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四十三 (2)
卷之四十三 (2)
1. 六、產已死而子不出候
產婦已死,而子不出,或觸犯禁忌,或產時未到,驚動傷早,或傍看產人抱腰持捉失理,皆令產難,而致胎上掩心,悶絕故死也。候其婦將困乏際,面青舌赤,口渤海出者,則母死兒活也。故產處坐臥,須順四時方面,避五行禁忌,若有觸犯,多招災禍也。
白話文:
產婦已經過世,但胎兒還沒有產出,可能是因為觸犯了禁忌,或是生產時間還沒到,受到驚嚇而提早發動,又或者是旁邊的人在生產時抱腰、抓持不當,這些都可能導致生產困難,進而讓胎兒壓迫到母親的心臟,導致母親悶絕而死。如果觀察到產婦快要虛脫,臉色發青、舌頭發紅、口中不斷冒出水泡,那麼很可能代表母親已經過世,但胎兒卻還活著。所以生產時的坐臥方位,必須順應四季的方位,避開五行的禁忌,如果觸犯了這些禁忌,常常會招來災禍。
2. 七、產難子死腹中候
產難子死腹中者,多因驚動過早,或觸犯禁忌,致令產難。產難則穢沃下,產時未到,穢露已盡,而胎枯燥,故子死腹中。候其產婦舌青黑,及胎上冷者,子已死也。故產處坐臥,須順四時方面,避五行禁忌,若有觸犯,多招災禍也。
白話文:
婦女難產且胎兒死在腹中的情況,多半是因為過早受到驚嚇,或是觸犯了禁忌,導致難產。難產會使惡露提前排盡,本該產出的時候卻沒有了,胎兒因為乾燥而死亡在腹中。如果產婦舌頭呈現青黑色,並且胎兒位置冰冷,就表示胎兒已經死亡。所以,產婦的坐臥位置,必須順應四季方位,避開五行的禁忌,如果觸犯了這些禁忌,常常會招來災禍。
3. 婦人產後病諸候上(凡三十論)
4. 一、產後血運悶候
運悶之狀,心煩氣欲絕是也。亦去血過多,亦有下血極少,皆令運。若產去血過多,血虛氣極,如此而運悶者,但煩悶而已。若下血過少,而氣逆者,則因隨氣上掩於心,亦令運悶,則煩悶而心滿急。二者為異。亦當候其產婦血下多少,則知其產後應運與不運也。然煩悶不止,則斃人。
凡產時當向坐臥,若觸犯禁忌,多令運悶,故血下或多或少。是以產處及坐臥,須順四時方面,避五行禁忌,若有觸犯,多招災禍也。
白話文:
一、產後血氣不順導致的昏悶
這種昏悶的狀況,會讓人感到心煩意亂,好像快要斷氣一樣。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,也可能是因為產後惡露排出極少,都會導致昏悶。如果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,導致氣血虛弱而昏悶,通常只會感到煩悶而已。如果是因為產後惡露排出極少,導致氣血上逆,往上衝到心臟,也會導致昏悶,這種情況就會感到煩悶,而且胸口脹滿、急迫。這兩種情況是有差異的。應該要觀察產婦產後惡露排出的量,就可以知道產後是否會出現昏悶的情況。但是,如果煩悶的症狀一直持續不止,可能會導致死亡。
二、產後坐臥的禁忌
一般來說,生產時的姿勢和坐臥的方位都應該特別注意,如果觸犯禁忌,很容易導致昏悶,也會影響產後惡露排出的量,或多或少。因此,產婦生產的地方和坐臥的方位,都應該要順應四時的方位,避開五行的禁忌,如果觸犯了,常常會招來災禍。
5. 二、產後血露不盡候
凡妊娠當風取涼,則胞絡有冷,至於產時,其血下必少。或新產而取風涼,皆令風冷搏於血,致使血不宣消,蓄積在內,則有時血露淋瀝下不盡。
白話文:
婦女懷孕時如果受寒吹風,子宮的血管就會受寒變冷,等到生產時,經血量就會比較少。或者剛生產完就吹風受寒,都會讓風寒侵襲血液,導致血液無法順利排出、積存在體內,有時就會出現產後惡露滴滴答答、排不乾淨的情形。
6. 三、產後惡露不盡腹痛候
妊娠取風冷過度,胞絡有冷,比產血下則少。或新產血露未盡,而取風涼,皆令風冷搏於血,血則壅滯不宣消,蓄積在內,內有冷氣,共相搏擊,故令痛也,甚者則變成血瘕,亦令月水不通也。
白話文:
產後如果懷孕時受寒過多,導致子宮的脈絡有寒氣,那麼生產後惡露就會比較少。或是剛生產完惡露還沒排乾淨,又吹到風受涼,都會讓風寒侵入血液,使血液運行不順暢,無法消散而堆積在體內。體內又有寒氣與瘀血互相搏擊,所以會感到腹痛,嚴重的話會變成腹部腫塊,也會導致月經不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