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四十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三 (3)

1. 四、產後血上搶心痛候

產後氣虛挾宿寒,寒搏於血,血則凝結不消,氣逆上者,則血隨上搶,衝擊而心痛也。凡產,余血不盡,得冷則結,與氣相搏相痛。因重遇於寒,血結彌甚,變成血瘕,亦令月水痞澀不通。

白話文:

產後因為氣虛又夾帶著原有的寒氣,寒氣侵入血液,導致血液凝結不散。如果氣往上逆行,血液也會跟著向上衝,衝擊到心臟就會引起心痛。一般來說,產後如果殘留的血沒有排乾淨,又遇到寒冷就會凝結,與氣互相搏鬥而產生疼痛。如果又再次遇到寒冷,血的凝結會更加嚴重,變成血塊,也會讓月經變得不順暢,甚至閉經。

2. 五、半產候

半產,謂妊娠兒骨節腑臟漸具,而日月未足便產也。多因勞役驚動所致,或觸犯禁忌,亦然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半產」,指的是懷孕時胎兒的骨骼、關節、內臟等器官已經逐漸發育完成,但是懷孕的月份還沒足夠就生產了。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孕婦過於勞累、受到驚嚇所導致,也可能是因為觸犯了懷孕期間的禁忌而造成的。

3. 六、產後血瘕痛候

新產後,有血氣相擊而痛者,謂之瘕痛。瘕之言假也,謂其痛浮假無定處也。此由宿有風冷,血氣不治,至產血下少,故致此病也。不急治,多成積結,妨害月水,輕則痞澀,重則不通。

白話文:

產婦剛生產完後,如果出現血和氣互相衝擊導致的疼痛,就稱為血瘕痛。所謂的「瘕」,意思是「假的」,指的是疼痛的位置不固定,到處遊走。這種情況是因為產婦本身就有風寒,導致血氣運行不順暢,加上生產後惡露排出量少,所以才會引起這種病。如果不趕快治療,很容易形成積塊,影響月經,輕微的會感到悶脹不舒服,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月經不來。

4. 七、產後風虛腫候

夫產傷血勞氣,腠理則虛,為風邪所乘。邪搏於氣,不得宣泄,故令虛腫。輕浮如吹者,是邪搏於氣,氣腫也;若皮薄如熟李狀,則變為水腫也。氣腫,發汗即愈;水腫,利小便即瘥。

白話文:

婦女產後因為生產時耗損氣血,導致身體的皮膚毛孔變得空虛,容易受到風邪侵入。風邪侵入後與體內氣相搏鬥,氣無法順利運行宣洩,就會造成虛腫。如果腫脹輕微,感覺像吹起來的一樣,這是風邪與氣相搏鬥造成的氣腫;如果皮膚薄得像熟透的李子一樣,那就是變成水腫了。氣腫的話,用發汗的方式就可以治好;水腫的話,用利小便的方式就可以痊癒。

5. 八、產後腹中痛候

產後臟虛,或宿挾風寒,或新觸冷,與氣相擊搏,故腹痛,若氣逆上者,亦令心痛、胸脅痛也,久則變成疝瘕。

白話文:

產後因為身體虛弱,或者原本就夾帶著風寒,或是新受寒冷,這些因素與體內氣互相衝擊,所以會造成腹痛。如果氣逆向上衝,也會導致心痛、胸部和脅肋疼痛。時間久了,就會變成疝氣或腹部腫塊。

6. 九、產後心腹痛候

產後氣血俱虛,遇風寒乘之,與血氣相擊,隨氣而上衝於心,或下攻於腹,故令心腹痛。若久痛不止,則變成疝瘕。

白話文:

產婦生產後,身體的氣和血都虛弱,如果又遇到風寒侵襲,風寒會和體內虛弱的氣血互相衝突,使得氣血隨著氣往上衝到心臟,或是往下攻擊腹部,所以造成心腹疼痛。如果疼痛持續很久都沒停止,就會轉變成疝氣或腫塊。

7. 十、產後心痛候

產後臟虛,遇風冷客之,與血氣相搏而氣逆者,上攻於心之絡則心痛。凡心痛,乍間乍甚,心之支別絡為邪所傷也。若邪傷心之正經,為真心痛,朝發夕死,夕發朝死。所以然者,心為諸臟之主,不受邪,邪傷即死也。

白話文:

產婦生產後身體虛弱,如果又受到風寒侵襲,風寒會與體內的血氣互相搏擊,導致氣機逆亂。如果這股逆亂的氣往上衝擊到心臟的經絡,就會引起心痛。一般來說,心痛時好時壞,時而加劇,是因為心臟的支脈絡受到了邪氣的侵擾。但如果邪氣傷到心臟的主要經脈,那就是真正的心痛,發病時如果早上發作,可能晚上就會死亡;晚上發作,可能早上就會死亡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心臟是各個臟腑的主宰,不容許受到邪氣的侵犯,一旦受到侵犯就會危及生命。

8. 十一、產後小腹痛候

上由產時惡露下少,胞絡之間有餘血者,與氣相擊搏,令小腹前也。因重遇冷則血結,變成血瘕,亦月水不利也。

白話文:

產後小腹疼痛,是因為生產時惡露排得太少,導致子宮周圍的血脈中有殘餘的血,這些殘餘的血與氣互相衝擊搏動,造成小腹前方疼痛。如果又遇到寒冷,就會使這些殘血凝結成血塊,形成腹內腫塊,也會造成月經不順。

9. 十二、產後腰痛候

腎主腰腳,而婦人以腎系胞。產則勞傷,腎氣損動,胞絡虛;未平復,面風冷客之,冷氣乘腰者,則令腰痛也。若寒冷邪氣連滯腰脊,則痛久不已。後有娠,喜墮胎。所以然者,胞系腎,腎主腰脊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的腰部與腳的機能,是由腎臟主管的,而婦女的子宮與腎臟有密切的關聯。生產後,身體勞累損傷,導致腎氣受損,子宮相關的經絡也變得虛弱。如果生產後身體還沒恢復,又受到風寒侵襲,寒冷之氣侵入腰部,就會引起腰痛。如果寒冷的邪氣持續停留在腰椎與脊椎,腰痛就會持續很久無法痊癒。之後如果再懷孕,就容易發生流產。會這樣的原因,是因為子宮連接著腎臟,而腎臟主管腰椎與脊椎的機能。

10. 十三、產後兩脅腹滿痛候

膀胱宿有停水,因產惡露下少,血不宣消,水血壅痞,與氣相搏,積在膀胱,故令脅腹俱滿,而氣動與水血相擊,則痛也,故令兩脅腹滿痛,亦令月水不利,亦令成血瘕也。

白話文:

產婦的膀胱裡原本就積存著水液,又因為生產後惡露排出得很少,導致血液無法順利消散,水液和瘀血阻塞在一起,和氣相互衝擊,積聚在膀胱,所以會造成兩側脅腹都脹滿,氣機運行時與水和瘀血互相衝擊,就會產生疼痛。因此,才會導致兩側脅腹脹滿疼痛,也可能使得月經不順,甚至形成血瘕。

11. 十四、產後虛煩短氣候

此由產時勞傷重者,血氣虛極,則其後不得平和,而氣逆乘心,故心煩也;氣虛不足,故短氣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生產時過度勞累,導致氣血極度虛弱,產後身體無法恢復平穩,氣往上衝擊心臟,所以感到心煩。氣虛不足,所以會呼吸短促。

12. 十五、產後上氣候

肺主氣,五臟六腑俱稟氣於肺。產則氣血俱傷,臟腑皆損。其後肺氣未復,虛竭逆上,故上氣也。

白話文:

肺臟主管呼吸之氣,全身五臟六腑的氣都由肺臟所供應。生產過後,產婦的氣和血都會損傷,連帶五臟六腑也都會受損。之後,肺氣尚未恢復,虛弱衰竭的氣向上逆行,所以才會出現呼吸急促、氣逆上衝的狀況。

13. 十六、產後心虛候

肺主氣,心主血脈,而血氣通榮腑臟,遍循經絡。產則血氣傷損,臟腑不足。而心統領諸臟,其勞傷不足,則令驚悸恍惚,是心氣虛也。

白話文:

肺主管氣,心主管血液運行,而血液和氣運行通暢可以滋養五臟六腑,遍布全身經絡。生產會導致氣血虧損,臟腑功能不足。而心是統領各個臟器的,當心過於勞累損傷或功能不足時,就會出現驚悸、精神恍惚的症狀,這就是心氣虛的表現。

14. 十七、產後虛煩候

產血氣俱傷,臟腑虛竭,氣在內不宣,故令煩也。

白話文:

產後因為失血過多,導致氣血兩虛,使得五臟六腑的功能也變得虛弱衰竭。體內氣機鬱滯不暢,無法正常運行,所以才會感到心煩。

15. 十八、產後虛熱候

產後腑臟勞傷,血虛不復,而風邪乘之,搏於血氣,使氣不宣泄,而痞澀生熱,或肢節煩憒,或唇乾燥,但因虛生熱,故謂之虛熱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產後,因為身體內臟勞累受損,氣血虛弱無法恢復,這時如果又受到風邪侵襲,風邪會侵入血脈,導致氣機運行不暢,鬱積而產生熱象,可能會出現胸腹悶脹、肢體煩躁不安、嘴唇乾燥等症狀。這種熱象是因為身體虛弱引起的,所以稱之為「虛熱」。

16. 十九、產後虛羸候

夫產損動腑臟,勞傷氣血。輕者,節養將攝,滿月便得平復;重者,其日月雖滿,氣血猶未調和,故虛羸也。然產後虛羸,將養失所,多沉滯勞瘠,乍起乍臥。風冷多則闢瘦,顏色枯黑,食飲不消;風熱多則腲退、虛乏,顏色無異於常,食亦無味。甚傷損者,皆著床,此勞瘠也。

白話文:

婦人生產會損傷內臟,勞累也會耗損氣血。情況輕微的,只要好好休養調攝,坐完月子就能恢復;情況嚴重的,即使坐滿月子,氣血仍然沒有調和好,所以會出現虛弱消瘦的狀況。然而,產後虛弱消瘦,如果沒有好好調養,常常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身體虛弱消瘦,一下起床一下又躺下。如果受風寒較多,就會變得非常瘦弱,臉色枯黃暗黑,吃東西也消化不良;如果受風熱較多,則會感到疲倦乏力、虛弱,臉色看起來跟平常沒什麼兩樣,吃東西也沒什麼味道。如果損傷嚴重,就會臥床不起,這就是所謂的勞累虛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