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四十三 (1)
卷之四十三 (1)
1. 卷之四十三
2. 婦人將產病諸候(凡三論)
3. 一、產法
人處三才之間,稟五行之氣,陽施陰化,故令有子。然五行雖復相生,而則柔刑殺,互相害克。至於將產,則有日遊、反支禁忌,若犯觸之,或橫致諸病。故產時坐臥產處,須順四時五行之氣,故謂之產法也。
白話文:
人活在天地人三者之間,承受著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氣息,陽氣給予,陰氣化育,所以才會有孩子。然而五行雖然互相生成,卻也存在著柔能克剛、互相傷害剋制的關係。到了快要生產的時候,就會有日子、方位上的禁忌,如果觸犯了這些禁忌,可能會因此產生各種疾病。因此,產婦在生產時的坐臥、生產的場所,都必須順應四時五行的氣息,所以才會有關於生產方法的說法。
4. 二、產防運法
防運者,諸臨產若觸犯日遊、反支諸所禁忌,則令血氣不調理,而致運也。其運之狀,心煩悶,氣欲絕是也,故須預以法術防之。
白話文:
所謂「防止產婦昏厥的方法」,是指婦女在臨盆生產時,如果觸犯了每日遊走的神祇、反支等禁忌,就會導致體內氣血不順,因而產生昏厥的狀況。這種昏厥的症狀,會讓人感到心煩意亂、胸悶氣短,好像快要斷氣一樣,所以必須預先使用一些方法來防止昏厥發生。
5. 三、胞衣不出候
有產兒下,苦胞衣不落者,世謂之息胞。由產婦初時用力,比產兒出而體已疲頓,不能更用氣產胸,經停之間,外冷乘之,則血道痞澀,故胞久不出。彌須急以方藥救治,不爾,害於兒。所以爾者,胞系連兒臍,胞不出,則不得以時斷臍浴洗,冷氣傷兒,則成病也。
舊方胞衣久不出,恐損兒者,依法截臍,而以物系其帶一頭。亦有產而看產人不用意慎護,而挽牽甚,胞系斷者,其胞上掩心,則斃人也。縱令不死,久則成病也。
白話文:
產婦生下嬰兒後,如果胎盤遲遲沒有娩出,一般俗稱「息胞」。這是因為產婦在生產時用力過度,等到嬰兒生出後,身體已經非常疲憊,沒有力氣再用力把胎盤產出,又加上生產過程中稍微停頓,體外寒冷之氣趁虛而入,導致血脈運行阻塞不暢,所以胎盤才會久久無法娩出。這種情況必須趕緊用藥物治療,否則會對嬰兒造成傷害。原因是胎盤連著嬰兒的臍帶,如果胎盤無法娩出,就不能及時剪斷臍帶和清洗嬰兒,寒冷之氣侵襲嬰兒,就會使嬰兒生病。
過去的處理方法是,如果胎盤久久沒有娩出,擔心會傷害到嬰兒,就依法截斷臍帶,並用東西繫住臍帶的一端。另外,有些產婦生產時,接生的人沒有小心謹慎地護理,用力拉扯胎盤,導致臍帶斷裂,胎盤向上覆蓋住心臟,就會使產婦死亡。即使沒有馬上死亡,時間久了也會生病。
6. 婦人難產病諸候(凡七論)
7. 一、產難候
產難者,或先因漏胎,去血臟燥,或子臟宿挾疹病,或觸禁忌,或始覺腹痛,產時未到,便即驚動,穢露早下,致子道乾澀,產發力疲,皆令難也。
候其產婦,舌青者,兒死母活;唇青口青,口兩邊沫出者,子母俱死;面青舌赤,沫出者,母死子活。故將產坐臥產處,須順四時方面,並避五行禁忌,若有犯觸,多令產難。
產婦腹痛而腰不痛者,未產也;若腹痛連腰甚者,即產。所以然者,腎候於腰,胞系於腎故也。
診其尺脈,轉急如切繩轉珠者,即產也。
白話文:
生產困難的原因,有的是因為之前流產,導致血虛身體乾燥;有的是因為子宮本身就潛伏著疾病;有的是因為觸犯了禁忌;有的是剛開始感覺肚子痛,但還沒到生產的時候就驚慌失措,過早地出現了產兆,導致產道乾澀,生產時沒力氣,這些都會造成生產困難。
觀察產婦,如果舌頭發青,表示胎兒已死,母親還能活;如果嘴唇和口內都發青,嘴角還冒白沫,表示母子都會死亡;如果臉色發青但舌頭發紅,嘴角冒白沫,表示母親會死,胎兒還能活。所以產婦在生產前後,坐臥的地方必須順應四季的方向,並避開五行的禁忌,如果有所觸犯,常常會造成生產困難。
產婦如果肚子痛但腰不痛,表示還沒要生產;如果肚子痛連帶腰也劇烈疼痛,表示快要生產了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腎臟的位置在腰部,而胞胎的連結也在腎臟。
診斷產婦的尺脈,如果脈搏跳動急促,像用刀切繩子或珠子快速轉動一樣,表示快要生產了。
8. 二、橫產候
橫產由初覺腹痛,產時未至,驚動傷早,兒轉未竟,便用力產之,故令橫也。或觸犯禁忌所為。將產坐臥產處,須順四時方面,並避五行禁忌,若觸犯,多致災禍也。
白話文:
婦女懷孕時,如果剛開始感覺肚子痛,但還沒到生產的時候,就因為驚慌而提早用力生產,導致胎兒還沒轉正就強行娩出,這就是造成橫產的原因。也可能是因為觸犯了一些禁忌所導致。快要生產的時候,坐臥的方向必須順應四季,同時避開五行禁忌,如果觸犯了這些,通常會導致災禍。
9. 三、逆產候
逆產者,初覺腹痛,產時未至,驚動傷早,兒轉未竟,便用力產之,則令逆逆也。或觸犯禁忌所為。故產處及坐臥,須順四時方面,並避五行禁忌,若觸犯,多致災禍。
《養生方》云:妊娠,大小便勿至非常之去處,必逆產殺人也。
白話文:
逆產(胎位不正)的情況,一開始會感覺肚子疼痛,但還沒到生產的時候,因為太過驚慌而提早用力,導致胎兒還沒轉正就想把他生出來,這樣就會造成更嚴重的胎位不正。或者,也可能是觸犯了某些禁忌所造成的。所以產婦的生產場所、以及日常起居坐臥,都必須順應四時的方位,並且避開五行上的禁忌,如果觸犯了,往往會招來災禍。
《養生方》這本書說:孕婦懷孕期間,大小便不要去不尋常的地方,否則會導致胎位不正,甚至會危及生命。
10. 四、產子上逼心候
妊娠將養得所,則氣血調和,故兒在胎則安,當產亦易。若節適失宜,則血氣乖理,兒在胎則亟動,至產育亦難。產而子上迫於心者,由產難用力,胎動氣逆,胎上衝迫於心也。凡胎上迫心,則暴悶絕,胎下乃蘇,甚者至死。凡產處及坐臥,須順四時方面,並避五行禁忌,若有觸犯,多致災禍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懷孕期間調養得當,就能氣血調和,這樣胎兒在肚子裡就會很安穩,生產時也會比較順利。但如果生活起居沒有節制,就會導致氣血不順,胎兒在肚子裡就會躁動不安,生產時也會比較困難。生產時胎兒向上擠壓到心臟,是因為生產時用力過度,加上胎動時氣血逆行,導致胎兒向上衝撞到心臟。凡是胎兒向上擠壓心臟,會突然感到胸悶氣絕,等到胎兒下降後才會恢復,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。所以生產時的場所和坐臥方向,都必須順應四時,並且避開五行的禁忌,如果有所觸犯,往往會招致災禍。
11. 五、產子但趍後孔候
產子但暗後孔者,由坐臥未安,匆遽強𠸯,氣暴衝擊,故兒失其道。婦人產有坐有臥,若坐產者,須正坐,旁人扶抱肋腰持捉之,勿使傾斜,故兒得順其理。臥產者,亦待臥定,背平著度,體不傴曲,則兒不失其道。若坐臥未安,身體斜曲,兒正轉動,匆遽強𧵅,氣暴衝擊,則令兒趨後孔,或橫或逆,皆由產時匆遽,或觸犯禁忌,坐臥不安。審所為,故產坐臥須平正,順四時方面,避五行禁忌,若有觸犯,多致災禍也。
白話文:
產婦在生產時,如果胎兒跑到肛門後面,通常是因為坐姿或臥姿不正確,或者太過匆忙用力,導致氣血暴衝,使得胎兒偏離正常產道。婦女生產時可以選擇坐著或躺著,如果選擇坐產,必須坐正,旁邊的人要扶住她的肋骨和腰部,讓她身體不要傾斜,這樣胎兒才能順利產出。如果選擇躺著生產,也要等躺穩後,讓背部平貼床面,身體不要彎曲,這樣胎兒才不會偏離產道。如果坐姿或臥姿不穩,身體歪斜不正,胎兒在轉動時,又太過匆忙用力,導致氣血暴衝,就可能讓胎兒跑到肛門後面,或者變成橫位或逆位,這些都是因為生產時太過匆忙,或者觸犯了禁忌,坐姿或臥姿不正確所造成的。因此,要仔細檢視生產時的狀況,坐姿或臥姿都必須保持平穩端正,並且順應四時的方位,避開五行的禁忌,如果觸犯了這些禁忌,往往會導致災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