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諸病源候論》~ 卷之三十七 (2)
卷之三十七 (2)
1. 九、風眩候
風眩,是體虛受風,風入於腦也。諸腑臟之精,皆上注於目;其血氣與脈,並上屬於腦。循脈引於目系,目系急,故令眩也。其眩不止,風邪甚者,變癲倒為癲疾。
白話文:
風眩這種病,是因為身體虛弱受到風邪侵襲,風邪侵入腦部所導致的。身體各個臟腑的精華,都會向上注入眼睛;氣血和脈絡也都向上通到腦部。這些氣血循著脈絡連接到眼球的脈絡系統,當眼球的脈絡系統發生痙攣、緊繃時,就會導致頭暈目眩。如果頭暈目眩持續不止,而且風邪很嚴重的話,可能會惡化成癲癇,導致癲癇發作。
2. 十、癲狂候
癲者,卒發仆地,吐涎沫,口喎,目急,手足繚戾,無所覺知,良久乃蘇。狂者,或言語倒錯,或自高賢,或罵詈,不避親疏,亦有自定之時。皆由血氣虛,受風邪所為。人稟陰陽之氣而生,風邪入並於陰則為癲,入並於陽則為狂。陰之與陽,更有虛有實,隨其虛時,為邪所並則發,故發癲又發狂。
又人在胎之時,其母卒大驚動,精氣並居,亦令子發癲,此則小兒而發癲者,是非關長因血氣虛損,受風邪所為。
又有五癲:一曰陽癲,二曰陰癲,三曰風癲,四曰濕癲,五曰勞癲,此蓋隨其感處之由立名。
又有牛、馬、豬、雞、狗之癲,皆以其癲發之時,聲形狀似於牛、馬等,故以為名也。俗云:病癲人忌食六畜之肉,食者癲發之狀,皆悉象之。
白話文:
癲病,是指突然發作倒地,吐口水、口歪、眼睛向上翻,手腳亂動,沒有知覺,過一段時間才清醒。狂病,是指說話顛三倒四、自認為很了不起、或罵人,不分親疏,有時候也會自己安靜下來。這些都是因為身體氣血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所導致的。人稟受陰陽之氣而生,風邪侵入與陰氣結合就會產生癲病,侵入與陽氣結合就會產生狂病。陰陽之氣有虛有實,當虛弱的時候,就會被邪氣入侵而發病,所以會發作癲病或狂病。
另外,母親在懷孕時突然受到驚嚇,導致精氣混亂,也會使孩子出生後患上癲病,這種情況是小孩發病的原因,與成年後因氣血虛弱、受風邪侵襲而發病的原因不同。
還有五種癲病:陽癲、陰癲、風癲、濕癲、勞癲,這些是根據所感受到的邪氣而命名的。
另外還有牛癲、馬癲、豬癲、雞癲、狗癲,這些都是因為癲病發作時,患者的聲音和樣子像牛、馬等動物,所以這樣命名。民間說:患癲病的人忌吃六畜的肉,吃了癲病發作時的樣子就會像那些動物。
3. 十一、風瘙癢候
風瘙癢者,是體虛受風,風入腠理,與血氣相搏,而俱往來,在於皮膚之間。邪氣微,不能衝擊為痛,故但瘙癢也。
白話文:
風瘙癢這種病症,是因為身體虛弱受到風邪侵襲,風邪進入皮膚紋理之間,與身體的氣血互相搏鬥,一起在皮膚表面來回遊走。由於邪氣較弱,無法造成衝擊性的疼痛,所以只會感到搔癢而已。
4. 十二、風蠱候
風蠱者,由體虛受風,風在皮膚之間。其狀,淫淫躍躍,若蠱物刺,一身盡痛,侵傷血氣,動作如蠱毒之狀,謂之風蠱。
白話文:
風蠱這種病症,是因為身體虛弱而受到風邪侵襲,風邪停留在皮膚之間。它的症狀是,皮膚會出現像蟲子爬動般的騷癢感,好像有蟲子在刺咬一樣,導致全身疼痛,並會侵犯損害血氣,發病時的症狀就像中了蠱毒一樣,這就叫做風蠱。
5. 十三、癩候
癩病,是賊風入百脈,傷五臟,連注骨髓俱傷,而發於外,使眉睫墮落,皮肉生瘡,筋爛節斷,語聲嘶破。而毒風之變,冷熱不同,故腠理髮癩,形狀亦異。
白話文:
癩病,是外來的邪風侵入全身的經脈,傷害五臟,甚至連骨髓都受到損傷,然後在皮膚表面發作。這會導致眉毛和睫毛脫落,皮膚肌肉生瘡,筋腱腐爛、關節斷裂,說話聲音沙啞破裂。而毒風引起的變化,有冷熱之分,所以皮膚上的癩瘡,形狀也各有不同。