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元方

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三十七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 (4)

1. 二十一、月水來腹痛候

婦人月水來腹痛者,由勞傷血氣,以致體虛,受風冷之氣,客於胞絡,損衝任之脈,手太陽、少陰之經。衝脈、任脈皆起於胞內,為經脈之海也;手太陽小腸之經,手少陰心之經也,此二經共為表裡,主下為月水。其經血虛,受風冷,故月水將下之際,血氣動於風冷,風冷與血氣相擊,故令痛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月經來潮時腹痛,是因為勞累損傷了氣血,導致身體虛弱,又受到風寒之氣侵入,停留在子宮周圍的經絡,損傷了衝脈和任脈,以及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。衝脈和任脈都起始於子宮內部,是經脈之海;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,這兩條經脈互為表裡,負責調節下部的月經。當經血虛弱時,又受到風寒侵襲,所以在月經即將來臨時,血氣受到風寒的擾動,風寒和血氣互相衝擊,因此會導致疼痛。

2. 二十二、月水不斷候

婦人月水不斷者,由損傷經血,衝脈、任脈虛損故也。衝任之脈,為經脈之海;手太陽小腸之經也,手少陰心之經也,此二經為表裡,主下為月水。勞傷經脈,衝任之氣虛損,故不能制其經血,故令月水不斷也。凡月水不止而合陰陽,冷氣上入臟,令人身體面目痿黃,亦令絕子不產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月經淋漓不止,是因為損傷了經血,以及衝脈、任脈虛弱的緣故。衝脈和任脈,是經脈的匯集處;衝脈屬於手太陽小腸經,任脈屬於手少陰心經,這兩條經脈互為表裡,主要負責控制月經。如果過度勞累損傷了經脈,導致衝脈和任脈的氣虛弱,就不能控制經血,所以會導致月經持續不斷。凡是月經不止還行房事,寒氣就會侵入體內,使人身體和臉色變得萎靡蠟黃,也會導致不孕。

3. 二十三、月水不通候

婦人月水不通者,由勞損血氣,致令體虛受風冷,風冷邪氣客於胞內,傷損衝任之脈,並手太陽、少陰之經,致胞絡內絕,血氣不通故也。衝任之脈,起於胞內,為經脈之海;手太陽小腸之經也,手少陰心之經也,此二經為表裡,主下為月水。風冷傷其經血,血性得溫則宣流,得寒則澀閉,既為冷所結搏,血結在內,故令月水不通。

又云:腸中鳴,則月事不來,病本於胃。所以然者,風冷干於胃氣,胃氣虛,不能分別水穀,使津液不生,血氣不成故也。

又云:醉以入房,則納氣竭絕,傷肝,使月事衰少不來也。所以爾者,肝藏於血,勞傷過度,血氣枯竭於內也。

又,先經唾血,及吐血、下血,謂之脫血,使血枯,亦月事不來也。

又,利血,經水亦斷,所以爾者,津液減耗故也。利止,津液生,其經自下。

診其腎脈微澀,為不利者,是月水不來也。又左手關後尺內浮,為陽;陽絕者,無膀胱脈也,月事則閉。又,肝脈沉之而急,浮之亦然,時小便難,苦頭眩痛,腰背痛,足為寒,時疼,月事不來,時恐,得之少之時有所墮墜也。

月水不通,久則血結於內生塊,變為血瘕,亦作血症。血水相併,壅澀不宣通,脾胃虛弱,變為水腫也。所以然者,脾候身之肌肉,象於土,土主能克消於水,水血既並,脾氣衰弱,不能克消,故水氣流溢,浸漬肌肉,故腫滿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月經不來,是因為勞累過度、損傷氣血,導致身體虛弱,容易感受風寒。風寒邪氣侵入子宮內部,傷害了衝脈和任脈,以及手太陽經(小腸經)、手少陰經(心經),使得子宮的脈絡閉塞,氣血不流通。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子宮內,是經脈的海洋;手太陽經是小腸經,手少陰經是心經,這兩條經脈互為表裡,主導月經的來潮。風寒會傷害經脈中的血液,血液的特性是遇溫則流暢,遇寒則凝滯。當經血被寒氣凝結在體內,就會導致月經不來。

還有一種說法是,腸鳴就會導致月經不來,病根在於胃。原因是風寒侵擾胃氣,使得胃氣虛弱,無法正常消化水穀,導致身體無法產生津液,也無法生成足夠的氣血。

另外,酒醉後行房事會耗竭身體的精氣,損傷肝臟,導致月經量減少甚至不來。這是因為肝臟負責儲藏血液,過度勞累會導致肝血枯竭。

還有,如果月經前出現吐血、咳血或便血的情況,這些都屬於失血過多,也會導致月經不來,這是因為失血過多使得血液枯竭。

此外,如果使用利血的藥物,也會導致月經停經,原因是身體的津液被過度耗損。當停止使用利血藥物後,津液重新產生,月經就會自然來潮。

診斷時如果發現腎脈微弱且澀滯,代表氣血運行不利,這也是月經不來的徵兆。另外,如果左手關脈後面的尺部出現浮脈,屬於陽脈,如果這個陽脈消失,代表膀胱經脈氣血不足,月經就會閉塞。如果肝脈沉取時感到急促,浮取也是這樣,同時還伴有小便困難、頭暈、腰背疼痛、足部發冷、時常疼痛等症狀,也代表月經不來。同時,患者可能會感到恐懼,在月經不來前可能會有小產或流產的經歷。

月經不來如果時間長了,體內就會形成血瘀,結成硬塊,變成血瘕或血症。如果血液和水分混合在一起,阻塞不通,加上脾胃虛弱,就可能會變成水腫。這是因為脾主導全身肌肉,在五行中屬於土,土能克水,但如果水血混合,而脾氣又衰弱,無法有效克制水,水氣就會溢出,浸潤肌肉,導致身體腫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