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三十七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 (3)

1. 十四、氣候

氣病,是肺虛所為。肺主氣,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肺。憂思恐怒,居處飲食不節,傷動肺氣者,併成病。其氣之病,有虛有實。其肺氣實,謂之有餘,則喘逆上氣。其肺氣虛,謂之不足,則短乏少氣。而有冷有熱,熱則四肢煩熱也,冷則手足逆冷。

白話文:

氣的病症,多半是肺氣虛弱所導致的。肺主管全身的氣,五臟六腑都依賴肺所提供的氣來運作。如果因為憂愁思慮、驚恐憤怒,或者居住環境、飲食沒有節制,這些都會損傷肺氣,進而引發疾病。氣的病症,有虛證和實證的區別。肺氣強盛,屬於實證,會出現呼吸急促、氣逆上衝的症狀;肺氣虛弱,屬於虛證,則會感到呼吸短促、氣力不足。此外,氣的病症還有寒熱之分,屬熱證時,會感到四肢煩躁發熱;屬寒證時,則會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。

2. 十五、心痛候

心痛,是臟虛受風,風冷邪氣乘於心也。其痛發,有死者,有不死成疹者。心為諸臟主而藏神,其正經不可傷,傷之而痛者,名為真心痛,朝發夕死,夕發朝死。心之支別絡,為風冷所乘而痛者,故痛發乍間乍甚,而成疹也。

白話文:

心痛這種狀況,是因為臟腑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,寒冷的邪氣侵入心臟所導致。這種疼痛發作時,有的會致命,有的不會死但會長出疹子。心臟是所有臟腑的主宰,也是儲藏精神的地方,它的主要經脈不能受到損傷,如果受到損傷而產生疼痛,就稱為「真心痛」,早上發作晚上就會死亡,晚上發作早上就會死亡。心臟的分支經絡,如果被風寒侵襲而產生疼痛,這種疼痛發作時會時好時壞,時輕時重,並且會長出疹子。

3. 十六、心腹痛候

心腹痛者,腑臟虛弱,風邪客於其間,與真氣相擊,故痛。其痛隨氣上下,或上衝於心,或下攻於腹,故心腹痛。

白話文:

心腹疼痛的原因是,內臟器官虛弱,風邪侵入其中,和身體的正常氣互相衝擊,所以產生疼痛。這種疼痛會隨著氣的運行而上下移動,有時向上衝到心口,有時向下侵襲到腹部,所以叫做心腹痛。

4. 十七、腹中痛候

腹痛者,由臟腑虛弱,風冷邪氣乘之,邪氣與正氣相擊,則腹痛也。

白話文:

腹痛的原因,是由於內臟虛弱,加上風寒等外來的邪氣侵入體內,這些邪氣與體內正氣互相衝突,就會產生腹痛。

5. 十八、小腹痛候

小腹痛者,此由胞絡之間,宿有風冷,搏於血氣,停結小腹。因風虛發動,與血相擊,故痛。

白話文:

小腹疼痛,是因為子宮和周圍的脈絡之間,原本就積存著風寒,這些風寒和體內的氣血互相搏擊,停留在小腹而結聚。當體內風邪虛弱時發動,就會和氣血互相衝擊,因此產生疼痛。

6. 十九、月水不調候

婦人月水不調,由勞傷氣血,致體虛受風冷,風冷之氣客於胞內,傷衝脈、任脈,損手太陽、少陰之經也。衝任之脈,皆起於胞內,為經絡之海。手太陽小腸之經,手少陰心之經,此二經為表裡,主上為乳汁,下為月水。然則月水是經絡之餘,若冷熱調和,則衝脈、任脈氣盛,太陽、少陰所主之血宣流,以時而下。

若寒溫乖適,經脈則虛,有風冷乘之,邪搏於血,或寒或溫,寒則血結,溫則血消,故月水乍多乍少,為不調也。

診其脾脈,沉之而濡,浮之而虛,苦腹脹煩滿,胃中有熱,不嗜食,食不化,大便難,四肢苦痹,時不仁,得之房內,月事不來,來而並。

又,少陰脈澀則血不來,此為居經,三月一來。又,脈微,血氣俱虛,年少者,亡血之脈也。乳子、下利為可,不爾者,此為居經,亦三月一來。又,經水一月再來者,經來時,其脈欲自如常,而反微者,不利、不汗出者,其經三月必來。

《養生方》云:病憂恚泣哭,以令陰陽結氣不和,故令月水時少時多,內熱苦渴,色惡,體肌枯,身重。

白話文:

婦女月經不調,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氣血,導致身體虛弱而受風寒侵襲。風寒之氣停留在子宮內,傷害了衝脈、任脈,也損傷了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。衝脈和任脈都發源於子宮內部,是經絡匯聚的海洋。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互為表裡,向上主管乳汁,向下主管月經。月經是經絡剩餘的氣血,如果寒熱調和,那麼衝脈、任脈的氣血就充足,手太陽、少陰所主管的血液就能順暢運行,按時來潮。

如果寒熱不適,經脈就會虛弱,有風寒侵襲,邪氣侵入血液,時而偏寒時而偏熱。偏寒則血液凝結,偏熱則血液消散,所以月經時多時少,就是不調。

診斷時,如果脾脈沉而濡,浮而虛,且有腹脹煩悶、胃中有熱、不想吃東西、吃不下東西、大便困難、四肢麻木疼痛、時而失去知覺等症狀,多是因為房事導致的。這種情況,月經要麼不來,要麼同時來好幾次。

另外,如果少陰脈澀,表示血脈不通,月經也不來,這種情況稱為「居經」,三個月才來一次。還有,如果脈象微弱,表示氣血俱虛,年輕女性出現這種脈象,往往是失血過多的表現。哺乳期的婦女,如果出現腹瀉,可能還可以接受,如果沒有這些情況,那也是屬於「居經」,同樣是三個月來一次。還有一種情況,月經一個月來兩次,月經來時,脈象應該恢復正常,如果反而更加微弱,且沒有小便不利、不出汗等症狀,那月經三個月後必定會再來。

《養生方》說:憂愁、憤怒、哭泣等情緒會導致體內陰陽之氣不和,所以會讓月經時多時少,體內有熱,口渴,面色不好,身體消瘦,身體沉重。

7. 二十、月水不利候

婦人月水不利者,由勞傷血氣,致令體虛而受風冷;風冷客於胞內,損傷衝任之脈,手太陽、少陰之經故也。衝脈、任脈為經脈之海,皆起於胞內;手太陽小腸之經也,手少陰心之經也,此二經為表裡,主下為月水。風冷客於經絡,搏於血氣,血得冷則壅滯,故令月水來不宣利也。

診其脈,從寸口邪入上者,名曰解脈,來至狀如琴絃,苦小腹痛,經月不利,孔竅生瘡。又,左手關上脈,足厥陰經也,沉為陰,陰虛者,主月經不利,腰腹痛。尺脈滑,血氣實,經絕不利。又,脈左手尺來而斷絕者,月水不利也。又,脈寸關調如故,而尺脈絕不至者,月經不利,當患小腹引腰絞痛,氣積聚上叉胸脅。

白話文:

婦女月經不順暢,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了氣血,導致身體虛弱而受到風寒侵襲。風寒侵入子宮內部,損傷了衝脈和任脈,也影響了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的功能。衝脈和任脈是經脈的源頭,都起源於子宮內;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互為表裡,主管月經的運行。風寒侵入經絡,與氣血相互搏擊,血液遇冷則會阻塞不暢,所以導致月經來潮不順利。

診斷時,如果從寸口脈斜向上竄的脈象,稱為「解脈」,脈象像琴絃一樣細而緊,會感到小腹疼痛,月經不順,並且孔竅容易生瘡。另外,左手關脈的脈象,屬於足厥陰肝經,如果脈沉表示陰虛,陰虛會導致月經不順和腰腹疼痛。如果尺脈滑動有力,表示氣血充盛,但月經卻不來,也是月經不順的表現。此外,左手尺脈脈象斷斷續續,也表示月經不順。如果寸脈和關脈的脈象正常,但尺脈卻摸不到,表示月經不順,可能會感到小腹牽引腰部絞痛,並且有氣體積聚在胸脅部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