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六 (2)
卷之六 (2)
1. 二、解散痰癖候
服散而飲過度,將適失宜,衣厚食溫,則飲結成痰癖。其狀:痰多則胸膈痞滿,頭眩痛;癖結則心脅結急是也。
白話文:
吃藥之後喝太多水,就會容易造成身體不適。穿著厚重、吃著溫熱的食物,也容易導致水喝多了之後形成痰和痰塊。
具體表現:
- 如果痰多,就會導致胸悶、胃脹,頭暈、頭痛。
- 如果痰塊凝結,就會導致心臟和肋骨附近有緊縮感。
2. 三、解散除熱候
夫服散之人,覺熱則洗,覺飢則食。若洗、食不時,失其節度,令石勞壅結,痞塞不解而生熱,故須以藥除之。
白話文:
如果一個人服用散劑藥物,感覺發熱就應該洗漱,感覺飢餓就應該吃飯。如果洗漱、進食沒有按照時間進行,失去節制,就會導致胃腸積滯,阻礙不通,產生熱症。因此,需要用藥物來去除這些症狀。
3. 四、解散浮腫候
服散而浮腫者,由食飲溫而久不自勞,藥勢與血氣相併,使氣壅在肌膚,不得宣散,故令浮腫。或外有風濕,內有停水,皆與散勢相搏,致令煩熱而氣壅滯,亦令浮腫。若食飲溫,不自勞而腫者,但煩熱虛腫而已。其風濕停水而腫者,則必腫而煩熱,或小便澀而腫。
白話文:
如果因服用丹藥而浮腫,是因為飲食過於溫熱,而且長期缺乏勞動,藥效與血氣交織,導致氣血壅滯於皮膚,無法宣散,因此產生浮腫。或者,體內有風濕,又有水氣積聚,與藥效相互抗衡,導致煩熱和氣血壅滯,也會引起浮腫。如果只是因為飲食溫熱、勞動不足而導致浮腫,那就只有煩熱和虛腫。如果是風濕或水氣積聚而造成的浮腫,則一定會同時出現浮腫和煩熱,或者排尿困難且浮腫。
4. 五、解散渴候
夫服石之人,石勞歸於腎,而勢沖腑臟,腑臟既熱,津液竭燥,腎惡燥,故渴而引飲也。
白話文:
凡是長期服用礦石的人,礦石的毒性會積聚在腎臟,進而衝擊五臟六腑。五臟六腑因此變得燥熱,體內的津液被消耗殆盡,而腎臟又最怕燥熱,所以患者就會感到口渴,拼命想喝水。
5. 六、解散上氣候
服散將適失所,取溫太過,熱搏榮衛,而氣逆上。其狀:胸滿短氣是也。
白話文:
服用散劑,如果用量不當,過於溫熱,就會導致熱氣攻伐榮衛,造成氣逆上衝。表現出來的症狀是:胸部滿悶、呼吸短促。
6. 七、解散心腹痛心凚候
鬲間有寒,胃脘有熱;寒熱相搏,氣逆攻腹乘心,故心腹痛。其寒氣盛,勝於熱氣,榮衛秘澀不通,寒氣內結於心,故心腹痛而心凚寒也。其狀:心腹痛而戰凚,不能言語是也。
白話文:
隔肌內有寒氣,胃部有熱氣;寒氣和熱氣互相作用,氣血逆流衝擊腹部,上沖至心臟,所以心腹疼痛。其中的寒氣較盛,超過了熱氣,氣血運行不暢,寒氣在心臟內部凝結,所以心腹疼痛且心臟畏寒。具體症狀是:心腹疼痛並發抖,無法言語。
7. 八、解散大便秘難候
將適失宜,犯溫過度,散勢不宣,熱氣積在腸胃,故大便秘難也。
白話文:
如果飲食不節制,過度食用溫熱的食物,導致身體散發不出去,熱氣積聚在腸胃,就會造成便祕。
8. 九、解散虛冷小便多候
將適失度,熱在上焦,下焦虛冷,冷氣乘於胞,故胞冷不能制於小便,則小便多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失衡,導致上半身燥熱,下半身虛寒,寒氣入侵子宮,因此子宮冰冷,無法控制尿液,就會頻尿。
9. 十、解散大便血候
將適失度,或取熱,或傷冷,觸動於石,冷熱交擊,俱乘於血,致動血氣,血滲入於大腸,腸虛則泄,故大便血。
白話文:
適應的程度不恰當時,可能會引發上火或著涼。被石頭觸動後,會產生冷熱交替的狀況,這些冷熱氣都進入了血液,導致血氣運行受到影響。血液滲入大腸後,因為大腸變虛弱而腹瀉,因此才會出現大便帶血的現象。
10. 十一、解散卒下利候
行上違節,飲食失度,犯觸解散,而腸胃虛弱,故卒然下利也。
白話文:
人如果長期勞累過度,飲食不規律,又經常吃一些寒涼的食物,導致腸胃虛弱,就會突然腹瀉。
11. 十二、解散下利後諸病候
服散而飲食失度,居處違節,或霍亂,或傷寒,或服藥而下利,利雖斷而血氣不調,石勢因動,致生諸病。其狀:或手足煩熱,或口噤,或嘔逆之類是也。隨其病證而解之。
白話文:
服用藥物(散劑)後飲食不節制,居住環境不適宜時,可能導致霍亂、傷寒,或服用藥物後引起腹瀉,即便腹瀉停止,但氣血仍不調和,結石因此而動,進而引發各種疾病。症狀表現可能有手足發熱、嘴巴緊閉、嘔吐等。根據具體的病症表現來對症治療。
12. 十三、解散大小便難候
積服散,散勢盛在行內,熱氣乘於大小腸,大小腸痞澀,故大小便難也。
白話文:
積服散,這個藥方的作用主要是幫助消化,因為它的藥力強勁,主要作用在消化系統裡。當熱氣積聚在小腸和大腸時,就會導致小腸和大腸堵塞,因此排便困難。
13. 十四、解散小便不通候
夫服散石者,石勢歸於腎,而內生熱,熱結小腸,胞內痞澀,故小便不通。
白話文:
服用散石藥物,會使石頭的性質歸於腎臟,導致腎臟內部產生熱氣。熱氣積聚在小腸,造成小腸內部阻塞,進而使膀胱內脹滿、排尿不暢。
14. 十五、解散熱淋候
夫服散石,石勢歸於腎,若腎氣宿虛者,今因石熱,而又將適失度,虛熱相搏,熱乘於腎。腎主水,水行小腸,入胞為小便。腎虛則小便數,熱結則小便澀,澀則莖內痛,故淋瀝不快也。
白話文:
服用散石(一種中藥),石藥性歸於腎臟。如果腎氣原本虛弱的人,現在因為石藥的熱性,會更加虛弱,虛火和熱氣互相激發,熱氣侵害腎臟。腎臟主水,水液在小腸中運行,進入膀胱變成小便。腎虛會導致小便頻數,熱邪積結會導致小便不通暢,不通暢就會導致尿道內疼痛,所以小便排泄不順暢。
15. 十六、解散發黃候
飲酒內熱,因服石,石勢又熱,熱搏脾胃,脾胃主土,其色黃,而候於肌肉,積熱蘊結,蒸發於肌膚,故成黃也。
白話文:
飲酒會產生內熱,服用藥物後,藥物的性質也會產生熱性。這些熱氣會影響脾胃,而脾胃屬土,顏色為黃色,與肌肉息息相關。熱氣會在身體中積聚,並蒸發到皮膚表面,因此會導致發黃的症狀。
16. 十七、解散腳熱腰痛候
腎主腰腳。服石,熱歸於腎,若將適失度,發動石熱,氣乘腰腳,石與血氣相擊,故腳熱腰痛也。其狀:腳煩熱而腰攣痛。
白話文:
腎臟掌管腰部和腿腳。服食補腎的藥物時,如果過度,熱氣會集中在腎臟,導致腎熱發作,氣血衝擊腰腳,造成腎熱和腰痛。具體症狀是:腿腳發熱難受,腰部抽痛。
17. 十八、解散鼻塞候
石發則將冷,其熱盡之後,冷氣不退者,冷乘於肺,肺主氣,開竊於鼻,其冷滯結,氣不宣通,故鼻塞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受到寒氣侵襲,體內的熱氣散去後,寒氣仍未消退,就會侵入肺部。肺臟負責呼吸,與鼻子相通,寒氣停留在肺部,就會阻塞氣息流通,導致鼻塞。
18. 十九、解散發瘡候
將適失宜,外有風邪,內有積熱,熱乘於血,血氣壅滯,故使生瘡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狀況不佳,又遇到外界的風寒入侵,體內又有積聚的熱氣,熱氣乘虛而入,影響血液循環,導致氣血瘀滯,就會長瘡。
19. 二十、解散癰腫候
六腑不和而成癰。夫服散之人,若將適失宜,散動熱氣,內乘六腑,六腑血氣行於經脈,經脈為熱所搏,而外有風邪乘之,則石熱癰結,血氣痞澀,而成癰腫。
白話文:
六腑功能失調,會形成癰。服用發散藥物的人,如果服用不當,藥物會導致體內產生熱氣,內侵六腑。六腑中的氣血循經脈運行,經脈受到熱氣的影響,外部又有外邪之風乘虛而入,就會導致氣血凝結,形成石癰(堅硬的腫塊),氣血瘀滯不通,形成癰腫。
20. 二十一、解散煩悶候
將適失宜,冷熱相搏,石勢不得宣化,熱氣乘於臟,故令煩悶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的寒熱失調,冷熱交戰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熱氣無法宣洩,鬱積在臟腑,就會讓人感到心煩意亂。
21. 二十二、解散嘔逆候
將適失宜,脾胃虛弱者,石勢結滯,乘於脾胃,致令脾胃氣不和,不勝於谷,故氣逆而嘔。調之即愈。
白話文:
如果飲食不當,脾胃虛弱的人,就會導致食物停滯在脾胃,造成脾胃氣機失調,無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,於是出現氣逆嘔吐的症狀。只要調整飲食,就能痊癒。
22. 二十三、解散目無所見目疼候
將適失宜,飲食乖度,鬲內生痰熱,痰熱之氣熏肝,肝候目,故目無所見而疼痛。
白話文:
如果生活作息不規律,飲食不節制,就會導致胃中積聚痰熱。痰熱之氣上燻肝臟,而肝臟主管眼睛,所以眼睛就會看不清楚,並伴隨疼痛。
23. 二十四、解散心腹脹滿候
居處犯溫,致令石勢不宣,內壅腑臟,與氣相搏,故心腹脹滿。
白話文:
住的地方太熱,導致身體內的氣機運行不暢,內部阻塞,臟腑功能受阻,與體內的氣相沖撞,所以才會出現心腹脹滿的症狀。
24. 二十五、解散挾風勞候
本患風勞,而服散石,風勞未盡,石勢因發,解石之後,體尚虛羸,故猶挾風勞也。
白話文:
這位病人患有風寒勞損,曾經服用過散石藥物,雖然風寒勞損尚未完全痊癒,但石藥的藥性卻因此發作了。服完散石藥後,身體依然虛弱,因此還帶著風寒勞損的病症。
25. 二十六、解散飲酒發熱候
服散而積飲酒,石因酒勢而盛,敷散經絡,故煩而發熱也。
白話文:
服用散藥卻又大量飲酒,藥力因為酒性而加強,藥力擴散到經絡,所以感到煩躁並發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