就不能好好消化食物,會讓小孩四肢沉重無力,身體感覺發熱,臉色蠟黃而且肚子脹大。
7. 八十六、食不知飽候
小兒有嗜食,食已仍不知飽足,又不生肌肉。其亦腹大,其大便數而多泄,亦呼為豁泄,此腸胃不守故也。
白話文:
小孩有貪食的習慣,吃了很多東西仍然感覺不到飽,而且也不長肌肉。通常肚子會很大,大便次數多又拉稀,也稱作「豁泄」,這是因為腸胃功能虛弱,無法固守的緣故。
8. 八十七、哺露候
小兒乳哺不調,傷於脾胃,脾胃衰弱,不能飲食,血氣減損,不榮肌肉,而柴闢羸露,其腑臟之不宣,則吸吸苦熱,謂之哺露也。
白話文:
小孩喝奶餵養不當,傷害到脾胃,導致脾胃虛弱,無法好好進食,使得血氣減少,無法滋養肌肉,因而變得乾瘦虛弱、皮包骨。如果體內臟腑的功能運作不順暢,就會出現呼吸急促、發熱的症狀,這就叫做「哺露」。
9. 八十八、大腹疔奚候
小兒疔奚病者,由哺食過度,而脾胃尚弱,不能磨消故也。哺食不消,則水穀之精減損,無以榮其氣血,致肌肉消瘠。其病腹大頸小,黃瘦是也。若久不瘥,則變成谷症。
傷飽,一名哺露,一名疔奚,三種大體相似,輕重立名也。
白話文:
小孩子得疔奚這種病,是因為餵食過量,但脾胃功能還很弱,無法消化食物所導致的。餵食的食物沒有消化,就會使得水穀的精華減少,無法滋養氣血,導致肌肉消瘦。這種病的症狀是肚子很大、脖子很細、身體黃瘦。如果久病不癒,就會轉變成谷症。
因為吃太飽而導致的疾病,有時候也叫做哺露,有時候也叫做疔奚,這三種疾病的狀況大致相似,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。
10. 八十九、洞泄下痢候
春傷於風,夏為洞泄。小兒有春時解脫衣服,為風冷所傷,藏在肌肉,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,又被風冷入於腸胃,先後重沓,為風邪所乘,則下痢也。其冷氣盛,痢甚為洞泄,洞泄不止,為注下也。凡注下不止者,多變驚癇。所以然者,本挾風邪,因痢臟虛,風邪乘之故也。亦變眼痛生障,下焦偏冷,熱結上焦,熏於肝故也。
白話文:
春天如果受到風邪侵襲,到了夏天就容易發生腹瀉。小孩子如果在春天時太早脫掉衣服,被風寒侵襲,寒氣會潛藏在肌肉裡。等到夏天因為飲食或居住環境沒有好好注意,又再次受到風寒侵入腸胃,這樣先後重複,就會被風邪侵擾,導致腹瀉。如果體內寒氣太盛,腹瀉就會變得非常嚴重,形成「洞泄」,如果洞泄持續不止,就會變成「注下」。凡是注下持續不停的,常常會轉變成驚風抽搐。會這樣的原因,是因為原本就帶有風邪,又因為腹瀉使臟腑虛弱,風邪就趁虛而入。也可能變成眼睛疼痛,產生眼翳,這是因為下半身過於寒冷,熱氣向上跑到上半身,聚集在肝臟所導致。
11. 九十、痢後虛羸候
腸胃虛弱,受風冷則下痢。利斷之後,脾胃尚虛,穀氣猶少,不能榮血氣,故虛羸也。
白話文:
腸胃虛弱的人,如果受到風寒就會拉肚子。拉肚子停止之後,脾胃的功能仍然虛弱,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還不足,無法將營養轉化為氣血,所以身體會變得虛弱消瘦。
12. 九十一、赤白滯下候
小兒體本挾熱,忽為寒所折,氣血不調,大腸虛弱者,則冷熱俱乘之。熱搏血,滲腸間,其利則赤;冷搏腸,津液凝,其痢則白。冷熱相交,血滯相雜,腸虛者泄,故為赤白滯下也。
白話文:
小孩子體質本來就比較容易有熱,突然受到寒氣侵襲,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,如果腸胃又比較虛弱,就會讓寒熱之氣一起侵入。熱氣侵擾血液,滲透到腸道之間,就會拉出紅色的痢疾;寒氣侵擾腸道,使津液凝結,就會拉出白色的痢疾。如果寒熱之氣互相交錯,血瘀與津液混雜,腸胃虛弱的人就會腹瀉,所以就產生了赤白痢。
13. 九十二、赤痢候
小兒有挾客熱,客熱入於經絡,而血得熱則流散,滲入大腸,腸虛則泄,故為赤痢也。
白話文:
小孩子如果體內有外來的熱邪,這些熱邪進入經絡,導致血液受熱而流散,滲入大腸,大腸虛弱就會腹瀉,所以就形成了赤痢(血痢)。
14. 九十三、熱痢候
小兒本挾虛熱,而為風所乘,風熱俱入於大腸,而痢為熱。是水穀痢而色黃者,為熱痢也。
白話文:
小孩本來體質就偏虛熱,又被風邪侵襲,風邪和熱邪一起進入大腸,所以拉痢疾就屬於熱性的。這種因為飲食不適而引起的痢疾,而且大便顏色是黃色的,就是熱痢。
15. 九十四、冷痢候
小兒腸胃虛,或解脫遇冷,或飲食傷冷,冷氣入於腸胃而痢,其色白,是為冷痢也。冷甚則痢青也。
白話文:
小孩子因為腸胃虛弱,或是剛排完便時受寒,或是吃進寒冷的食物,導致寒氣進入腸胃而引發腹瀉,排出的糞便顏色是白色,這就稱為冷痢。如果寒氣很嚴重,腹瀉的糞便顏色就會變成青色。
16. 九十五、冷熱痢候
小兒先因飲食,有冷氣在腸胃之間,而復為熱氣所傷,而腸胃宿虛,故受於熱;冷熱相交,而變下痢,乍黃乍白,或水或谷,是為冷熱痢也。
白話文:
小孩子的痢疾,一開始是因為飲食的關係,有寒氣停留在腸胃之間,之後又因為熱氣侵襲,而腸胃原本就比較虛弱,所以就受到熱邪影響;寒氣和熱氣交互作用,就變成拉肚子,有時拉黃色的,有時拉白色的,有時拉出水狀物,有時又拉出未消化的食物,這就是所謂的寒熱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